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耄耋回望青春(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成进主编的《耄耋回望青春(下)》以西迁老同志为主要征稿和采访对象,旨在通过还原60年前交大广大师生员工放弃上海的优越环境,克服困难,扎根西部,艰苦奋斗,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奉献一生的历史画卷;诠释“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老一辈交大人作为西部大开发先行者炽热的家国情怀;反映迁校60年以来西安交大人传承西迁精神,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为祖国西部的社会进步、经济振兴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推荐

成进主编的《耄耋回望青春(下)》收入的文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西安交通大学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二是部分单位、学院对老同志的采访实录。这些文章都是老一辈交大人的亲身经历与感受,真实、具体地反映了交通大学,特别是交通大学迁校后的历史、传统、精神和情感,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交大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顾全大局、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的功绩与风采,挖掘了交通大学西迁在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西迁精神的历史沉淀。文章读来平实、亲切,使读者在思索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目录

序言/张迈曾

1 铭记历史 弘扬传统

 西迁精神就是:爱国求真勤奋朴素

——访金志浩教授/材料学院

 发扬西迁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航天学院”

 聆听老教授讲述西迁精神/航天学院

 走访楼志文教授/航天学院

 走访童云生教授/航天学院

 往事随忆 寄语学子——访钱忠厚副研究员/电气学院

 小故事悟大精神——访徐茂义老师及感想/公管学院

 忆西迁岁月 扬西迁精神——胡奈赛教授采访纪实/材料学院

 继承交大光荣传统/蒋永顺

2 回望西迁 不辱使命

 我这一辈子与焊接的不解之缘/口述周光祺 整理夏琳双

 难以忘怀的60年——访王佩珠教授/电气学院

 往事漫谈——访江家麟教授/电气学院

 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访唐鉴明老师/电气学院

 学高为师——记西安交大法学先行者滔宇鹏宋雅莼伉俪/法学院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林廷圻

 我的科研人生路/穆霞英

 努力跋涉终有成/郭志恭

 为西部地区发展献计献策/冯世新

 我在交大60年之点滴/周俊卿

 西迁后为地方工业服务的点滴回忆/何钺

 860人创业二三事/杨治规

 日语在西安交大/顾明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回顾古典文学精品选修课的开设/陈继征

