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玫瑰
这个故事的一切,也许都源于那句话:
情敌之间,哪有什么隔夜仇。
(一)
也许因为我要的东西都很简单、容易得到,所以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里,我总是呈现出知足淡然的样子。
但其实我错了,欲望这东西,是会在得不到时被狠狠勾起的。而事实上,所有人都有欲望。在知道绿月的存在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的欲望。原来并不是我有多淡泊,只是我想要的东西看起来少一些,但是虽然少,每一样所渴望之强烈,却绝不输一般人欲求的众多东西的总和。和我一样的人们,都在冒着更大的险——因为那些想要抓住一切的人,即使偶有失手,还是会得到不少安慰奖品;可是我想要的就那么简单,一旦错过了,就一无所有。我常常猛捶自己的脑袋,为什么要长那么大才知道投资组合理论,为什么不懂得分散风险?而等我幡然醒悟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的时候,人生观已经定型,我永远都不能成为求全责备的人,永远只能全心全意想着一个东西,得不到就心服口服承认满盘皆输——最没有安全感的人,却选择了走钢索模式的人生。
所有人欲望的后果之一就是嫉妒。
绿月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嫉妒的滋味。
绿月出现之后,我再也不能对她像从前对其他女生一样,因为她们的优秀或是美貌而衷心欢喜了。
绿月是他的前女友。
这就是我和绿月的关系。
我嫉妒她,毫不掩饰地嫉妒她。
她的美貌让我望尘莫及——她是混血,不管我的眼睛怎样大,都不如她深邃的眼眶来得立体、动人。她的父亲是C城富甲一方的巨贾,她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我努力奋斗还不一定得得到的物质生活。
如果说我唯一有那么一点优越过她的地方,就是我有他。
(二)
我躲不掉绿月,他也是。他和绿月家里有生意往来,门当户对的关系又让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好友,这就是所谓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比如那次聚会上,不管我多么小心地躲在他身后,还是被绿月撞见了。
“你就是阿仁?”
“是,你是绿月?”
我们两人都在明知故问。
“哦…你是Jessie的朋友?”Jessie是组这个聚会的女孩。
“唔,我和她不是很熟,那谁给我带来的。”我后悔自己回答得太直太快,“那谁”当然就是他,这个回答让我们努力维持的不尴尬速冻成漫长的沉默。她低头喝了一口香槟,点了点头,默默走开了。
那天她身穿一袭某潮牌灰色削肩连身裙,个性鲜明,又不失端庄,线条完美的锁骨是最好的项链,上个礼拜新剪好头发出自李东田亲手。她个子小小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双价值不菲的高跟鞋就可以解决。聚会上奶黄色的灯光照耀得一切都倍增质感,而她,在那种场合下,当然是光彩动人的,灯光洒在她手臂和肩膀露出来的皮肤上,那是水头最好的羊脂和田玉,我觉得她美得无懈可击。
或许她和我一样都幻想过许多次彼此相见的场面,我听说过她的一些跋扈的作风,总猜想那会是剑拔弩张的,但是,谁想到,在那种猝不及防不由躲闪的情况下,我们相处的本能竟然是那么礼貌的样子,而礼貌,本身就是一种对尴尬的掩藏不是么。
说到底,我们都是怂包。我们的怂点在自己心里和对方眼里都是一清二楚。
对待情敌的方式有千百种,而我们选择了且只能选择最客套的那种,这也是宿命。(P12-P16)
序
混乱
感谢社交媒体的崛起,感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感谢造化赏脸调戏,这几年过得真的很混乱。我深深感到,在我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是这个疯狂迭代的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我们还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本科生一手拿着《纯粹理性批判》(哦,我还是个理科生)、高呼自由而无用;另一手就得捧着厚厚的《Case In Point》,跑到学校咖啡馆里,“Guys,我们来mock吧”。后来当年和我一起的小伙伴们有的去了大洋彼岸继续学业,有的进到了我们说好一起去的Big Name,而我自己,手中的书变成了《VaultGuide to Finance Interviews》,目的地从上海变成了北京,字典里说,“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我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社会上讨论的最多还是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而现在,我的周遭已经被创业和各种一夜间开花的造富神话充斥……
我和我可爱的朋友们,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二十一二岁的光景啊!
