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味(舌尖上的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蔡澜、董克平、二毛等2000多位美食家垂涎推荐!

搜狐吃货联盟&各国驻中国大使馆倾力合作!

领略五大洲、四大洋数百种新异美食!

打开味蕾边界,让舌头与心灵一起尖叫!

全彩印刷,美食诱惑引人涎动!

董克平主编的《寻味(舌尖上的世界)》集结最专业的美食家,搜罗最好吃的美味佳肴,传播最有味道的饮食文化,凝聚最大群体的美食爱好者!

内容推荐

跟随世界美食森林中最敏锐的美食猎人,踏遍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角落,寻找味道的边界,迎接味蕾的尖叫!董克平主编的《寻味(舌尖上的世界)》,让味觉大开眼界——

早餐,咬一口酥脆蓬松的牛角面包,喝一口地道的卡布奇诺,浓香的咖啡充塞面包的蓬松空隙,咖啡奶沫缠绵着脆薄的面包皮。——意大利人的味觉就是被这样唤醒的。

吃了早餐,咱们去逛逛澳大利亚海鲜市场:帝王蟹、红龙虾、八爪鱼、金枪鱼、螯虾……此时你可以想象,你左手托着蚝壳,右手把肥美鲜嫩的蚝肉拨进嘴里,滑溜鲜美、略带腥味的蚝肉从口腔滑入食道,你浑身通泰,好像浸泡在纯净的太平洋里。

午餐就在阿根廷人自家后院里吃“帕里亚”(铁篦烤肉),来自潘帕斯草原的新鲜牛肉在火焰上滋滋冒油,撒上一点盐,再用小火微熏,最简单的做法,却好吃到能让你吃掉一整头牛!当然,吃完后别忘了来一壶乌拉圭的马黛茶,这种被称为“神仙茶”的饮料能让你吃再多肉都不长胖。

晚餐去日本,在精致氛围中吃点寿司、生鱼片,专注于食材本身的味道,在细细品味中,忘掉生活的烦恼和白日的疲惫。如果不过瘾,可以再去新加坡吃点宵夜,肉骨茶搭配油条,再蘸点酱油,足够让你的胃大呼“过瘾”。

目录

Part A 亚细亚的古早味

 岂止寿司 @日本

 精味时鲜话和食 @日本

 炸鸡啤酒思密达 @韩国

 漫话韩国美食 @韩国

 恋上牛肉河粉 @越南

 吃货的清迈一日食 @泰国

 调料在舌尖上跳舞 @泰国

 吃遍狮城 @新加坡

 约会多民族美食 @新加坡

 去印度吃家常菜 @印度

 重口味素食 @印度

 肉!肉!肉! @伊朗

 伊朗美食纵横谈 @伊朗

Part B 欧洲美食诱惑

 哦,我的薄饼 @俄罗斯

 啤酒, 只是饮料 @德国

 美食国 @比利时

 用美食宠爱自己 @比利时

 “方度”与美酒 @瑞士

 “腐国”也有美食 @英国

 吃是一门艺术 @法国

 卡布奇诺牛角 @意大利

 它帕与海鲜饭 @西班牙

 “懒人”的美食 @西班牙

 酒香不怕巷子深 @葡萄牙

 世界边缘的美妙仙境 @葡萄牙

 闪电的女儿:松露 @克罗地亚

 荟萃海陆,融贯东西 @克罗地亚

 传说中的“菲达” @希腊

Part C 吃完非洲吃澳洲

 非洲盖浇饭 @阿尔及利亚

 喝啤酒,吃苏亚 @尼日利亚

 正宗阿蒂盖 @科特迪瓦

 悉尼的巴西烤肉 @澳大利亚

 左鱼蟹,右牛羊 @澳大利亚

 太平洋上的新鲜风味 @新西兰

Part D 新大陆,探索味觉边界

 肉食者的天堂 @阿根廷

 肉非烤不能吃也 @阿根廷

 烤肉和马黛茶 @乌拉圭

 烤肉的巴西式吃法 @ 巴西

 非鼠即虫的“黑暗料理” @厄瓜多尔

 国菜黑豆饭 @哥斯达黎加

 玛雅的味道 @洪都拉斯

 玉米肉汤 @墨西哥

 美国人怎么吃 @美国

 自然的味道 @加拿大

 寻味加拿大 @加拿大

试读章节

岂止寿司@扫本

符号

日本的美食被几款风靡全球的食物符号化了,以至于提起“寿司”和“刺身”,大家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起日本。日本诸如寿司这样的食物,简单、符号化强,同时少油健康,符合当今流行的饮食观念,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这也是我们传承百年的中华料理比较可惜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菜品太多,菜名复杂,所以九转大肠、宫保鸡丁等名菜,都很难像日本的寿司那样让人吃一次就能记住。期待未来我们中餐可以发展出一两种类似寿司一样能风靡全球的食物。

误解

正是因为被符号化,所以日本料理和日本人的饮食文化被很多人误解。

最常见的误解——“日本人很喜欢吃生冷食物”。这一误解是“生鱼片、寿司都不是热食”造成的。其实日本人里也有很多是吃不了生鱼片的,而且几十年前生鱼片在日本属于贵族食品,一般家庭很少吃,后来随着冰鲜技术的发展才慢慢普及。现在寿司已经相当便宜了,在日本的超市就可以买到,一份的价格折合人民币几十元不等。

还有一个误解就是“日本料理就是寿司”,我想很多小女生都有这个概念。寿司其实只是日本料理中很小的一部分,在日本家庭中也并非每天都吃。日本料理还有很多其他品种,如寿喜烧、天妇罗、荞麦面等。

