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平--平歌奇韵/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1970年,河南豫剧院开始招生,不到11岁的张平也积极准备,跃跃欲试。“文革”时期,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被尊称为文艺战士,很受人敬重,加上考上后属于干部身份,正式成为吃商品粮的了,因此报考者众多,场面十分火爆。喜欢戏曲的张平自然也没有放弃近在眼前的机会。当时的主考官有王素君、王善朴、高洁,还有高玉秋。尽管有母亲做考官,张平的表现也很出色,成绩优异,然而,在那个特别讲究出身的年代,张平因为爷爷家的地主成分而受到影响,没能如愿。

也许是年龄尚小,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不太在意,也许是乐观的性格使然,考试受挫的张平并未因此而灰心。没过半年,郑州市京剧团又开始招生了,这让喜欢京剧的张平十分兴奋,再次报名,且成绩优异。这次,开明的剧团领导并未因成分问题压制好苗子,顺利将其录取了。1971年6月7日是张平非常难忘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他正式参加郑州市京剧团,继承了父母的衣钵,走上了自己将从事一生的艺术之路。

张平考进剧团时,河南的京剧观众群体还非常庞大,加上当时推崇革命样板戏,京剧团的演出非常活跃。郑州市京剧团是由原来的郑州市评剧团、交通部京剧团合并而成的,集聚了很多具有较高造诣和社会知名度的艺术家,因而,能考入京剧团,张平心中自然十分兴奋。当时的京剧团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杜岭街,距离人民公园很近。每天早晨,老师都要带领这群孩子到公园练功、喊嗓子。教课的老师有郭德全、黄兰、杨成旭、张长福等。虽然这一时期演出的都是现代戏,但老师们还是制订了严格系统的训练计划,四功五法哪一样都不放过,并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传授了大量的传统戏,使张平受到了很好的中国戏曲程式的系统训练。张平主攻的是文武老生,学习了不少京剧老生的唱腔和传统折子戏。这也为传统戏恢复之后这些年轻演员能很快胜任各种演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年的学员生活过得很快,虽然练功比较辛苦,可是,对于喜爱这门艺术的张平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令他骄傲的是,自己不仅完全不用家里供养,而且小小年纪就可以为家里分担生活的压力了。那时实行的是以团代校,这个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经常观摩演出,这让张平在日积月累的熏染中很快熟悉了一些剧目,有时还可以串演一些小角色,能够很快适应舞台。由于自身条件不错,又能吃苦,在学员队期间,老师就先后给张平排演了《沙家浜》(饰演郭建光)、《红灯记》(饰演李玉和)、《林海雪原》(饰演杨子荣)等。三年后,学员班被编入演员队,张平的工资也涨到36元,已经是正式演员的待遇了。

考上京剧团时,张平只上到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较低。虽然团里也鼓励大家学文化,但由于没有作为硬性指标,不像后来戏校一样,专门聘请文化课老师进行系统教学,大家也就没当回事儿。由于京剧特别注重身段把子,对演员基本功要求较高,小小年纪也正是扎基础、习功夫的最好时候,因而大量时间被用来进行专业练习。在这批学员中,张平的武功身段一直是比较突出的,能一下子连翻几十个小翻,连翻十个前翻,旋子能连续走四十个,因此被郑州市京剧团领导列入“五虎上将”,还参加排演了一些现代戏,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磐石湾》等。当然,那时的他只能跑个龙套,主要以开打、舞蹈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平渐渐意识到,光是身段武功扎实还不行,一次演出经历后的深刻感受,促使张平开始有了新的想法。有一次,团里在郑州演出《沙家浜》,因为跟头翻得好而常赢得众人赞赏的张平决定让妈妈去看看,想在家人面前炫耀一下。演出完,张平兴奋地去问妈妈:“你觉得我今天表现咋样?”

母亲问:“哪个是你呀?”

“就是小翻过墙的那个。”

“台上跑龙套的小演员那么多,你不提前说,我哪能看得清?”

自己攒着劲表现,谁知妈妈根本没有看见自己,张平心里说不出的失落沮丧,眼泪也止不住扑哒扑哒往下掉,连续好多天,情绪才算渐渐缓过来。是啊,舞台上演戏,像这种翻跟头的纯技术展示只是点缀、烘托,要想以后站到舞台中间,就不能只满足于练好武功,还要全面发展,学会如何演人物。可是,要想演好人物,就得对人物多理解、多体会,这对于年纪尚小、没有多少文化和人生体验的张平来说,还有不少难度。他决定首先从写日记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表达能力。比如,描述一下今天干什么了,我今天怎么练功的,别人演什么戏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今天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等等。

