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卑与超越
内容
编辑推荐

《自卑与超越》是阿弗雷德·阿德勒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书中通过大量案例,详细介绍了自卑心里可能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并超越自卑心理,从而实现完美的人生。正如作者本人所说:“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在浮躁的年代,重读经典,让每天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内容推荐

阿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自卑与超越》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通过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实例为基础,深入解析个体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并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并不断超越自己的有效途径,为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理解生活和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目录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四章 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第六章 家庭影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第八章 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第十章 职业问题

第十一章 个体与群体

第十二章 爱与婚姻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意义领域中。人类经历的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去体验环境。最初的“经验”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与人类有关的木头”,而“石头”也是“作为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的石头”。如果逃脱意义的范畴,而只是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结果注定可悲: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所作所为于人于己将皆无益处。总而言之,这种行为毫无意义。人类无法脱离现实意义而存在;人类体验现实需要解读其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局限于事物本身。因此,结论顺理成章:意义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遗憾和缺陷,也无法做到完全正确。意义的领域总是充满谬误的。

如果要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们很可能不知如何作答。大部分人都不想自寻烦恼思考这一问题,也不愿费尽心力去寻找该问题的答案。诚然,这一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也有人——无论年长或年幼——时常提起或被问及此类问题:“人为什么而存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可以断言,只有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会问及这些问题。如果一路走来平坦顺畅,大多数人是不会产生这个念头的。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这些问题总是不可避免,也必须直面应对。如果仔细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就会发现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都有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与其立场、态度、倾向、表达、行为、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人类的行为表现反映出其对世界和自我意义的解读。“我是这样的,宇宙是那样的”就是一种结论,是对自身意义和人生意义的判定。

如前所述,也许意义本身就存在或多或少的谬误,那么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关于人生意义的解读。无人知晓绝对意义上的“人生意义”,可以说,相对有效的任何解读都不能被判定为“绝对错误”。意义存在于两个极端之间,形式迥异。但我们可以分辨出这些意义孰好孰坏;意义中存在的问题孰大孰小。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意义大同小异,不尽如人意的意义则总是难掩其伪。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科学的“生命的意义”,即真理的共同标准和尺度,有助于揭开有关人类问题的现实之谜。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真理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是有关人类目的的真理。无其他绝对真理存在;即便还有,也与人类无关;人类根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对人类而言毫无意义。

人类需要仔细斟酌三种制约关系,这三种制约构成了人生。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均来源于这三大制约。它们使人类遭受困扰,并迫使人类做出相应解答。我们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中,看出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种制约:人类只能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生存,别无其他选择。人类的发展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身心发展也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延续地球生命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关键。这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做出回答。不管做什么,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自我解答,反映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哪些才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被我们渴望的。但是任何一种回答都必须考虑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考虑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不难看出为了自身发展和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回答,使其更加富有远见、条理分明。这就如同我们不能对一道数学题妄加猜测,而必须全力以赴、尽其所能直至求出答案一样。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绝对完美,完美到能回答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尽己所能找到最佳答案,而这一答案与下面事实相关:人类生存于地球之上,受环境带给我们的福祸制约。

第二种制约:我们只是人类的一员,每个人都与其他人相互关联。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决定了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目标。如果一个人独自生活,自己面对一切,最终只会走向灭亡,这样不但不能继续自己的生命,也无法使人类得以延续。正是因为人类的共同弱点、缺陷和局限性,才需要与他人联结在一起。与人联合、共同发展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是人类的最大进步。因此,要想寻求人生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考虑这一制约:人类存在于相互联系中,如果孤身一人,将无法生存。想要延续生命——自身的生命和人类的延续——必须使我们的感情与这个问题的目标相适应,必须考虑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和与我们休戚与共的人们。

第三种制约:人类有男有女。这也是个人得以发展和人类得以延续必须考虑的问题。爱和婚姻问题都属于这一类。谁也无法绕开这一问题,无论男女。面对爱和婚姻所采取的做法就是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诠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行为表明人类总以为自己采用的方法才是最佳的。

因此,这三种制约又引申出三个问题:既然受限于地球本身,人类怎样才能获得永存?在茫茫人海中,人类应该怎样与同伴相处,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怎样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两种性别”和“人类延续与发展依赖于两性关系”这一事实?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任何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社交和性。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应可以反映出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深层次解读。例如:假设一个人的生活中缺少爱,在工作上也表现得很平庸,不喜欢结交朋友,感觉人际交往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从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局限性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把活着视为一件艰难且危险的事,结果只能是现实失败接连不断,生存机会越来越少。他狭隘地做出判断:“就是单纯的为活着而活着——要让自己免受伤害,要自我封闭,要减少社会交往。”

P1-5

书评(媒体评论)

阿德勒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教授 舒尔茨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出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卑与超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侯雁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8879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2017127311
中图分类号 B848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185
13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