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悬疑系列(明清卷)
内容
试读章节

郑和是明代最出色的航海家。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九年间他屡率舟师大规模远洋航行,创造远程航海史的壮举。由于郑和远航的全部档案被当年兵部侍郎刘大夏付之一炬,致使后人对郑和远航的许多具体事实知之未详,专家学者各执一说,新论迭出,却难得定议。

谜之一,郑和远洋航行的目的是什么?说法各异。有的说,是奉成祖朱棣之命寻找建文帝,因为“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朱棣怀疑他已逃亡西洋,为彻底去除建文帝卷土重来的可能,就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踪迹。有的学者指出,寻找建文帝作为郑和下西洋的附带任务是有可能的,但说是专程“追踪建文”,就不合情理了。有的提出,郑和下西洋是为“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见《明史.郑和传》。近人梁启超说,下西洋是“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尚钺《中国历史纲要》认为,郑和下西洋“大概是想联络印度等国抄袭帖木儿帝国的后方,牵制它的东侵”,从而保证明朝安全。有的认为,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欲造成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稳固明朝政权,瓦解政敌势力。有的则说,是以经济目的为主,郑和远航既可满足明朝官方对外贸易上扩大市场的要求,又可沟通西洋大国对明朝的“朝贡贸易”,借此增加财源,弥补财政亏损。有的说,郑和下西洋有政治、经济双重目的。还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阶段性,前三次除为解决“疑建文帝亡海外”的问题之外,主要是和东南亚、南亚沿海诸国建立一种国际和平局势,后四次主要是向南亚以西的未知世界行进,开辟新航路,让海外远国“宾服中国”。

谜之二,郑和远洋航行所乘之宝船是在哪里造的?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南京,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宝船在南京龙江船厂造就。但有人指出,龙江船厂不靠近江边,又没有很大的船坞设备,无法建造大型海船。且明人著《龙江船厂志》中只字未提造郑和宝船之事,故宝船建造地不在龙江船厂。1957年,在南京中保村发现宝船舵杆,相传这里是明朝官船厂址,并据《郑和航海图》与万分之一比例尺南京地图核对,证实该地是宝船诞生地。另说宝船建造于福建泉州,因为泉州历来是造大船的地方,明初这里仍是造船基地。

谜之三,郑和下西洋宝船有多大?据《明史》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不少人认为,这个尺寸是可信的,宋代已能造出三四十丈长的大船,明代造这样的船在技术上和物质条件上都可行。最早记录宝船尺度的是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这是马欢随郑和下西洋的忠实记录,较为可信。自然科学工作者分析宝船长宽比例,认为较大的船宽,有利于提高船体强度和航行稳定性。但有学者指出,《明史》所记宝船规格不可信,1947年《东方杂志》有《郑和--下西洋的船》一文,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下西洋残碑记载,说宝船长度应是十六丈六尺,宽二丈四尺三寸。李约瑟《中国科技发展史》估计,宝船的排水量为3 100吨左右。有的从航海与造船的角度分析,认为《明史》所记宝船长宽比过小,不适于航海和操纵,有的则称“十八丈”可能是“六丈”之误,即将“六”误写成“十八”两字。

谜之四,郑和几下西洋?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郑和七下西洋,否认有永乐二十二年奉旨下西洋之事,因为郑和在《通番事迹记》和《天妃之神灵应记》两块碑中,没有提及永乐二十二年下西洋之举;《明史》载永乐二十二年旧港之行的任务,是赐印与旧港酋长,此事似不应劳动位高年迈的郑和;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仁宗继位后,即下令罢西洋宝船,郑和在短短几个月内不可能完成至旧港的往返航程。第二种观点认为,郑和八下西洋,肯定有永乐二十二年下西洋之事,因为旧港赐印事关明廷威信,派位高年迈的郑和亲自前往,是完全可能的。第三种观点说,郑和八次奉使出海,七次下西洋,肯定永乐二十二年旧港之行的存在。但旧港在明人概念中属东洋,故郑和下西洋是七次。这样,郑和在记述西洋之行的《通番事迹记》和《天妃之神灵应记》两碑中,不提旧港之行,也就可以理解。

谜之五,郑和下西洋到过几个国家?郑和远洋航行路经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印度半岛,一直到达非洲一些国家。至于郑和所率船队到过哪些国家,郑和本人亲自访问了哪些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搞清楚。一般对此都含糊其词,说是三十多个国家,有人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考证说有五十六处,有的据《明史·郑和传》载路经的三十七国考订,可考的三十五国,另有比刺、孙剌所在不详。

有关郑和的未解之谜还有不少,如:郑和是否到过日本?是否踏上过菲律宾的土地?郑和下西洋历史作用如何?郑和遗骨在哪里?等等。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大事,解开这些疑问意义重大。

P7-10

目录

◎明成祖身世的疑问

◎莫知所终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未解之谜

◎“三保太监”还是“三宝太监”

◎《永乐大典》正本何在

◎明仁宗“无疾骤崩”的隐情

◎戚继光可曾斩其子

◎懿安张皇后的下落

◎袁崇焕因何被杀

◎吴三桂是否真心降清

◎李自成的结局

◎牛金星降清还是遁亡

◎宋献策的归宿

◎李岩是否是“乌有先生”

