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祖坛经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六祖坛经》被视为无上的宝典,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中国第一部白活文学作品;是末明两代理学思想之开启;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鼎足而三。并列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六祖坛经》,本书将原典逐文翻泽成白话,对一些名相、专有词汇则加以批注,就原典十品中的每一品中提出十个问题,用问答的方式对《坛经》的精义进行扼要、详尽的解说。

内容推荐

在佛学禅宗庞大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被视为无上的宝典,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中国第一部白活文学作品;是末明两代理学思想之开启;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鼎足而三。并列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

禅,是一种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乐我净的领域。禅,是人间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禅,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坛经》,本书将原典逐文翻泽成白话,对一些名相、专有词汇则加以批注,就原典十品中的每一品中提出十个问题,用问答的方式对《坛经》的精义进行扼要、详尽的解说。

由《坛经》映照生活,以生活返顾《坛经》,人生的美与愉悦由此得以领略与感悟,人生的苦难与歧路纷然由此得以慰藉与指示。

禅,虽然是古老的遗产,但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

目录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代序)

前言

第一 行由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二 般若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三 决疑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四 定慧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五 坐禅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六 忏悔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七 机缘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八 顿渐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九 护法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原典]

 [注释]

 [译文]

 [讲话]

附录一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附录二 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试读章节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州法性寺来到曹溪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人山礼请六祖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法因缘,演说法要。六祖登坛升座时,闻法的人有韦刺史和他的部属三十多人,以及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暨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向六祖大师礼座,希望听闻佛法要义。

六祖对大众说:“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善知识!先且听我惠能求法、得法的行由与经历事略:

我的父亲原本设籍范阳,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于是做了新州的百姓。我这一生很不幸,父亲早逝,遗下年老的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后来迁移到南海,每天只靠卖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困苦。 有一天,有位顾客买柴,嘱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客人把柴收下后,我得了钱退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我一听那位客人所诵的经文,心里顿时豁然开悟,于是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什么经?’

客人答说:‘《金刚经》。’

我再问他:‘您从哪里来?如何得以持诵这部经典?’

客人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余人。我就是去东禅寺礼拜五祖,而听受此经的。大师经常劝出家、在家二众说,只要持诵《金刚经》,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心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我听了客人的这一番话,也想去参拜五祖。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承蒙一位客人给我十两银子,教我备足母亲的生活所需,然后就到黄梅县参拜五祖。我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见了我就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什么?’

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别的。’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獠,如何能作佛呢?’

我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五祖还想和我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我跟随大众去作务。我问:‘惠能禀白和尚!弟子自心常常涌现智慧,不离自性,这就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教我作些什么事务?’

五祖说:‘你这■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槽厂作务去吧!’

我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行者叫我劈柴、舂米,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有一天,五祖到后院来,看到我就说:‘我想你的见解可用,只是恐怕有恶人对你不利,所以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

我回答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心意,所以一直不敢走到法堂前来,以免引人生疑。’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滞!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大众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说:‘其实我们大家也不必去澄静思虑,费尽心力地作偈子,因为即使呈了偈子给和尚看,又有什么用呢?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一定是他中选。如果我们轻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费心力罢了。’众人听到这些话以后,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大家都说:‘我们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去作偈子呢?’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们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呈送给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觅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请和尚印证,终究不能得法。这件事实在是教人为难!教人为难啊!’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间走廊,原本准备延请供奉卢珍居士来绘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后世有所流传,有所供养。

神秀作好了偈颂以后,曾经数度想呈送给五祖,但走到法堂前,总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神秀于是想到:‘不如把偈颂写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后说好,我就出来礼拜,说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说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来山中数年,空受众人恭敬礼拜,还修什么道呢?’P11-14

序言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吉祥如意!

这次佛光山承办国际禅学会议,会议主题为“六祖坛经之宗教与文化探讨”,由星云发表主题演说,至感荣幸!

