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宫的隐秘角落(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作家祝勇2016年诚挚推出的全新力作,“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带我们一起走进普通游客根本无法进入的未开放区域:武英殿、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等,讲述了这些隐秘角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刻画了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故宫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这些遥远历史背后的人世变幻,远非普通游客驻足一刻便能洞察知晓的。作家对这些隐秘角落的唯美书写,重温和延续了故宫的历史记忆,也讲述了明清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孝庄、福临、李自成、吴三桂、乾隆……这些人物在作者祝勇的笔下,都变得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生动的故事让历史不再高冷、与人亲近。

内容推荐

故宫的隐秘角落,从字面上看,是那些隐藏在深宫后院之中却秘而不宣的“禁区”,它们历经岁月沉浮,静默如谜,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充满了神秘、禁忌和吸引。而在作家祝勇的眼中,故宫,本身就是一个生长“隐秘”的地方。《故宫的隐秘角落》,搜寻翻查历史殿堂中尘封已久的记忆,捕捉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让我们回到鲜活的历史现场去感受和体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故宫。

作家祝勇用诗意的文笔,借助丰富的史料,透过个人化的视角,带领我们一一造访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将在这些隐秘角落里发生过却不为我们所知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康熙帝、乾隆帝、孝庄太后、吴三桂、李白成……众多历史人物在真实重现的场景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属于凡人的七情六欲、血肉筋骨。

故宫,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祝勇力图用这些隐秘角落去发现和发掘一个全新的故宫,也将历史深处的“隐秘”一一破解。

目录

自序:生长“隐秘”的地方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

慈宁花园:艳与寂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

寿安宫:天堂的拐弯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

倦勤斋:乾隆皇帝的视觉幻象

试读章节

第一节 红灯牌收音机

那台红灯牌老式收音机不知去哪儿了。红灯牌是早年间的名牌,上海产,纯木外壳,正面紧绷着一层大红色尼龙绒,上面是红火喜庆的图案,印象中不是花卉,就是绽放的礼花,左下角有美术体的“红灯”二字,再下面是调频的面板,像是玻璃的,转动旋钮时,会透出强强弱弱的亮光。作为家中的高档电器,隆重地摆在压着玻璃板的高低柜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少年时我整天在外面疯跑,能把我拽回来的,只有那台收音机。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守在它的旁边,等候播报员用低柔的嗓音说出:“听众朋友们,现在是小说连播节目时间,欢迎收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由曹灿播讲。”

曹灿那略微低沉、带有鼻音的朗读声,就这样把我散乱的少年时光连成一片。舌尖上的历史,义旗飘荡,马嘶雷鸣,十面埋伏,绝处逢生,李自成自荒凉的黄土高原,一路杀进宫阙万千的紫禁城。那副英雄气,寻遍历史,恐怕只有项羽可比了。

说到功败垂成,没有比项羽更令人唏嘘的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却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霸王别姬,原因是他不如刘邦更流氓。不流氓,就不是做皇帝的料。看刘邦后来如何清洗开国功臣,就知道项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绝不是刘邦的对手。鸿门宴的电光火石,项羽没有对刘邦下毒手,两人的结局就已铁板钉钉,任谁都不能改写。

李白成缘何而败?搜寻记忆,想不出那部小说给了怎样的解释,因为那部小说,讲述的全都是李自成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即使在革命的低潮时期,依然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后来读中学,小说节选入了语文课本。那课文不用学,我几乎可以背出来。节选加了一个题目“虎吼雷鸣马萧萧”,选自《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中的最后一节,讲述李白成准备从陕西武关突围与张献忠会师,差点中了张献忠的圈套,最终一个人骑着骡子侥幸逃脱的经过。近日寻出父亲当年购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1976年版《李自成》,找回这段重读,觉得姚老先生的文笔还是好的,他写:

虽然已经是五月初一,但高山中的夜晚仍然有点轻寒侵人,所以这一堆火也使周围的人们感到温暖和舒服。乌龙驹将头向火堆边探一探,然后抬起来,望望它的主人,头上的铜饰映照着火光闪闪发亮。大小将领们都把眼光移向闯王,等候他说话。他的沉着和冷静的脸孔,炯炯双目,以及他的花马剑柄,用旧了的牛皮箭筒,绵甲上的黄铜护心镜,都在暗沉沉的夜影中闪着亮光。他突然从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然后用平静的声调说:……

1996年,身为编辑的我曾拜访过姚雪垠先生,那一年他八十六岁,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说:“你们若小声骂我,我也听得见。”看到他家中琳琅的藏书,知道他的确有一身真功夫,吴晗说他:研究明史,你比我懂。周而复说他是崇祯的秘书长、李白成的参谋长,因为小说中崇祯的圣旨诏书、李白成的军事部署,基本都出自姚雪垠的手笔。可惜,这份才华全部贡献给了阶级斗争②,对作品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但那是时代的印迹,后人不必苛求。每个人都有着无法超越的限定性,从这一点看,姚老先生与李白成本人堪有一比。

总之,在红灯牌收音机旁度过的时光里,金庸、柏杨还鞭长莫及,二月河、阎崇年也还没有现身,我心目中最大的英雄,除了李白成,就是姚雪垠。后来读的书多了,才发现事有蹊跷。一方面,伟大领袖谆谆教诲“不当李白成”,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都把李自成当反面典型;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却对李自成所犯“错误”讳莫如深,最多只知道李白成的部队被糖衣炮弹打中了,刘宗敏霸占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造成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美女陈圆圆,不仅倾了城(山海关城),也倾了大明帝国。领袖不是说决定历史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吗?怎可能乾坤倒转,全由一个弱女子决定?

