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共2册)/宁夏景观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蔡国英主编的《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共2册)/宁夏景观文化丛书》是“宁夏景观文化丛书”之一,为推介作品精选集。收录了征集的有关展现宁夏景观的作品,包括诗歌、词曲、赋、散文、楹联等文章,并配有相关景观的图片,是对宁夏景观文化的一次全面地推介和宣传。

内容推荐

蔡国英主编的《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共2册)/宁夏景观文化丛书》运用多样的体裁、全新的史观、生动的语言、翔实的资料、恰当的评述,力求达到真实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是人们了解宁夏发展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目录

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一】

 诗歌类

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二】

 词曲类

 赋类

 散文类

 楹联类

后记

试读章节

固原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全市人口156万。回族人口占47.8%,占宁夏回族总人口的一半。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固原回汉人民为了生活,为了自由,兄弟一样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为固原的民族团结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远的不说,只说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从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从甘肃静宁界石铺出发,经西吉县夜宿兴隆镇单家集村,后转彭阳县长城塬,在固原的短短五天四夜的行程,让人无不感受到回汉人民绵绵不息的长征情怀。在单家集,清真寺的阿訇和寺管会用回族最隆重的仪式来欢迎红军的到来。毛主席一进村,就去参观清真寺,和阿訇亲切交谈,毛主席给阿訇和在场的回族群众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主张民族平等政策。阿訇听后非常感动,当即就招呼回民给红军腾房子、并邀请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在清真寺吃饭。这里是回族聚居区,红军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经文……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和红军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当地回族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和拥戴。在长城塬,毛泽东宿营于小岔沟村与乔渠。乔家人赶忙用木桶从沟里背了3趟水,从窑里搬出~口大缸,为红军煮了满满一缸洋芋。又烙了几个燕麦饼饼,送给毛泽东吃。吃完饭,毛泽东在案板上点了两根蜡烛,摊开了地图,开始办公。当晚,他在案板上睡了一夜。这些历史掠影时刻浮现在西海固人们的脑中,成为回汉儿女共同奋斗的精神寄托和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分别向陕甘宁边区人民发了复电和题词,革命领袖深情表达了对包括宁夏在内的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感激之情,提出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殷切希望,也在一定意义上充分肯定了彪炳千秋的六盘山精神。

改革开放后,党的好政策如春风沐浴祖国大江南北。固原回汉儿女开始认识到六盘山就是当地的一张名片,通过它可以对外宣传家乡,介绍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于是固原的人不论是对外宣传,还是自建家园,都习惯于用六盘山命名。比如有六盘山纪念馆、六盘人家民俗文化广场、六盘山文化城、六盘山创业街、六盘山稀奇植物园等等,举不胜举。六盘山成为中国靓丽的红色旅游区,与将台堡红军两军会师纪念碑、彭阳人山河、单家集清真寺毛泽东曾驻地等一起形成了固原境内红色旅游线。而最有名气的确属六盘山纪念馆了,从六盘山脚下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云海中一座耸立云霄的建筑群,如天庭,似仙境。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同一个地方,山顶和山下的温度就相差10度左右。有时候山上下雨或飘雪,山下依然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有例子作证.山下有长约2公里的六盘山隧道,有很多次我经过洞子,山这边是晴天,出洞子后,山那边却下着雨。每次遇到这样的天气,大家都感叹,真是“一山两重天”啊。站在海拔2832米、面积为4900平方米的六盘山馆顶部,人如在半空,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气势。要是遇到有雾的天气,定能体验一下云海行走的感觉。

P381-P383

序言

自古以来,文化与景观就相生相伴。景观作为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自然地理上的资源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古人历来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代有张骞使臣西域之行,唐代有玄奘宗教文化之旅,明代有徐霞客人文地理之游,清代有乾隆帝山河之览。并把中国山水画“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的意境标准投射到对景观文化的品评当中。中国人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湖中天地”的美学写意精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景观文化评判机理。星罗棋布的八景或十景在中华大地上震古烁今,生而不息。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巍峨险峻的贺兰山阻隔了漠北沙漠的侵蚀,为河套平原提供了天然屏障;黄河横贯河套平原,流经宁夏近400公里,巨大的落差形成了自流灌溉的优越条件,使河套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塞上江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农业条件,使宁夏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和西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就盛传着“宁夏八景”和“西夏八景”等文化景观,“沙坡鸣钟”“黄沙古渡”至今仍可找到历史遗迹。这些景观不仅代表着宁夏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凝聚了宁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充分展示宁夏瑰丽多彩的自然风貌、人文风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宁夏景观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好宁夏声音,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经过一年多的思考、调研,反复酝酿,我们以历史的站位和创新的思维,提出了开展“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被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列入宁夏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从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整整一年时间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召开23次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景观作品、公众投稿等方式,紧锣密鼓,层层推进,有20多个省(区、市)热心群众参与,征集归类有20。0多件作品,并最终评选出艾依春晓、古堡新影、贺兰晴雪、黄河金岸、回乡风情、六盘烟雨、沙湖苇舟、沙坡鸣钟、神秘西夏、水洞兵沟10个具有传世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宁夏新十景”。

