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波金银彩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定位为普及性读物,着重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民俗风情等,发掘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彰显非遗的魅力与特色。这套丛书,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非遗故事”讲述得再精彩些、生动些、浅显些,让读者朋友阅读更愉悦些、理解更通透些、记忆更深刻些。这套丛书,反映了浙江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全貌,也为浙江文化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财富。

陆顺法、李双编著的这本《宁波金银彩绣》就是该套丛书之一。本书对宁波金银彩绣作了客观而全面的阐述,尤其是对其源流、发展的梳理,引经据典,资料翔实、丰厚,为以前的宁波金银彩绣文本所不能比拟。

内容推荐

宁波金银彩绣是在丝绸缎子及其他底料上,主要用盘金线、盘银线等装饰手法,辅以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民间美术品。其作品多是绣片、台布、靠垫、软包等日用品及欣赏品,运用传统纹样表现传统题材,富有民间气息。宁波金银彩绣应用于宗教、寿庆、婚庆、服饰、日常用品等方面,主要技艺特点是运用“盘金(银)”、“填金(银)”与民间彩绣和谐融合。陆顺法、李双编著的这本《宁波金银彩绣》为我们介绍的就是它的内容。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历史渊源

 【壹】宁波的人文背景

 【贰】宁波金银彩绣的演变

二、宁波金银彩绣的文化特征

 【壹】宁波金银彩绣的代表作品

 【贰】题材与内容

 【叁】风格特征

 【肆】文化价值

三、宁波金银彩绣的工艺

 【壹】专用工具

 【贰】工艺流程

 【叁】针法技艺

四、宁波金银彩绣的保护与传承

 【壹】存续情况

 【贰】代表性传承人

 【叁】保护与发展

附录

 宁波金银彩绣的相关记述

 宁波金银彩绣的研究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宁波民俗中敬神、过节、族群活动都离不开演戏,戏曲表演又离不开戏服。专为戏曲表演制作戏服,就成了一种带有艺术性的职业,龙凤戏袍也成了宁波金银彩绣中一个重要的载体。

戏台上的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各有其相对应的服装。这些衣服都很讲究。行话说:“宁着破,莫穿错。”包公穿黑衣,关公穿绿袍,花色、尺寸不能随便改动。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不同禽兽的图案区分着官职的不同等级。还有不同种类的头盔、靴鞋、战旗、玉带等,都有配套的服饰。

京剧戏服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蟒、帔、靠、褶、衣。其中,蟒是帝王将相等地位高的人物通用的礼服,通常称作“官衣”。它包括龙蟒、女蟒、老旦蟒、改良蟒等。“帔”是各级官吏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穿的常服,包括皇帔、生帔、旦帔等。“靠”是武将通用的戎服,分硬靠、软靠、女靠、霸王靠、改良靠等。“褶”是—种斜领长衫,主要有小生花褶、素褶、女花褶子、老旦褶子等。“衣”是除前面四大类之外的其他所有戏服的统称,一般可归纳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和配件四种。

常见的“衣”有氅、宫衣、抱衣、僧衣、坎肩、斗篷、生衣和箭衣等。生衣又分文生衣和武生衣,箭衣有龙箭衣、团花箭衣、平凡箭衣。一般在剧团里,这些戏服分两类衣箱装:大衣箱装文戏服,二衣箱装武戏服。旧时大衣箱很尊贵,任何化好妆的演员都不能坐在上面,因为大衣箱里装的是帝王服饰,如果坐上去,轻则罚跪,重则罚打。

戏袍的制作工序繁杂精细,包括量体、打样、设计刺绣图稿、选材料、刺绣、浆裱、剪裁、加衬里和成衣。一件戏服做成,一般要费时两个多月。

量体是根据演员个人的身形进行测量,以便于戏袍尺寸的确定。

打样是根据角色的需要和顾客的具体要求,对戏袍样式进行初步核实。

设计刺绣图稿。戏服的花色繁多,图案复杂,弧领、大身、摆、靠脚、背旗,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图案规定。它包括各有特色的团龙、游龙、过水云头和单纯的水脚等。

选材料。包括选衣料、配色彩。一般戏服选真丝绸缎做料子,内衬则选棉料。选色则有很多讲究。京剧服装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红、黄、黑、绿、白,“下五色”是指蓝、粉、紫、秋香、皎月。不同的颜色表现的是不同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随便使用。“上五色”一般为剧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则使用于剧中较次要的角色。

刺绣。这是戏袍制作过程中最费时间和精力的一步。刺绣前,要用白粉将原先已经设计并绘制好的图案描到缎子上,绣花人按照图案进行刺绣。不同图案用不同颜色的绣线组合,以便能变幻出不同的戏袍。而在刺绣过程中,运用盘金、盘银、胖绣等传统针法,以及绒色线和珠(胶)片等绣料,进行盘锁、垫钉。这样,绣出的蟒袍、凤冠霞帔、头盔彩翎,饱满浮凸,富丽堂皇,具有“平、密、和、垫”四大特色。所谓“平”,指排针均匀,绣面平整;所谓“密”,指排针紧密,针步恰当;所谓“和”,指配色柔和、协调;所谓“垫”,指垫高平坦,层次分明。它讲究布料底色与花样配称,图案纹样与人物角色相适宜,刺绣色层清楚。

