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安张爱玲(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张迷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晓松溪月著的《晚安张爱玲(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张迷珍藏版)》是一本传记类读物,主要讲述了张爱玲后半生的故事,去美国之后的生活。从初到美国的艰苦困难,到最终的逝世,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讲述了她在这时期的爱情、友情和文学创作,真实地还原了张爱玲繁华过后苍凉的下半生生活。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堪称传奇。她的作品被视为天才之作,她的感情生活也跌宕有致,观者如堵。张爱玲的人生可以一分为二,前半生她在旧上海,把自己书写成一部传奇;而后半生在美国,只活在自己的躯壳里,任世间喧嚷,缄默如井。

晓松溪月著的《晚安张爱玲(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张迷珍藏版)》以感性的笔触,还原了张爱玲繁华过后苍凉的下半生历程,讲述了她是如何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成全了自己最后的坚守。

目录

第一章 乱世浮萍,何处安生

 1.海上生日月,天涯作别离

 2.秋风悲漂客,再见胡适之

 3.欢娱文艺营,误怀良人子

 4.人老风华殁,爱情终于此

第二章 漂洋过海,遗世独立

 1.一梦三生叹,美人已暮迟

 2.擦肩千万人,不见慈母衣

 3.情种花甲君,浮华烟云稀

 4.今生不相负,来世长相忆

第三章 文化苦旅,东方寻梦

 1.著书少帅传,誓登青云梯

 2.台湾生臭虫,命运或成痴

 3.不忘梦归处,轻利重别离

 4.赖雅卧病榻,驻校迈阿密

第四章 鸳鸯失伴,离别今生

 1.君逝天涯远,孤岛恬然妪

 2.迟暮夕阳红,清辉洒蝉翼

 3.青丝倏成雪,流光漫吟诗

 4.一袭华美袍,质洁还洁去

后记

试读章节

张爱玲很钦佩赖雅口中的布莱希特,但她却不知道,布莱希特就是赖雅最好的朋友。他只字未提那些往事,而张爱玲也不便多问。

直到有一天,他那张洋溢笑容的脸紧绷,沉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张爱玲才从他的遗物中发现,原来他和布莱希特写了那么多信,每个字每句话,都是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寒暄。

垂暮之年的赖雅彻底老了,走不了远路,也做不了剧烈的运动。此时,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缅怀故友,回忆那些被时光揉碎的故事。

他喜欢坐在书桌前,打开一封封信笺反反复复地诵读,也喜欢翻开破旧的影集,用老茧纵横的手抚摸那一张张泛黄的相片。

那些人,或是死去了,或是正在赶往天堂的路上。而他,不久后也将去找他们,只是他不知道朋友们在那头是否还认识他。

从往昔的思绪中沉思了良久之后,他才默默地念想着:路远天险,但愿一切安好。

这一年,赖雅70岁。

他似乎察觉出了生命的脆弱,又似乎对某一天的离开充满了恐惧。如今,他对张爱玲格外依赖,即便偶然的一次外出散步,他也会小心郑重地记录下来:“走向他的家,他的爱,他的光明!”

那段日子里,他生活得很快乐,也胆战心惊。

有一次,张爱玲外出办事,很久都没有回来。他担心极了,在房间来回踱步,以作家固有的思想天马行空地揣度。他太爱她了,所以才显得那么在乎。直到那一扇紧闭的门打开,张爱玲抱着一个崭新的毛毯走进来时,赖雅才释然地露出笑容。

原来,她是去买毛毯了,并不是离家出走。

当天晚上,他盖上张爱玲新买的毛毯,一边倚着枕头,一边随意翻阅杂志,不知不觉间,竟朦朦胧胧地睡着了。在他的梦里,张爱玲幻化成了一只蝴蝶,不论他走到哪里,蝴蝶都轻拍着翅膀跟随。

那晚,是他步入晚年后睡得最踏实的一夜。

张爱玲不喜欢去霏丝家做客,她不喜欢当别人的后妈,更不喜欢认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做女儿。也许,在她的童年阴影中,后妈是一个可怕的身份,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的自己竟也变成了这个角色。

霏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平时很关心父亲的健康状况,所以隔三岔五地打过来电话。赖雅经常去霏丝家做客,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不过,张爱玲却不爱去,她常常一个人闷在房中煮点东西随便吃。

直到有一天,霏丝打过来电话说,想请她和赖雅来家中参加一个家庭派对。她本想拒绝的,但热情的霏丝接二连三地邀请她前来,最后,也便答应了。

那晚,偌大的房中聚集了很多年轻的孩子们。他们或是打闹,或是吵嚷,抑或是在房中来回追逐。当紧闭的房门打开,灯光洒过来,映着她那张白皙如玉的脸。彼时,所有人都惊住了。他们没想到,已过了40岁的张爱玲竟如此年轻,又如此风韵犹存。

