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的诞生(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的诞生,分编辑、编辑工作、了解书和出版社八卦组成。赵宏编著的《一本书的诞生》拟采用小开本,除了文字之外,陪一些插图,走小文艺路线,让喜欢读书的人们了解书,了解出版行业。跟目前市面上的图书的区别在于,读者对象面向潜在的想做编辑的群体,以及想要出书的作者,以及对出版行业感兴趣的人们。

内容推荐

赵宏编著的《一本书的诞生》以活泼生动的文字告诉读者一本书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讲述了很多关于书、编辑、作者、读者、出版的有趣故事。它不是手把手的教学,却真实展现了打磨一本书的酸甜苦辣;它不是言之无物的说教,却有匠人精神和对极致的追求。本书是了解图书、了解出版行业的一扇窗口。

目录

你,了解书吗

 为什么要每天写一千字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那些和一本书有关的人们

 怎样的书?怎样的出版社?

 作者的作品与人品

 书是一切好东西最终的表现

 印张和码洋

 书的“身材”和“衣裳”

 泽事之多艰

 后记里的春秋

 为什么人们总说没有好书可读(一)

 为什么人们总说没有好书可读(二)

 律师,你一定要出版一本书

 图书终将会变成奢侈品?

我,是一枚编辎

 编辑不是和是什么

 所谓的“资深编辑”

 做编辑久了

 略懂:工作和生活的万金油

 编辑比作者更高明吗

 阅读的历程

图书编辑的日常

 编辑的权力

 选题策划的N字诀

 书名儿背后的故事

 谁来荐书读者最买账?

 那拥有三十多个版本的学术书

 在书店遇到“马云”

 如何出版一本译著

新“编辑部的故事”

 “老师”到底是什么意思?

 总有乐趣在其中

 何以淡定?唯有念经

附录:一本书的诞生——以我策划的第一本畅销书为例

后记:因为爱,所以不客观

试读章节

正值这段兴起了个“干字文”活动,先读过了网友们写的《如何每天写一千字》和《如何每天不写一千字》。

写字,这个事情本身是私人的,哪怕发表之后这种私人属性仍然还是挥抹不去的,所以,对于人家那两篇充满了个人色彩的文章,我都非常尊重,既无意赞同,也无意反对。而自己写一篇《为什么要每天写一千字》也不是对别人的劝说或游说,是且只是我的自我想法、自我计划以及自我励志。

我的每天千字的决心缘于最近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前几天逛书店,看见琳琅满目的书架,各式各样的书,忽发感慨(所谓“忽发”,就是此次区别于以前的见此景象而无动于衷的无数次):人应该活得更加有心一些,人家有心的人装修一套房子,就能写本装修指南;人家有心的人生一个娃儿,就能写一本育儿圣经;人家有心的人出去玩儿一圈,就能写一本旅行游记;人家有心的人哪怕只是爱美,都能写一本美容宝典……

所以,第一件事是我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要活得更加有心一点。我想要写一写我从毕业就一直从事的编辑职业,写一写寄托着我的理想,擎举着我的饭碗的出版和书。至于,以后能不能像“人家有心的人”那样也能够得上一本书,暂且不关心,能把经历和心得及时拾拣记录积累下来,也算逐渐变得有心。

第二件事情是,在QQ上和一位作者沟通交稿时间。那位作者说,不好意思,大约得年底交稿了,然后解释说工作时间太忙了,只能在业余挤出时间来写。那一刻感动毫无准备地就来袭了呢!的确,法律出版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是全职的作家,他们都是各种各样的法律职业者——律师、法官、法学学者、企业法务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等等。法律图书的写作,对于他们而言基本都是专职之外的工作。

想到我日常合作的作者们都是如此勤奋,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能够挤出时间,保持笔耕不辍,感动之外,我觉得自己也有必要保持一种勤奋的姿态,以便沟通时,让心理上冥冥中产生出认同感来。另外,还存个私心,这个夏天莫名其妙地多长了六斤来路不明的肉,可能跟太懒太舒服有关,要勉强自己一些,谨防肥肉滋生。用坚持写一些东西这种勤奋的办法,似乎比喊着减肥减肥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得多。

