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津滨海新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区域。说古老,是因为这片区域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结网捕鱼、置灶熬盐。说年轻,是因为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直到2010年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才正式挂牌成立。于景森编著的《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从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撷取滨海新区历史与现实中被人们广泛提及的史实和故事,总体反映了滨海新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

内容推荐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海河下游、渤海湾西岸,河海相依,临海近都,区位优越。这里曾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最前线,历史风云际会;这里曾是洋务运动与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享有“中国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滨海”的美誉;如今,这里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于景森编著的《天津滨海新区史话》是第一本从全区总体角度介绍滨海新区历史人文与现代风貌的通俗读物,它将告诉您一个富有魅力的天津滨海新区。

目录

一 滨海新区概览

 1.地理环境

 2.开发简况

二 历史沿革

 1.近代中国屈辱的见证

 2.滨海新区的发端与建设

 3.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成立

三 历史回眸

 1.清代大沽口外交往事

 2.大沽口缴烟与白河投书

 3.大沽口的战火硝烟

 4.李鸿章与大沽口防务

 5.长芦天津盐区

 6.我国第一个近代化农场的创建

 7.两位民国大总统

 8.“永久黄”与“红三角”

 9.中国近代化工“三杰”

 10.早期党组织与革命活动

 11.塘沽扶轮小学

 12.“日本大院”的罪恶

 13.惨绝人寰的塘沽劳工收容所

 14.盐民支队

 15.长芦盐警总队起义

 16.毛泽东与天津港

 17.1979,邓小平视察大港油田

 18.“开发区大有希望”

四 地方文化

 1.韵语诗文中的滨海新区

 2.滨海楹联

 3.传统戏剧的流播传承

 4.滨海民间习俗

 5.独特的盐俗文化

 6.大沽龙灯

 7.西大沽潮音寺庙会

 8.版画与刻字艺术之乡

 9.大港剪纸和太平镇农民画

 10.汉沽飞镲

五 自然、人文景观

 1.古老的贝壳堤

 2.永济桥与小盐河

 3.北塘古镇

 4.大沽海神庙

 5.大沽口炮台

 6.大沽船坞

 7.中心桥天主教堂

 8.塘沽南站

 9.港五井:大港油田的坐标

 10.八卦滩上的航母主题公园

 11.大神堂渔村

 12.北大港湿地

六 当代风貌

 1.“泰达”新称谓的由来

 2.多姿多彩的投资企业文化

 3.海河口的新景观

 4.融入百姓生活的文化设施

 5.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6.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

 7.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滨海新区概览

1 地理环境

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地貌属于冲积平原,有平原、滩涂、潟湖,水面多,地势低平,标高1~3米,坡度小于万分之一。滨海新区河流众多,海河水系的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河、独流减河等在此注入渤海。

唐宋以前海河水系各河流较为清澈,造陆能力有限。滨海新区所在的天津平原主要依靠数次北流的黄河冲积而成。距今5000多年前,天津所在区域还是一片茫茫的浅海,后来随着海陆变迁,海水退缩,黄河北移,夺海河人海,挟带大量泥沙填平了贝壳堤之间的洼地,形成天津冲积平原。贝壳堤是不同时期海水退缩留下的地质遗存,至今在天津平原中,白海洋向内陆方向,还依稀可见排列着四道贝壳堤,与现在的海岸线大体平行,代表了四个时期海岸线的位置。滨海新区的地理区划恰好在第三道贝壳堤以东,大体是第一、二道贝壳堤之间。根据地质和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整个天津滨海地区陆地和现状海岸线形成年代跨度距今3000年至700年。

滨海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旺盛,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寒冷、少雪;春季高空径向环流较强,多呈不稳定天气,干旱多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多为东南海洋气流控制,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气候干爽、风和日丽。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左右,降水随季节变化显著,冬、春季少,夏季集中。全年多风,冬季多雾,夏季易发生风暴潮。