P8-9

目录

李焕霞 在路上——张平艺术人生扫描

肖 帅 天山脚下说张平

王明山 有温度的记忆——导演张平轶事

王善朴

阳华瑞 为张平点赞

姚金成 “难兄难弟”说张平

方可杰 推杯换盏识张平

冉常建 点燃情感爆破的导火索

陈涌泉 河南导演界的领军人物——我和张平的四次合作

贾文龙 与张平导演的情缘

胡晓军 将传统导人当代——从三部豫剧现代戏看张平先牛的导演艺术

李树建 关键时刻看张平

赵国安 激情四射才溢八方——我认识的张平

东 风 张平导演艺术研讨会摘要

张 平 《程婴救孤》导演阐述

张 平 戏曲表演造型在豫剧《程婴救孤》中的现代化尝试——张平在利兹大学的演讲

张 平 大型现代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导演阐述

张 平 现代艺术手段在现代戏曲《王屋山的女人》中的综合运用

卢 梅

冯欣欣 张平艺术年谱

序言

戏就是我的命

张平爱戏。他说:“我喜欢戏。戏让我的生命有了价值,有了意义。戏就是我的命。若离开了戏,我的人生将会失去色彩,没有了意义。”

和张平在一起,谈其他话题他往往无多大兴趣,也较少搭言,但只要谈起来戏,他就心无旁骛,就亢奋,就高兴,就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激动的时候,他可以手、眼、身、法、步当场示范,也可以唱、念、做、打淋漓尽致一番。

张平出生在梨园世家,其母亲是常香玉大师的弟子、香玉剧社的青年台柱。张平的襁褓时期就是在戏台上的梆子声和母亲、阿姨、奶奶等艺术家们的怀抱中度过的,以至于少儿时他常常得听着舞台上的打击乐才能睡着。他坐科京剧,演过豫剧,曾是当年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主角儿。他少年成名,急流勇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海戏剧学院深造进修,逐步转行当了导演,从原来进行单一角色创造的演员,成了一位把剧本立体呈现在舞台上的指挥者与创作者。作为曾经的好演员,张平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全国戏曲导演方阵中,张平堪称一员战绩显赫的骁将,其执导的舞台剧以独特的舞台样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全国戏剧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他在很好地领悟、继承民族戏曲美学精神的基础上,敏锐地捕捉当代舞台艺术潮流的信息,适应当代戏剧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将一部又一部戏剧作品做得清新、大气、不俗,一次一次地让观众和戏剧界为之叫好。

好的戏剧要触动人的心灵。它的魅力不是昙花一现的视听享受,而是有着让人长久回味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张平是一个有着自觉的舞台美学追求的导演。多年来,他一直努力从生活的泥土中,从地方戏曲中,从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中吸取营养,也在传统戏剧和当代戏剧的滋润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从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到《魏敬夫人》,我看到了张平日益自觉、日益鲜明的艺术追求和不断跨越的前进步履。张平善于用各种地方戏曲最具特色的表现语汇,用民族、民间歌舞等一些原生态的歌舞元素与新的舞台科技相结合来揭示普通人的灵魂美,呈现作品的哲思内蕴。他也常常以充沛的创作热情,把地方戏曲以至民族、民间的歌舞元素加以创造、发展、变形,使之化为震撼心灵的内容呈现在戏曲舞台上。

新世纪以来,河南戏剧成就斐然,佳作不断,引起全国戏剧界的瞩目。正是中原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孕育了一批有才华的戏剧艺术家,而张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为河南戏剧闪光于这个年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平的作品都是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剧本内涵的基础上,自觉地从普通人的角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存状态,让人感受到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原因,感受到人物真实丰满的内心世界和生命状态。他执导的剧种有豫剧、京剧、评剧、越剧、婺剧、晋剧、秦腔、黄梅戏等。他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他的很多作品是在唱响社会正气,倡导时代精神。他的代表剧目包括豫剧《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王屋山的女人》《悠悠我心》,京剧《孔雀东南飞》《项羽》,婺剧《赤壁周郎》,评剧《任长霞》,越剧《画皮》,秦腔《家园》等50余部,作品不但数量多,质量高,剧种涉及也广。他喜欢挑战自己,也常常否定自己。所以他不重复自己,他的作品是一戏一格,不但在戏剧的继承上成绩斐然,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还能不断与时俱进。

张平喜欢舞台,喜欢运筹帷幄的那种状态。

张平说,观察生活,每一处、每一人都有特点,都能得到一种感动,都能积蓄一种力量,都能让他建立起对艺术创作的勇气和信心。真善美是一种人类之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是一种共经风雨、同舟共济的深厚感情。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或脚步蹒跚或脚步匆匆,都会留下或轻或重或浅或深的脚印,多驻足留步回头看看,对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调整自己不无裨益!

愿张平创作出更多的接地气的作品留与后人,愿他的戏剧之路越走越宽阔!

内容推荐

魏珂编的这本《张平--平歌奇韵》为“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之一,收录有张平传记,艺术界同行及新闻媒体和有关领导对张平戏剧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张平的理论文章,以及张平的艺术年谱等内容。

编辑推荐

张平,济源市豫剧团艺术总监,艺术硕士(南京大学MFA),国家一级导演,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执导的剧种有豫剧、京剧、评剧、越剧、晋剧、秦腔、黄梅戏、姚剧、婺剧、陕西阿宫腔。魏珂编的这本《张平--平歌奇韵》全面地记述了他的艺术成就、成长道路、艺术风格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平--平歌奇韵/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珂编
译者
编者 魏珂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8548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5203739
中图分类号 K825.78=7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60
18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