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食粮/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德烈·纪德编著的《人间食粮》是一本寻求逃避、寻求解脱的书。是法国作家纪德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的散文作品包括:《人间食粮》、《新食粮》等。作者以他在非洲地区的漫游为线索,以虚拟的女神为他的倾诉对象,描摹异国风情,抒发人生感怀。在书中,作者用炽热之情呼唤用脚去丈量大地,用文字表达真实的感受。

在这本书中,纪德蔑视传统道德,提倡个人行为自由,尤其强调人对自然对人生的强烈感受,并以这种感受作为精神食粮,自我培养。

内容推荐

《人间食粮》是安德烈·纪德的《人间食粮》(1897)与《新食粮》(1935)两部散文作品的合辑。

《人间食粮》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作者以他在非洲地区的漫游为线索,以虚拟的女神为他的倾诉对象,描摹异国风情,抒发人生感怀,纪德宣泄青春激情、追求快乐的宣言书。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而这种原生状态的冲动,给人以原生的质感,具有粗糙、自然、天真、鲜活的特性,得到青年一代的认同。

《新食粮》再度弘扬 “感性”的力量,赞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作者写道:“快乐对我来说,就不仅像过去那样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还成为一种道德的义务。”“我的幸福就在于增添别人的幸福,我有赖于所有人的幸福,才能实现个人幸福。”

目录

译本序:纪德的写作状态

人间食粮

 1927年版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颂歌

 尾声

新食粮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试读章节

第一篇

我这懒散的幸福,长期昏睡,现在醒来了……

——哈菲兹

纳塔纳埃尔,不必到别处寻觅,上帝无所不在。

天地万物,无一不表明上帝的存在,但无一能揭示出来。

我们的目光一旦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就会立刻被那事物从上帝身边引开。

别人纷纷发表著作,或者工作钻研,而我却相反,漫游了三年,力图忘掉我所博闻强记的东西。这一退还学识的过程,既缓慢又艰难;不过,人们所灌输的全部知识,退还了对我更有裨益:一种教育这才真正开始。

你永远也无法明了,我们做了多大努力,才对生活发生了兴趣;而生活同任何事物一样,我们一旦感兴趣,就会忘乎所以。

我往往畅快地惩罚自己的肉体,只觉得体罚比错失更有快感:我沉醉其中,因不是单纯犯罪而得意扬扬。

抛开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我们总是举足不定,终生忧烦。如何对你讲呢?细想起来,任何选择都令人生畏,连自由也是可怕的,如果这种自由不再引导一种职责的话。这是在完全陌生的国度选择一条路,每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路,请注意,只适用于自己;即使到最鲜为人知的非洲,找一条最荒僻的路径,也没有如此难以辨识。……有吸引我们的一片片绿荫,还有尚未枯竭的清泉幻景……不过,还是我们的欲望所至之处,才会有清泉流淌;因为,只有当我们走近时,那地方才成形存在,只有当我们行进时,景物才在周围逐渐展现;远在天边,我们一无所见,即使近在眼前,也仅仅是连续不断而变幻不定的表象。

如此严肃的话题,为什么用起比喻来了呢?我们都以为肯定能发现上帝,然而,唉!找见上帝之前,我们却不知道面向何方祈祷。后来,大家才终于想到:上帝无处不有,无所不在,哪里却又寻不到,于是就随意下跪了。

纳塔纳埃尔,你要仿效那些手擎火炬为自己照路的人。

你无论往哪儿走,也只能遇见上帝。—梅纳尔克常说:“上帝嘛,也就是在我们前边的东西。”

纳塔纳埃尔,你一路只管观赏,哪里也不要停留。你要明白,唯独上帝不是暂存的。

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目睹的事物。

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不管多么分明,直到末世也终究与你泾渭分明,你又何必如此珍视呢?

