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湖传说文化探微(汉英对照)/悦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莹莹编著的《西湖传说文化探微(汉英对照)》独具匠心、深入研究,将西湖的名山、名水、名人作为主要表现特征,分别在名胜传说、物产传说、人物传说、爱情传说四章与附录中,随不同历史、不同场景、不同气象,以仪态万方之意境,完美地将西湖风俗文化展现出来,且又制成双语读本,使中外读者能品吟西湖的无穷魅力。

内容推荐

李莹莹编著的《西湖传说文化探微(汉英对照)》一书主要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为:1.名胜传说;2.物产传说;3.人物传说;4.爱情传说;5.附录。全书共选取了21个传说。每个传说包含四个部分:简介、传说中文读本、传说英文译本、文化注释。在附录部分,提供了传统西湖十景、1985年新西湖十景和2007年最新西湖十景的简介,并介绍了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内容。

本书为中英双语读本,可用作外籍游客的导游读本、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读本、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教材、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材料以及英语教师的教学辅助材料。

目录

第一章 名胜传说

 壹 明珠

 贰 金牛湖

 叁 玉泉

 肆 飞来峰

 伍 虎跑泉

 陆 白堤

 柒 六和塔

第二章 物产传说

 壹 伞

 贰 西湖醋鱼

 叁 东坡肉

 肆 油炸桧

 伍 龙井茶

第三章 人物传说

 壹 苏轼

 贰 岳飞

 叁 秦桧

 肆 康熙

 伍 乾隆

第四章 爱情传说

 壹 白娘子与许仙

 贰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叁 苏小小与鲍仁

 肆 柳浪与莺姑娘

附录

 壹 西湖十景(南宋时期,1127—1279)

 贰 西湖十景(1985)

 叁 西湖十景(2007)

 肆 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伍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

 陆 文化注释索引

 柒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传说读本】

从前有兄弟俩,哥叫大虎,弟叫二虎。他们打过多次仗,立下许多功,是两条力大无比的好汉。因他们爱打抱不平,奸臣看着不顺眼,就给他们找了条罪名,发配到远地去充军。此后,他俩就流落他乡了。

有一年,大虎和二虎流浪来到杭州一座山下的小山坳。山坳里住着七八户人家,山边还有一座破败的小寺院。他们走到小寺院门口,恰巧老和尚出来关寺门,兄弟俩请求老师父让他俩借宝寺住几天。老和尚看看是两个穷苦的出门人,合起手掌说:“请呀,不过,小寺只有粗茶淡饭,要怠慢二位了。”当下进去安顿了住处。

第二天吃晚饭辰光,兄弟俩都称赞杭州这个地方好。老和尚听了叹口气告诉他俩,杭州是个好地方,但是这寺庙周围缺水。兄弟俩问道:“老师父,听您讲,挑担水有这样难,那么水源又在什么地方呢?”

老和尚用筷儿指着远方,说:“就在坡那面,远着呢!不瞒二位,这寺院过去和尚也勿缺,后来因为挑不动这担水,都走啦!我年轻时也和你们一样,啥都不在乎,可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脚力不行啦。”

兄弟俩想这位老和尚孤孤单单,自己也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一心要留下来帮助他,于是齐声道:“老师父呀,我们兄弟俩单身,有的是力气。您如果不嫌弃我们,就收下当徒弟吧!”老和尚看看哥弟俩,很实在,又长得像金刚,心里喜欢,便满口答应下来。

从此,大虎和二虎干活都抢在前头,对师父照顾备至。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翻坡去挑水。半天挑下来,不光寺里有足够的水可以饮用,连全村十来户人家的水缸都装满了。小山坳里的人见大虎和二虎这样力大无比,又肯助人,都欢喜亲近他们。

转眼过去了许多年。有一年秋冬,天气奇旱,山外的那条小溪很快干涸了。兄弟俩想起以前流浪到南岳衡山时,见到过一股活水,叫“童子泉”,这泉水清冽香甜,真是稀世宝水!他们下决心要去取这股宝水。

第二天一早,兄弟俩把这个心愿向师父一说,就要辞行。老和尚舍不得他们离去,但看他们去意已决,只得含着眼泪说:“徒儿呀,这一去路途千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啊!不要忘记,师父在这里等着你们。菩萨保佑我徒弟一路平安!”两个徒儿就这样和师父告别了。

大虎和二虎认准了南岳的方位,朝西南走去。一路翻越了千山万水,衣裳、鞋底破了,还是不停地走。有一天,他们走到衡山脚下,已是精疲力竭,好不容易支撑到童子泉跟前,终于看见了晶亮的水波,听到叮咚的泉声。但是他们已经用完最后一丝力气,昏倒在地上。

朦胧中,他们只觉得狂风大作,暴雨劈头盖脸地落下来。过一会,又好像雨过天晴,百鸟在四周歌唱。兄弟俩忽然苏醒了过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头梳双髻的小孩,右手轻轻地挥动着一根柳枝,正朝着他们笑哩。兄弟俩想:童子泉……难道他就是管这泉水的小仙童么?正想着,又见那小孩柳枝向他们一拂,水滴儿一沾身,大虎和二虎一下子感到浑身长了力气,便从地上一跃而起,跑过去向小孩恳求:“让我们把这泉水搬走吧!”

