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环坐而听--绍兴教育史/绍兴历史文化精品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吴民祥著的《环坐而听——绍兴教育史》以绍兴教育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经”,以越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为“纬”,围绕“生聚与教训”“统一与融合”“规制与机遇” “禁锢与创新”“学术在野”“变局与应对”六个专题,揭示绍兴教育发展的轨迹、特征。
越文化发展关键期与绍兴教育史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方面,越文化的个性特质型塑了绍兴教育的区域面貌;另一方面,绍兴教育通过人才养成,积极传播、弘扬、创新越文化,特别是一批“思想异端”的出现,造就了越文化的辉煌,成就了绍兴教育对中国教育史的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吴民祥,安徽贵池人。1982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在小学任教3年、中学任教14年。1999年至2005年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获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史、高等教育史等教研工作。曾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多项,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较有影响的美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生聚与教训:於越先民的教育
第一节 於越先民的教育
第二节 “生聚”与“教训”:越地教育精神的凝练
第二章 统一与融合:秦汉六朝时期的绍兴教育
第一节 秦汉大一统与绍兴教育的“国家化
第二节 “疾虚妄,辨是非”:王充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家国互构:士族兴起与绍兴门第家学的兴盛
第四节 六朝时期绍兴的佛教教育
第三章 规制与机遇:隋唐宋元时期的绍兴教育
第一节 国家教育制度规训下的州县学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与绍兴教育
第三节 南宋越文化与绍兴教育的互动
第四节 蒙学与社会教化
第四章 禁锢与创新:明至清中叶的绍兴教育
第一节 科举与府县儒学
第二节 阳明“心学”与浙东“王学”及其教育活动
第三节 乡村教化:社学、义塾与族学
第四节 教育思想的创新:王学·实学·史学
第五章 学术在野:绍兴书院与越地学风
第一节 绍兴书院的流变
第二节 绍兴书院的特征
第三节 学派与书院的互动
第六章 变局与应对:近代绍兴教育
第一节 外来挑战:近代绍兴的教会教育
第二节 新教育的创生与发展
第三节 求新知于世界:近代绍兴的留学生
第四节 由革命到启蒙:近代绍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结语 文化重心与教育中心——人才分布视野中的绍兴教育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吴民祥著的《环坐而听——绍兴教育史》将绍兴教育发展史置于越文化演进变迁的历史环境中,以绍兴教育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经”,以越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为“纬”,围绕“官学”、“书院”、“学塾(家学、族学、义学)”、“新式学堂”等教育类型展开,结合主要人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以揭示绍兴(历史上会稽郡、绍兴府所辖区域)教育发展的轨迹、特征,阐释其在越文化史上的贡献及其与越文化的互动影响,展现其区域特色及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环坐而听--绍兴教育史/绍兴历史文化精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民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9705
开本 16开
页数 4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4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72
CIP核字 2018180400
中图分类号 G527.553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