教育在逻辑上的混乱,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充满了断点,但我们自小就已经习惯,不再当真。尽管姚雪垠先生费心费力,以洋洋二百万言,把李白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人,但他的面孔却依旧模糊。

很多年后,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每天从西华门进入宫殿,首先看到的,就是武英殿。当年李白成在紫禁城登基做皇帝,不是在太和殿,而是在武英殿。于是我突然想起,人们常说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却忽略了在明清之间,还楔着李白成的王朝——大顺王朝。只是这个顺朝实在不顺,皇帝在紫禁城里登基只一天就灰飞烟灭了,着实不入历史学家法眼,于是被四舍五入,忽略不计。

那一天,我独立寒秋,在武英殿外站了很久,看万类霜天、乌鸦低旋,听长风从黄琉璃瓦歇山顶滑下来,穿过树丛,发出丝丝拉拉的声响,与当年转动红灯牌收音机旋钮的声音相仿。我突然发现,李白成就站在我的身边,从来未曾走远。P3-7

序言

所谓“隐秘角落”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皇帝来说,紫禁城不存在隐秘角落,因为这座皇宫,就是因他而存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是全天下的主,对天下的一切都有知情权,何况一座宫殿?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犹如“上帝”,对天下万物——当然包括宫廷的每一个细节——拥有“全知视角”。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的视角都是“限制性视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假若看到了自己不应该看见的事或者物,必然大祸临头。

所谓的“隐秘角落”,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自这座宫殿在公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在这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都是隐秘角落,闲人免进。所以,故宫今天的英文译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

1924年,逊帝溥仪年满十八周岁。光绪皇帝,就是在这个年龄亲政的,而溥仪却在这个年纪被扫地出门。最后一位皇帝离开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文物清点工作,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意思是“从前的宫殿”,而“博物院”则标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质,宫殿的主语,从此发生了逆转。2011年,我把宫殿第一次开放的场面,写进了长篇小说《血朝廷》的结尾,但那只是小说,作为故宫博物院开放的见证者,沈从文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才是更真切的事实:

故宫开放,我大约可说是较早一批观众。且可能是对于故宫一切最感兴趣的观众之一。犹记得那时的御花园里,小围墙里那个小庙靠西围墙边,还有一枝高高的桅杆,上端有个方桌大覆斗形木框架,上边一点,还拉斜挂了一面可以升降的黄布带旃大旗,在微风中翻飞。御花园西边假山后,那所风尺形小楼房,还注明是宣统皇帝学英文的地方。英文教师庄士敦,原本就住在那个楼上。假山前一株老松树上,还悬有一付为皇后娘娘备用的秋千索,坐板还朱漆灿然。西路宣统的寝殿,廊下也同样有付秋千索。隔窗向里张望,卧房中一切陈设可看得清清楚楚。靠北一端有个民初形式的普通钢丝床,床上衣被零乱。正中红木方桌上果盘里,还有个未吃完的北京苹果……可知当时是在十分匆促情形下离开的。

那时的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仅限于乾清门以北,也就是紫禁城的“后寝”部分,博物院的正门,则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而乾清门以南,则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是一个主要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文物的机构,前面提到的武英殿,也就成了古物陈列所的一部分。这个机构一直存在到1948年3月,与故宫博物院合并,故宫博物院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紫禁城。

但是,几十年中,出于文物保护和办公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始终没有超过一半。那些“未开放区”,就显得愈发神秘。每次有朋友来故宫,都希望我陪他们到“未开放区”走走,我也萌生了写“未开放区”的念头。然而,“未开放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90周年的生日,在这一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从52%增加到65%,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未开放区”成为开放区。或许有一天,对于这座古老的宫殿,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全知视角”。这使我最终放弃了写“故宫的未开放区”的想法,而把目光投向“故宫的隐秘角落”。

相比之下,“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因为它不只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不只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情感的。它可能在“未开放区”,如慈宁花园、寿安宫,也可能在“开放区”,如昭仁殿,就在乾清宫的东边,中轴线的一侧,虽曾决定帝国的命运,却极少为人关注。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在我心里,故宫就是生长“隐秘”的地方,一个“隐秘”消失了,就会有更多的“隐秘”浮现出来,就……温情涵摄于良知之教养里面,笔底温情则孕育在文章的神韵之中。短了这两道血脉,学问再博大,终究跳不出渀渀荡荡的虚境,合了王阳明所说:‘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骏汉。’”

我沉浸在散文的世界里,千载历史酿作一壶浊酒,万里江山画作一尺丹青,在历史与现实、理智与情感之间,回旋往返,穿来梭去,不失为一种大自由,与古人对话,又实在是一种大荣幸。这文字里,不只有袖手观棋、低眉阅世的轻松,往昔的繁华与幻灭里,无不包含着对现世的几番警醒与忧患意识。

大约2009年,我与摄影家李少白先生合作,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双城记》前后,就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与紫禁城出版社王冠良等朋友探讨过写作的思路,并开始尝试着动笔。虽然步履艰难,但毕竟有了开始。没有想到,两年后,我调入故宫,成为博物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故宫的建筑,尤其是“隐秘角落”,更多了几分认识,写作终于变得顺畅起来。2012年初,我完成本书初稿,中文繁体字版交给牛津大学出版社,但当时对书稿并不满意,后来,由于研究工作的便利,资料越查越多,就不肯轻易付梓了,而是对校样一遍遍地修改,加入了一些内容,直至今日,才得以付印。刚好赶上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也算是一种机缘。对于牛津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发表上述作品的宁肯、海帆、贾永莉诸位编辑,以及长期给予我支持与鼓励的故宫博物院领导与同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12年4月2日于故宫西北角楼下

2015年2月10日至22日改定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宫的隐秘角落(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56595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201526817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4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