于是,要每天都写一千字。

计划在简书开始施行了,选择简书,是王小常的推荐,她说简书是个很舒服的写字环境,而我一向从善如流嘛。一开始的第一篇和第二篇都幸运地被主页推荐了,我这个俗人,不是说写东西是自己的事儿嘛,被肯定了心底还是有小花悄悄地一朵朵绽放。当然,小心脏怦怦地激动几秒过后,再告诉自己,写字终究还是个自己的事儿,我会继续坚持,为了自己而坚持。

村上春树对毛姆的“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解释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我想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写下去,生活会为之不同。就在下午看过我写的东西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写东西,主要是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大脑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感悟,会产生一些灵感,提高生活的层次和品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写字是写自己的字,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愿,自己的仪式。就这样写下去,如果有人恰好愿意读,并且从中映照到他自己,乃至能够收获点什么,那简直是让我太开心的额外收益了。

补记:

时隔近一年,返回来看,虽然并没有严格遵守自己的计划,但是,还是有所收获,一本小书,就要出版了。坚持写作,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业余写作者。曾经和一个作者聊天,他说,“要么懒,要么忙,总之,就是提不起来笔”。后来,我把懒和忙写在纸上,注视了一会,顿悟般地……看!懒和忙,都是竖心左立,不过都是没有把心横下来,还是决心的事情。

所以,能够出版这本小书,也是对自己阶段坚持的一个奖赏,或者作为隐喻,真的值得做,想做的事情,还是把心横下来,很单纯地做就好。P4-7

序言

猫儿(作者昵称)将这本书稿发给我时,我很惊喜,一直希望自己能写一本这样的书,虽然没写出来,却被我欣赏的编辑邀请作序,也是一件能弥补遗憾让人兴奋的事情。

做过编辑的人都知道,编辑所谓的“这是我的书”,指的是“这是我做的书”。虽然外行人听了常常误以为“这是我写的书”。可见,编辑天天与书打交道,却是做的时候多,写的时候少。猫儿是一个有心人,能把做书这件事写成一本书,还写得那么好,读每一句话,都让我无比怀念做编辑的美好时光,享受着这份手艺人的职业尊荣。

十年前我开始做编辑,那个时候还没有“产品经理”这么时髦的岗位,而一名编辑本质上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一本书的诞生要经历十多道工序,作为统筹人的编辑得拥有十八般武艺,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多门道,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我和猫儿一样,本硕学的都是法律,偶然闯入出版这个行业,之所以热爱这份职业,是因为每次把一个脑子里的想法,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变成成千上万读者手中的产品,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家里有所有美国和日本编辑写的书,之所以能用“所有”,是因为这类书其实很少。编辑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英雄,一本书好或者不好,读者评价的永远是作者,不会有人知道编辑在这本书中占有多大的份量,我经常比喻一本书其实是作者与编辑共同生育的孩子。有很多书教我们如何写作,却很少书教我们如何做书,即便是作者,也很难了解这其中的所有。《一本书的诞生》揭秘了这个过程,如果我入行之初能读到这本书,如果一个想出书的人能读到这本书,能少走很多弯路。

编辑是一个离钱比较远的职业,能长期坚守这个岗位的人大部分都是爱书的人。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提到我,就是那位“离开了出版业,创业做法律培训的前辈”,我离开之后猫儿很多次约我要把我现在做的产品变成书,嗯,一个优秀的编辑总能敏锐地嗅到周围一切可能变成书的东西,然后不遗余力地去真的把它变成书。我一直没有答应她,因为我要自己做编辑,从离开之际我就知道一定还会回来,所以2016年我会用一些时间做几本书,因为“做书,是在做一件真好的事。”

