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丝绸之路的那个重镇上,有过这样一种文化,活过这样一群男女。

某个月夜,来自西方的“你”与丝绸之路上的“我”神秘相遇了。于是,那些消失了的西部灵魂,还有他们承载的西部文化,在深夜的蚕豆声中,一一复活了……

读懂了雪漠编著的《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你便读懂了丝绸之路,读懂了你的命运,也读懂了你的未来之路。

内容推荐

《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以一位西部作家雪漠向前来采访的西方女汉学家介绍中国丝绸之路为线索,引出十九个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发生过的男人、女人故事和生灵、信仰故事。这些故事扎根中国西部土地,有着鲜活、浓郁、独特的西部味道;同时,书中西部作家还就故事里的人物、生活、文化、观念、信仰等回答西方女汉学家的诸种好奇提问,在富有象征意味的对话交流中,将西部人的世界观、西部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展露无遗。

因此,本书也堪称“一本书读懂丝绸之路”,“一本书读懂西部人”。

目录

引子

西部男人

新疆爷:守候爱情的老人

马二:鬼一样的老头

马大:西部人的土地信仰

四爷:消失的磨坊和时代

牛二:抬头亲戚的宣泄

猛子:披上狗皮还是汉子吗?

王秃子:男人的血性与毁灭

骆驼和骆驼客:他们在远行

猛子、北柱:掘墓的汉子

西部女人与生灵

改改妈:西部女子的男人信仰

灰儿:复仇的母亲

白狐子:大漠里的仙家

雪羽儿:黄昏中的女侠客

鼠神:西部人的“掌柜的”

神婆:通灵的女子

春香:女子的另类报复

白轻衣:被爱拯救的灵魂

月儿:最后的美丽

莹儿、兰兰:两个女人的命运之争

后记:定格一个真实的西部

试读章节

那天晚上,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根据西部的说法,不久之后,这神秘的所在会刮来大风。

我相信。我拿出了两个蒲团、两杯茶、一碟蚕豆,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之中,在罡风吹过山谷的巨响之中,我开始了放歌。

我正在唱故乡的民谣,我喜欢这首歌。我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从西部唱到了岭南。这首歌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唱的是一个放羊娃的故事。他在荒滩上扯长了嗓门,总是唱得撕心裂肺。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泪。那泪水里,有西部人独有的沧桑和憧憬。

我看到树林在狂欢,高瘦的树木扭曲着身体。黑夜之中,它们像极了树妖。我听到了一种声音,那是蟒神在吼叫。在许多年的寂寞里,它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我多年的行走里,它们成了我的影子。它们用一种非常像大风的声音告诉我:有人来了。在过去的多年里,它们总在用它们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关爱。不过,许多时候,它们有点多事了。

摇曳的树影中透出了一点光,光的背后,有一个苍老的身影,她举着马灯,拄着拐杖,她步履蹒跚,但表情坚定。她的眼神之中,透出了一种惊喜,她苍老的皮肤上,泛着少女的红晕。

她,就是你。

你是一位老头送上山的。那老头,正在那土地庙里喘息呢。那些日子,老头每天会给我提一罐饭来。

你走向了我,举着那老头给你的马灯。

在皎洁的月光之下,马灯的光照出了另一种意蕴。

你开口说话了,你问:刚才唱歌的,是你吗?

我笑着点头,我听到,我的影子也发出了巨大的笑声。我想,也许是蟒神在笑呢。在许多个静的极致里,它们都会这样笑。在无数个人们认为的大默里,它们总是笑得惊天动地。

你当然没有听到那笑声,你只是仔细地端详着我,似乎不想隐藏你的惊喜。

你说,终于找到你了。

我问,你在找我?

你说,是的,我来西部,就是为了找你。

我沉默着,等你说话。

罡风的巨响,让你的声音有了另一种韵味,你好像穿过了历史的风云。

你的脸被马灯映得通红,你显得很兴奋。你说,2012年4月12日,在《卫报》上,你读了我的一篇小说。

我说,《新疆爷》。

是的,《新疆爷》。

你说,那个老人,带着一种陌生的清新,带着一种西部的意蕴,走入了你寻觅的心灵。在那老人身上,你读到了中国文化里非常感人的一种讯息。你的心被点燃了。你虽然有着六十多岁的身躯,但你的心还是个孩子,你永远怀着一种孩童般的热情,等待与另一个世界的相遇。你特别关注的,就是故乡中国。你说,在所有的牵挂里,分量最重的,是丝绸之路。