欲望有益,满足欲望同样有益,因为欲望从而倍增。实话对你讲吧,纳塔纳埃尔,占有渴求之物一向是虚幻的,而每种渴求给我的充实,胜过那种虚幻的占有。

纳塔纳埃尔,我的爱消耗在许多美妙的事物上;我不断为之燃烧,那些事物才光彩夺目。我乐此不疲,认为一切热衷都是爱的耗散,一种甜美的耗散。

我是异端中的异端,总受各种离经叛道、思想的深奥隐晦和抵牾分歧所吸引。一种思想,唯其与众不同,才引起我的兴趣。我甚至从自身排除同情心;所谓同情心,无非是承认一种通常的感情。

纳塔纳埃尔,绝不要同情心,应有爱心。

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

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

人生在世,纳塔纳埃尔,与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恸。我不要休息,但求逝者的长眠,唯恐我在世之时,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耗散的精力,故世后又去折磨我。我希望在人世间,内心的期望能够尽情表达,真正的心满意足了,然后才完全绝望地死去。

绝不要同情心,纳塔纳埃尔,应有爱心。你明白这不是一码事,对不对?唯恐失去爱,我才对忧伤、烦恼和痛苦抱有同感,否则的话,这些我很难容忍。各人的生活,让各人操心去吧。

(今天写不了,谷仓里有个机轮总在运转。昨天我看到了,正打油菜籽,只见糠秕乱飞,籽粒滚落在地。尘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一个女人在推磨,两个漂亮的小男孩光着脚丫在收菜籽。

我潸然泪下,只因无话可说了。

我明白,一个人除此再也无话可说的时候,就不能提笔写东西。但我还是写了,并就这同一话题写下去。)P8-11

序言

译本序:纪德的写作状态

李玉民

人总难免有点虚荣心,安德烈,至少我要给你的作品作序时;首先一个念头,就是写一篇学术性强而有分量的序言,给我这译者也增添点学者的光彩。

已经为你写过两篇序言。一篇为《同几个纪德对话》,洋洋洒洒万余言,自认为别开生面。但是回头想想,这是讨巧的做法,避重就轻,以半戏谑半严肃的口气,掩饰了学术论证的欠缺。

另一篇《自相矛盾的魅力》,为你的五篇小说的集子而写,显然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也是迫不得已,觉得其余太复杂,太纷乱,不如草草收笔,说多了恐难自圆。

要写序全面评价你,除了虚荣,还有恼火的成分。恕我直言,安德烈,我觉得你为文实在狡猾,似乎设下重重陷阱,有意捉弄当时和后世评论你的人。前两次我就险些掉进去。

这次我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分析你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受了哪些思想影响;分析你的作品属于什么流派,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有什么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等等。总之,要抓住你这几条透彻剖析,得出让你无法辩驳的结论。 这种学术性的序言有三个要素:格式、材料和观点。格式大致固定,有许多文章可供参照。材料则多多益善……嗳!你笑什么,安德烈?我还不至于像填表格似的,将材料填上去。即使填空白,还有个选择的问题,不能不承认,选择也能显示学术水平。

至于观点,虽是文章的命脉,但也好办。观点无非是观察审视之点,好比著名风景区围起来用于拍照的最佳角度,现成的视角谁都可以借用。何况人是活的,随便找个角度拍照,也算一己之见,取景如有特点就更好了。

三个要素唯独材料是硬件。仿佛天从人愿,法国好友,诗人德.拉苏若尔夫人闻讯,又给我寄来关于你的三本专著,加上我已掌握的材料,写多长的序言也绰绰有余。

一切就绪,整理一下材料就可以动笔,不料又看到你这句话,安德烈,这句令我特别恼火的话:“抛掉我这本书吧。”

你反复发出这种劝告,我却始终未予理睬。其实你自己又何尝这么做了呢?你的《人间食粮》(1897),过了三十八年非但没有抛掉,反而又抛出《新食粮》(1935)。我本想诘问一声,你这话有多少诚意,让人抛掉不易抛掉的书……

咦!安德烈,你又在窃笑……是啊,我倒忘了,你这人本来就充满矛盾,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又否定,很难说以哪句话为准。继《人间食粮》,你又写了剧本《扫罗》,谴责那种追求瞬间和感官的刺激。你在《背德者》中,塑造了为感官的享乐而背弃道德的米歇尔,又在《窄门》中讲了相反的故事:少女阿莉莎为保持纯洁完美的德行,就拒绝尘世的欢乐和人间的幸福。究竟哪个人物,代表你纪德先生的思想呢?