这“新十景”当中,既有固态的物质资源,也有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和丰富多样的大地景观,更有历史的、现代的人文景观,是对宁夏典型自然人文景观的集大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重绘了宁夏社会生活的历史自然画面,分析并提出了我们对待历史文化和现代自然人文面貌所要秉持的观念、表达的方式和创新的路径,是对宁夏文化积淀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宁夏文化意义的一次极大丰富。

“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实现了对宁夏自然景观的一次文化探源。将宁夏具有万余年文化积淀的景区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重新追根溯源,使宁夏文史、名人、传说、民俗方面的亮点得以充分挖掘出来,活态了景观文化内容,让人们对宁夏丰饶的自然文化资源有了重新认识,切身感受到镶嵌在这片广袤地理空间上的人情物理之美。

征集评选实现了对宁夏景观的一次文化萃取。将宁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本底特质进行了一次重新分类,六盘烟雨从美感度,神秘西夏从历史性,水洞兵沟从科考性,回乡风情从宗教民俗性等方面,展示了宁夏景观核心文化元素,突出了宁夏景观优势价值。

征集评选实现了对宁夏景观的一次文化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由沙湖苇舟向六盘烟雨自北而南的线型排列;在历史分布上,形成了从旧石器时代水洞兵沟,到今日黄河金岸由古至今的纵向整合,凸显了宁夏典型文化资源要素,规整了宁夏景观规模价值。

征集评选实现了对宁夏景观的一次文化拓展。“宁夏新十景”不仅折射出中国人的景观感知和审美心理,还从多维的角度提炼了宁夏景观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象和象征意义,以远古与现代、原态与新生的聚合映衬,达到古相与新韵的相契交融,廓清了宁夏景观文化形态,明晰了宁夏景观文化符号。

作为写在宁夏大地上的书卷,“宁夏新十景”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壮阔恢宏的山河图,更是一幅幅宁夏从古至今文化角色博弈盛衰沉浮的百态图,还有经过历史浪涛冲涤,沉积在天地之间,与历史进程执手同行不断续写的憧憬图。与“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相呼应推出的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史诗话剧《丝路天歌》及《走咧走咧去宁夏》等11首歌曲等系列文化精品,更是丰富而多元地擦亮了宁夏景观文化的精神底色,在区内外和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宁夏新十景”的征集评选,也推动了“银川最美景”“石嘴山美景”“吴忠美景”“固原新景观”“中卫新十景”,以及“沙湖十景”等重要旅游景点开展“十景”“八景”的征集评选,使得宁夏大地上的颗颗明珠汇串成璀璨的珍珠项链。“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以“誓游四方,以问所感”的魄力,推动了宁夏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深度融合;以秉承历史、活化传统的方式,凝聚了宁夏文化力量,文化与旅游呈现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本套书包括《宁夏景观文化古今》《宁夏景观推介作品精选》《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宁夏新十景”诗词集》4部书稿。该套书紧紧围绕宁夏古今景观文化,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挖掘、展示和探讨了宁夏景观文化,是对“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过程的演绎、内涵的诠释、精华的萃取、成果的展示和经验的提炼。

“宁夏新十景”就像镌刻在宁夏大地上的文化印记,虽然只有十个词、四十个字,却浓缩了宁夏上万年的历史变迁、文化嬗递、自然形态和现代成就。言有万语,书有万卷,地有万里,均“读”之不尽也。读懂了“宁夏新十景”,也就读懂了宁夏。相信本套书作为“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的系列内容之一,一定会成为打造宁夏文化旅游品牌、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好宁夏声音的有效介质,对提升宁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原天地之美方能达万物之理。宁夏文化旅游正进入战略规划和结构转型的提升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是宁夏文化与旅游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品牌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这片土地的守望者和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掘、保存、丰富和拓展历史与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文化优势与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宁夏文化新业态、培育文化新品牌、拓展文化新模式,以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丰富中国、影响中国,并对话于世界、交流于世界,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后记

“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结果揭晓的帷幕刚刚落下,《宁夏景观文化丛书》又将付梓。这无疑是宁夏文艺工作的又一件幸事,且喜且贺!