你说,你很喜欢赛珍珠,那个作家对中国给予了太多的热情。你很喜欢她。你总是在她的作品之中,读到你自己的影子。你能读懂她的心。你虽然一直接受英式教育,但你有着一颗眷恋东方文明的心。你说,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你选修了人文,主攻东亚文学。在这个很难得到高工资的领域,你找到了属于你的乐趣。

你一次又一次地穿行在荒山之间,你一次又一次地奔波在神奇的大地,你一次又一次地陶醉在神秘之中,你就像一个寻宝的孩子,总能发现未知的惊喜。

但是,当那西部的老人走入你的生命时,你突然发现,在真正的东亚文学之中,原来有着那么多你未曾涉足的神奇。

你说,它就像我的歌声,蕴藏了太多的信息。

透过它,你看到了遍野的焦黄,你看到了无边无际的神秘,你看到了旷野的呼唤,你触到了一种博大的气息,它像清风般弥漫了你的生命。你的心里燃起了另一种期待,你想走向那歌声的源头,你想探访这块土地的秘密。

虽然你寻觅了那么久,但你还是想走向我。你想请我为你打开一扇门,你想触摸西部大地的脉搏。你想深入中国文化的深处,你想感受丝绸之路上的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温馨。于是,你拿起了你的拐杖,你提起了你的马灯。有一种属于少女的激情,在你的血液里燃烧了。

你听见血液在血管中轰鸣,你感受到某种大气在包裹你的身体,你感到大地在跳动,你听到了西部神灵的歌唱。你觉得,今晚,或许你会打开一座西部的宝藏,你当然知道,你找到的,不仅仅是在荒山间闭关多年的我。

你说,你来这山谷,是为了寻访蟒神。你对蛇崇拜一直很感兴趣,但你没有想到,在蟒神出没的地方,会有一座亮着灯的小屋。它在一个大风的夜里,为你点亮了一盏文化的烛火。

你笑了,笑声回荡在罡风里,恍惚间,我在那笑声里,看到了一个二八少女。让你年轻的,不是音乐,不是艺术,不是一颗细腻感性的心,是你独有的诗意和热情。P1-3

序言

这本书很有意思,里面有个跟我对谈的汉学家。在一个山谷里,我跟她聊了好几个晚上。她说她一直想了解丝绸之路,不过,她想了解的,不是社会学家眼中的丝绸之路,而是作家眼中的丝绸之路,换句话说,她想了解那些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活生生的人。

我说,那么,我还是给您介绍我的小说吧,这是我的长项。我说,当您知道了我小说里的人物,以及小说背后的故事——它们也真实地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您只要了解了它们,也就了解了西部,也就了解了丝绸之路,也就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我的一篇篇小说,是一粒粒露珠,能折射出整个世界呢。

她笑道,我知道。她的笑声里充满沧桑,但脸上有一种少女的红晕。我喜欢那红晕里发出的沧桑笑声,望着那红晕听那笑声,我听出了一种生命的厚度。我想,她定然会理解我的小说的。她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她是一个很有文化激情的汉学家。

她说她非常喜欢我的小说,最喜欢那篇《新疆爷》。我说,我还有许多比《新疆爷》更精彩的故事,通过它们,您就能在一本书中读懂雪漠、读懂西部、读懂丝绸之路,甚至也读懂中国。

于是,我和她的相遇,就促成了这本书。

当然,书中的“你”,既是她,也是你,更是另一个我,或者是我进入世界时的另一种视角。透过这个视角,通过这次对谈,你也许可以更懂这些你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西部、了解丝绸之路、了解中国的朋友,这本书,也许是有着另一种色彩的范本。记得当初英国《卫报》发表《新疆爷》时,对它的定位,就是中国故事。

开始,我想给她推荐我的《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们,为写它们,我融入了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所有的真诚。我对世界、对中国、对西部、对人类的观察,都融入我的长篇小说中了。我告诉她,我那七本厚厚的书,可是七个世界。你要是想了解中国,了解丝绸之路,应该读它们。

汉学家笑了,她笑着说,是的是的。不过,它们像是七座大山,气势汹汹地立在那里,让忙碌的她望而却步了。我理解她。她说,她的感受,也是许多人的感受。她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懂西部,读懂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