《六祖坛经》不但是佛教禅学的一部宝典,而且被我国钱穆博士推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读之书。《六祖坛经》全文皆以禅学为主。禅的思想,为东西方文化共同接受,因为禅不是什么神奇玄妙之理,禅只是一种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乐我净的领域。

禅,是人间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禅,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是人类共有的宝藏!

禅,虽然是古老的遗产,但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因为禅的功用可以“扩大心胸、坚定毅力、增加健康、启发智慧、调和精神、防护疾病、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炼心志、提起理解、清晰记忆”。

尤其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若人识得娘生面,山花野草总是春”。兹以“禅与现代人的生活”为题,分四点说明,就教各位!

一、禅的人间社会性

禅,不是什么神奇玄妙的现象;禅,也不是佛教专有的名相;可以说人间处处充满了禅机,大自然无一不是禅的妙用。禅,像太阳的热能一样,像发电厂的光电一样,只要有心,到处都有自己的热能。

说禅有人间的社会性,因为禅不是少数人的,禅是人间的,禅是社会大众共有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大迦叶,但把禅心交给了每一个众生。

禅的光明照耀着人间;禅,沟通了人我的关系,沟通了心物的关系,沟通了古今的关系。禅者与禅者之间的接心、印心,处处都说明了禅的人间社会性,禅门一千多则的传灯公案,不但玄奥,而且美丽。那些禅话里,处处都说明了禅者从矛盾中,见解如何去统一;从差别中,思想如何去融合;从分离中,精神如何去相依;从人我中,两心如何去相通!

僧问洞山禅师:“寒暑来时,如何躲避?”

洞山答说:“何不向无寒无暑处去?”

僧再问:“如何是无寒无暑处?”

洞山道:“寒时寒杀阁黎,热时热杀阉黎。”

僧反驳道:“你不是说到一个既不寒又不热的地方,为什么又寒杀热杀呢?”

洞山终于进一步地说道:“寒冷时用寒冷来锻炼你自己,热恼时用热恼来锻炼你自己!”

所以禅者不逃避人间,永远活跃在社会每一阶层,在寒暑冷暖、荣辱苦乐、贫富得失、是非人我中不动心。“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这就是禅者人间的社会『生格。

“春城无处不飞花”;同样的,“人间到处有禅机”。从许多禅的名称,可以看出禅的社会性,如禅食、禅衣、禅床、禅座、禅灯、禅味、禅话、禅行、禅悦、禅喜、禅友、禅眷、禅用、禅心、禅人等,人间社会里,哪里没有禅呢?

真正的禅者,山林水边,陋巷闹市,不分僧俗,不计男女,人人可参禅,人人可问道,所谓“一钵干家饭,禅僧万里游”。禅者的云游行脚,就是那么人间化。生活化、社会化!

禅者的社会,亦即是禅者所住的禅林,他们在工作上和合分工,他们在同道间参访互助;他们修持中严格精勤,处众时上下平等,生活里朴素无华,心地上统一归真。今日人间社会上,流行着不少的病态,如:紧张、功利、自私、狭隘、执著、暴力、虚伪、傲慢等,亟需要禅者安祥、放下、大公、宽广、空无、慈悲、统一、集中的良方来对治,这有赖各位学者专家共同来推动,方始为功!

二、禅的时空普遍性

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禅里,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人我的是非,没有现象的变化。禅是刹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干。“心中有事虚空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因为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禅者的修证,不重成佛,只重开悟;千年暗室,一灯自明,只要你一悟,何愁大道不办?所以禅者修证悟道以后,你挂念他年老,他说没有时间老;你要他旅行游览,他说法界皆在他的心中。因为禅者一悟以后,就能泯灭时空内外、自他对待。其实内外、对待,实皆一如也。

兹举如下数则诗偈,皆可明禅定皆一: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内定);

拈花微笑,付嘱摩诃迦叶(外禅)。

应无所住(内定),

而生其心(外禅)。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内定);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外禅)。

犹如木人看花鸟(内定),

何妨万物假围绕(外禅)。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外禅);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内定)。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内定);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外禅)。

说到悟,那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但悟必然是透过禅定可以体验的,可以说,悟才是参禅入定的真正目的。因为悟,可以领略到时间的永恒,可以体会出空间的无边。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禅师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一寺大众都被他吵醒,归宗禅师严肃地问他:“你晤的什么?”