 操场随忆/蔡和瑞

 往事回眸/杨莳百

 交通大学西迂与兴庆宫公园建设/武靖军

3 扎根西部 青春无悔

 关于老照片与毕业50年相聚的回忆/余存义 刘辅宜 杨锦武 张有琨

 小世界大光芒——樊培丽老师专访/材料学院

 我们“80后”的偶像——专访宋余九教授/材料学院

 扎根西部无悔的选择——访李荫松老师/材料学院飞

 青春壮志 换日月新天/外语学院下

 聆听高华魂老师回忆往事/化工学院

 回望西迁路途追忆难忘岁月——访吴志明老人/武装部下

 永不流逝的青春——采访附中王兆瑚老师/张园下

 往事散记——在附中工作的趣事/胡安珍

 七绝庚寅聚(外一首)/施重威

 念奴娇——母校西安交大双甲子华诞有感/周光戡

4 追忆前辈 感恩师长

 淡泊致远通儒达士——记陈钟颀教授/闫泽群

 缅怀工程力学专业的奠基者朱城教授/口述 张镇生 整理 嘉润

 纪念黄明志教授/邓增杰

 追忆机切的老师们/赵卓贤

 师恩难忘/何培之

 忆西迁永思源/陈瀚

 跟随交大两次迁徙——追记李玖澜医生/刘浩 高玛丽 庄稼

 在交大的60年怀念先哲和战友/巫松桢

 饮水思源忆西迁兢兢业业为交大/人文学院

 扎根西部心系交大——孙育成老师专访/人文学院

 饮其水怀其源的交大人——卢烈英老师专访/人文学院

 西安交大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德贤

5 峥嵘岁月 多彩人生

 李增智教授的“计算机”生涯/电信学院

 徐式如教授的故事/电信学院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记汪立椿教授/电信学院

 回顾工企专业和西迂后新专业的创办

——选自万百五教授回忆录/电信学院

 身教重于言教——采访孔祥云教授/基础医学院

 财校往事/秦哲勇

 重拾那段不为人知的陕财史——访曹侠教授/经金学院

 做好育人者——记耄耋老翁崔学圣/经金学院

 虎年吉祥(七古,新声韵:二波

——恭祝绝缘60届75位同窗学友/伍学正杨锦武

 校园有感(外两首)/宋寿衔

 回访米易——我曾经度过青春年华的第二故乡/石新力

 启蒙岁月——回忆我在宝鸡人民医院工作的日子/焦玲芝

 从原子弹爆心穿过——献给“7601”演习39周年/王明新

 参加援苏丹医疗队的回忆/侯振福

 抚今怀昔赋诗词三首/刘杰民

 我的回望/范作义

后记

试读章节

往事随忆 寄语学子

——访钱忠厚①副研究员

电气学院

撰稿:刘畅 侯雨杉 罗南星 芮庆涛 丛灿

我1931年9月出生,现在84岁,老家在浙江嵊州。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兵荒马乱,飞机经常来轰炸,很多地方被炸平了,好多学校都内迁,国民党军队往后退。那时家里经济不宽裕,我1944年小学毕业上初中时,县立中学已搬到了深山里,中间是小镇,离家很远,学费用大米代替,要父亲翻山越岭挑过去,很是艰难。当时,有糙米咸菜吃已经很不错了,晚上点油灯自学,早上5点就起来了。高中读了两年时,原中学并到省立绍兴中学,最后在那里毕业。那时学校来了工作队动员我们去农村参加土改,当时我报了名,在农村工作了两年。土改后动员农民参军抗美援朝,后来调到县里工作,那时国家经济困难要搞建设,所以上级在我们中挑选一部分人去杭州浙江大学参加升学补习班,补习高中课程。浙大任课的老师像苏步青等都很有名,两个月后考完试,我被分配到交通大学电工器材系读电器制造专业。当时电器专业是按照苏联模式,上课用的是苏联的课本,毕业设计也是苏联模式。毕业时已经是1956年了。

说起大学里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1952年进入交通大学,在农村人团,在交大入党,4年读完之后留校当助教。为什么要西迁呢?因为那时候国家要求,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不能完全集中在沿海,要内迁,周总理也讲过话,要把交大从上海迁到西安。当时,在上海的那些老教师,住所分布很散,有的比较远,但是交通比较方便,上完课就回家。我们刚毕业,留校当助教,学校还让我们去老教授家里动员西迁。

刚迁到西安的时候,东一楼已经盖好了,是电器教研室。那时候坐公共汽车很便宜,4分钱就可以到城里。不过那时候工资也低,每月只有56元。我个人在西迁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生活上的困难,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家就是在县城旁边的一个小镇上,家是农村的。也是刚刚遇上了这个机会,因为国家需要建设人才,所以我们就从农村出来。高中就读了两年,国家负责补习我们高中的课程,然后把我们送到了交通大学,来到这个专业。西迁时后勤工作各方面做得比较好,你需要什么东西,家里要搬过来什么东西,都给打包,用火车运过来,没听说出过什么差错。

我迁过来的时候还没有成家,刚刚毕业。那时候有些老师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但是他们,特别是一些老教师都克服了困难坚持西迁。那时候就是服从国家分配,国家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从我个人看,迁过来以后,父母在的时候回老家在兄弟姐妹家里走走。父母不在了,虽然有兄弟姐妹在,但回去的次数就不多了。到西安后,回老家的路也比较远,做了教师之后也没空了,要备课,要带学生到工厂里实习,慢慢就走不开了。家里也知道情况,也没要求自己一定要回去。

P16-17

序言

1955年,对于交通大学来说,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年月。4月,国务院决定,建校已届一个甲子的交通大学要由繁华的上海迁往古都西安。翌年,一趟趟专列满载着交大师生员工和家属支援、建设大西北的殷殷深情,由上海徐家汇车站浩浩荡荡开往西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胸怀大局的交大人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上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自愿来到西北,成为黄土地的拓荒者、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时光倥偬,又一个甲子过去,几代交大人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2016年4月8日,是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的盛典,为迎接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师们,回望自己的奋斗足迹,追想自己的青春年华,当是对人生的一次无悔怀恋,对事业的一次骄傲呈现。

学校决定出版《耄耋回望青春》这部书,不独以交通大学西迁人的亲身经历展示昔日创业者的足迹,缅怀老一辈西安交大人的不朽业绩,挖掘西迁精神的历史沉淀,更在于以西迁的崇高精神激励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光大,为国家和社会做新的奋斗、新的奉献。

