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登上两极冰原/探险者发现之旅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加强了对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南北极的探索也不再是以探险为单纯的目的了,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它们。

不过,历史上那些伟大先行者们的事迹在今天仍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他们探险南北极的历程和伟大的探险的精神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人生。为此登上两极冰原编写组编写了这本《登上两极冰原》。本书图文结合,文为本,图为表,相得益彰,更能让读者学习领会文章主旨,加深读者印象。

内容推荐

探险者是地球的先行者,历史的揭幕人,他们通过变幻莫测、曲折离奇、险象环生的史诗般的探险历程为人类发展史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充满魅力的探险旅程,成就了一部人类悲壮的地理探险史。

登上两极冰原编写组编的《登上两极冰原》介绍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南北两极的探险活动,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加深读者对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其内容充实,语言通俗易懂。

目录

挺进北极冰原

 冰岛上最早的居民

 红胡子开拓格陵兰

 俄国人开进北极圈

 富兰克林的神秘失踪

 折戟北冰洋的“珍妮特”号

 格里利悲壮的北极之旅

 深入北极心脏的第一人

 皮尔里征服北极点

 北极上空的气球探险

 独闯北极点的英雄

 中国科考队远征北极

登临南极冰原

 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

 库克船长的南极探索

 南极大陆发现之争

 寻找南磁极的竞争

 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

 献身南极大陆的斯科特

 沙克尔顿的南极之旅

 南极大陆的航空探险

 中国人登上了南极大陆

 走向南极的中国妇女

 中国出征南极大陆

 国际探险队徒步横穿南极

 中国的南极科考站

试读章节

首登北极新大陆

第一个到达北极新大陆——也就是北美洲在北极圈内的大地的是红胡子埃里克的儿子里夫。

1001年的夏天,里夫的船在大海中遇上了风暴。咆哮的海浪涌上了甲板.海水一直淹到了水手们的腰部。里夫临危不惧,从容指挥,与水手们同舟共济,度过了险境。风暴渐渐平息下来,里夫抬头往远处看去,在视力所及的西边.他看到一条由北往南逶迤的海岸线。

陆地的出现并没有使里夫兴奋异常,反而不由得皱起眉头。因为眼前的这块陆地平坦低级,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既不可能是土层瘠薄的冰岛.也不可能是岩石赤裸的格陵兰。于是他认定,他发现的是块前所未闻的新大陆。

里夫登上了大陆的海岸后,把登陆点命名为维兰,并在那里盖了房子.度过了一个冬天。他计划在这里建立一个居民点,所以他返回格陵兰.准备招兵买马。但他回去之后,父亲埃里克死了。他只得接管父亲遗留的农场,从此结束了他的海上生涯。

里夫的弟弟索瓦尔德却决定迁居维兰,不过他极为谨慎,认为在正式迁居之前有必要实地察看一番。因此,他备了船只,带着水手循里夫的航线到了维兰。他在维兰里夫盖的房子里度过了第一个冬天。在春季和夏季,索瓦尔德对附近的海岸和内陆进行了一番考察。然而,他没有里夫那么幸运,他遇到了当地的土著,几个手势不合,便与他们发生了冲突。索瓦尔德被利箭射中,不久就死去。他的水手把他草草埋葬之后,萧瑟的秋天便来临了。水手们不得不在这里度过了极为凄惨的第二个冬天。来年,他们才回到格陵兰。

里夫的第二个弟弟李尔斯坦是个性格鲁莽的硬汉子,他决计要找回他二哥的遗体,就匆匆驾船出发了。但他的命运更加不济,一连串的风暴刮得他晕头转向,待到风平浪静,他却到了冰岛的东面。他又气又急,得了热病,不久便死了。

1003年的秋天。冰岛人索芬恩·卡尔思夫尼来到了格陵兰。他是位商人,而且与红胡子埃里克的三个儿子非常熟悉。索芬恩得知李尔斯坦已不在人间,便娶了他的寡妻格里德。索芬恩也迷上了维兰,决定到那里去定居。

1004年,索芬恩组织了一支远征队启程去维兰。这支远征队有3艘船250个人,包括一些家属,并且带了许多牲畜,漂洋过海驶向北极新大陆。

他们顺利到达了维兰,并在那里过冬。格里德为索芬恩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斯洛尔里,他是第一个诞生在美洲的北欧人。第二年春,他们向南行驶,来到了一个海湾。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野麦和藤蔓。沿着海滩,他们挖一些深坑,退潮时鱼儿便会留在坑中被捕获。森林里有数不尽的野生动物,他们猎取这些动物作为食物,每天都享受鲜美的野味,生活得愉快舒服。

一天,他们突然看到河面驶来许多又狭又长的独木舟,独木舟上全是面貌奇特、黄皮肤、黑头发、大眼睛、宽面庞的土著。这些土著看到金头发、蓝眼睛的北欧人也大吃一惊。双方对峙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土著就划着独木舟走了。

第二年春天,这些自称斯克雷林人的土著又来了。他们带来了一些野兽的皮毛,想与北欧人交换闪闪发光的刀剑和长矛,但索芬恩拒绝了。接着土著看上了北欧人带去的红布,他们想用红布缠在头上使自己变得英武勇猛。交易开始时公正无欺,后来北欧人变得贪心了,他们把红布条剪成一指宽,但诚实的土著人依旧用等量的毛皮来交换。

P8-9

序言

在科技非常落后的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这不但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也限制了人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的认识。古人凭直观感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在天地的边缘,天与地相接。那里就是天之涯,地之极。

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人们已经认识到,所谓的天之涯并不存在,因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地之极却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地球的南北极。

作为地之极,南北极人迹罕至,甚至连生命的痕迹都很少。人们对南北极的了解更是非常有限。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对宇宙空间的了解甚至都远比地之极了解的多得多!以致现在提到南北极的时候,人们仍然会将它们与神秘联系起来。

但从总体上来说,南北极已经在世人的探险和科考活动中逐渐褪去了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历史上的那些伟大先行者——探险家。他们怀着无比崇高的使命感,前赴后继地朝着在当时来说仍是未知之地的南北极进发了。

他们中有些人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之后成功了。成功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当然,也有一些人历尽艰辛,甚至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依然失败了。失败者并不可耻,他们的荣光和探险精神永久地印在了世人的心中。南北极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山脉、海湾和岛屿,这些名称所包含的便是人们对先行者们的怀念与尊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加强了对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人们今日对南北极的探索已经不再是以探险为单纯的目的了,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它们。

不过,历史上那些伟大先行者们的事迹在今天仍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他们探险南北极的历程和伟大的探险的精神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人生。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登上两极冰原》。由于编者的知识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登上两极冰原/探险者发现之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登上两极冰原编写组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1490105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74
CIP核字 2010030282
中图分类号 N816.6-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20
16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