智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我悟的道理是: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这样的回答,实在太妙了!师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证悟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地了然。石头希迁的“未到曹溪也不失”,惟宽禅师的“道在目前”,都是说明禅的时空是普遍性的。

沩山告诫石霜:“莫轻一粒,因为百千万粒皆从此~粒生!”

三、禅的自尊规范性

禅,是绝对的超越,绝对的自尊,在禅者的口中“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丝毫不留一点情面:“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黄檗禅师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以及临济的“既不礼佛,又不礼祖”,好像佛祖和他有什么仇恨。其实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才能和大觉世尊的禅道相应。

禅者虽重视师承,但六祖大师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更为所有禅者效法。盖禅者直下承当,以表示对自我的尊重。诗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由此可见,一个参禅者为了求真的精神,虽然八十岁的高龄,也要靠自己去找到他要的答案。

大凡一个禅人,他的修行,应该注意下列四点: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自我实践,不向外求;  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好像迷失了自己,只一味地乞求于别人的帮助;一旦失去了指引,自己就好像不能独立担当。对这种“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的人,禅者的自我尊重,应是现代人的一帖良方。

禅者也非常重视自我的约束、自我的规范。自从六祖大师的行化大开以后,马祖创建了丛林,百丈建立了清规。干余年以来,没有一个禅者不守清规的。下列原则,是他们最重视的规范:

自食其力维持生活 不可伤害修道禅人

不坏团体家风信誉 不自宣说自我成就

每日必有发心作务修福修慧感恩知足

物质生活越淡越好重视师承树立宗风

因为禅者重视生活规范,从不到处生是弄非,今日这个脱序的时代,应该学习禅者的榜样!

四、禅的生活实践性

我们本次会议的主人翁惠能大师,就是一个从生活中修行成功的人。

惠能八月舂碓,亲自作务,实为他进人悟道的不二法门。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作务,更无法深入禅心。自古以来,像百丈的务农、雪峰的煮饭、杨岐的司库、洞山的香灯、圆通的悦众、百灵的知浴、道元的种菜、临济的栽松、沩山的粉墙等等,处处都说明禅者非常重视生活的实践。

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法?”赵州指示他去洗碗。再有人问什么是禅法,赵州告诉他去扫地。因此学者不满,责问赵州难道洗碗扫地以外没有禅了吗?

赵州不客气地说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我不知道另外还有什么禅法?”

有源律师请教大珠慧海禅师道:“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道:“饥时吃饭,困时睡觉。”

有源不解地说道:“那每一个人每天不都在修行?”

大珠道:“不同!别人吃饭,挑肥拣瘦,不肯吃饱;别人睡觉,胡思乱想,万般计较。”

现代人的生活,普遍地追求感官的刺激,以为快乐,其实闭起眼睛来观照禅心,那才是快乐的泉源。

今日社会,每个人都想发财升官、娶妻生子,但升了官发了财,他过的生活并不快乐,有夫妻儿女,烦恼更大。还有不欢喜别人的拥有,不爱见别人的快乐,成为最大的生活上的苦恼。如能实践禅的自我淡泊的生活,实践禅的服务喜悦的生活,则当下就是一位真正的禅人了。

刚才我向各位报告的“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我讲的第一点是“禅的人间社会性”,第二点是“禅的时空普遍性”,第三点是“禅的自尊规范性”,第四点是“禅的生活实践性”。我只是做一个引言,更精彩的,则有赖各位发表的高论。

祈求三宝加被各位福慧双增!

书评(媒体评论)

《六祖坛经》乃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读之书。

——钱穆

《六祖坛经》是“东方精神文的最大杰作”。

——瓦茨氏(Alan Watts,西方著名禅学家,《禅之道》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祖坛经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星云大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8966
开本 16开
页数 4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