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好问传(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本传的第二次整理本由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先生主持出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的内容,较上一整理本增加万余字。

《元好问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最惨烈的苦难。

内容推荐

《元好问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最惨烈的苦难。

作者朱东润不回避元好问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

目录

第一章 元好问的先世及其时代

第二章 元好间的青少年时代

第三章 入仕的前夕

第四章 入仕

第五章 在汴京中

第六章 三京的失守

第七章 汴京陷落以後

第八章 和严实的关系

第九章 取道河南

第十章 从邓州取道东平回家

整理后记(陈尚君)

试读章节

事实上宋是曾经亡过的,在金人南下的时候,南宋的统治者赵构一一历史上称为高宗,是曾经进行抵抗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能在陆上打他就在陆上打,不能在陆上打,他就下海到水里打。他逃到明州,逃到温州,待到金人一边感觉到南方距离自己的根据地太远,而且也吃不消南方的炎热,退兵了。高宗调转船头,踏上浙东的海岸,终于在杭州做他的皇帝。不过这个皇帝是很辛苦的。他一边要对金人承认父亲霉宗皇帝赵佶、大哥钦宗皇帝赵桓流放到东北的五国城是罪有应得的,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自己是女真人收养的儿子,这个皇位只算是女真爸爸赏给自己的宝座,一边还得承认淮水以北完全是大金皇帝的统治地区,自己算是赏得了淮水以南金人认为湿热的地区,替大金皇帝看守这南方的土地。好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过儿皇帝的,自己得到这样一个名号,不算什么创造,因此虽然没有什么创造的荣衔,也不必感到创造的耻辱。所以元好问称南方为亡宋,南方尽管可以自由自在,甚至可以自我安慰,因为南宋的有志之士,正在考虑怎样地从死亡之中求生存,从耻辱之中求光荣。事实上正是如此。

西方人说,人死了以后可以昇天堂,坐在上帝的旁边吃糖果。是不是真的这样,我自己没有见过,因此不敢承认,可也无须否认。可是在中国历史里却有许多不易理解的事。宋是亡了,但是在杭州却建立了南宋,统治大半个中国。这是遗山看到的。倘使他多活几年,他还会看到在金哀宗蔡州幽兰轩自缢、彻底亡国以后,南宋还坚持了四十五年,终于在崖山失败后,少帝投海,羣臣自焚,留下了一个亡国之后死而不亡的典范,这真是中国人的骄傲,可以在世界自豪的。

遗山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曾国藩撰述《十八家诗钞》的时候,把他列为十八家中的一家,尤其欣赏他的七律。尽管我们对於曾国藩的政治立场不一定完全同意,但是对於他的文学认识,还是不能轻易否认的。

孔子的地位,自汉代以后就确定了,问题在於怎样推崇孔子。从我们的认识看,孔子的地位,主要还是在於夷夏之辨这方面。可是自从五胡乱华以后,再加以南北朝的对立,五代的纷争,问题已经不是这样的简单。在这个时期,一般人注重的已经不是孔子所主张的夷夏之辨,而转移到诗赋格律方面,这已经不是孔子的学说问题,而成为排偶对仗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对於统治阶级有利。

统治阶级之中是很少有傻子的。在异民族统治中国的时候,要由统治者来提倡夷夏之辨,那不是要他们实行自杀政策吗?其实即是本民族的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看不到孔孟之道那些言论对於统治阶级是不利的。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是真相信孔孟的理论,那么要那些夷狄来中国做什么?他们的地位在哪里?他们又为什么到中国来?说老实些,他们来就是要奴役中国,要和中国人争夺中国的土地。但是他们是征服者,是皇帝。既然是皇帝,他们的阶级会带给他们一些阶级自卫的认识。要杀尽中国人,他们是不敢的,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人比任何入侵的部族多得多,中国人也不完全是弱者,完全服贴地接受他们的屠戮。他们也有理智,他们的策略是运用儒家的招牌为他们服务。这一套法术也真灵验,中国的统治者,特别在异民族统治的时候,运用得更巧妙、更灵活。

女真人侵入北方以后,他们的人数很少,力量也很不够,可是他们运用的统治方法却显示得更灵活、更巧妙,因此他们居然统治了北中国一百一十几年。他们的统治方法第一是注重文采,其次才谈到义理。为什么?因为义理不能多谈,谈多了是对於外来的统治者不利的。文采才是最实用的东西。无论平仄对偶、鸳鸯蝴蝶,都可以谈,而且谈多了对统治者更有利,因为谈了,他们就没有功夫谈现实、谈政治,这都是与统治者有关的。所以遗山的早年,便完全由这一道关卡入手,而且取得相当的声誉。

