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
内容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网络化战争概述

 1.2 典型的网络化作战模式

1.2.1 赛博空间战

1.2.2 网络中心战

1.2.3 空海一体战

1.2.4 雷达组网

1.2.5 舒特系统

 1.3 电子对抗组网

1.3.1 电子对抗组网的工作原理

1.3.2 电子对抗组网的构成

1.3.3 电子对抗组网的功能

 1.4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

1.4.1 航空电子组网的关键技术

1.4.2 航空电子组网的基本原则

第2章 航空电子对抗系统的网络结构

 2.1 网络拓扑基本概念及模型

2.1.1 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

2.1.2 网络拓扑的基本模型

 2.2 作战体系的拓扑网络结构

2.2.1 作战网络的拓扑结构

2.2.2 作战网络的体系构成

 2.3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系统的组成

2.3.1 航空电子对抗平台类型和功能

2.3.2 航空电子对抗系统的传输链路

 2.4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典型协同作战模式

2.4.1 协同定位典型案例

2.4.2 协同干扰典型案例

第3章 辐射源分选方法及组网协同处理

 3.1 基于PRI的信号分选

3.1.1 基于PRI的信号分选流程

3.1.2 分选窗口宽度的选择

3.1.3 参差鉴别

3.1.4 真实PRI拟合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号分选

3.2.1 神经网络基本模型

3.2.2 SOFM神经网络

3.2.3 Kohonen神经网络

 3.3 基于聚类的信号分选

3.3.1 聚类的基本思想

3.3.2 支持矢量聚类

3.3.3 核模糊聚类

 3.4 基于集成学习的组网辐射源分选

3.4.1 集成学习简介

3.4.2 集成学习机的构建

3.4.3 算法示例

 3.5 基于MDL的组网辐射源分选框架

3.5.1 MDL准则

3.5.2 单平台本地处理

3.5.3 多平台合作分选

3.5.4 实验结果分析

第4章 辐射源识别方法及组网融合处理

 4.1 基于参数匹配的辐射源识别

4.1.1 基于参数匹配的辐射源识别流程

4.1.2 基于参数匹配的识别性能分析

 4.2 基于雷达型谱的辐射源识别

4.2.1 雷达信号的表征

4.2.2 雷达型谱

4.2.3 基于雷达型谱和分频段近邻辐射源识别方法

4.2.4 仿真分析

 4.3 基于支持矢量机的辐射源识别

4.3.1 支持矢量机的基本思想

4.3.2 支持矢量机的识别性能分析

 4.4 基于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

4.4.1 基于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模型

4.4.2 神经网络的识别性能分析

 4.5 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辐射源识别

4.5.1 信号稀疏表示模型

4.5.2 稀疏表示字典构造

4.5.3 稀疏分解算法设计

4.5.4 稀疏表示的识别性能分析

 4.6 基于DS理论的辐射源处理

4.6.1 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4.6.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权值分配

4.6.3 多平台信息融合方法

第5章 组网目标定位与跟踪

 5.1 无源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5.1.1 无源定位的基本原理

5.1.2 无源定位的特点及方法

5.1.3 无源定位的精度评价指标

 5.2 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5.2.1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无源测距定位

5.2.2 利用方位角变化率的无源定位

5.2.3 利用相位差变化率对目标的测距定位

 5.3 组网无源定位方法

5.3.1 联合方位角无源定位方法

5.3.2 时差无源定位方法

5.3.3 频差无源定位方法

 5.4 组网有源无源融合跟踪

5.4.1 有源无源数据预处理

5.4.2 序贯融合滤波算法

5.4.3 基于IMM-EKF算法的目标融合跟踪

5.4.4 基于信息需求的雷达自适应辐射控制

第6章 组网辐射源威胁决策模型与对抗方法

 6.1 威胁决策模型

6.1.1 多属性决策理论

6.1.2 威胁分类

6.1.3 威胁决策模型

 6.2 远程威胁的对抗决策与方法

6.2.1 辐射源目标分析

6.2.2 决策因子及其优属度函数

6.2.3 对抗方案设计

6.2.4 决策模型

6.2.5 典型案例

 6.3 近中程威胁的对抗决策与方法

6.3.1 辐射源目标与战场电磁环境分析

6.3.2 决策因子及其优属度函数确定

6.3.3 对抗方案设计

6.3.4 交互式决策模型

6.3.5 典型案例

 6.4 火力威胁的对抗决策与方法

6.4.1 火力目标分析

6.4.2 决策因子及其优属度

6.4.3 对抗方案设计

6.4.4 决策模型

6.4.5 典型案例

第7章 组网干扰决策制定及资源综合管控

 7.1 干扰目标与干扰资源的描述

7.1.1 干扰目标的描述

7.1.2 干扰资源的描述

7.1.3 干扰资源的管理

 7.2 干扰决策的制定

7.2.1 干扰决策流程

7.2.2 干扰要素分析

7.2.3 干扰能力度量

7.2.4 干扰决策制定

 7.3 基于效率和损失的干扰效能评估模型

7.3.1 干扰效率

7.3.2 干扰损失性度量

7.3.3 干扰效能评估模型

 7.4 基于C-means算法的干扰任务整合模型

7.4.1 干扰约束过滤模型

7.4.2 干扰任务整合模型

7.4.3 干扰的频域/空域参数设置方法

7.4.4 仿真实例

 7.5 基于混合PSO算法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7.5.1 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

7.5.2 基于混合PSO算法的干扰资源分配

7.5.3 仿真实例

第8章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效果评估

 8.1 电子对抗效果评估标准

8.1.1 信息标准

8.1.2 能量标准

8.1.3 平台-组网标准

 8.2 支援干扰效果评估

8.2.1 单平台干扰效果评估

8.2.2 组网干扰效果评估

 8.3 自卫干扰效果评估

8.3.1 单平台干扰效果评估

8.3.2 组网干扰效果评估

 8.4 支援-自卫联合组网效果评估

8.4.1 组网干扰的优势分析

8.4.2 组网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内容推荐

由王星、程嗣怡、周东青、王红卫和陈游所合著的《航空电子对抗组网》一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网络化战争和航空电子对抗组网;第2章介绍电子对抗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第3章介绍目标辐射源分选的基本原理及组网协同处理方法;第4章介绍目标辐射源识别的基本原理和组网融合处理方法;第5章介绍多平台目标定位与跟踪的基本原理;第6章介绍组网体制下辐射源威胁决策模型与对抗方法;第7章介绍干扰决策制定及资源综合管控方法;第8章介绍航空电子对抗组网的效能评估理论。

编辑推荐

近年来,作者及其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电子对抗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航空电子对抗领域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由王星、程嗣怡、周东青、王红卫和陈游所合著的《航空电子对抗组网》一书。本书以现代网络化作战模式为背景,将电子对抗的关键技术贯穿始终,在研究电子对抗作战单元协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航空电子对抗系统的组网。全书可分为两个部分:航空电子对抗组网侦察和航空电子对抗组网攻击。航空电子对抗组网侦察简单介绍了当前辐射源分选、识别和无源定位的常用技术,重点研究了这些关键技术在组网背景下的协同处理方法。航空电子对抗组网攻击主要围绕威胁建模、干扰决策和效果评估这三个方面展开,与航空电子对抗组网侦察共同组成了闭环链路,可形成有效的体系对抗模式。稍显不足的是,本书并没有将对数据链的研究纳入重点,这将在以后逐步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航空电子对抗组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星//程嗣怡//周东青//王红卫//陈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810679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6029317
中图分类号 V243.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