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承志全新的散文集;
《鱼游小巷》全书勾勒出张承志的心灵地图,浓缩了创作生涯中的深刻体验与思想精华;坚定地以他者的立场去思考世界和中国,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世界史谱系;深情关注身陷苦难的人们,文字汪洋恣肆,思想超拔脱俗。
图书 | 鱼游小巷(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张承志全新的散文集; 《鱼游小巷》全书勾勒出张承志的心灵地图,浓缩了创作生涯中的深刻体验与思想精华;坚定地以他者的立场去思考世界和中国,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世界史谱系;深情关注身陷苦难的人们,文字汪洋恣肆,思想超拔脱俗。 内容推荐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作家、批评家、艺术家,由他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脉络,精选出足以体现这六位作者数十年来思想精髓的代表作。 《鱼游小巷》是张承志最新的散文集,这是一张心灵的地图,循着它,可以纵观张承志思想的全貌。草原和黄土地是张承志的精神故乡,他是草原牧民的儿子,是在西海固农家炕头彻夜畅谈的兄弟,正是因为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他才能始终坚定地以他者的立场去思考世界和中国,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世界史谱系。他对身陷苦难的人们寄以最深情的关注,这样的深情让人肃然起敬。张承志总是以他超拔的精神和恣意汪洋的文字给读者以精神的涤荡。 目录 “视野丛书”总序 编成小引 第一部分 蒙古 二十八年的额吉 第二部分 新疆 面纱随笔 鱼游小巷 心的新疆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序 陶醉的鸭儿看 树梢上的心 双联璧 第三部分 穆斯林 旱海里的鱼 第四部分 西班牙 把心撕碎了唱 ——鲜花的废墟西班牙纪行之一 第五部分 日本 《赤军的女儿》(节选)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第四章 把解剖之刃对向自己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终章 第六部分 世界 地中海边界 投石的诉说 看那头不屈的雄狮 献给你的都瓦 世界与我们的学术 第七部分 祖国 四十年的卢沟桥 磨坊目击记 大国的诅咒 试读章节 二十八年的额吉 额吉去世的消息,是偶然听到的。我们去找一个来北京看病的牧民,找到昌平农村的一家小旅馆。问好笑闹着,我顺口问候额吉,可是话出口时,我把“额吉她好么”问成了“她还在么”,话出口时我觉得自己脸色变了。在他谨慎地讲出来以前,第一眼看见他的神情,我就明白了。像一口气被突然憋住了一样,直至午夜回到家里。 在桌旁坐下,心里空空的。去年冬天我居然毫无感觉。窗外洞黑,一股难忍的愤怒席卷了我。我望着黑夜,遥远的草原猛地逼近眼前。我不能再耽误,我已经使她失望。像又被抽去了一根骨头,单薄的感觉那么清晰。 十几天后,我到达了乌珠穆沁。 绿海般的大草原依旧荡漾起伏。像是抚慰,二十八年,我凝视着想到。这个数字也叫人吃惊,已是与她结识的第二十八个年头。 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心又倾斜了回来。次年夏天,我带着孩子,又千里迢迢奔赴那座拥挤的破毡包,住了一阵。嫂子抢在前面。挡住了我的教法。她要求孩子喊她“额吉”。一时我有异样的感觉:在我的失了准头的眼里,嫂子永远只是额吉的儿媳,也永远只是个少妇。 这些年岁月轮回得飞快,转眼一年,又是一年,二十八年在眨眼工夫里变成了三十年。我不仅应该承认嫂子的意识,而且必须承认算术:我已经和当年的额吉同龄。那么还要追忆么,在这无情的时代,在这干旱的旧目营盘? (一) 我好像写过,我写你写得手都酸了心都累了;我好像狂妄地说过,我要把额吉这个词输进汉语。但是我并没有听到过你的回答。相反,我却不止一次地听到过一种追问,它在问出之前已经带着挑衅的怀疑。它没有从我的笔下读出照例该有的刺激,没有发现应该丑恶的现实。我则经常勃然大怒。记不清多少次驱逐来客,多少次出口伤人。是我写得太甜么,是我在我的草原写作中美化么。我不愿纠缠学术的或敌意的追问。因为缠绕我的是一个更潜在的问题,关于发言者资格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声音和主人的问题。 追问是一种不好的毛病,由于它的轻佻。 不必回顾早期那些中学生作文了,至少从《黑骏马》的写作开始,我警觉到自己的纸笔之外,还存在着一种严峻的禁忌。我不是蒙古人,这是一个血统的缘起。我是一个被蒙古游牧文明改造了的人,这是一个力量的缘起。在那时,人们都还只是用四百字或五百字的稿纸的时候,我就总是一边写着一边看见她——那个乌珠穆沁老妇的沉默形象。我早写过,我家额吉是位饱经沧桑的女性,她一生对外界缄默着,我继承了她对这可怕世间的不信任。 