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证因编著的《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是一部民国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图书 | 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郑证因编著的《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是一部民国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内容推荐 郑证因(1900-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他勤于写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榜首。郑证因被称为“帮会技击派”,其特点一是江湖,一是武功。写江湖则谙熟江湖门道,精通帮会的组织和戒律,在他笔下展开了一个广阔纷坛的江湖世界。写武功则因他本人是武林高手,一一写来,神态逼真。无论内外功夫、长短兵器,施展应用,巧妙谙熟;至于写暗器轻功,更是出神入化。郑证因小说的总体风格,则偏向于粗犷豪放、刚烈火爆,有一江湖豪杰的英雄气。 《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分《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两本小说。 目录 郑证因论 侠盗扬镖记 第一回 庆寿辰风波陡起 第二回 劫镖车嫁祸栽赃 第三回 山神庙惊逢异事 第四回 武昌府行侠歼寇 第五回 蒋明臣出生入死 第六回 方清平先礼后兵 第七回 侠良姑得师受艺 第八回 歼群丑昭雪覆盆 塞外豪侠 第一回 庆寿筵开会群雄风波平地起 第二回 寻镖雪恨青面豹塞外振英威 第三回 强徒中计何道兴力破芦苇沟 第四回 互起猜疑叶大熊倒反风云堡 第五回 妄起贪念朱有德啸聚野狐山 第六回 大犯县城勇韩涛二次探贼巢 第七回 一身是胆人龙潭计闯乌龙寨 第八回 斩关破伏常得胜力夺豸獬营 第九回 中秋佳节有德纳宠失野狐岭 第十回 野狐岭破北地王落草富贵山 第十一回 二次劫镖老英雄誓死除群丑 第十二回 解冤释怨青面豹偕子返田园 试读章节 第一回庆寿辰风波陡起 且说河南汤阴县,自从宋朝年间出了一位轰轰烈烈的岳元帅以后,把那一方人民的尚武精神鼓励得特别猛晋,直传到清朝时代,那一县的人民无论是老是少,差不多都会些技击之术,并且还是岳家门的嫡派真传。况且那地方又靠近嵩山,邻近漳河,山水秀气所钟,一代一代地不断生些成了名的大英雄大侠客。当时在武林中江湖道上,有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就是那赫赫大名的五大镖头之首、震乾坤赤面公正侠方泰方清平老镖头,就是这县的人氏。老镖头自从十六岁上在家乡里学成了岳家拳棒以后,又投到广华山应尘道长应老剑客门下,不分昼夜苦学苦练了八年,学成了蹿高纵矮、飞檐走壁,马上步下,水旱两路软硬功夫。凭恩师所赐的一口七星古铜宝刀,二十八颗流星赶月莲子镖,在江湖上闯荡了差不多四十年,敢说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后来就没栽过跟头。老镖头的为人非常忠厚,交友非常热心,不但对于朋友事事屈己从人,就是对于线上的老合们也是得容人处且容人,不怕是在当场动上手,但得不施展流星赶月的绝技,就不施展。别看老镖头手拿着削铁如泥吹发立断的七星古铜宝刀,可是从不削毁敌人的兵器,所为的是网开一面。恩施格外,总是希望把坏人度化得改邪归正。可有一节,别看老头子是这样的忠厚仁慈,可是天生的侠肝义胆,好打不平,爱管闲事,要不然哪能够得到了赤面公正侠的美号呢?老头子在三十岁上,在江湖道上就闯出“万儿”来了,意气相投的朋友亦交了不少,各门各派的武师亦认识了很多。就是气味不投,分道扬镳的绿林道,一提起方泰方清平来,也都有个面子。