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楞上的青草/晋军崛起精品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吕新(1963—),山西雁北人。一级作家。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抚摸》《光线》《梅雨》《草青》《成为往事》等,中短篇小说《山中白马》《夜晚的顺序》《南方逸事》《葵花》《荒书》《中国屏风》等。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这本《瓦楞上的青草》收入了《天上有个月亮》《绘在陶罐上的故事》《黄昏的葡萄》等小说。

内容推荐

《瓦楞上的青草》为“晋军崛起精品典藏”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收录整理了山西著名作家吕新1980年代公开出版、发表的短篇小说十余篇包括《那是个幽幽的湖》《瓦楞上的青草》《哭泣的窗户》《消逝的农具》《农眼》等。这些文章鲜明地体现了吕新那个年代“先锋文学”的写作特色。

目录

那是个幽幽的湖

天上有个月亮

瓦楞上的青草

农眼

哭泣的窗户

绘在陶罐上的故事

带有五个头像的夏天

草垛边暗红或金黄的风景

圆寂的天

一个孩子的传说

红山羊

太阳下的风景

墙上的月亮

熟地

黄昏的葡萄

寓言

河东

消逝的农具

吕新/金宇澄

吕新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那是个幽幽的湖

就是那个湖——

幽幽的。

是秋天。

记不清太阳已经滚了多久了。风,收拢起最后一缕羽毛,缩起瘦瘦的脖颈,悄悄地隐藏在一片树林子里,惶惑惶惑地,追想着白日里失去的影子。许多的日子都静悄悄地,又都纷纷地落着许多无声的鳞片。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醒来了。

“我已经十年没见过太阳了。白天是黑夜,黑夜是白天,都背朝着我走了。”八十八岁的瞎眼祖母盘坐在屋角,两片干瘪松弛的嘴唇像是湖边那些死蛤蟆的泛白的肚皮,却又极古怪地抹着一层淡淡的红色。这淡红色的嘴唇与她那一头油光的白发却是极有来历的,那是我小的时候与她睡在一起时,突然从她的梦话中听到的,这些年来,我一直瞒着所有的人,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她那两只深陷的瞎眼一直使我的脊背冰冷发麻,即使是再炎热不过的六月,也不断地总有白茫茫的风声在低啸,合唱。更要紧的是她那满头油光的白发,那味道,我只有在古代史的一些图片上才能隐隐地闻到一点,但那已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的了,早已经过了长途的跋涉和稀释。哼哼。她愤愤地诅咒着,两只眼睛不时地翻动,翻出一片皮,又翻出一片,都是灰白的颜色,像屋后的一片云。我忽然感到害怕,忙垂下眼,却看到了一截长长的属于过去的黑带。我用力呼吸一口,一股陈年的霉味从记忆里溅起。那时方才记起,那是一截没有明显标记的年份。无论谁看见,无论谁身在其中,得到的也只能是一笔又一笔的糊涂账。除此以外,她的深色的暗紫花的大褂却一直都是洗了又洗,差不多每天都是湿淋淋的,到天黑的时候,却又干了,那些紫色的花整天在房子里飘来荡去,这使得所有的人都经常失眠,睡着的时候像醒着,而醒着的时候又像是睡着一样,脸色灰暗,牙根吱吱地响。

父亲和母亲在门口悄悄地说话,看他们的那种样子,好像是正要展开细说,但不知为什么,互相看了看,很快又都之窸窸窣窣地出去了。这两个人,我其实一直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要到哪里去,真正最想干的又是什么。“哼哼!我当然知道他们,想要我的命。可是他们想错了,我是不会死的。”这薄薄的尖利从那一堆垂死的松弛中挣脱出来,直射到墙上,令人不可思议地绕着房子跑了两周,直到他们彻底害怕了才最终停了下来。屋顶上哗啦哗啦地掉下一些陈年往事,我走过去捡起一块用手一捏,那时,满天的星星已经全部出齐了。

我猛地一惊。

而且在白日里,还有白花花的太阳,黑幽幽的影子,许多有着火焰和白纸的日子都一一地掀起来,又迅速地翻过去,有的甚至连看一眼都来不及。你刚把脸伸过去,所谓的一个时代便已经被翻过去,无情无义地走远了。你呼唤,挽留,珍惜,哭喊,甚至真心实意地认错,致歉,甚至认真地去寻死,但是都没有用,那早已走远了的一切都永远不再回来。也就在这样的时节里,你连续多日都没有信来,害得我日日都到屋后的山上去探望马兰花的花期。每次去,却又总是错过。

