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成长
此刻的你,是否正在为自己出身平凡而倍觉不甘?是否正在为一次考学失败而闷闷不乐?是否正在为一次失恋而觉人情淡薄?是否在努力追寻梦想但却屡遭打击而几近放弃?又是否在为世事无常而觉生活无望,寸步难行呢?
无论现在的你正处于何种状态,不妨想想,在这偌大世间的某个角落里,一定还有人,过着比你更艰苦难言的日子。可他们并未曾想过放弃,而是勇敢地咬紧牙关,披荆斩棘闯出一片仅属自己的新天地。
[一]
四年前的夏天正值大三暑假,因在便利店打工而结识了阿文。
那时的他全然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虽然肤色黝黑,个子矮小又沉默寡言,但做起事来却极其利索有效率。
在他冰冷的外表下实则潜藏着一颗温热又良善的心。
第一天上班,我在清点货品时不慎把摆放水果罐头的货架打翻,脆弱的玻璃罐头们顿时集体发出巨大的爆破声,连带着四溅的水花吓得我哇哇直叫。窘迫又笨手笨脚的我一下子懵在原地只顾用手去捡,被划伤了好几个口子。
阿文闻声立马朝我走来,二话不说就弯下身帮我收拾地上的玻璃碎片和食品残渣,末了又拿出药水和创可贴,帮我处理伤口。
到了月底,老板娘如期来到店里清点账簿时察觉异样,大声询问是不是店里遭了小偷。
我正要上前解释的时候,阿文却抢在我前面,努了努嘴说:“我上星期不小心把罐头摔坏了,往工资里扣就行,货下月初就补上。”
我为了表达谢意,下班时邀他一块吃夜宵,一边把他替我背黑锅的钱递给他。
他竟毫不犹豫地拒绝,声称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不用事事都这么计较。转身就挎着那个黑色帆布包朝路口跑去,落寞的身影逐渐湮没在夜色里。
混熟后自然就变成话唠的我从那以后也时常主动与他攀谈,虽然大多时候他都是不言不语地点点头或摇摇头,但始终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不耐烦。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爱在他旁边一直说个不停,从趣闻到抱怨,从琐事到心事。
也得知阿文每晚在便利店下班后还要去另一间24小时营业的网吧值夜班。午休换班时会看到他急匆匆地吃完便当后争分夺秒地去仓库的睡椅上躺一会儿。他安静入睡的鼾声尽显疲惫。
突然有一天,他主动提出来要与我一块吃宵夜。
一同来到喧嚣的夜市,两个人吃着烤串,喝光了一箱啤酒,微醺之际他搭着我的肩膀倾诉了许多话,从自幼的境遇到如今为何这么拼的种种缘由。他第一次话语变得多了起来,我在一旁沉默地倾听,像平日的他那般只点点头或摇摇头。
一翻倾谈后得知,阿文六岁那年,父母不幸遭遇一场惨烈车祸而双双去世,就此成了孤儿。之后辗转被寄养到不同的亲戚家中,人情淡薄又自顾不暇的亲戚们待他又总是轻则骂、重则打,导致他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把他的存在视如草芥。13岁后,他便逃离那个让他身心俱伤的家乡,开始在外打工挣钱,吃尽了苦头。
末了,他用纸擤了下鼻涕说:“不过经历过那些破事后,即便日后遇到怎样的挫折,好像也都没那么苦了。言归正传吧,我已经和老板娘辞了职,我要去上海拼拼看,明天就动身,以后有机会再见吧。你啊,照顾好自己,别整天对谁都掏心掏肺的,那些喜怒哀乐还是藏起来为好,别总把自己的伤口晾在外面给无关的人看。”
临别的时候,他朝我挤出了一个难得又真诚的笑容。只是那个笑容在我看来却掺杂了许多艰涩与心酸。
昏黄的路灯拉长了他的背影,天空飘落起零星而微凉的雨。看着渐行渐远的他头也不回地朝路口走去的同时,我突然觉得,他那份抵抗岁月无常的隐忍与不惧世事万难的坚韧,或许是我永远也无法体会的孤独与难以学会的坚强吧!