60年前,中央决定交大西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布局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一重大问题,要在大西北建成水平高、实力强、后劲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60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听党的话,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实现了黄土地上的伟大创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为使命,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良好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交大西迁不仅带来了学校60年的持续向上发展,带来了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在西部的聚集,也带来高等教育领域一马当先的大好局面,凸显了优秀大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先导性作用。学校坚持自主创新,在推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突破和传统技术的升级换代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为国家特别是西部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眸足迹,《耄耋回望青春》一书中讲述的历史与经历,虽然是昨天的故事,但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当时交大人风貌和精神的光辉写照。饮水思源,继往开来;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当年西迁的前辈们,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有的已长眠在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他们当中许多人曾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返回故乡,但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这块热土,没有离开西安交大,他们奉献了自己,奉献了几代人。因为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爱在西安交大。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西安交大就是他们的家。

60年过去了,几代西安交大人艰苦创业、开辟新校园、兴办新专业、发展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冲天干劲,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和不懈奋斗,以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伟大西迁精神,成为西安交大永远的丰碑和光荣。岁月的流逝,不但丝毫未能磨损西迁精神的光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今天,不断丰富着西迁精神的内涵。作为中国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西迁精神所蕴涵的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必将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引领学校文化提升的新内涵,以及西安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永恒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学校十二届党代会上,我们坚定不移地提出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实现“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国际影响显著”的发展愿景。

回顾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的历程,总结跨越三世纪以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气,传承西迁精神和老交大光荣传统,将西迁精神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将西迁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从现在起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在新的艰苦探索和奋力拼搏中勇攀高峰,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加快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再创第三个甲子的辉煌。

谨为序。

张迈曾

2015年10月

后记

为了纪念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学校决定出版《耄耋回望青春》一书。我们邀请离退休教职工特别是经历过交通大学西迁的老同志、老校友撰写回忆文章,并征集了一批反映当年工作、生活情景的老照片,辑成此书,谨作献礼。

该书以西迁老同志为主要征稿和采访对象,旨在通过还原60年前交大广大师生员工放弃上海的优越环境,克服困难,扎根西部,艰苦奋斗,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奉献一生的历史画卷;诠释“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老一辈交大人作为西部大开发先行者炽热的家国情怀;反映迁校60年以来西安交大人传承西迁精神,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为祖国西部的社会进步、经济振兴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考虑到2000年三校合并至今已经16个年头,医学部和经金学院的离退休老同志同样为西部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青春也应该大书特书,所以也征集一些相应的稿件。

本书在征稿和采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同志、老先生的热情支持。大家为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花费了很多心血,有的稿件甚至做过四五遍修改。各学院领导也非常重视,组成了采访小组或者安排专人采访本学院的老同志,有的学院领导还亲自参与采访活动,组织编写采访文章。书中的各篇回忆文章和采访纪实都是作者的亲闻亲历与感受,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老一代交大人的精神境界及情感。一些未被编入的文章,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对编好此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收到的稿件太多,经商定原准备成书一册,现分成三册出版。

在编辑过程中,对写到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文章,考虑到作者叙述角度的不同,编者一般未加删节。各篇回忆,特别是细节上有某些不一致之处,除明显与事实有出入者外,也未求同一,不同的说法均供读者参考。至于对同一事件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认识和分析,我们认为亦属正常,只有通过各抒己见,交换看法,才能使认识更全面、更正确。

在编辑过程中,一些改动较大的文稿都征求了作者本人的意见,有些电话进行了沟通,或请作者(采访者)进行了修改。但是,对稿件在文字方面所做的一些加工、特别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对文章的题目做了一些修改,因时间所限未能完全做到请作者过目,尚请谅解。

还有一点,我们心情沉重地告诉各位读者,就在这部书籍编辑的过程中,又有多位经历过西迁的老同志离开了我们,其中老校长王则茂、韩世纲教授亲自给本书赐稿,还有接受过采访的吴国荣、翁国善和李荫松等老人。所以,编辑、出版这部书籍,就使我们有了很强紧迫感。我们惟愿此书能够作为一份珍贵的史料和礼物,献给在西迁那段历史中谱写过壮丽凯歌的老同志,告慰那些已长眠于西部这块黄土地下的老前辈;我们惟愿此书能给年轻一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师生员工和后来者投入到西部太开发的热潮中;我们惟愿老一辈交大人铸就、经过历史沉淀的西迁精神代代相传。

出版本书是由张迈曾书记亲自策划,王小力常务副书记、宫辉副书记主抓的。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张定红常委和西安交大出版社、宣传部、校庆办、档案馆、校友部、医学部、电气学院、电信学院、材料学院、公管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航天学院、化工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经金学院、数学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学院、武装部、附中、校医院及校内各部门领导、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对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和为此书投稿的所有老同志、老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离退休工作处的同志们在此书的征稿、编辑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其按时出版做出了贡献,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耄耋回望青春(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进主编
译者
编者 成进
绘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582528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56
CIP核字 2016021997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9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