小孩跳到一块岩石上,轻轻地挥动着柳枝,大笑着说:“行呀!你们倒试试看能不能搬动它!不过我阿公说过,只有世上最有毅力,最不计较荣辱的人,才能搬得了它!”二虎说:“我们千里迢迢拼死到这里,难道不是最有毅力的人吗?”大虎也说:“我们连死都不怕,还计较什么荣辱呀?”

小孩一下子被问住了,兄弟俩又跑过去拉住他恳求。小孩想了想,说道:“好吧。既然你俩是豁出了性命的人,那就变成两只能拔得起山泉的老虎吧!”说着,又用柳枝一拂,把水滴儿洒在两人身上。这一洒不要紧,大虎和二虎顿时感到五脏六腑的变化,浑身皮肉膨胀,只一歇工夫就变成了两只斑斓猛虎,踞在童子泉两旁。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就往东北方向飞跑。

这天夜里。老和尚在打坐时睡着了,梦见有双虎在禅房外面盘桓,好像在寻找着什么。老和尚觉得好奇怪,就开门去看,一眯眼老虎就没有了。但是老虎盘桓过的地方却有一潭晶亮的清水。老和尚高兴得大笑起来,梦也就醒了。

次日一早,老和尚把自己的梦讲给村里人听,大家都说也做了同样的梦。众人纷纷议论起来:大虎二虎就是双虎,一定是大家太想他们了。恰好,外面跑进来一个陌生的小孩。这小孩头梳双髻,手里拿了根柳枝,边跑边叫“大虎二虎来了!”,拉着老和尚就走。

老和尚被拉到寺院边的竹院前面,小孩一晃眼就不见了。老和尚抬头一看,哎呀,好大的两只黄毛老虎!这老虎一左一右伏着,鸣呜地轻叫。老和尚一听这声音很熟悉,心想:难道他们真是大虎二虎变的么?于是大着胆子走过去,叫一声:“大虎!二虎!”两只老虎也不答应,只向老和尚亲热地摆着尾巴。老和尚用双手拍它们的背脊,说:“徒儿呀,自从分别之后,我把眼睛都望穿了,今天总算见到了你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唉,徒儿呀,起来吧!”

老和尚话说完,两只老虎果然站了起来。几个躲在屋上、树上偷看的乡邻,一见这样,胆子也就大了,都一个个爬了下来。就在这辰光,那两只老虎轻吼了一声,纵身一跃,跳到老和尚禅房外的空地里,一低头,四只前爪“啪、啪、啪”地刨起土来,只一袋烟工夫就刨成了一大坑。刨好坑,两只老虎绕着老和尚走了一圈,又看看众乡亲,突然一声长啸,腾空而起。这下可不得了,只见大风过处,整个小山坳树木摇晃,竹林呼啸。乡亲们都被惊呆了,像木鸡似的呆立不动。等到风平浪静,老虎早已无影无踪了。大家这才嘘了口气转过头来,却见虎爪刨出的大坑里已积起半潭清泉。

清泉亮晶晶,再看看潭底,像飞丝一样的一股泉脉还在不断地向上冒,一会儿便涨成满满的一潭。人们越看越喜爱,便用双手捧起来喝。泉水甘美,直透心里。于是村里人用木盆舀,用木桶挑。但不管怎么舀呀、挑呀,潭水始终不浅。因为挑水的人太多,常常把水搅浑。后来有几个勤劳的小后生就搬了一些青石板,砌出一口方方正正的泉井来。后来这儿又盖起大寺院,就是现在的虎跑寺。

P25-27

序言

西湖传说,是老百姓口头的文学创作,是对西湖及杭州地区特定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等的脍炙人口的描述,是杭州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为杭州的风景名胜增添了艺术的主题和情节,赋予了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西湖文化。2008年6月7日,西湖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名胜传说、物产传说、人物传说、爱情传说四个部分,选取了最具影响力的传说二十一个,每个传说附上相关的文化背景注释。全书提供文化注释八十余条,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附录部分还包括传统西湖十景、1985年新西湖十景和2007年最新西湖十景的简介,收录了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文件。本书所有内容都提供英汉对照。

西湖传说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其中蕴涵的许多中华文化元素、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都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翻译西湖传说的过程中,译者尽可能地保留西湖传说中的语言和文化的原汁原味,并提供注释,帮助英文读者理解传说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译文语言采用口语表达方式,力求通俗易懂。