笔虽然年轻却撞上了巨大的命题。我虽然一气写去,心里却咀嚼着带回城里的那沉默形象。喊她额吉,是风俗也是历史,但更是浪漫和愿望。我和艾洛华哥毕竟不一样,这使人多少伤感,但它是事实。 从来文化之中就有一种闯入者。这种人会向两极分化。一些或者严谨地或者狂妄地以代言人自居;他们解释着概括着,要不就吮吸着榨取着沉默的文明乳房,在发达的外界功成名就。 男一种人大多不为世间知晓,他们大都皈依了或者遵从了沉默的法则。他们在爱得至深的同时也尝到了浓烈的苦味。不仅在双语的边界上,他们在分裂的立场上痛苦。 血统就是发言权么?即便有了血统就可以无忌地发言么? 我们即便不是闯入者,也是被掷入者;是被六十年代的时代狂潮卷裹掷抛到千里草原的一群青少年。至于我则早在插队一年以前,就闯入到阿巴哈纳尔旗,品尝过异域的美味。额吉和我的关系并非偶然形成。但我毕竟不是她的亲生儿子,我不愿僭越。 那时流畅地写着,而心里却时轻时重地抱着这个矛盾。人群和人群,社会和社会,早有更基本的交流,不过有时天然,有时残酷。牧民,追逐水草放牧五畜的人,过去只是对彼岸的茶叶、绸缎,今天是对风力发电机和廉价吉普车感兴趣。他们说过要和这隔膜的世界做细微的交流么,用异样的语言,用制作的文学? 额吉一生的遭遇,已经被我在心里完成了一个勾勒。旧时代的那一部分,我至今在体味和探究。新社会的半部,我曾与她若即若离地分担承受。她如一棵草,是个自然的女人,前半生饱尝的都是家庭不幸,生存和养育的艰难;后半生承受的多是政治的胁迫,不过是没有太悲惨,厄运和幸运夹杂。 我确信突破了一个无形界限的人,同时可能突破血统的隔膜。但是,你难道跨越了关口?你具备代她发言的资格吗? 我不知道。尽管写了半生,我并没有找到结论。审判要你来做出,额吉。我只是约束了文章也约束了自己。我只是感到:代言的方式,永远是危险的。听见对我的草原小说的过分夸奖时,我的心头常掠过不安,我害怕——我加入的是一种漫长的侵略和压迫。 青草浓密。这里是我放牧的第一个营盘,位于约伯格盆地一片草原的西北角。如今已经不再是合作化时代,瞧,连我的文字都把地理范围缩小到自家牧场。我已经觉得汗乌拉草原的概念太宽阔,开口闭口总是自家的草场。巧合的是,分草场时我家得到的约伯格,是1968年秋天我住进牧民家庭的、我的第一个营地。记忆阵阵醒来。右手是奥由特,左边是乌兰陶勒盖,当中有清澈的水井,和一条狭窄的硝土碱草。一切都和与你相逢的那年一样。 额吉,如今我形单影只,独自立马站在这里。我看见你的灵魂徘徊飘荡,在约伯格,在你曾经望着我上马下马的旧营盘上。 (二) 传话的人说,她死在冬天。那个冬天我在云南的村寨里。那两年我总是在夏季去北方,入冬则一意惦着南国。六盘路上满是路障,我在它的周边绕来绕去,伺机一头闯入。我冷冷在外围转着,这个外围,几乎有半个中国之大。连年在云南,有冬日明丽的太阳,有丰富的百拉提月份’的生活。我已经沉吟着,狠狠地凝视着那座瘦窄的大山好几年了,我确实忘记了极北草地的隆冬,忘记了燃料、白毛风、畜群和枯草;也忘记了我的蒙古母亲。P3-6 序言 “视野丛书"总序 这套丛书甄选了这么几个人:张承志、韩少功、李零、汪晖、徐冰和李陀,包括作家、学者、艺术家和文学评论家,看起来,这些作者各有各的行业,但他们的思考和写作却有着某种秘密的通道——时代与个人,阅历与写作,由此在复杂的光谱中互相辉映。依照丛书的构思,以笔记散文为主调,进而铺张杂陈,理辞各异,文意歧出,或许有着某种共同之处:展现了一幅艰难的思想图景——“视野”的命名恰如其分。 是我突发奇想:在不同领域、不同的版图和不同的坐标上。邀请这几个人聚在一起,构成潜在的对话,撞击火花,看是否能在时代与时代——也就是20世纪和21世纪——之间,出现新的想象与思考?正如学者孟悦所说的:“丛书还有一个我喜欢的地方,也是它的重要性所在,那就是作者们展现的越界的想象和眼光。虽然是用中文写的,但是每个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跨越对‘民族国家’的身份想象、对文化传统的边界的想象,乃至对语言本身的开放性的挖掘。” 特别强调的是,与传统文人的书斋生涯不同,与现代的教育的规训不同,他们的经历有着类似的“身份”——当过工人、农民或军人,每个人都和土地息息相关,和底层社会息息相关。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时间表”:沿着轴线,穿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从九十年代一路走过来,直至今日——当然也可以反向检查一步步的印迹,追溯到青少年和童年,再从路的尽头转身——构成他们的“写作”的真正的含义。 北岛 2015年6月25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鱼游小巷(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承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555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2015236290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