◎史可法捐躯的异说

◎张献忠藏银今何在

◎张献忠“屠蜀”之疑

◎崇祯帝诸子的下落

◎明宫藏银的疑谜

◎郑成功是被毒死的吗

◎柳如是属“秦淮名妓”吗

◎谁点燃了绛云楼之火

◎《三国演义》作者之疑

◎谁是《水浒传》的作者

◎武大郎其人其事

◎《西游记》作者有新说

◎红崖天书——_文化史的悬案

◎宣德炉缘何而制

◎真伪难辨的宣德炉

◎《金山胜迹图》真迹何在

◎于真假是非间——弘仁山水画的疑谜

◎大妃阿巴亥为何死殉

◎努尔哈赤为何杀长子

◎皇太极是否合法继位

◎孝庄皇太后可曾下嫁

◎董鄂妃与董小宛

◎顺治帝有无夺弟媳

◎董鄂妃缘何华年早逝

◎顺治帝“出家”了吗

◎“《明史》案”冤魂知多少

◎“历狱”主角杨光先的死因

◎六世达赖喇嘛的归宿

◎莫衷一是的罗汉钱

◎“庐山罗汉”今何在

◎雍正帝是否矫诏夺位

◎雍正帝有无杀弟

◎三阿哥弘时之死

◎神秘的雍正帝暴卒

◎年羹尧的死因

◎乾隆帝的生母究竞是谁

◎乾隆帝有无公主嫁孔府

◎乾隆帝为何“六下江南”

◎无法定论的乾隆帝“伪皇孙”

◎香妃之谜

 175  .一

◎乾隆“二十五宝”之寓意

◎历经磨难的黄金编钟

◎源于中岳庙的玉如意

◎和坤跌倒,‘能让嘉庆吃饱吗

189  ,.

◎林则徐猝死之因

◎龚自珍的丁香花疑案、”

◎龚橙是否是火烧圆明园的罪人

◎慈禧否汉家女

◎慈禧可曾挪用海军军费

◎李莲英之死疑谜多

◎太平天国与拜上帝会

◎杨秀清可曾“逼封万岁”

◎洪秀全有无“诛杨密诏”

◎天府广场大屠杀是否有其事

◎洪秀全是自杀还是病亡

◎有关洪宣娇的疑谜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援天京

◎石达开死里逃生了吗

◎李秀成是真降还是伪降

◎《李秀成自述》是否伪造

◎捻军首领张宗禹的下落

◎同治帝缘何而死

◎刺马案的真相

◎致远舰的沉没

◎丁汝昌写过降书吗

◎方伯谦是否蒙冤而死

◎刘步蟾可曾“畏敌避战”

◎“公车上书”是假新闻吗

◎戊戌政变的直接导因

◎康有为有无围禁慈禧之谋

◎光绪帝“衣带诏”之真伪

◎珍妃之死的真相

◎疑团丛生的光绪帝驾崩

◎赛金花究竟是何方人氏

◎胡适之父是否战死沙场

◎谁是最后的状元

◎谁是暗杀吴禄贞的主谋

◎《红楼梦》究竟是谁的作品

◎大观园的原型

◎《景苏园帖》刻石的下落

◎《马氏文通》的作者

◎下落不明的“北京猿人”

◎谁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罗氏藏甲的疑谜

◎敦煌藏经洞是如何被发现的

序言

《中国历史之谜》是已故李培栋先生主持的一个出版项目,自1996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03年又先后出版了《中国历史之谜》(修订本)与《中国历史之谜·续编》,继续得到了读者朋友的支持。

2013年之后,我社根据图书市场需求,对《中国历史之谜》及修订本、续编和《中国文物之谜》等书进行梳理,按照朝代顺序,增补和删除部分篇目,并吸收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终整合为成规模的一套中国历史悬疑系列丛书,分为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整体推出。

特此感谢《中国历史之谜》的作者王廷洽、曾维华、俞钢、范荧、吴松弟、曹朔、邵雍、顾汉松、俞如云、恽菊珍、张莉、谢宝耿、丁光勋、董淮平、吴强华、沈逸波等,以及改写者范荧、俞钢、曹朔,《中国历史之谜·续编》的作者范荧,《中国文物之谜》的作者王俪阎。本套丛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主编俞钢与范荧的鼎力支持,赵玉平参与了本卷的选编,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由于编辑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瑕疵,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年11月

内容推荐

范荧、俞钢主编的《中国历史悬疑系列(明清卷)》选入的文章,内容从明成祖身世的疑问、郑成功的死因、《西游记》作者新说到雍正帝是否矫诏夺位、下落不明的“北京猿人”,涵盖了明清时期各个方面的历史谜团。在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些谜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了解历史真相。有些谜团碍于现在掌握的资料有限,虽然尚且无法得到直接的答案,但是作者也将对该问题研究形成的各家观点一一列明并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总结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后续者的思路。本书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悬疑系列》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历史,在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帝王、后宫、政界、军事、名人、宗教、文化、科技等方面入手,深入描述、解析、破译重大的历史谜案,再现历史的变幻与丰富;同时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人们感兴趣的历史疑点和谜案立体地展现出来,引领读者拨开迷雾,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人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像空间。本书为系列之第五册《明清卷》,由范荧、俞钢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悬疑系列(明清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荧,俞钢主编
译者
编者 范荧//俞钢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45671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6065055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