所以老头子就在那年的四月初一,在开封府的东关开设了一座四通镖局,也是老头子做买卖诚实,对待同人厚道,又搭着所请的镖师所雇的趟子手伙计俱都是精明强干,再加上老头子在外面的名声人缘,一晃干了三十年并未丢过镖未出过岔,生意还是真兴隆。到了老头子六十岁的那年四月初一,也正是老镖头六十大庆,预先撒帖把各路宾朋,镖行全体,请到四通镖局,当众卷镖旗,关门收市。所有四通镖局的镖师伙计,老头子都是比平常加十倍地赠给馈送,有愿意回家的,另外送给盘川,有愿意做事的,分着荐在至近相好的镖行里。把四通镖局各项事务办理清楚之后,便带着夫人郑氏,居孀的儿妇华桂英,一个四岁、一个两岁的小孙子回归故乡汤阴县七里屯。所好,老头子在干着四通镖局的时节,就将所赚的银两陆续捎到家中,托内弟郑元明代买了一处宅子、两顷地。所以老头子这时回到家中,有吃有喝有穿有住,故此就抱着胳膊一忍,从此杜门谢客,不问世事。把四通镖局灿烂光辉的镖旗,自己随身四十年的七星古铜宝刀,压倒绿林的二十八颗流星赶月莲子镖,连内外两家祖师圣像、岳元帅影像,一齐封锁起来。不但这个,并且还将双手上的无名指小指四个指甲亦养得长够二寸有余,直如同自己从来就未学过武术似的。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不知不觉地老镖头在家中忍了又是十年,这时老镖头已经七十岁了。虽然是老镖头灰心武术,杜门谢客,可是一般知己过命的朋友,哪能忘了老镖头屈己从人的义气、济困扶危的肝胆?这年的三月二十才过,老镖头正在家中享清福,忽然家人王福进来禀道:“门外有南路镖头,双鞭赛尉迟霍光照霍老英雄带领少镖头前来望看你老,还带着不少的礼物。”老镖头一听,不禁皱了皱眉,说道:“请进来吧,他大远地又干什么来了?哼……定是因为七十大庆之年,他们非要叫我热闹一下,我哪有那样的心情?我这种意冷心灰的人,哪还有那种种高兴?这真是强人所难了。”别看老头子心中不高兴,可是在外表上一点不露,赶紧起身迎出大门。 老哥俩见面之后,彼此道过契阔,一前一后一同走进客厅,穿云燕子霍小侠重新给方老镖头行过大礼,然后爷儿三个分宾主落座,家人打脸水献茶。正在这时,忽听前面院中有山西人的口音嚷道:“哼……老子不用你们通报,自己有腿会走进去。”方霍三人才一怔神,就见那山西人已经推门走进屋中,大家见面,彼此抱拳哈哈大笑,原来来者非是别个,乃是那五大镖头末座,北路镖头闹海云龙汪洪汪博渊。就从霍、汪二人来到以后,接连不断左一拨右一拨差不多天天有人来,一直到了二十八九,人来得可实在不算少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连上从人、丫环,一共到了足有一百多位。这些个人都是为赶四月初一给方老镖头做七十整寿来的,起先,老镖头听说大家宾朋要给自己做七十大庆,心中还是非常地不愿意,后来,人是愈来愈多,再想不办也不成了,这才忙活着向街邻借房,在各院里搭大棚,又派人到城里约戏班定酒席。所好,老镖头的人缘好,所有全屯的住户听说老镖头要做大生日,一个个都抢着来给帮忙料理的,所谓人多好做事,果然不消三两天的工夫,就把一切应预备的诸事都预备得妥妥当当,齐齐全全。 到了四月初一这天,方泰方清平天还未亮,就梳洗完毕,穿戴齐整。自己先在祖先堂里烧过了香,叩罢了头,然后率领两个孩子方兰、方蕙到在寿棚。这时,寿棚里面已经来了不少宾朋,只见高的矮的瘦的胖的,黑的白的,丑的俊的,挤挤擦擦把一个偌大的寿棚都快占满了。老头子见了大家,先转着圈作了一个罗圈揖,道道谢,大家紧跟着就七嘴八舌地都抢着给老头子上寿,把个老头子忙活得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大家是你一言我一语,闹闹嚷嚷乱成一片,后来亏得圣手无敌小方朔阮吉出的主意,叫老头子带着方兰、方蕙站在香案旁边,叫大家分开拨上前拜寿。P3-5 序言 郑证因论 张赣生 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郑证因代表着技击武侠小说一派。 郑证因(1900—1960),原名郑汝霈,世居天津西沽(北运河与子牙河交汇处)。传说他的祖辈以经营木材为业,颇称殷富。全族分东、西、南、北四大院,郑证因属西院一支第十六代。清代后期,战乱频繁,郑氏家庭日渐衰败,到郑证因幼年,已靠借贷度日。以上传说“经营木材”云云,不尽可信,天津木材业兴起于清末,郑氏家族之兴旺当另有缘故。 