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人文中国学报》得到国内外汉学界的广泛重视,至今已出版21期。本期《人文中国学报》秉承其一贯风格:内容丰富,以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为中心;视域广阔,涵括国内及海外中国文史研究的新动态。本期《人文中国学报(第21期)》所收文章,除关注当下学界前沿问题外,也对当今社会文化的新动向有所反映。如钱宗武教授《论经学的消解与必然回归》,论述了历史上经学衰弱的各种原因,深切探讨了经学消解对当今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而论证了经学回归的必然性,颇多启示。
| 图书 | 人文中国学报(第21期)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人文中国学报》得到国内外汉学界的广泛重视,至今已出版21期。本期《人文中国学报》秉承其一贯风格:内容丰富,以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为中心;视域广阔,涵括国内及海外中国文史研究的新动态。本期《人文中国学报(第21期)》所收文章,除关注当下学界前沿问题外,也对当今社会文化的新动向有所反映。如钱宗武教授《论经学的消解与必然回归》,论述了历史上经学衰弱的各种原因,深切探讨了经学消解对当今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而论证了经学回归的必然性,颇多启示。 目录 經學研究新視域:從“知識轉型”開展“經學學術史”的研究 一一從歷代經數與經目的變化談起 論經學的消解與必然回歸 從出土文物看《儀禮》内容的時代 孔子應對“君不君”的雙原則 一一正當性的質性與量性 孔子“祖述堯舜”探微 《左傳》“請安”及相關紀事釋義辨疑 一一《左傳》與《儀禮》互證之一例 朱熹、吕祖謙“三衢之會”若干問題考辨 緣情說禮 一一論孫希旦禮學思想的形成 錢賓四《莊子纂箋》學術精神探微 論唐代“大手筆”作家之聲名消解與歷史遮蔽 蘇天爵的《元文類》與元代中後期的大都文壇 翁方網在詩歌批評方面對金正喜的影響 倫理叙事學的方法論思考 一一以劉恒《連環套》為例 時間的“圍困”與歷史的“滅絕” 一一穆旦詩歌中的時間、歷史意識 當代臺灣女詩人作品的顛覆風格 對消費文化的“模擬”、呈現與反思 一一論董啟章《.rhcCat址og》的城市書寫 從馬克思到史密斯:《黄金路》的當代中國想像 專欄 有蟲還是無蟲? 一一中國上古醫療史中的“蠱” 韓愈、孟郊的汴州記憶 一一《城南聯句》“惟昔集嘉詠”章箋證 “何論”考 文道與文法:汪琬古文理論再探 技藝性文本:“才學小說’’的概念匡補與價值重估 書評 《攀龍附鳳:北宋潞州上黨李氏外戚將門研究》 《民國福建協和大學之研究:以師资和財務馬例 (1916--194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人文中国学报(第21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编] |
| 译者 | |
| 编者 |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7734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1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98 |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9 |
| CIP核字 | 2015173449 |
| 中图分类号 | C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39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5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