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爱国道路上行走
内容
编辑推荐

徐万发、李荟芹主编的这本《在爱国道路上行走》客观地展现了宋庆龄一生的思想追求和实践活动,使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革命探索者和赤诚的爱国者,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不屈、勇往直前的巾帼英雄,看到了为民族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合作的革命者。

内容推荐

徐万发、李荟芹主编的《在爱国道路上行走》描述了宋庆龄异域求学立爱国之志、追随孙中山随爱国之愿、献身革命践爱国之行、救国救民展爱国之智、支持共产党选爱国之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投爱国之情、关爱妇女儿童成爱国之业等历史事实,客观地展现宋庆龄一生的人生追求、思想发展和爱国实践活动,总结宋庆龄探索革命和赤诚爱国的人生历程和精神,追念宋庆龄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不屈、勇往直前的巾帼胸怀,为民族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合作的革命者大智大勇,以激励我们拥护中国共产党、奉献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和实践。

目录

第一章 求学异域 志兴中华

第二章 心系中华 献身革命

第三章 嫉恶如仇 为民请命

第四章 探索终生 不断进步

第五章 赤诚爱国 终生不渝

第六章 解放妇女 躬身垂范

第七章 关爱儿童 情系未来

第八章 大爱无疆 热心公益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董健吾富有地下工作经验,把宋庆龄交给的密信缝进贴身的棉背心里,即登程直赴西安。在西安,他找到了当时担任国民党西北禁烟督查处处长的大学同学钟可托,设法荐见张学良将军。张即把自己的座机借给董健吾,董乘机飞越冰封的黄土高原,抵达肤施(延安)。然后在骑兵护送下到达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受到了林伯渠、秦邦宪(博古)、张云逸的接待。林伯渠把董健吾带来的宋庆龄的密信,立即转给正在山西前线作战的毛泽东、周恩来。董健吾在瓦窑堡等了10天,得到秦邦宪的通知,说毛泽东、周恩来的复信已到。接着,秦邦宪把毛泽东、周恩来的复信交给他,林伯渠还拿出三枚江西铸造的刻有镰刀斧头的银币及苏区的布币整零一套随函送给宋庆龄。董健吾带着复信和珍贵的礼物匆匆返沪,向宋庆龄复命。

毛泽东与周恩来在致宋庆龄的复信中转达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具体谈判的消息,并根据《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提出了与国民党谈判的5项条件:停止一切内战;允许红军开赴前线抗日;释放一切政治犯;实行内政、经济的改革等。经过宋庆龄、宋子文姐弟的努力,国共两党恢复了中枢间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做了许多政策上的调整。1935年5月,发表了《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即(《东征回师通电》),向国民党郑重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8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以及于右任、孙科率先响应,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8月25日,中国共产党致书国民党,说:“现在是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了,本党不得不向贵党再一次大声疾呼,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保卫及恢复中国的领土主权,拯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愿意同你们结成一个坚固的革命统一战线,如像1925年至1927年第一次中国大革命时两党结成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伟大统一战线_样,因为这是今日救亡图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9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央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并开始加紧开展对国民党各阶层的统一战线工作。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把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上层统一战线”方面。

1936年9月1日,周恩来亲笔写信给陈果夫、陈立夫,说:“两先生居贵党中枢,与蒋先生又亲切无间,尚望更进一言,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则民族堡垒一新,日寇虽狡,汉奸虽毒,终必为统一战线所击破,此可敢断言者。”

9月22日,周恩来又亲书致信蒋介石,剖陈其“清党剿共”的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自先生揭橥反共以来,为正义与先生抗争者,倏已十年,先生亦以清党剿共劳瘁有加,然劳瘁之代价所付几何?日本大盗攫取我半壁河山,今日登堂入室,民族浩劫,高压于四万万人之身矣!”以致造成“众叛亲离,内乱不已,继之‘九一八’,五年外患,国几不国”。同时,诚恳表示:“共产党与红军则亟望先生从过去之误国政策抽身而出,进入于重新合作共同抗日之域,愿先生变为民族英雄,而不愿先生为民族罪人。先生如尚徘徊歧路,依违于抗日亲日两个矛盾政策之间,则日寇益进,先生之声望益损,攘臂而起者,大有人在。”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促成国共和谈,中共中央对宋庆龄寄予了殷切的希望。9月18日,毛泽东从陕北延安亲致书信于宋庆龄。曰:“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1927年,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对她的高尚情操,革命贡献,以极高的评价。鉴于她享有的崇高威望和独特地位,毛泽东在信中希望她在促进国共合作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位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做具体实际之活动。并请介绍国民党中枢人员吴稚晖、孔祥熙、宋之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诸先生,与我党派出的代表潘汉年一谈”。