郑证因一生大多在贫困中挣扎,幼年也曾读过四书五经,旁及诗词曲赋;二十岁左右曾教过塾馆;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前开始为报刊投稿,得与担任编辑之宫竹心(白羽)相识。白羽在《话柄》中说:“《十二金钱镖》初写时,我不懂武术,邀友人证因帮忙。”他在《十二金钱镖》初版《后记》中又说:“旧雨郑证因,通武术,工文章,时共商榷,承其指正,于此谢之。”这是1938年的事,既称“旧雨”,自非新交,从白羽自传所述办报经历推测,郑证因与白羽的相识大约在1932至1934年间,可惜我未能查到郑氏那时发表的作品。 郑证因与白羽的合作,对郑氏一生的事业有重要意义。1937年冬,白羽由霸县返回天津,为了生活,他一面着手写《十二金钱镖》,一面筹办正华学校(小学),当时曾在新闻界工作过的郑证因也正生活无着落,两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便走到一起了。白羽邀郑氏代他撰写《十二金钱镖》初稿,他则为郑氏校改《武林侠踪》。此书出版后,郑证因始初露锋芒,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郑证因代白羽撰《十二金钱镖》,只写到第二章的前半部分,就“另有办法”,与白羽分手,去经营别的“生意”,不久经营失败,1939年复应白羽之邀,协助经办正华出版部。大约在1940年左右,郑证因迁居北京和平门外,过着清贫的笔耕生涯,在此后十年间,他写出了《鹰爪王》《女侠燕凌云》等一百多部作品,一跃成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作家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郑证因在北京的通俗读物出版社做校对工作,1957年反右斗争时受波及,后被调至保定,在河北省文化艺术学院图书馆工作,于1960年病逝。郑证因无子女,1945年7月丧偶,后半生独身生活,病故后其侄郑华增由北京赴保定办理丧事,所遗除日常用品外,别无他物。 关于郑证因何时开始武侠小说创作,因为迄今未找到实据,不能确知其起始年代和最初作品。叶洪生在他批校编定的《近代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系》中,根据作品的艺术水平推测《女侠黑龙姑》是郑氏初期之作,实则此书于1942年始连载于《新天津画报》,其时正当郑氏的代表作《鹰爪王》在《:369画报》连载,名噪一时。或许郑氏因集中精力撰著《鹰爪王》,而对《女侠黑龙姑》不暇推敲,草草交差,也是情理中事。总之在未见实据之时,尚不能断定。从白羽所说“旧雨郑证因,通武术,工文章”和《十二金钱镖》初版首二章的实际情况来看,郑证因当时已较熟练地掌握了武侠小说的写作技巧,不能说是初学乍练的新手;但是,郑氏流传于世的作品,都产生于1938年以后,这些作品中最早问世的是《武林侠踪》,在《十二金钱镖》卷一初版所附预告中说:“《武林侠踪》,郑证因作,白羽校读,已编成三卷。书叙武当剑侠铁伞先生一生游侠故事,夹叙江湖一切黑暗无法之组织,生面别开,出入意表。全书百万肓。”实则此书合《武林侠踪》《铁伞先生》《云中雁》三部总计。也只约为预告字数的一半左右,可见预告时此书尚在写作中,这似乎也意味着郑氏的事业实际是以1938年为起点,前此大抵属于摸索、尝试阶段,而他以技击武侠自树一派,则是在1941年《鹰爪王》问世之时。 《鹰爪王》可称为集郑氏小说特色之大成的代表作。其中最主要的一点特色便是对中国武术的专注。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中真正通晓武术者并不多,称得起是武术家的只有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但向氏醉心于传闻轶事,未将描写武术作为艺术创作的重点。并且,向氏作为武术家,他重视的乃是武术之实用价值,没有着意去寻找武术在武侠小说艺术中之恰当作用。