代表

这个代表是代表性菜式的意思。说说我喜欢的日本料理的代表菜——姑且就叫“菜”吧。

寿司:谈日本料理,第一个必须得说寿司,要不然对不起我自己下午刚吃的碳烤三文鱼寿司。我们心目中最常见的寿司,大致是一个小饭团上面盖着一片鱼肉或虾肉,可能还有一片紫菜包裹。这种在日本被叫作“握寿司”和“卷寿司”,区别就在于用手握还是用竹帘卷。

我前一段时间对握寿司非常感兴趣,还跑去料理店找师傅学,但我做出来的握寿司形状像条虫,寿司饭的密度也掌握不好。美食看似简单,但简单的背后是“台下十年功”。

寿司这种食物在日本也不过两百年的历史。日本最初的寿司是用发酵后的鱼和米饭一起做成的食物,与我国南北朝时期“鱼舴”的做法十分相似。

寿司做起来很简单,但对选材要求较高。寿司米,其实就是珍珠米,我国东北就有出产,容易买到。寿司醋,有卖现成的,但高手一般都会自己调配糖的比例。米饭蒸熟倒寿司醋搅拌均匀,然后放一会儿,据说用木盆吸收得最好。是握还是卷、用什么材料,就自己配搭好了。

现在寿司还发展出了很多品种。曾经尝试过的水果寿司、素寿司都非常好吃,口味清新,而且不必蘸芥末,很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生鱼片:这种料理,在中国是爱者大爱、不爱者无法直视。顾名思义,就是生鱼切片吃。在日本,直接切片而无装饰的生鱼片叫作“刺身”,现在国内也发展出了各种剌身,连北京周边农家院都家家会做“虹鳟鱼刺身”了。生鱼片我个人很喜欢吃,新鲜的三文鱼最是肥美,一定要冰鲜的。片要切得厚一些,这样才有口感。第一片啥都不蘸,就尝尝鱼的鲜昧,第二片蘸点酱油,第三片再蘸芥末……三文鱼是老百姓吃得起的生鱼片,价格便宜,口感也不错,就是有些不法商贩用劣质三文鱼冒充挪威冰鲜三文鱼,着实可恶。

对了,还有蓝鳍金枪鱼这种动辄一大条几十万的生鱼片,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也吃不着。

天妇罗:日本料理中的高温油炸食品,就是把鱼虾或者蔬菜裹了浆炸。这种食物的存在,也说明了日本料理不都是那么低油健康的,大家都是东亚人,肯定都有一大批人爱吃油炸食品。天妇罗作为日本料理的一个典型代表,为大多数国人所熟知。个人不太喜欢吃天妇罗,总觉得是一种中间态的食物,两边不讨好,香不到家又不健康,吃一点就容易腻。但大虾天妇罗还是不错的,可以一尝。

P3-7

序言

吃喝是一件天大的事

董克平

人生在世,吃喝算是件大事。古代圣贤说:“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老百姓,而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首要条件是吃饭,解决好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封建社会里,吃喝这件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就是穿衣吃饭,解决好老百姓的基本问题,政体也就基本安定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吃喝对于现代人来讲,已经从生存层面升华到存在层面,从形而下的为了活下去吃饭,升华到从吃喝中得到生理满足与精神愉悦,从而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古往今来,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足,吃喝总是在进行着,虽然“辟谷”的新闻时有出现,但是绝大多数人活下去还是离不开吃喝的。吃喝是叵定的,富足之后,人们需要解决的就是吃什么、怎么吃、哪里有好吃的等问题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各类美食书籍大量出现,通过阅读纸质书籍获得资讯,为人们觅食提供了方便;进入互联网时代,获得资讯更加便利,打开电脑,海量的信息迎面而来,筛选实用资讯成为恼人的乐事;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有效地解决了在海量资讯中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实用信息的问题。按照权威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不同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发布者,每一个观点都可能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互通互联的每一个角落。移动互联网更让不分时间地点、迅速及时地发布和传递信息成为可能。这其中,美食自媒体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实用的、和食物与吃喝有关的资讯,无论是私家菜谱、饮食心得,还是一城一地的风味探寻,为大众解决吃什么、怎么吃、去哪里吃等问题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通道。

自媒体有效传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只有这样,自媒体的观点与内容才能传达给更多的受众。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的成立,把分散的自媒体个体整合成一个集团,利用网站自身超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广能力,整合自媒体资源强势集体推广。这一渠道的建立,让本来分散的、多数只有地方影响力的自媒体人,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搜狐吃货书系”的出版,展现了自媒体对美食的发掘与探寻,为网友、读者提供了帮助,或许可以成为一部分人的工具书或指南;同时丛书的出版把线上线下勾连起来,自媒体人从网络走进现实,对信息传播和个人品牌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在此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自媒体作为自我意见的表达,每一个观点都是用自己的诚信、良心背书的,内容真实与认真写作是每一个自媒体人必须保证的。

书评(媒体评论)

不同行业精英人士的环球美食记录,未来旅行计划中的味道雷达。

——董克平(《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味道》美食顾问,美食文化学者)

其实真正的美味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相通的,它不会因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不同童年的记忆而成为劣食,客观存在的美食就是美食。

——二毛(诗人大厨,《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

从德国啤酒到巴西烤肉,从卡布奇诺到西班牙海鲜饭,饕客天下行,把美食经历汇集成书,舌尖上不只有中国,还有全世界可以去品尝。人生之大快乐,即是玩遍天下美景,吃遍天下美食。佳肴为伴,美食作陪。舌尖上的旅行,就从这里开始!

——菁制美食(旅居新西兰的美食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味(舌尖上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董克平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5014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5203144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