宁夏作为全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展示宁夏瑰丽多彩的自然风貌、人文风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区域文化注入活力,将宁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经过反复酝酿,认真研究,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旨在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好宁夏声音,扩大宁夏影响力,增强宁夏美誉度。2014年8月至20l5年7月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景观作品、公众投稿等方式,从20个省(区、市)热心参与的广大群众推荐的2094件作品中最终评选出艾依春晓、古堡新影、贺兰晴雪、黄河金岸、回乡风情、六盘烟雨、沙湖苇舟、沙坡鸣钟、神秘西夏、水洞兵沟10个具有传世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宁夏新十景”。这“新十景”集审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于一体,文化色彩熠熠层叠,时代神韵呼之欲出。

征集评选活动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被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列入全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李建华书记亲自听取征集评选活动情况汇报,并多次做出批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同志精心谋划、亲自部署,先后主持召开了20多次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有序推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五市党委宣传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征集评选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自治区党委原书记陈建国、原副书记于革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套领导班子以及在宁夏工作过的老领导、在宁党的十八大代表、在宁全国人大代表、在宁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党的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人大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十届政协常委,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五市党委、政府,自治区各厅局委办主要负责人,五市党委宣传部部长等参与公众投票活动。自治区政协原主席项宗西等领导还亲自创作景观文化作品,参与征集投稿。自治区近10家单位召开了“宁夏新十景”座谈会、研讨会;宁夏作家、艺术家们开展了“宁夏新十景”采风创作活动;专家学者连续在《宁夏日报》发表“宁夏新十景”景观文化释读文章。这次活动还推动了自治区五市分别开展“银川最美景”“石嘴山美景”“吴忠美景”“固原新景观”“中卫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沙湖等自治区主要旅游景点也开展了“沙湖十景”等征集评选活动,产生了广泛的联动、带动作用。可以说参与人数之多、征集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宁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由省一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开展景观文化评选活动,在宁夏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且此次征集评选活动层次之高、社会各界参与度之高、参与面之广前所未有。征集评选活动期间,“宁夏新十景”专题网页访问量达到400多万人次,仅由三十景确定十景的评选过程中,收到选票就达773000余张。与“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相呼应打造创拍的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大型史诗话剧《丝路天歌》、《塞上江南·宁夏》“中华情”专场节目、《走咧走咧去宁夏》等11首歌曲及系列文化精品,还有正在拍摄的6集大型纪录片《贺兰山》和40集电视连续剧《灵与肉》等多层次演绎了宁夏景观文化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激发了宁夏文化创作的勃勃生机。

本套书作为“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的系列内容之一,以文化的向度对“宁夏新十景”进行了多视角、多侧面、多形式的挖掘和展示,将征集评选活动凝聚成了可探可观可享的充满韵味和情趣的作品。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以景观为对象,以文化为媒介,通过宁夏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的互动与耦合,演绎和展现了神奇多彩的宁夏,推动了宁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内涵式发展,使“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切实成为打造宁夏文化旅游品牌,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好宁夏声音的重要平台和创新举措,体现了宁夏宣传文化战线对传统人文历史的延续和承接,对区域文化的再丰富和再创造,以景观文化多元价值提升的实现方式为小省区办大文化提供了有益范式,对宁夏的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文化没有恒久的形态。本套书的出版并未为“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画上休止符。索引宁夏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档案,还有太多可探索、可拓展、可创新的空间,需要我们从当下认识中去勾连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在倡导区域文脉、延续特色文化的反复碰撞中,发现新的文化意义。推动宁夏文化在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凸显价值,在竞胜互补、增强区域集聚效应中繁荣和发展文艺仍然任重而道远。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夏景观文化征集作品选辑(共2册)/宁夏景观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蔡国英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59486
开本 16开
页数 6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28
CIP核字 2016025207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5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