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
内容
目录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回顾

 (一)关于灾荒史

 (二)关于旅平河南赈灾会

 三内容与特色

 四依据的资料

 五几点启示

第一章 “集团力量”的形成:河南士绅的交往活动

 一河南会馆:河南人在北京

 (一)北京的会馆

 (二)河南会馆

 (三)河南旅京同乡会

 (四)豫学堂

 二“经正书舍”:河南士绅在地方的聚集

 (一)“经正书舍”的故乡

 (二)“可文社”的短暂几年

 (三)“经正书舍”

 三河南同乡网络的兴起

 (一)主持车马局

 (二)组织“筹防局”

 (三)“义赈”:与旅京官员的最初合作

 (四)处理矿务纠纷

 (五)“共和不独立运动”

 (六)“中州文献征辑处”

 (七)结论

第二章 旅平河南赈灾会成立及其人物谱系

 一一九二九:“天灾”与“人祸”

 (一)灾情概况

 (二)天灾

 (三)人祸

 二旅平河南赈灾会的成立

 (一)政治社会环境

 (二)政府的救灾举措

 (三)“义赈”

 三旅平河南赈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物谱系

 四结论

第三章 旅平河南赈灾会的资金

 一赈灾资金的构成

 二“权势网络”的拓展:赈灾资金的筹集活动

 (一)募捐网的确立

 (二)“义演”

 (三)“二五”之争

 三“网络”呈现:赈灾资金的流动

第四章 “调粟”:旅平河南赈灾会活动(上)

 一平粜

 (一)概况

 (二)“免费运输”

 (三)“要车”

 (四)“粮车被扣”

 二购办籽种

 三“蒋冯矛盾”对赈灾的影响

第五章 移民东北:旅平河南赈灾会活动(下)

 一前期准备

 二灾民的动员

 三灾民的旅途生活

 (一)平汉路上

 (二)从丰台到东北

 四灾民的接待与安插

 五送赈衣

 六灾民在东北的生活

 七结论

第六章 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

 一饥荒、政府与社会

 二赈灾与“权势网络”

 三同乡与地方主义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叶宗宝编著的《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将旅平河南赈灾会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场景中,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考察河南士绅交谊、赈灾的台前幕后活动,藉此揭示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权势网络”的形成与运作。是迄今为止对旅平河南赈灾会所进行的最为详实的研究。《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视野开阔,除还原“组织内”和“组织外”的复杂互动关系外,还力图从近代中国地方主义兴起的脉络来理解旅平河南赈灾会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

编辑推荐

同乡组织是民国时期社会救济中非常活跃的一支社会力量,尽管它是非常设性救灾组织,但在非常年份对非常灾情却发挥出非常的救济功能。叶宗宝编著的《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在揭示旅平河南赈灾会形成和具体活动中,呈现了由自然、社会、国家、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显示出灾荒史研究中“人文科学的关心”,在研究方法上,也不把该团体视为“有界组织”,这不仅避免过去以“传统—近代”、“国家—社会”等二元对立方法展开研究的不足,而且对近代中国兴起的“地方主义”也丰富了认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宗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4122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3243905
中图分类号 D693.6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