想看的总是看不到,不想看的却常常遇到。也就在那时候,在屋后的山上认识了一个人,模样像是山间的一棵死树。

“姜子牙?认得,太认得了,他卖面的那些年,哪一天不打四五个照面。灰头土脸的,身上,脸上,全是面。”

一群拖着鼻涕的小孩簇拥着四十多岁的雷疯子一路发着喊,一路精神抖擞地走过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在摇晃,太阳也在摇晃。雷疯子从来只跟那些不懂事的小孩子玩,谁长大了,他便不再看他,不再理他。比如我,虽然也还是个孩子,可是已经超出了他认定的那个范围,所以他也已好几年没有和我说过话了。路上遇到,从来就看不见,我能看见他,他却看不见我。

我趴在后窗上的一个小洞前,偷偷地向外面观看,看见雷疯子走过来,一个人又到湖边去了,一些白色的羽毛在他的身边无声地飞舞。

又是湖。

P1-3

序言

晋军崛起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反映地域创作实绩、特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和关键词。“晋军”所指,是以成一、周宗奇、张石山、韩石山、王东满、柯云路、李锐、张平、钟道新、燕治国、哲夫、蒋韵、赵瑜、王祥夫、吕新等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晋军崛起,是山西文学创作界继赵树理、马烽等山药蛋派作家之后又一次群体性、规模化的展示。他们继承了山药蛋派作家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表达了丰厚的中国文学经验,标志着山西当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贡献。直至今日,他们依然活跃于中国文坛。

《山药蛋派经典文库》出版后,山西省委宣传部决定继续策划、组织编辑出版《晋军崛起文学档案》,系统梳理晋军崛起时期(1979—1989)的文学收获和有关资料,对总结文学创作经验,传播当代文学经典,彰显中国文学精神,促进文学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本丛书只收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现出来的被称为晋军崛起时期代表作家公开出版、发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分别为:成一的《游戏》《顶凌下种》,周宗奇的《新麦》,张石山的《镢柄韩宝山》,韩石山的《女儿的嫁妆》,王东满的《柳大翠一家的故事》,柯云路的《新星》《三千万》,李锐的《厚土》,张平的《法撼汾西》《姐姐》,钟道新的《超导》,燕治国的《小城》,哲夫的《长牙齿的土地》,蒋韵的《我的两个女儿》,赵瑜的《强国梦》,王祥夫的《拾掇那些日子》,吕新的《瓦楞上的青草》共十八种。此外,本丛书编选了一集《“晋军崛起”论》,意在进一步深化对晋军崛起作家的学术研究。

为保持作品历史原貌,除对一些明显错讹和不合出版规范处进行更正之外,其余均尊重原文,不作修正。尽管我们已经做最大努力,但难免仍有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4月

后记

吕新

◇金宇澄

几年前,我由太原匆匆赶到榆次吕新的家。他妻子东黎说吕新去了太原。她怪我没事前打个电报。她说:“也许他没见你立刻会回来的。”我们坐着闲聊,等,直到傍晚我才告辞。当天回到太原,却得知吕新已赶回榆次,去看我了。我们再也不敢动,一直在原地等待对方,结果白等了一场。

回沪的那天,我只在电话里找到吕新,我们匆匆问候,匆匆道别,车过榆次,我还顺站台看过,以为他会打什么地方冒出来,但没有。

以后收到信,他说那天确去了车站的,顺车窗一个个看,“但没有你老兄。”

榆次是个普通的小城,有年代久远的山西小院,有砖门楼和光滑的石门槛,但没有找到吕新。我深感遗憾。

吕新在信上说,听妻子讲金宇澄穿着墨绿衣服,那些天他就留意街上穿绿衣服的高个子男人。他还说上个月也来了一个外地的编辑,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些人对他很冷淡。他陪着这个编辑在旅馆里住了一夜,翌日小伙子坐下午的车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他们俩就在街上盲目地走,后来,俩人都有些累了,就坐在一个小小的儿童公园里,一边吃烤白薯,一边看那些小孩玩滑梯,“那天我真伤心极了。”

这段文字使人感动,像是透出编辑的寂寞,作者的寂寞,是一个象征。在某种时期,或在这样小小的儿童公园里,成人大概也会迷失的。编辑和作者的友谊,被某种环境和心境所影响,盲目地在街上走,为什么会这样?