本书以文化的视野,对西湖传说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译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是有利于弘扬西湖文化、吴越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西湖传说以多样的形式表现了中华文化精髓。如西湖传说中所倡导的勤劳勇敢、平等友爱、自强不息、人格独立等道德或精神,所提倡的忠孝之道,所体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等,都是西湖文化、吴越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又如西湖传说中所表达的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朴素的幸福梦,说明了“中国梦”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西湖传说的文化探微有利于弘扬西湖文化、吴越文化、中华民族文化。

二是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碰撞,并呈现出鲜明的输出与接受的不平等性。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与科技优势,把持着文化交流的主动权,控制着文化交流中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处于弱势和守势。面对这种境遇,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对西湖传说进行系统的文化观照,用英文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利于西方世界了解并尊重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三是有利于发展西湖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欧美游客来中国旅游,大都会首选北京、西安这样的古都,这无疑是由于其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2011年BBC制作杭州宣传片投放欧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美游客的偏好,他们所关注的,可能不只是桃红柳绿的白堤苏堤而更是其背后白居易、苏轼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的踪履,可能不只是古朴雅致的灵隐亭榭而更是晨钟暮鼓的僧侣。欧美游客更注重寻求的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他们喜欢的是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发展西湖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对外宣传,打造西湖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使杭州成为真正的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当然,弘扬西湖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提升西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展西湖文化旅游产业,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拙作只是努力体现上述几方面的价值,并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士加入到这一领域的工作中来。

本书为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科普重点课题“西湖传说中英双语读本”(课题编号为13ZD08),2013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旅游文化的多模态国际传播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C13YY01),以及2014年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西湖传说文化探微”(课题编号为14KPCB06YB)的课题研究成果。该书同时是浙江工商大学“走出去战略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

李莹莹

2014年5月

后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人们对杭城之美的由衷赞叹。杭城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盛传,“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西湖之美,不仅美在其秀丽的湖山景色、丰富的文物古迹,更美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干百年来,许许多多动人的“西湖传说”将西湖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到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漫步在西湖山水间,几乎每一步都能踏出一段优美的传说。

萌发译介西湖传说的念头始于几年前。我领着几位来杭的外国友人欣赏西湖的自然美景,讲述着景点的故事。他们不仅流连于巧夺天工的西湖美景,更痴迷于美妙悠久的西湖传说,返程之际仍意犹未尽,向我索要英文版的西湖传说译介。此时我才发现各大书店竟然都找不到英文版的西湖传说。译介西湖传说,向外国游客译介西湖自然和人文之美,是生活在西子湖畔的高校外语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我以“关于西湖传说的译介”为选题,申报了浙江省社科联科普课,并有幸立项,因此有了汉英对照版的《西湖传说文化探微》。在此对浙江省社科联课题评审专家们的支持深表谢意。如果没有他们的慧眼,我的设想也不可能这么快得以实现。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听从了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建议,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这部书稿的问世。尤其要感谢的是浙江科技学院陈亚轩女士自始至终的指导,从选题的敲定、大纲的拟定到格式的选择、语言的推敲,她都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有益的建议。尤其是她在美国访学期间,还心系书稿,并担任了全书的审校。

本书稿译介工作还有幸得到了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几位同事的鼎力支持。本书翻译工作的分工如下:张英女士翻译了第一章名胜传说部分除“明珠”以外的六个传说;李莹莹女士翻译了第二章物产传说部分;章瑜女士翻译了第三章人物传说;朱肖一女士翻译了第四章爱情传说;郭宏宇女士一直献计献策。同时,武汉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崔璨女士翻译了第一章中关于“明珠”的传说以及附录部分西湖三十景的所有内容。李莹莹女士负责大纲的拟定、全书的统稿、所有诗歌部分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引领我走入翻译殿堂的是我的恩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孙迎春教授。孙老师不仅治学严谨,待人宽厚,而且对我耳提面命,传授我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即使在我毕业后,他也对我一如既往的关怀与支持。当我将这本书的初稿寄给恩师,请他为书稿赐序,他欣然应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请允许我向恩师表示深深的敬意与谢意!

我还将书稿寄给了曾经未能如愿得到西湖传说英译本失望而归的几位外国友人。他们读完书稿后,对我的书稿大为肯定:“读着这些传说,就像是在给孩子讲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生动有趣,读着读着就被故事感染了”。他们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信心。其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来自英国的Pamela女士以及Calum Boyle先生,他们认真研读了整部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回想在完成本书稿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常常因为沉迷于传说而幻化,会不由自主地游离于现实和传说之间,并因此会时常冷落了家人。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本书稿在译介过程中,还参阅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获得了珍贵的资料和启迪。对引用的资料,有的注明了出处,有的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料时间久远,资料索取的途径不完全是我本人,来自于网上的部分资料出处不全等,所以在注释中可能有遗漏,特此说明,并对被引用资料作者的智慧与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译无止境,拙作只是一块引玉之砖。由于我们的水平和时间有限,加之也受限于手头所能获得的文献资料,书中缺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

李莹莹

2014年6月

于西子湖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湖传说文化探微(汉英对照)/悦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莹莹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812166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5166546
中图分类号 I207.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