P86-87

序言

《在爱国道路上行走》的出版,是宋庆龄研究中一项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成果,它客观地展现宋庆龄一生的思想追求和实践活动,使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革命探索者和赤诚的爱国者,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不屈、勇往直前的巾帼英雄,看到了为民族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合作的革命者。另一方面,本书是宋庆龄研究内容的一个提升,以前多数著作多于对宋庆龄的人生经历、革命实践的叙述、介绍,疏于宋庆龄一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社会背景、人脉关系、历史影响等方面理论分析以及深层研究,本书从宋庆龄精神的角度,研究宋庆龄继承孙中山事业、与共产党合作、为中华民族奉献的伟大精神,是宋庆龄研究新的探索,值得肯定。同时,这也是以后宋庆龄研究工作的趋势。

宋庆龄在其一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展现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人生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敬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与宋庆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丰富并影响深远的遗产,需要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研究和探讨宋庆龄及其精神,必须明确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把宋庆龄及其精神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之中,宏观、客观、历史地分析和研究它,才能清楚许多问题。

宋庆龄精神产生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之中。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成为近现代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及其政治集团、每个爱国志士的历史任务。同时,在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中,是否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也是检验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种政治人物的基本标准。在两大历史任务的考验中,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不能随历史的进步而进步,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社会阶层来说,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需要建立体现其意志的政党,需要把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切实地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引导、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对政治领袖和革命志士来说,需要赤诚的爱国热情、忘我的牺牲精神、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才能驰骋于近现代历史舞台,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人民做出历史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和宋庆龄是能够紧随历史步伐的杰出社会阶层和政治人物的代表。

宋庆龄经历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锻炼,亲聆孙中山的教诲,目睹孙中山之后国民党的演变,蒋介石、汪精卫对孙中山事业的背叛,也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领导中国革命逐渐取得胜利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辛努力和辉煌成就。为此,在孙中山的去世之后,她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继续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并以是否继续完成孙中山的未竞事业来衡量、判断近现代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当她看到、观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在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并不断地把孙中山的事业推向前进时,毅然地支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之中,成为中国革命中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与共产党信赖的朋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领导者,在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目睹孙中山事业成功的喜悦中,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宋庆龄的一生中,在其斗争、生活、工作中,体现出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宋庆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深刻把握宋庆龄精神的内涵。宋庆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从其一生的奋斗中体现出许多宝贵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宋庆龄精神因形成于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精神的主线,围绕爱国主义精神又形成了其他相关的精神。宋庆龄精神主要有:

爱国精神。爱国,是宋庆龄人生奋斗和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整个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充满激情和炽烈。宋庆龄从小留学美国,就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注国家的革命动向和民族前途。美国学成回国,成为孙中山的革命助手,在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上,坚决站在孙中山一边,与孙中山患难与共、携手同进。孙中山逝世后,她坚决维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违背孙中山意志的国民党右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决志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宋庆龄认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及其一直完成孙中山未竞事业的努力和成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支持并参与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之中。新中国成立前后,毅然参加人民政协会议、新中国的建设和国家的领导相关工作,并最终帮助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孙中山建立共和政权的夙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投身于新中国的各方面工作,在妇女儿童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其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大公无私的精神。宋庆龄的大姐小妹都是国民党蒋介石阵营的人,但她并没有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人就放弃了革命的根本目的和民族大义,她坚决地站在了代表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一方,应该说是大义灭亲,在涉及国家大事和民族大业问题上,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是公而忘私,在抗战过程中,她掌握着许多外援物质,从不随意花费,也没有占为己有,生活简朴。

坚强不屈精神。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陈炯民叛乱时,舍身救险,试飞冯如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孙中山逝世后,痛击汪精卫、蒋介石的叛逆,发表声明不参加国民党的中央会议,游历欧洲。抗战时期,支持国共合作,挺身救护牛兰夫妇、陈赓和抗日“七君子”,掀起救国“入狱运动”和“一碗饭运动”。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时宴请毛泽东,躲避国民党暗杀而避居香港,接受毛、周之邀,秘密进京与共产党共商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面对“四人帮”的诬陷和压迫,宋庆龄与他们斗智斗勇,并没有被他们的淫威吓倒。粉碎“四人帮”以后,宋庆龄在家设宴庆祝,专门把四只螃蟹绑在一起,然后笑着说,看你们能够横行到几时!特别是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以孙夫人的身份,傲立独行,忠诚于孙中山,迎击邪恶,追求进步,迎接光明,是其坚忍不拔精神的充分体现。