她穿了一件用母亲的大围巾改成的斗篷,走进洋溢着笑容的人群中。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若不是霏丝介绍,那些第一次见她的人竟认为是某个好莱坞影星。

P150-151

序言

花落花开自有时

那年她35岁,只身来到美国。原本,生活之于她只是孤独的远行,没有方向,也没有终点。她是乱世中的浮萍,风往哪里吹,就往哪里游。

在墨香如烟的文艺营,他优雅的谈吐,绅士般的笑容,犹如一抹碧波划开海面上激荡绵延的涟漪。在恋父情结强烈的熏染下,她爱上了这个比她大29岁的男人。

这本就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又是一次陌生的苦旅。可自遇到赖雅后,她再也不感到孤独,甚至寻觅到此后生活中另一番韵味——爱情。

但梦想之于张爱玲,亦未从爱情的旋涡中丧失。她渴望实现小小又执着的梦,渴望赢得世人浅浅的赞誉。所以,在一次次给美国出版社的投稿中,她有过欣喜,也有过绝望。有过放弃,也有过重生。

她一人踏上飞往台湾的飞机,于万般困难下拜访张学良,只为写成一本《少帅》惊动四海。又奔赴香港为电影公司写剧本,换来零星的稿酬,养活一贫如洗的她和卧病在床的丈夫。

张爱玲像放风筝的人,一手拉着线,一手握着线轮。飞扬天空的是梦想,握在手中的是爱情。所以,赖雅最后一段时光,在女儿抛弃、亲人疏远的状况下,只有张爱玲守护身边,为他穿衣喂食,不弃不离。

1967年4月,赖雅瘫痪两年后病死床榻,他没有举行葬礼,而是在张爱玲的音容笑貌中奔向开往天国的列车。那年,张爱玲47岁。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一声嗟叹,半世流离中,结束了75年的浪漫生涯。花开之时她还是一位遗世独立的少女,花败之时又带着满腔热血孤独而去。

她是张爱玲,在文坛经得起时光打磨,在红尘留下连篇累牍的一代才女。

后记

我以前不是张迷,甚至《倾城之恋》都未看完。

那时觉得这类作品很无聊,早已不跟时代了。而今创作本书(确切说是后半生),竟突然很心疼这个要强的女人。

我开写的部分是她去美国后的岁月,所以她与胡兰成具体经历过什么,不尽知晓。然而,在我读的其他作者所著的张爱玲传记中,却记载了同一个胡兰成的人物形象——汉奸、伪文人、假君子。

张爱玲很孤傲,气质如盛开的百合花。

她把赚的大部分稿费给胡兰成花,把身体和精神孤注一掷。

她以为,爱上了,就能一辈子。

然而胡兰成呢?他们离开没多久,他不甘寂寞于医院找了小护士。两人暧昧不说,竟苟且为之。他彻底伤了她,如一把刀,宰割得干干净净,分文不剩。

于是,她遁逃,一离开故国,便再没有踏进一步。

在美国,她遇到了大她29岁的过气作家赖雅。

那年她36岁,他65岁。

我原以为,年轻的女人嫁给糟老头必然有利益可图,名也好,财也罢,终究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然而,张爱玲却恰恰相反,她做事从不与大众苟同。

她很爱赖雅,在他老去的岁月里,只剩她一个人赚钱养家。美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他们常常食不果腹,赖雅偶尔也会中风,经常去医院,但一切没有让张爱玲退缩。

曾经她为赖雅在家中用古方堕胎;为他每天熬夜到凌晨三点写剧本赚钱;为他晚上捶背捏肌肉,等他睡去时自己再睡。

在赖雅最后的时光里,女儿不见他,前妻不理他,所有的人都抛弃他,独剩张爱玲永远留在他身边。

若世上有种爱情叫至死不渝,那么张爱玲真的做到了!

后来,三毛根据她和胡兰成的故事写了一个剧本,叫《滚滚红必。电影上映时,三毛将电影票邮给远在美国的张爱玲,她却拿出票又装回去,很烦躁地说:“真讨厌!”

也许,她不喜欢别人刻意讲她的故事,尤其和胡兰成,她恨透了!

张爱玲死时很孤独,离世六七天才被发现。

她无儿无女,骨灰也撒向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彼时,伴随她的有红玫瑰和白玫瑰。

在蔚蓝的海平面上,一抹是艳红,一抹是洁白。

若说前半生,她定是娇艳异常的红玫瑰。孑然一身,喜欢独一无二,喜欢放荡不羁。而后半生,又仿佛清闲淡雅的白玫瑰,不入凡俗,抽离尘世。

她的一生,终究像所挚爱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那样:  荒冢一堆,草没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安张爱玲(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张迷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松溪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59384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6003165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