年代
后来天各一方的我们,间或聊天时,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疲劳、迷茫和身不由己,于是在这个人人都看似热情高涨的混乱时代里,我的双眼,却越来越冷。在我身上的那些看不见的、敏感的、年轻的触角,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
在我为这本书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正是之前的各种繁荣走向拐点之际。我的一位空姐朋友不再跟我说,“阿仁,我明天去欧洲,需不需要帮你带什么”——人民币已经连续贬值几周了;我在大盘最高点的时候抽身离场,但是更多的人都在五六月份的时候赔得裤子都不剩;还有就是创业大军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大范围地折戟沉沙,一个月前还在一场创业沙龙里高谈阔论的某位女性创业者,转眼间就“委身”去了一家公司做起了当时她最鄙视的“每天过着规律生活的上班族”,合伙人分崩离析、项目死掉、资金链断裂、媒体虚张声势然后再被啪啪打脸,这些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有一天我拿出一本旧时的小说集子,突然有了新的领略,原来近百年间,乃至几百年间,年轻人的境遇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女人的境遇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在中国做一个年轻女人并没有变得更容易,甚至更难。
云
我在走一条和自己所识的人们毫不相似的路,他们早已经把另一条路走成高度文明的状态,规则清晰、条框明确;而我,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却走上这条蛮荒之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的的确确不知道自己是主动做出了选择,还是冥冥中被安排。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磅礴的海潮,只能随波逐浪,任凭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我推搡到它希望我去的每一处地方。
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一些人,或者说,每一个人。因为有一件事情我是确定的,那就是我始终是在用血肉之躯和纯粹情感去认识世界的,再借由故事和他人在含蓄地表露着自己。所以这一路,如果不借由每一个人的出现和引领,我绝不可能把握到那些散落在我生命里的灵感,也绝不会锻造出自己特有的韧性来。
人皆食五谷,但阳光下的每个个体又都是那样不同。我希望我的文字和我自己的存在,可以成为一种鼓励。而我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这个混乱年代的气象里,我绝不是音量最大的,但这个时代给了我一个位置,我需要在这个位置上去看去听去感受。一些东西,一些被人称之为顶了不起的东西,你们不甚喜欢,总隐约觉得那字里行间有隐瞒你的事,它们自有一套密码、自有一套磅礴的体会,对你无从说起……可是,我晓得那种体会,我晓得它们的密码。现在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你们听。
梁仁所著的《混乱年代里的云》是一部“故事”集,分为三个部分:他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历史的故事。
他人的故事,是虚构的短篇小说。她用极敏感的眼光和极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世人的情爱里一些闪着光芒却又遗憾流逝的细节。
自己的故事,是作者一年生活的记录。从稳定高薪的工作,到辞职创业,她在同龄人还在温室里接受豢养的时候,下定了一个看似突然的决心,但故事会告诉你,一切早已有迹可循。
成史的故事,是观察、是评论、是心得。梁仁是朋友圈中公认的“情趣家”,从文学、音乐,到饮食、风物,她好像总是自有一套引人入胜的理论去理解和品评。这一部分会告诉你,这些经验从何而来,又将如何指导一个不肯妥协的年轻人任性生活。
他人的故事,
自己的故事,
历史的故事。
世人的情爱里,一些闪着光芒却又遗憾流逝的细节……
作者用极敏感的眼光和极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世人的情爱里一些闪着光芒却又遗憾流逝的细节。
作者用血肉之躯和纯粹情感去认识世界的,再借由故事和他人在含蓄地表露着自己。
请看由梁仁所著的《混乱年代里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