献身精神。爱波斯坦先生曾说:“理解宋庆龄的关键是献身精神。”NPO法人宋庆龄基金会、日中共同项目委员会代表理事久保田博子指出:献身,才是宋庆龄精神之真髓。献身爱老爱幼的事业,这才是宋庆龄凝聚力之源。宋庆龄挺身试坐飞机;挺身呼救落难的孙中山;救陈赓、罗兰、救国会七君子;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族振兴事业等等。

关心妇女儿童公益事业精神。宋庆龄一生非常关心少年儿童公益事业。抗战时期,在她的积极努力下,美国洛杉矶市的友好人士和爱国华侨为中国战时儿童募捐了大批物资和资金,支援延安中央托儿所(后改名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她发起建立的“保卫中国同盟”,后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救助战时妇女与贫困儿童、兴办儿童福利院所、推行妇女保健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创办了《儿童时代》杂志,积极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倡导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她提议建立了中国少年宫,提出“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宋庆龄为我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进一步明确弘扬宋庆龄精神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缅怀宋庆龄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就是在我们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时,渴望和再现宋庆龄的精神,欲求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能够启迪和帮助我们的工作,能够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好,使我们的民族更强大,使每一个人都像宋庆龄一样执着信念、无私无畏、勇于担待、赤胆忠诚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学习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宋庆龄为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典范,同时,她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和成功的实践者。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感召下,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民众的努力和积极参与,积极奉献,更需要我们以无私的主人翁精神,廉洁自律,从我做起,以个人的涓涓细流,汇成气吞山河的民族巨流,完成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爱国道路上行走》的出版,是试图深层研究宋庆龄问题的尝试,它从宋庆龄的人生轨迹中,归纳出了宋庆龄在中华民族解放、民主共和建设、民族振兴事业中体现的突出精神,加以叙述,欲达弘扬之目的,并育民济世,鉴之社会,文人之爱国忧民,实为可嘉。

宋庆龄乃中华民族的骄傲,宋庆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将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以此为序。

冯在才

2014年8月于西安

后记

宋庆龄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革命者追求进步的历程写照,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经典。宋庆龄精神,是宋庆龄在近现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事业中的个案展现,是其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迎击邪恶,忠贞不屈,积极奉献,追求光明,热爱人民的生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扬和创新。

研究宋庆龄是我们近几年一直热心的工作,对宋庆龄精神的探讨我们越来越觉得必要,主要是宋庆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有其参考和弘扬的价值。因此,我们组织了西藏民族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部分志同道合者,论坛舌战,撰文抒怀,终成此稿,虽概括不完善,但心迹赤诚,欲求教专家,并抛砖引玉,以求促进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本书的编写受到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特别是得到原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现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冯在才先生的启发,并多次指导、写序和赐稿。

本书由徐万发、李荟芹任主编,赵金瑞、刘红延任副主编,具体分工是徐万发倡议、组织、编写体例、统稿,李荟芹负责校对、联络等工作。参加编写的人员:李荟芹副教授(第一章),葛数金讲师、刘红旭博士(第二章),赵金瑞副教授(第三章),徐万发教授、张云鹏(第四章),孙桂玲副教授(第五章),郗芙蓉副教授(第六、七章),刘红延高级教师、葛数金讲师(第八章)等。

本书的出版得到西藏民族学院书记杜建功、院长扎西次仁、副院长池万兴教授、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周毓华、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院长索南才让教授、副院长彭陟焱教授,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书记徐继增教授、书记陈敦山教授、院长杨维周教授、副院长辛雷乾、副书记段刚辉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也得到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积极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够顺利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写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说明:第一,参考、引用了许多已经出版的有关宋庆龄的著作和文献,基本都予以注明,有不当和冒昧之处,敬请海涵!第二,在编写过程中,对宋庆龄精神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归纳,但在资料运用方面有交叉,甚至某些方面还有重复,主要原因是,这些事例、资料同时体现了宋庆龄的几种精神;不同人在写作过程中的理解也有不同。第三,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和资料有限,存在缺陷、甚至错误,敬请方家批评与指正。

2013年1月编者于秦都咸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爱国道路上行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徐万发//李荟芹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59795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5019781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