何止在不同的作品,就是在同一作品中,你也频频变脸,灵活地运用这种变术,忽而满腔热情,忽而挖苦嘲讽,忽而诙谐,忽而严肃,忽而迷恋陶醉,忽而又无动于衷,忽而……你纪德先生在哪儿?在这些脸谱背后,哪个是你真身,哪个是你幻影?你说的话,哪些是严肃认真的呢?你在谈笑风生的时候,还是在谆谆说教的时候,才值得人相信呢?

连真假虚实都无法辨识,又怎么评价你呢?你用这些相互矛盾的作品,构建了一座迷宫。闯进来的人,沿着哪部作品所指引的路走下去,都难保不落入你设的陷阱。即使不是陷阱,也辨不清方向,走不出迷宫,除非是忒修斯,拉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

作序所依赖的三要素,显然替代不了阿里阿德涅的线团。看来,追求学术性的虚荣心蒙住我的眼睛,竟然无视你这样的警告:“要下结论的书自找倒霉”,“事物永远也不会有结论”,“生活提供给我们的大量境遇,本身都无法解决”。正因为如此,你的作品既无确定的方向,也无预期的结果。我若是不顾这种事实,硬要无中生有,得出几条结论,岂非缘木求鱼?

……

当然,事必躬亲,你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有些欲念,有些诱惑,你已心存疑虑,就不妨灌输给你的人物,让他们贯彻到底,推进到荒谬的地步。你的探索人生的旅程,就这样由你的人物延伸。同样,你的特立独行的生活姿态,也就伸延为你的写作状态。

你进入第二个青春时期之后,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有新奇感。你尤其善于将每一瞬间从你一生中分离出来,注入一种完全特殊的幸福,使之成为一种独立而完整的欢乐。每一瞬间的快乐,都是一种新的人格,一种与众不同,与前一个瞬间也不同的特殊人格,因为在这瞬间的陶醉中,“你相信自己比实际上更善良,更高尚,更可敬,更有德行,更富有……”在你看来,我们无非存在于这生命的瞬间,而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独一无二并无法替代的。迷人的瞬间但你决不留恋,还要出发,逃向无限可能的幸福。一个个瞬间就这样连着无限,连起来也就构成你整整一生。

你一生的写作,安德烈,如果我理解得不错,就是要塑造出一个理想的人,即删除并抛掉一切与别人雷同之处,创造出一个“多重多变的人”。然而,你在创作中,只能向每人提供你自身和思想的一部分。因为,你巧妙地编织了一张无穷否定的网,将你的所有人物罩住,无论哪个人物,背德者米歇尔也好,非德者拉夫卡迪奥《梵蒂冈的地窖》也罢,只能体现一个追求过程、一个肯定否定过程,根本不能代表你的一生。不过,你在写作的时候,则处于超时空的状态,除了《妇人学校》和部分游记之外,你讲述的故事,都不涉及重要的历史事件。无论是《梵蒂冈的地窖》(1914),还是《田园交响曲》(1919),都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子。同样,1946年发表的《忒修斯》,也没有反映刚刚结束的战争浩劫。然而你说:“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你也懂得如何在瞬间体味到永恒。你在这种心境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是进入真正人生的永恒大循环中了。

生来就与众不同、无穷变化的理想人物,你的确创造出来了,安德烈,但既不是《伪币制造者》中的小说家爱德华,也不是一《窄门》中苦恋的青年杰罗姆,而是你自己哟,安德烈·纪德先生,“不枉此生”的现代传奇人物忒修斯。

书评(媒体评论)

那么多青少年对《人间食粮》都狂热地崇拜,这种崇拜远远超过文学趣味。——[法国]安德烈·奠洛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食粮/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安德烈·纪德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89397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6193913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9
15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