虽然我理解她,但还是有点可惜。经历了写《西夏咒》们的那个过程之后,我明白了,一个作家想写出一个时代和世界,有多么不容易。他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写进书里的,都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他要像打铁那样,把自己心上的污垢都清除干净——这个过程有多难,你可以去看《一个人的西部》,虽然每个作家的修炼不一样,我的方式是禅修和读书,但我们经历的那个过程的艰辛程度,却可能是差不多的。即使是托尔斯泰那样的贵族,没有生活之忧,在精神层面也定然经历过艰辛的阵痛和挣扎——然后用那颗饱满、博大、慈悲的心贡献出世界需要的心灵营养。所以,每部经典小说之中,都有作者独有的世界,有他生命的全息,有作品所处的时代全息,有他生活的地域全息,也有他承载的文化全息。尤其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我总觉得,被作品篇幅吓到而错过了它的那些读者,实在有些可惜。但我因此也随喜那些中短篇小说们,因为,只要作家的人格是完善的,也真正地历练了人生、关注了世界,那么,无论他写的小说有多短,哪怕里面只有一个人物,你也会通过这个人物,看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经历的世界。

我很少写中短篇小说。从我写出《大漠祭》开始,我的写作就进入了喷涌。我总是从灵魂中喷涌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总是饱满,总在汹涌,有点像大海了,中短篇小说的杯子往往容不下它们。每次一写完,从写作氛围里出来,就发现又有三四十万字了。一些好心的编辑,就总会从我的长篇小说中选出几万字,发表在杂志上。虽然那只是几朵浪花,你也会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掘坟》《母狼灰儿》《深夜的蚕豆声》《神婆》《鼠神》《博物馆里的灵魂》《美丽》和《豺狗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不过,这本书的重点,不仅仅是解读故事和人物。我想,说不定,那位汉学家需要的东西,读者们也许需要呢。

我的作品有个特点,就是有一种定格时代的意识。那些短篇小说,包括我刚文学开悟时写的那些短篇小说,像《新疆爷》《马二》《马大》《磨坊》《黄昏》《丈夫》和《大漠里的白狐子》,它们都定格了一种别处没有的风景。不仅仅是人物本身的美好,更是影响了这些人物的文化的美好——当然,有时也不美好,但它是真实的西部。在某个时代、某块土地上,在那个丝绸之路重镇上,确实有过一种这样的文化,它博大、清新、超越功利,但它也非常复杂,一言难尽。或许,通过这本书,你会更理解那个时代的西部,更了解丝绸之路上生活过的人们。

我的那些小说,跟我的《白虎关》们一样,同样刻画了一个真实的西部。它有点像农业文明的背影,也代表了一段正在远去的历史,你还可以把它们看成我对一个时代的定格。它只是我抛出的一块块砖头,我希望它能引来无数块玉石,有更多的人,跟我一起来定格一个正在消失的时代,定格一种正在消失的美好。

丝绸之路上的那个西部已经消失了,我记忆中的故乡也消失了。

一切,正在成为一种绝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在等待着一种回响。

后记

这部小书写到这里就完成了,说是小书,也拉拉杂杂地写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很多,也夹杂了一些当下的讯息。跟我的其他书比起来,这又是另一种写法了,我自己觉得很有趣,不知道你觉得如何?

我说它有趣,原因是它是一本杂交的书,有议论,有散文,有小说,有对话,内容非常丰富,有点像“一本书读懂雪漠”了。对于那些没有时间读我的长篇小说的朋友,能读这一本,也许可以大致了解我的艺术特点了。一滴露珠,也能折射出一个世界呢。

近些日子,我的《野狐岭》和《一个人的西部》正在热销,人们很喜欢其中的真实人生。而本书,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一个人的西部”,前者写我个人的经历,后者写我眼中的西部世界。本书鲜活地描绘了西部的男人和女人,那一个个鲜活且个性独特的人物,承载着我们常说的西部文化,也构成了西部的复杂和丰富。所以,本书也可以称为“一本书读『董西部人”。

当然,我说它有趣,还因为它其实是一种对话。要是有兴趣,你也可以试试看。你可以给自己设定另一个身份,让自己有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比如,在某个人生节点上,你如果有了另一种选择,你的人生会怎么发展?你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你会怎么做?……你可以一直想象下去。这时,你也许就会明白,人生其实有很多种可能性,某个选择不一样,就会有另一种人生。所以,人一旦沉淀下来,跟自己的灵魂对话,想象自己未来的路,想象各种可能性,或许就会拥有选择的智慧和力量。因为,你会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想不想要这种人生?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这时,你就会拥有梦想,拥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