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位于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交汇处,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滩涂湿地、河口湿地、河流湿地分布广泛。滨海新区以南北两大生态功能区为基础,以海河下游两岸生态廊道、沿海生态廊道为骨干,以沿河、沿路生态廊道为补充,构成了滨海新区点、线、面、环相互呼应的生态网络格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滨海新区沿海易于污染物飘散,空气质量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12个省区。拥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等天然的禀赋,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开发简况

早在2300多年前,先民就在此张网捕鱼,置灶熬盐,繁衍生息,渐成聚落。滨海新区的采盐业历史悠久,大约在汉代天津沿海地区就已广泛煮海取盐。至唐代,沿海一线设灶煮盐已极为普遍。明代以后,在沿海一线普遍开辟盐场。河海漕运肇兴于汉代,元明鼎盛;清末再兴远洋运输。

晚清洋务运动期间,滨海新区也独得风气之先。第一条电报线、第一条运营铁路津沽铁路、北方最大的修造船厂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等相继兴建,在这片土地上铸造了往昔辉煌。稍后诞生的民族工业巨擘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使这片土地又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随着这一区域的开发,塘沽、新城、北塘、大沽等一批人丁兴旺、市井繁华的大镇、重镇先后出现在海河两岸。P1-4

序言

200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后,天津滨海新区越来越被国内外舆论所聚焦。

天津滨海新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区域。说古老,是因为这片区域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结网捕鱼、置灶熬盐。说年轻,是因为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直到2010年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才正式挂牌成立。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海河下游、渤海湾西岸,河海相依,临海近都,区位优越,历史波澜壮阔,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享有“中国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滨海”的美誉。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的独特记忆,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延续的重要根基。作为传播滨海新区文化、传承滨海新区精神、展示滨海新区文明的载体,《天津滨海新区史话》是第一本纵览滨海新区历史文化风貌的通俗读物,首次从全区的视角,对滨海新区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挖掘和整理。这本书将有助于各方面总体了解滨海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和未来蓝图,了解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区位选择的科学性;有助于滨海新区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开发开放,努力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有助于繁荣滨海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丰富天津的历史文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能够成为大型文化系列丛书《中国史话》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滨海新区的关心和支持。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史话》编辑委员会专家学者的倾心指导和鼎力帮助;全体编撰人员自觉负责,精心钩沉,反复遴选,几易其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于景森

2015年3月于天津滨海新区

后记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作为《中国史话》的组成部分、滨海新区2014年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成果,在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经过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全书从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撷取滨海新区历史与现实中被人们广泛提及的史实和故事,总体反映了滨海新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

本书执笔者,或供职新闻教育单位,或在大型国企一线工作,他们不惧繁难,查阅了有关滨海新区的大量文献,如《天津通志》《天津租界史》《中国近代通史》《塘沽区志》《汉沽区志》《宁河县志》《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滨海文史》《滨海两千年》《山海情》《生态滨海》等,对一些记载不详的事项进行了考订;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滨海新区的新闻报道和有关政府文件、区域规划等资料,核实相关数据和材料,最大限度地追求史话叙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书第一章、第二章撰稿人王柏秋、王昊昆,第三章撰稿人王柏秋、龚玉麟、郑万友、胡庆军、王贵民,第四章撰稿人王柏秋、龚玉麟、严福谦、郑万友、胡庆军、王林强、杨为民、李长玉,第五章撰稿人龚玉麟、胡庆军、郑万友、王林强、李长玉,第六章撰稿人王贵民、王柏秋、王昊昆。最后由王柏秋、易理团统筹全书。滨海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焦永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冯子军等为本书提供了图片资料。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于景森亲自审订写作提纲、终审书稿并撰写序言。在本书篇章谋划和统稿过程中,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丁磊、王东宏,文化处处长贺淑荣,副处级调研员易理团等,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提供大量资料和信息,修订了许多舛错,功不可没。

每一篇目的写作都是一次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为滨海新区的昨天而自豪,我们为滨海新区的今天而兴奋,我们对滨海新区的明天充满期待。我们希望以我们扎实的工作,让《天津滨海新区史话》成为滨海新区走向世界、迈向明天的一座桥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于景森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75974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2015123272
中图分类号 K292.13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