浆裱。刺绣完成后,一般要进行浆裱,让较为柔软的缎子过浆后能变得有型。

剪裁。根据已定的款式和量得的尺寸,对戏袍进行剪裁。

加衬里。衬里即戏服的里子。戏服里子一般选用棉布做成。衬里制作也有讲究,上下衬不同。上身用棉为吸汗,下衬颜色则要与衣服颜色相同。不然,演员抬脚、靠脚时显露出来,不好看。

成衣。衬里加完,一件戏袍才算完成。

P91-93

序言

刺绣,是用绣花针和各种丝线在织物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俗称“绣花”。我国的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尚书》记载,四千余年前中国就有“衣画而裳绣”的章服制度。《诗经》中也有不少诗行透露着刺绣的踪迹:“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砒兮砒兮,其之翟也”、“蹉兮磋兮,其之展也”、“素衣朱绣”、“黻衣绣裳”、“又何予之?玄衮及黼”,等等。经过数个朝代的发展,刺绣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及汉绣、苗绣、瓯绣、京绣等多个绣种,风格各异,传习至今,宁波金银彩绣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种。

宁波处于甬绍平原南端,靠山面海,坐拥三江,素来的桑麻种植和刺绣风俗涵养了宁波金银彩绣。宁波金银彩绣用金银丝线来装饰图案,以雍容华贵取胜。长久以来,宁波人用金银彩绣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在礼佛、寿庆、婚庆、戏服及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

《宁波金银彩绣》一书对宁波金银彩绣作了客观而全面的阐述,尤其是对其源流、发展的梳理,引经据典,资料翔实、丰厚,为以前的宁波金银彩绣文本所不能比拟,可见作者在这方面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在典籍中可寻的踪影并不多见,或缺少记述,或只言片语,要将它们从茫茫书海中打捞出来既要有长期的积累,又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丰富的佐证资料不仅增加了书本的厚度,而且让宁波金银彩绣在宁波的衍生与演化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

习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宁波金银彩绣作为鄞州乃至宁波的文化符号,既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抚慰和寄托,又是我们无限创意的源泉,她的未来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唯愿宁波金银彩绣拥有锦绣明天。

后记

当2011年5月23日,宁波金银彩绣和泥金彩漆两个项目同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喜悦的情绪也迅速在人们之间传递,因为,宁波人耳熟能详的“三金一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均已顺利完成国家级的“非遗”申报。

2012年新春伊始,《宁波金银彩绣》的撰稿任务成了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但真要动笔时,又如进入了云山雾海,“宁波金银绣在汉代就有了”,因为同“金缕玉衣”牵上了关系;“宁波金银绣兴盛在唐朝”,据说鉴真和尚去日本前是从宁波“带去”金银绣的;“清朝时,宁波‘绣坊’很多”等,于是以讹传讹,很难寻到源头。

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南宋史研究丛书》也给了我们思维上的启迪:在探究宁波金银彩绣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技艺特色时,应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尽力理顺它的脉络,彰显它独特的艺术风采……

宁波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措施是要求对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进行“三位一体”保护,这就给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也给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能的平台。应该说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为传承、弘扬宁波金银彩绣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宁波金银彩绣的重放异彩得到了媒体广泛的报道和社会的赞誉,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宁波金银彩绣发展的过程中,已故的许任泉和郑洪生两位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是不能够忘却的。

许任泉先生在宁波绣品厂为恢复、发展金银彩绣生产做了大量的承上启下工作,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绣女,为争创外汇做出很大的贡献,他设计的作品有力地助推了宁波金银彩绣的恢复和发展。

郑洪生先生是浙江省第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对宁波工艺美术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多才多艺,为工艺美术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尤其在保护和发展金银彩绣的过程中,他热情、认真地投入到伏案设计之中,成功地设计出了大尺幅的金银彩绣作品《甬城元宵图》画稿,为金银彩绣重现老宁波的旧时风貌留下了可贵的艺术珍宝。

感谢金银彩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谨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史翠珍和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负责人裘群珠女士在书稿编写过程中提供的无私帮助;感谢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素君主任,是她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促进了项目的成功申报和传承基地的创建。

感谢资深工艺美术专家杨古城先生,他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图片;感谢龚国荣、孙建华、陈科峰诸位同仁,他们拍摄的精彩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孔燕副馆长和竺蓉主任,她们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带出了一支精良的“非遗”保护工作团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书稿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都一兵老师的认真审稿,为本书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

这本《宁波金银彩绣》书稿的完成,有点像交上作业时的惶恐,囿于历史记录的缺乏和撰写上的不足,恳请诸位同行和读者指正,以求今后的完善!

编者

2014年11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波金银彩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陆顺法//李双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11745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5277763
中图分类号 J523.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