小说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创造无数个世界、无数种可能,你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人生,你也可以融入你印象深刻的所有人生故事,想一想你假如是自己向往的那个人,你的人生会如何?你假如有了某种梦想,你会怎么为它努力?每一步的结果又是如何?你也可以写出你心中的英雄,去体验他的人生,去圆满他的人生中令你遗憾的东西;你还可以定格自己见过的所有美好,在文学中追求相对的永叵……但这一切,最终的意义,都在于让你发现无数种人生,你也许会选择其中一种,然后,你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精彩。

当然,这本书不是讲人生的,也不是教你如何体验人生的,而是像前言所说的那样,它讲的是人,是一些已经消失的西部灵魂,还有他们承载的文化。虽然这些人物曾经在我过去的作品中出现过,而这部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的一些中短篇小说,但我后来的那条对话线索,却可以留下更多关于西部的讯息。当然,这一点,你或许已经发现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部书中“我”和“你”的对话,会让你对丝绸之路、对西部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呢?

有些人在了解西部文化的时候,看到的仅仅是它美好的那一面,对于它复杂落后的那一面,他们往往会忽略了,但西部文化的丰富,恰好就是因为它复杂。它有无数个点、线、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混沌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立体的,不是二维的,不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千年的岁月之中,由一代又一代的西部人活出来的,其中有他们的艰辛,有他们的向往,也有他们的愚昧。在我眼中,这一切都值得研究,所以,在传播西部文化精髓的同时,我也不愿回避其中的糟粕,我承认它们的存在,允许它们的存在,但我写出了它们的无奈。其他的,由世界来选择吧。

最有趣的是,在我写这部书,还有三本西部游记的时候——2014年夏天,我想看看西部大地有了什么变化,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中国,就从岭南一路自助游到西部,回来之后,就着手写了《从岭南到西部》《山神的子孙》《再归大漠》这三部书,我想用它们来定格那些变化,并且定格这个时代的中国,因为我知道,当下的西部,当下的中国,也会很快过去的——习近平主席刚好提出了“一带一路”。我当然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西部文化有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么多年来,除了西部大开发时得到广泛关注之外,西部有很多文化景象都没有得到挖掘和重视。无论是它的善美,还是它的复杂,或是它的博大,对偌大的世界来说,都是一种陌生。在“大漠三部曲”出版的时候,人们才眼前一亮: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群人啊!过去,很多人并不了解真正的西部。直到现在,在很多人眼里,西部仍然代表了照片上那些干涸的水井、那些老人和孩子、那片茫茫的大沙漠,人们熟悉西藏、熟悉拉萨,但不知道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佛教文化重镇凉州,还有一条充满了千年文化的河西走廊。他们更不知道,那块土地上仍然活着一块文化活化石“凉州贤孝”,它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但要不了多久,它可能会被时代吞没。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会让它——还有很多即将灭绝的丝绸之路文化——重拾饱满的生命力吗?不管会,还是不会,它们至少会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所以,在写这部书时,我给自己设定的前提,就是饱满、全面,能够体现西部人的复杂和丰富、能够定格一个真实的丝绸之路上的西部。我想,我已经实现了这个目的。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我写前言的时候,“一带一路”还没提出,到了我写后记时,“一带一路”已热火朝天了,世界变得多快啊。对文化来说,有些机遇虽然难得,但它就像昙花一现那样,需要你拨亮了眼睛去捕捉,也需要你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虽然我在前言中已经说过一次了,但我还想在后记中再说一次:我的书只是一块引玉的砖头,希望看到很多很多的玉石,它不仅仅是西部文化方面的书籍,或许是岭南文化、中亚文化,乃至海陆丝绸之路上每一处的文化。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春秋战国了,因为,那时有百家争鸣,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一定要争鸣,我们可以百花齐放,当多种文化一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但鲜为人知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唱响它自己的歌曲时,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而文化本身,也定然会拥有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在创作这部书的时候,我其实只是在享受着一次对话——跟自己对话,跟人物对话,跟记忆中的故乡对话。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和自言自语中,我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书,有小说,有学术著作,有心灵随笔,也有诗集和游记。到了今天,蓦然回首,才发现竟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还原那个记忆中的、真实的西部,实在是一件充满温馨的事情。

——2015年11月15日定稿于雪漠文化网

书评(媒体评论)

丝绸之路上的那个西部已经消失了,我记忆中的故乡也消失了。

一切,正在成为一种绝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在等待着一种回响。

——雪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13255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8
CIP核字 201531842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