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初,清政府推行新政,练新军、兴教育、振兴实业、仿行宪政……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影响深远。但,恰恰在改革过程中,革命也走向了高潮。在新政进行了十年之后,大清王朝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迟云飞所著的《晚晴改革与革命》收录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图书 | 晚清改革与革命 |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之初,清政府推行新政,练新军、兴教育、振兴实业、仿行宪政……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影响深远。但,恰恰在改革过程中,革命也走向了高潮。在新政进行了十年之后,大清王朝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迟云飞所著的《晚晴改革与革命》收录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晚晴改革与革命》收入了迟云飞先生关于晚清改革与革命的论文20余篇。 晚清改革虽说是为了适应“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但清廷在1901年以后努力推行的新政以及1905年以后的预备立宪,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恰恰是改革促进了革命的爆发,迫使清帝终退位。传统帝制终结后,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出现了互相斗争的两种模式:一是袁世凯的集权模式,孙中山某种意义上也是此种模式;二是直接实行民主宪政,宋教仁是此种模式的代表。这两种模式都没有真正实现。 目录 新政改革与晚清政府再认识 列强的冲击与清政府的衰亡 清季政府及其覆亡论析 晚清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兼论清王朝的覆亡(1901—1911) 晚清改革与革命的互动 晚清新政与中国知识人知识体系的转换 清末谁最早要求设议院? 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 清季主张立宪的官员对宪政的体认 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 端方与清末宪政 赵尔巽 载泽 善耆 载涛 载洵 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 清季部分官员反立宪思想探略——1906—1911年 中国第一次“省议会”的试验:晚清谘议局 革命再解 革命、改良与革命、晚清革命的起因 孙中山与晚清革命党人社会背景的再认识 黄兴与民初政局——以对袁世凯的关系为中心 孙中山与宋教仁关系论析 宋教仁与社会主义思潮 宋教仁的边疆史地研究——以《间岛问题》为中心 陈天华、宋教仁留日史事新探 关于宋教仁研究的几点意见——在宋教仁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9日)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晚清改革与革命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迟云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9876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9 |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6 |
| CIP核字 | 2016106449 |
| 中图分类号 | K252.0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