“它是这个世界最长情的表达。它慢慢地产生,慢慢地被消费。书是一切好东西最终的表现。”很多人说这个时代书已成奢侈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奢侈品,《一本书的诞生》跟我们娓娓道来这件奢侈品是如何被打磨出来的,里面有很多关于书、编辑、作者、读者、出版的有趣故事。通过一本书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件很高效的事情,读着猫儿轻松干净俏皮的文字,呈现在您眼前的是一个关于书的温暖有趣的世界。

罗菜娜  2015年11月24日干西单

后记

因为爱,所以不客观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活就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加上各种各样情绪的总和吧!就在初稿完成,很兴奋地写后记这样的时刻,忽而有点伤感。

因为想到不能分享给父亲了。父亲是一个能把我的成绩放大很多倍的人。我想,要是他知道我写了一本书,不知该有多骄傲和开心。在他眼里,我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小孩。当然,我不过就是个非常普通的,甚至在别人看来可能还是个消化不良的瘦弱小丫头。也许因为爱,会让人变得不客观。

整理好突来的情绪之后,我来讲一讲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2014年年初的时候,蒙江社长抬爱,以出版社培养人才的宏伟愿景,督促我们申请国家发布的课题进行研究。安排我担任一个小组的小组长,研究目标领域是新闻出版,后来在了解了课题申请的详细条件之后,无奈发现不能符合其中各种硬性指标,不得不放弃申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社长仍然非常支持我们进行学习、研究。不过学术型的研究,由于工作繁忙和大家的时间和兴趣难以有比较好的契合,没有良好地进展。

后来,我在简书上坚持写所谓的“千字文”,即每天坚持一千字,期待“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我想就这样一天天地写下去,生活会为之不同”。实际上我并没有做到坚持下来。但是建立了一个专题——“一本书的诞生”,周末业余的零零碎碎时问中,逐渐地写了二十几篇。

年底,社里的研究课题结项,倒是我零星写的东西派上了用场,我们小组提交的成果便是以我的文章为主的成果,命名为《一本书的诞生》。项目提交后,意外地获得刘总编谬赞,并鼓励我写作成书,还有峰哥也不吝溢美之词。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结集成书的想法便在心里蠢蠢欲动了,后来我自己从框架上进行了整理,又拟了一些题目,作为编辑的自己,看作为作者的自己的“大纲和样稿”,可以预见的一本书在心里也就有了雏形。

经过若干抽空而来的时间写作,终于定稿了。

如上述,本书由来。正是因为江凌社长、刘时山总编的信任、督促和支持,才有了成书的想法和行动,感谢两位领导的厚爱!

写作过程中,朋友们、同事们的鼓励,让我非常感动。感谢他们!

本书中的插画是我自己的“丑绘”,我开玩笑常说自己画画不会用技术,而是用心!因为……根本没有技术……才女李宁的费心设计,让我笨拙幼稚的作品增色了很多,感谢她的辛勤付出!

结语

小马哥常幽怨与心疼交加地说,你们编辑的工作是令人崩溃的,似乎从来看不到头儿,做完这一本书,还有下一本,忙完这一阵,再忙下一阵儿。不过,当我写到这里时,有一种一身轻松的感觉,不是作为编辑,是作为作者。

正如我刚刚顿悟出的道理“因为爱,所以不客观”,我的这些文字,目前听到的赞扬和肯定,都是来自我的领导、同事、朋友,他们对我爱护有加,想必也为我加了不少感情分,感谢他们给了我信心,让我有勇气面对更多读者。而书中的任何不足、谬误或是不妥,则是我个人水平所限,欢迎各种形式的批评和交流。

书评(媒体评论)

有很多书教我们如何写作,却很少书教我们如何做书,即便是作者,也很难了解这其中的所有。《一本书的诞生》揭秘了这个过程,如果入行之初能读到这本书,如果一个想出书的人能读到这本书,能少走很多弯路。

——罗菜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的诞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62525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5070350
中图分类号 G239.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