遗山的远祖元结,在唐代是一位有名的好官,前面已经说过。他的曾祖父元春,宋忠显校尉。祖父滋善,金铜山县令。这已经到了金宋对峙、南北分家的时代了。好在正如后来有些人说过的一样,不问谁来做皇帝,官总是要的。皇帝即使是异民族,官总是要的,他就做他的铜山县令,效他的犬马之劳。这位铜山令生了两个儿子,居然做官竟是传代的,大儿子元钢德明做了东岩县令,小儿子元格做了陇城县令。元格妩子,因此把德明的好问继承过来,所以元遗山对於陇城县令是有父子之义的。在宗法社会里,这样的情况是常见的,遗山对於陇城县君的感情,也确实是不坏的。

遗山虽然只是一个县令的儿子,在这个南北对立、杀气腾腾的日子裹,他也只能算一个寻常百姓,不过他的天才,即使在幼年的时候,已经是崭露头角,不同寻常了。十六岁那一年,他的一首《雁丘词》,更是证实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文人正要从侪辈中脱颖而出了。P24-26

后记

整理后记

《元好问传》是业师朱东润先生的最后一部着作,大约经始於1984年或1985年,完稿於1987年10月或11月。我记得该年12月初,先生指导的传记文学博士李祥年论文答辩,先生在此前十多天已经放下手边工作,作答辩之相关工作。其间曾见告,“元好问”已经写完,还差一篇前言,可以等到稍空再写。但论文答辩结束不久,病情就开始变化,於12月17曰入长海医院治疗,次年2月10日辞世。可以说,本稿是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着。

记得在1986年左右,曾与先生有过关於此稿的长谈。先生说到,自己根据以往的一般认识,选择元好问作为写作的传主,但在很充分地阅读了元好问的文集和同时史料后,对於元氏在金亡前后的从政为人,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不完全如前人所述为金源文宗,大节凛然,而是奔走南北,节义有亏。先生前此所写传记的人物,包括张居正、王守仁、陆游、梅尧臣、杜甫、陈子龙等,都是忠诚谋国、大节明朗的人物,他在传记中希望表彰他们的功名事业,激励民族正气。元好问与他们显然有所不同。先生当时说,自己已经九十岁,没有精力更换传主,重新开始阅读文献。元好问的先世出自鲜卑,虽然已经高度汉化,也可不必完全站在汉民族正统的立场上来对他提出要求。前此写了许多人物,最后的一位有些变化,也还是好事。

完成的全稿大约十万字,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之间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最惨烈的苦难。在这样的时代,元好问有过追求,有过坚持,也有过妥协和经营,有过委曲和痛苦,以自己的诗歌完成史诗的记录。先生不回避元好问在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氏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庾信文章老更成”,先生这部写成於九十一岁高龄的着作,是他一生开拓进取的最后总结。先生九十咏怀诗云:“经行带索有遗篇,九十衰翁剧可怜。我与荣公同一瞬,尚思为国献残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本书文稿全部由先生亲笔书写於毛边纸上,字体比早年手稿稍大,仍苍劲有力,并在他生前亲自装订成册。另存若干另页,可能为初稿,但也可能曾部分改写。但毕竟时已年过九十,手迹苍迈中也有手颤而难以把控的痕迹,全稿也偶有前后重复、语意回环的内容,这些都增加了本稿整理的难度。

本稿首次整理出版,由朱先生早年在无锡国专时期的学生,后来任教於南通师范学校的王翌群先生承担,由东方出版中心作为《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之一出版。可能因为看到的手稿不完整,或者还有尽量整合避免内容复沓的考虑,这次整理时於原稿多有删节。比如有关元好问早年经历,特别是写作《雁丘词》的部分,即告缺如。这些都受制於当时的整理和出版条件,朱先生这部绝笔得以较早与读者见面,王先生为老师所作努力,值得给以充分的肯定。

这次是本传的第二次整理本,所有内容均全部依据原稿整理,内容有重复的部分,除个别完全相同者略有删节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的内容。原稿另页的部分,凡传中未及的部分,已经尽量插入相关部分,同样内容而有两稿者,则尽量取较详的部分。最后定稿,较上次整理本约增加一万五千字。需要说明的是,朱先生之传记作品是特殊的文学创作,部分引文於历史典籍有所改写,内容忠实,行文有变,请读者有所理解。这样整理是否恰当,殊无把握,敬请读者谅察。

受业陈尚君 2016年6月15日於复旦大学光华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好问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东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82778
开本 32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6253339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8
155
16
整理 陈尚君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9: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