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内容
目录

译者序言

原序

一 导论

 鬼节的传布

 鬼节的意义

 中国社会中宗教的诸形式

 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

二 鬼节前史

 本土宗教中的七月节庆

 僧人日程

 道教类似的行事

 结论

三 中国中世纪鬼节史片断

 藏内资料:《盂兰盆经》与《报恩奉盆经》(约400—500年)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约561年)

 《净土盂兰盆经》(约600—650年)

 慧净的《盂兰盆经赞述》(约636—639年)

 道世的《敬佛篇》(约668年)

 杨炯的《盂兰盆赋》(692年)

 《唐六典》中所记官方供养(约739年)

 代宗768年的节庆

 德宗(779—805年在位)时的诗歌与节庆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约800年)

 宗密《盂兰盆经疏》(约830年)

 844年对盂兰盆的镇压

 《盂兰盆经讲经文》(约850年)

 智圆《兰盆礼赞文》(约1020年)

 唐以后的鬼节

四 神话背景

 一个事例

 目连的身世

 饿鬼

 母亲与僧众

 结论

五 作为巫的目连

 社会背景

 佛教背景

 作为巫的目连

 结论

六 鬼节的宇宙观

 《目连救母变文》中的宇宙观

 背景中的鬼节宇宙观

 结论

七 佛教与家庭

 亲属关系的束缚

 僧人的力量

 结论

八 结语

 社会学角度的把握

 仪式角度的把握

 历史角度的把握

参考书目

内容推荐

美国著名学者太史文在这本《中国中世纪的鬼节》中讨论了中国中古时期的重要民间节日——盂兰盆节,或者说是鬼节,太史文借目连救母这一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来贯穿全书,对鬼节的起源、形成与发展,鬼节与佛、道二教的关系,鬼节与祖先崇拜的关系以及鬼节所昭示的深层社会文化意义等,在本书都做出了圆融通脱的考辨与解释。

时至今日,在中国民间依然流传着有关鬼节的各种民谣、谚语、传说和故事,甚至在中国的某些城市和乡村,鬼节信仰依然有其影响力,可见它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远。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或许拥有关于鬼节的种种经验,可对何为鬼节却只是一知半解,而本书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解答。

编辑推荐

太史文著的《中国中世纪的鬼节》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太史文
译者 侯旭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28347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5042284
中图分类号 B9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