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总以为自己在同龄人中可以算作是“努力”的那一类,以为打过几次工,失过几次恋,走过几次弯路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谈人生,聊理想。可和他相比起来,我那些对世事不公的一味怨怼,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的“看起来很努力”,其实都只是源于内心的怯懦。
回想成长这一路,我总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遂而一脸愁容;也会矫情地因为一些挫折而掩面哭泣;亦太容易把心事都袒露给旁人看,还误以为这种对谁都坦诚的性格是一种真诚。
“别人稍微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以为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单。”阿文告诉我的这句话,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不断地鞭策着我要学会克敛自持。P2-6
我从来没有为别人写过序,我总觉得,写序是非常厉害的人才能做的事,因为序言是一本书的起点。写序的人,首先你要有话语权,其次你要说得好,再者你要懂作者本人,懂得特别透彻,明白他哪里好,哪里与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要不然哪来的底气。
“而我算什么呀!”我对Ricas这么说。
“朋友随便写一点想说的话,也是常有的事。”他解释。
“那好吧。”
然而还是没有底气,前后拖了快一个月还没动笔。Ricas便问我,是不是觉得不好看?我说,当然不是。我们是在微信上对话的。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如果实在觉得不好看,不写了也没关系。
我是真的很想回他,你神经病。
在我心里,神经触觉异常纤细敏感的人们都可以统称为“神经病”,所以这是个褒义词,但敏感者本人很难说会怎么理解,所以我最终也没有那样回复他。
敏感者总是令人好奇而又敬畏的。
如果只是从Ricas的文字里去认识他这个人,也必然将他归于“敏感者”的行列,在他细碎的叙述中,你就会看到那个身形单薄的少年,自卑怯懦、孤僻寡言,却将生活的一切细枝末节看得清楚;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谦卑,但这也并不影响他对自我的认识和坚持。
人说,自卑者多敏感,但或许也是由于敏感才能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从而在这个世界面前抬不起头的。我不知道Ricas是怎样,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出真正的因果关系,所幸,这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敏感使他清醒,而自卑令他懂得努力。与他的第一本书相比,这本书中的他(自己),已经有了明明白白的方向,对一些经历或朋友的故事,也有了更广阔的思想和态度。
因为一起做一个项目认识Ricas,之后,我们基本隔一天就会碰到一次,然后面对面工作七八个钟头,期间必然也免不了有吃吃喝喝的场面;这种长期且规律性的关系对于宅在家中几年、日常自由散漫的我来说非常难得。对Ricas的最初印象是:这个人怎么都不讲话啊(不但不讲话,在大家都眉飞色舞叽叽喳喳的时候,他连表情都没有),拽拽的。我吧,又是那种虽然表面上不难打得火热,却特别需要时间来培养感情的人,所以他都不讲话,我当然也不理他。
然而没几天他就暴露了本性:一起去食堂打饭吃,因为我没有饭卡,他替我买单后,却坚持不要我还钱给他,坚持不要。所以我想这个人大概不是拽,是傻哦——“傻”在我的字典里也是褒义,傻里傻气的,大约是“真诚”的意思。
还有一天中午我与他结伴去7-11,我买了沙拉、好炖、鳗鱼手卷以及酸奶、薯片、巧克力等一大堆食物,而他只买了两个(可怜的)紫薯包。我们返程的路上,他一直嚷嚷说紫薯包太好吃了,超级好吃,一定要将另一个给我尝尝。
“超级好吃!”他强调。
而我完全没有兴趣。“不吃!”恨不得一拳打回去。
后来我们遇到另一个同事,听说那个姑娘也要去7-11,他又把手中的紫薯包举了起来,要她尝一尝。“真的超级好吃!”他说。
“我自己去买!”姑娘说。
那可怜的紫薯包最后被滞留到那天下午。“我中午是舍不得吃,”他吃的时候还是赞叹不已,“真的,超级,好吃。”
一个嘴笨成这样的人,大概把他所有的语言能力,都用到文字里面去了。
而一个敏感者,大概把他所有发现美的能力,都拍到照片里去了。
一定是这样的。
张喵喵
瑞卡斯编著的《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成长》讲述了,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成长——90后最喜爱的同龄作者、高颜值摄影师Ricas,倾心分享28篇关于成长、青春、梦想与爱的正能量故事。故事里有青春的迷茫与彷徨,有成长的创伤和脱变,有为生活打拼的艰辛,有暗恋无果的纠结,有背井离乡的无奈,有难割难舍的亲情,也有一点一滴坚持下来的充实与满足。成长不易,青春不难,你要坦然接受这个世界给你的伤害,才能无所无惧地长大。
瑞卡斯编著的《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成长》倾心分享28篇关于人生、青春、理想与爱的正能量故事。瑞卡斯分享28篇关于人生、青春、理想与爱的正能量故事。这些故事里有如你一样的迷茫与彷徨,有痛苦的成长脱变,有暗恋无果的纠结,有背井离乡的无奈,也有完成梦想的成功与喜悦,总有一个故事会让你找到自己。
关于受伤:我一直坚信成长路上所受过的伤和吃过的苦,都是为了教会我们有一天去学会自我缝合,自我疗愈,并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有抵抗力。
关于暗恋:遗憾的或许是“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却还是没能和你在一起”的那份白费;可贵的却是“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还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的那份执著。
关于青春:青春都是相似的,一样有心爱的姑娘和兄弟,一样有排解不掉的烦恼和感伤。
关于成长:成长是一段历程,或许只有历经了坎坷与苦难,脚踩过荆棘直至鲜血淋漓后,才能一步步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