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殊闲编著的《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所编写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参考价值。本书为《蜀学》第十二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
图书 | 蜀学(第12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潘殊闲编著的《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所编写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参考价值。本书为《蜀学》第十二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 目录 司马相如通西夷及其贡献 诸葛亮史事考辨——以《三国志》和《魏略》为中心 诗僧可朋:其入及其诗 三苏《南行集》同题作品研究 论三苏赴汴应试之缘由及荐举者张方平之推荐 苏轼《广成子解》发微 试析宋人心目中大禹的崇高智慧 元代文学家谢端考述 论《读杜诗愚得》的注杜特色及其得失 清代蜀中诗人许儒龙初考 李调元的学术与文艺思想渊源考论 南羲采《龟硐诗话》对李白诗歌的评价 家族文化对刘咸忻的影响 成都市首任市长——黄隐将军 漫谈蜀中名士林思进的另类文学成就:联语 浅草社中的川籍作家们——文学地理学个案分析 论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及郭沫若的翻译 教育社会学者黄大洲及其学术贡献简论 翰笙抗战时期活动纪实(年表) 宋代四川交通与商贸活动研究 宋代巴蜀书法述略 晚清四川碑派书家包弼臣书法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刘沅一门与都江堰 民国时期四川省图书馆发展简论 轻拭尘埃看佛光——禅宗史上的彭州大随山 对一条古驿道的文化勘厘——以成渝古驿道为例 怀念缪绒先生 激流之序曲——我的非正常的大学生活 重温仁者正史,回望乐山乡愁——序罗家祥《二十五史乐山史料集》 四川:百年中国新诗的“半壁江山”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蜀学(第1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殊闲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潘殊闲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3536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7-04-01 |
首版时间 | 2017-04-01 |
印刷时间 | 201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6 |
CIP核字 | 2017064220 |
中图分类号 | K297.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1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