到郑氏方将粗犷的豪气、多彩的武术和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构成了技击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 中国人把搏斗作为一种技术,加以规范化的训练,已有久远的历史。且不说先秦,《汉书·艺文志》所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距今也有两千年,当时已明确称之为“兵技巧”,并日:“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中国的武术不仅是古代实用的战斗技术,它早已在舞蹈化,在转化为人们的审美对象,鸿门宴上的项庄舞剑,公孙大娘的舞剑器,都是著名的例子。由此更演化出武术中半真半假、无实用价值的“花拳绣腿”一派,甚至动作的名称都被诗意化,如“燕子穿云”、“蜻蜒点水”、“白鹤亮翅”、“丹凤朝阳”等,这些名称在读者心目中唤起的是一种诗化的意境,绝非简单的比拟;所以,中国武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形诸文字比目睹形象更能引起丰富的联想。郑证因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这方面的艺术魅力。 郑证因也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但他不像白羽那样广泛地涉及人情世态,而是集中展示了帮会的内幕,这恐怕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郑氏世居的西沽一带,紧傍北运河与子牙河,是南方漕运人京的必经码头。在清末时,这一带是斗店(粮商)聚集地之一,也是“脚行”、“混混儿”出没的地区之一。天津的黑社会势力,最初就是由“混混儿”和“脚行”把持。“混混儿”又称“锅伙儿”,最初是渔霸,后叉把持搬运业,成为“脚行”把头,也有些摇身一变为官府差役。这些人横行霸道,逞强一方,故此天津人又称之为“杂霸地”。到了二十世纪初,河道漕运停废,水手们登岸加入脚行的队伍,又把原在船工中传布的“青帮”组织扩大到其他行业,更增强了天津黑社会组织的气焰。郑氏世居于这样一个地区,对于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所以在他的笔下能把黑社会的阴惨刻毒以及神秘的礼仪一一描绘出来。 就文字风格来看,郑证因既不同于还珠楼主,也不同于白羽,郑氏没有还珠与白羽的那种文采,他的文字不大考究。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基本原因:一是郑氏受评书的影响很深,二是他用天津的土语来写作。 至于郑证因的直书天津方言,外地的读者或许不易察觉,只是读起来感到拗口,感到文字不顺畅,举个例子,在郑氏的某些作品中常能发现“这个难子”一语,使现今的校点者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是什么意思,不明白是对是错和错在哪里。其实这个错却是由天津方音造成的,郑氏迁居北京后,有些作品是由他口述、别人笔录,天津方音把案件之“案”读作“难”的去声,听来是灾难的“难”,于是“这个案子”便写成了“这个难子”,今天的校点者再把“难”读为艰难之“难”,就益发弄不明白了。我曾和几位编辑说起此中缘故,都不禁哑然失笑。而这个错误从记录稿到刊于报纸杂志,再进而印成单行本,竟一错再错,始终未加改正。可见郑氏不但未审阅记录稿,且刊出后也未再看,他对写作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 总之,无论有何种原因,郑氏对文章的不考究是事实。只是由于他善于描写武术,很能驾驭情节的起伏变化,又有一种粗犷的气势,足以吸引读者,才使他卓然成家,独树一帜,与还珠楼主、白羽同享盛名。 郑证因一生写了一百多部武侠小说,《鹰爪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天南逸叟》—《黑凤凰》—《淮上风云》—《离魂子母圈》—《女屠户》—《回头崖》—《续鹰爪王》(为《鹰爪王》后传)、《闽江风云》《巴山剑客》—《金刀访双煞》《铁拂尘》—《铁笔峰》—《大侠铁琵琶》—《边荒异叟》—《青狼谷》《七剑下辽东》(原名《一字干坤剑》)、《丐侠》《女侠黑龙姑》(即《矿山喋血》)、《牧野英雄》—《龙江奇女》—《白山双侠》—《凤城怪客》《贞娘屠虎记》《昆仑剑》诸书,其中某些人物、情节,或多或少与《鹰爪王》有点关系。