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古代的“导引”,它是以“道”贯穿到体形动作上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可以说是阴阳哲理的运用。而体形运动,我国古代叫“屈伸”,也就是形体的“屈伸”动作,在上升到太极拳锻炼的境界,全凭心意用功夫,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其形体动作则是一个整体的动作。
刘晚苍、刘石樵、沈永培、沈炳贤、李仁柳等著的《推手秘笈》集合三个流派的的太极拳,三种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架,演绎着同一形式的太极拳术和功夫。
图书 | 推手秘笈/武术经典重现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的“导引”,它是以“道”贯穿到体形动作上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可以说是阴阳哲理的运用。而体形运动,我国古代叫“屈伸”,也就是形体的“屈伸”动作,在上升到太极拳锻炼的境界,全凭心意用功夫,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其形体动作则是一个整体的动作。 刘晚苍、刘石樵、沈永培、沈炳贤、李仁柳等著的《推手秘笈》集合三个流派的的太极拳,三种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架,演绎着同一形式的太极拳术和功夫。 内容推荐 刘晚苍、刘石樵、沈永培、沈炳贤、李仁柳等著的《推手秘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由著名太极拳家田兆麟的学生沈永培先生编著,系杨氏太极拳嫡传;第二部分,吴式太极拳,由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长子,太极拳家吴公仪的学生李仁柳先生编著;第三部分,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由著名太极拳家王茂斋的学生刘晚苍先生等编著。 一本太极拳书,三个流派的的太极拳,三种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架,演绎着同一形式的太极拳术和功夫。他们的太极拳练习起来轻灵、圆润、优美、活泼。其推手的方法和功夫,能表现出以柔克刚、以小胜大、以慢制快、后发先至的功夫,并体现出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五行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目录 第一章 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 序 编者语 概述 练功的意义 练功的要领 精、气、神 练功的反应 练功的运动量 注意事项 功法 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功法 拍打功 简易点穴按摩保健功 祛病健身部分 头脑篇 五官篇 心肺篇 脊椎篇 肠胃篇 四肢篇 肾篇 肿瘤篇 自我体检 第二章 吴式太极拳 序 编者语 太极拳与吴家拳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意”为统帅,“气”为主导 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沉肩坠肘、松腰垂臀 分清虚实、重心中定 动中求静、内外俱练 拳架、推手相辅相成 拳架动作分节名次 拳架主要动作规范 拳架为体、推手为用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尚巧不尚力,在粘走运化上用功夫 定步练法 活步练法 推手中各种劲的探讨 听劲 懂劲 走劲 化劲 引劲 拿劲 发劲 提劲 开劲 合劲 推手与散手 结束语 附录 张三丰等先辈名言 吴鉴泉《吴家太极拳》部分名言 金庸论太极拳 第三章 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 序 编者语 太极拳架 基本拳式 关于盘架子 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的基本问题 四正推手 四隅推手 圆形推手 关于打手 听劲与懂劲 拳法探讨 古典拳论 太极拳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推手秘笈/武术经典重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晚苍//刘石樵//沈永培//沈炳贤//李仁柳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415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4-01 |
首版时间 | 2016-04-01 |
印刷时间 | 201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4 |
CIP核字 | 2016028221 |
中图分类号 | G85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