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志主编的《中国诗学研究(共2册)》不仅限于对中国诗学百年学术研究面貌的勾勒和研究成果的综述,同时也力求结合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从中国诗学学术思想的起伏演变探索20世纪中国诗学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得失成败。通过历史反思来探寻规律,获取经验,为新世纪人文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图书 | 中国诗学研究(共2册)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胡传志主编的《中国诗学研究(共2册)》不仅限于对中国诗学百年学术研究面貌的勾勒和研究成果的综述,同时也力求结合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从中国诗学学术思想的起伏演变探索20世纪中国诗学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得失成败。通过历史反思来探寻规律,获取经验,为新世纪人文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第10辑》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历程(代前言) 从纷歧走向融通:《锦瑟》阐释史所显示的客观趋势 一个母题的诞生与旅行——古代登高诗境的生命进程 从“有句无篇”到“兴象玲珑”——当下的审美感兴对山水诗意境创构的意义 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 曹操《短歌行》剩义拾零 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 以古赋为律赋——论元稹对律赋的革新 论梅尧臣诗歌的体裁选择 论清真词的白描 《楚东酬唱集》考论 文人结社与明代岭南诗派的发展 革命写实:民族危局中现代史诗性营构——20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形态之一 余恕诚先生的唐诗研究 后记 《第11辑》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历程(代前言) 传统诗学与科学方法——梁启超后期诗论述评 诗中有史不是史,史蕴诗心终非诗——事实与价值视域下文史关系的哲学辨正 西方古代生活观的三大范式:生活诗学基础研究之一 以“自然”为本体:陆云诗学思想论 诤隋与道性 论孔颖达对儒家诗学的演绎 从心学内涵看杨简废《序》的思想成因 道学与王阳明诗歌的心路历程 庶吉士外放与袁枚性灵诗学的形成 传统词学体系的构筑:江顺诒词论的价值 梁启超的“诗史”观——《饮冰室诗话》的若干诗学思想分析 20世纪70年代出生诗人创作现状批评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诗学研究(共2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胡传志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61089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8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2 |
| 出版时间 | 2015-07-01 |
| 首版时间 | 2015-07-01 |
| 印刷时间 | 2015-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7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