此外,《武林侠踪》—《铁伞先生》—《云中雁》三部曲也很有名。《女侠燕凌云》《边城侠侣》《五凤朝阳刀》等也写得颇有特色,或写江浙船帮,或写关东牧场。都颇有气势。除以上所说之外,尚有《黄衫客》(即《终南四侠》)一《峨嵋双剑》《风尘三杰》(即《荒山侠踪》)、《大漠惊鸿》《绿野恩仇》《子母金梭》《龙虎斗三湘》—《南荒剑侠》《五英双艳》—《龙虎风云》《铁狮王》—《铁狮镖》—《铁狮旗》—《野人山》《剑门侠女》《乌龙山》—《火焚少林寺》《双凤歼仇》《嵩岭双侠》《金梭吕云娘》—《雪山四侠》—《铁铃叟》《边塞双侠》—《天山四义》《龙风双侠》—《一字剑》—《万山王》—《幽魂谷》《钱塘双剑》《弧形剑》《蓉城三老》《铁燕金蓑》《铁马庄》《燕尾镖》《苗山血泪》《风雪中人》《岷江侠女》《尼山劫》《柳青青》《太白奇女》—《秦岭风云》—《小天台》—《铁指翁》—《黑妖孤》《塞外惊鸿》《孤雏歼虎》《戈壁双姝》《霜天雁影》《鹤顶春回》《火中莲》。他的《琅琊岛》写海边渔民反霸故事,在他的作品中属于较平庸的一种。 以上所列作品,如《天南逸叟》《淮上风云》《闽江风云》《巴山剑客》等,故事或人物多半与《鹰爪王》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作用。如姚民哀当年所提出的,几十部作品形似连环套,大环上套着许多小环,小环问又相互勾连,这部作品总留一点未了之事给那部作品,那部作品的故事来龙去脉又会牵涉许多别的作品,相互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读者看过一种便想再看看别种。同时,读者看过一两种后,对情节人物有定的了解,再看别种便很容易被吸引,对故事和人物的背景较熟悉,便能从一开头就顺利地读进去。乍看去各自独立成篇,实则是藕断丝连。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的一些作品也有此种情况,但由于郑证因作品的种数最多,所以在这方面更显得错综复杂,上列书名间用连接号标示的作品,即是此类,真是把姚民哀设计的“连环格”小说艺术结构的魅力发挥得十分精彩。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是:郑证因的作品种数虽远远超出别的作家,但总字数却少于还珠楼主。郑氏有不少作品都是六七万字的中篇,除《鹰爪王》之外,鲜见鸿篇巨构,合i四十种,其字数也仅相当于一部《蜀山剑侠传》,可是郑证因的这种做法也自有其长处。还珠楼主的长篇巨作,气势奔放,一泻千里,但若无较充裕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便不畅快。郑证因的中篇不过薄薄一册,每一册都有相对的完整性,够得上“一卖”,略有空闲便能翻阅一遍,也自有方便读者处。这或许并非郑氏原意,而是出自书贾生意眼的要求,篇幅少,定价低,有利于多销。姚民哀也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 郑证因还写过侦探小说,但郑氏的那种说书人的传统表现方式不适于表现严密的推理,他的尝试失败了。他也写过社会小说,同样由于他的文风的局限性而未能引起读者的重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侠盗扬镖记塞外豪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证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4861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2016275066 |
中图分类号 | I246.58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