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能写作的不要去当编辑,当编辑的也不该去写作,这两者的关系合在一起,有时会形成障碍。在作者面前扮演编辑,在编辑面前充当作者,有时候你确会觉得茫然,觉得没有了判断力,双方也说不上话。过程是痛苦的,或许,当你不在意写作或约稿的话题,以对待朋友的眼光来看四周时,一切会正常些。心里感慨地想,从上海来太原会会朋友一生能有几次?见上一面,哪怕说上几句,稿子的事不提了吧。

因此记忆当中,只深深为有山西的朋友自豪。

看见吕新的次数不多,某年冬春时节他和东黎去昆明,途经上海来编辑部看过我们,我和卫竹兰陪他们去外滩,天下着小雨,极冷,他们都穿得少,敞着衣领,似乎对气候的变化不关心,对上海的菜肴却是敏感的,所有的食物都太甜。我记得还跑出饭馆买了一瓶醋来调味。他们翌日就南下,据说并不顺利,途中被窃走钱包和照相机等物,计划夭折,只得打道回府。

记忆中唯一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某年五月,吕新、蒋韵作为得奖作者来沪领奖。我们在空无一人的作协小楼前散步,吃很酸的枇杷,草地绿得可爱。我们像是逛公园。从照相机的镜头里看,蒋韵和她身后古典石柱完全是融洽的,蒋韵具有与她作品同样的精神内涵和气质,吕新则显得不安,他敞着领子在草地上看我,他没有蒋韵的舒展和自然,我这才发现吕新是不笑的,他性格中的固执与沉重不能够掩饰,他说的话也不多,我觉得即使再怎样等待或讲些什么,他不会改变,他的文风似乎也如此。

在北京的青创会期间,我和吕新聊得挺深,他很认真,也很感动地计划着什么,要写什么(他一直对小说形式怀有极大兴趣),要跑到川西北去看看,说那边有许多当年土司留下的房子,也想去江南的水乡小镇住一段时间(异地的细枝末节会唤醒他某种沉睡的东西),他要写他认为最好的小说。他老是讲这句话。我也许是找到了对象,跟他讲起自己故乡——那个离苏州不远的江南水乡小镇,那里盛产鱼虾和蚕茧,即使是乞丐也穿丝棉袄,从不食死鱼。他感到惊奇,我看着他的脸,不禁想到晋地的窑洞和满院清雅的杏花。我说太行山是个好地方,想在那儿的院前照一张相片,似乎照了便是一种占有,院门前还剩着过年的对联,已被阳光脱了色。

他挺认真地看我,说,定个日子去太行山老区,住一阵如何?去看看

口巴。

这是他的故乡,他近期曾去那大山里住过,转了好几个地方,他在庄稼人的户口本中找到一些女子留下的名字,何年何月结婚迁来,然后盖上“死亡”的蓝印,那是从一座山的什么小村里嫁到另几座山后的皱折里去的女子们,生了个孩子,或还没生养就死了,不知为什么原因就死了。

吕新以后是写了,还是没写?吕新在给我的《太阳》这组短篇里,能够看出他对农村的一些想法;他与城市的不和谐,也可在作品里察觉到。他不属于上海作协的那个典雅的花园,他的童年是在太行山度过的。《太阳》中那对老年夫妇在寒夜剥葵花仁,小心地准备着,打算给身边酣睡着的小孩食用,也许是山区唯一的温馨。吕新可以这样一篇一篇地写——他并不想以此来打动别人,他只是需要,不易满足。

当然,吕新真正的走向是要写他认为的好小说。有一个时期,他家中的墙上贴了一张写满篇名的目录——只要有了好的篇名,似乎就可以使他激动,使他写作,甚至写多少篇幅完全视一叠稿纸的厚薄来定。他喜欢小说的名字,有些痴痴的,神经质。

吕新也许是位情感型的作家,他一直被情感所惑,所困扰,他在想与写时,并不在意他自己,只不过是要扫清道路。他愿意被一种力量推动或牵引着朝前进展,他有意无意使人感到,他没有办法去梳理涌上来的东西。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他的个性。他平时不多话,因此他在文章中显出一种叙述欲并不由自主地受其驱使,他要告诉别人他发现了什么。

编辑与作者的交往也许就是这样了。编辑不得不以职业的因素和众多的脾性气质不一样的作者交往,编辑如果也写小说,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喜好尺度深藏起来,努力地,真心地去看待作者和作品,当然你可从他们那儿了解到他们的喜好,他们不同的艺术观,他们的审美标准。你在听他们闲聊时会体验到那种诉说的快感,你可以加入这样的谈话,但你不得不明白自己终究是个编辑,你该很宽泛地接纳这种种的话题。你打心眼里喜欢你的远行。你的远方朋友的信和寄来的稿件。

可能,今年要到太行山去看看,不过杏花已经谢了。虽然山里的春讯迟些,毕竟已是五月了。

1993年5月14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楞上的青草/晋军崛起精品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7025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201606586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5
17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