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上狼烟--一位抗战老兵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尹世林、张中海编著的这本《天上狼烟--一位抗战老兵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传奇》是一个抗战老兵的人生传奇,是一曲携手抗击法西斯的空战壮歌,是一部新中国空军成长的史诗。它以原国民党飞行员王延洲的传奇一生为线索,穿插描叙了中国国民党空军史、美军援华空军、苏军援华空军、新中国空军的各种历史事实,是综合性的人物传记。

内容推荐

王延洲,中共党员。在中美空军混合团,有王牌飞行员称号。1946年驾机起义,抗美援朝战争中,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尹世林、张中海编著的这本《天上狼烟--一位抗战老兵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传奇》反映了中国空军抗战史和他在对日空战中牺牲了的战友的英雄事迹,以及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战绩以及新中国空军的创建发展史。

目录

第一章 血祭卢沟桥

 十七岁学兵参战,亲历抗战第一枪

 “战壕里时间,比课桌上难熬!”

 不成文的约定,战场上不说“再见”

 卢沟留念,用树枝剜出伤口子弹

 佟麟阁将军血染沙场

 蒋介石庐山宣言:“和平既然无望,只有抗战到底!”

第二章 艰难的征程

 冀中河间:难忘日寇飞贼狞笑

 乡间小镇的激情之夜

 “剥皮抽筋、逃兵必杀”,开小差只为考黄埔

 风陵渡上的悲冷之音

 黄埔第一课:从立正、稍息开始

 值星官知禁开禁,自罚禁闭

 生死善恶,神秘老者山阴论道

 烽火乡音:渊子崖村血战

第三章 沉重的翅膀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同归于尽”

 九州上空爆响“心灵炸弹”

 航校学飞:沙里淘金

 “军情紧迫,飞行窘迫”

 赴美训练:波诡云谲太平洋

第四章 “正义之剑”

 日飞贼狂言:对华空战像“空中游览”

 台湾日军机场落下俄罗斯“黑面包”

 “轰炸王”覆灭记——佛祖不佑魔鬼

 库利申科,共同浴血的兄弟

第五章 “飞虎”冲天

 缅北丛林吹来德克萨斯风

 “揍这些狗娘养的——像打野鸭子一样!”

 日机空投战书,“飞虎”“零式”长空比翼

第六章 空中“野马”(上)

 飞行插曲:异国女郎的浪漫情怀

 回国迷航,山林深处樵夫搭救

 掉队“撞好运”,七日寇座机灰飞烟灭

 飞越驼峰——“死亡航线”飞成英雄航线

 “喜马拉雅,我向您致敬!”

第七章 空中“野马”(下)

 灯火阑珊处:飞行员妻子的生离死别

 战时情缘,英雄美女千里相会

 战地乡友会:五万奖金捐助流亡学生

 “王牌飞行员”实至名归;九州上空降下“小男孩”

 烽火八年起芦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大“劫收”——“胜利的灾难”

 天意难违,一次改变人生航向的飞行

第八章 “天上开荒”

 阴差阳错,飞行迷航迫降武大郎村

 “马走日,象走田”——与邓小平对弈十有九输

 刘善本:“……前面就是延安!”

 侠女施剑翘亮身上海滩

 “梦里不知身是客”

 “空战英雄”从头再来

 东北老航校:“数九寒冬两头汗”

 开国大典: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检阅

第九章 离乱情缘

 众里寻“她”千百度

 有情无缘,从生死相依到形同陌路

 再入情网:相见时难别亦难

 赴朝参战前,陈毅送来瑞士表

第十章 长空大搏杀

 五十六处弹伤的“空中坦克”

 美军战术研究:原来“共军无战术”

 一战窜红的“魔鬼13”

 美空军抱怨对手:“他们在空中玩命!”

 非常蜜月:“最忙的事情就是忙分手”

 周恩来:“你就是驾机到解放区的王延洲?”

第十一章 英雄末路

 空中斗士爬墙掏麻雀

 挑来选去:反面教员“非君莫属”

 牢狱之灾: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雨夜蜷曲卡车底,回乡的路是多么漫长

第十二章 芦沟晓月

 真相大白,夕阳远山耀眼明

 抗战庆典,二战老兵为国家贵宾

 旧时美人昔日英雄相约黄海之滨

尾声 风云流散旧硝烟(王延洲)

后记

试读章节

在王延洲看来,这位学友完全是按照教程里的要求,出枪十分利索。随着一记清脆的枪声,跑在前面的那个日寇骑兵,已应声栽下马来。

这漂亮的一枪,让王延洲心里十分羡慕。

阵地上一片欢呼,剩下的两个日本兵勒住缰绳调转马头迅速逃走了。大家猜测,这可能是日军派出来的侦察兵,来我方阵地上探听虚实。另一个可能就是,在平时的交往中,日方总是蛮横无理,瞧不起中国军队,经常故意做出些荒唐透顶的挑衅行动。这几个旁若无人的家伙,可能就是如此。

学兵们说,这几个野蛮东西,真是太狂妄啦!他们冲到阵地上来,是向中国军队叫板,炫耀他们的“武士道”吗?

在指挥官的允许下,几个学生兵迅速跳出战壕,把那个鬼子兵的尸体拖回来。那鬼子尸体满身泥水,脸上血肉模糊。这是王延洲第一次面对枪下暴死的侵略者——许多的战场行动,他都是第一次经历。

经过这次小小的冲突,他奇怪地发现,枪声响过之后,积在心里的那股寒意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身上也不再不由自主地战栗了。

日军小股骑兵的出动,仅仅是个信号——更为残酷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后的几天,二十九军防线上,时疾时缓,双方展开了拉锯般的战斗。旅长何基沣是力主抵抗的杰出将领,全旅官兵慷慨誓言,面对日寇,绝不退后半步,誓与卢沟桥共存亡。最为激烈的平汉铁路桥附近的战斗,在反复的阵地争夺中,双方展开了白刃战。二十九军的战士们,又一次挥舞起了大刀——几年前的喜峰口战斗中,赵登禹和何基沣率领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曾使日寇闻风丧胆。

二十九军的大刀,三尺长、七斤重,镔铁打造,将士们人手一把。平时训练中刀法是重要一项,这种刀法非常简练实用。令日军十分害怕的一招就是,如果挺枪刺向对方,对方大刀磕开枪刺的同时,顺势反腕一滑,你的手腕就很难保住了。

一些有过此种经历的日本军人说:如在战场上打败,宁愿被枪弹打死,也不愿死在中国人的大刀之下。

他们说,死在对手刀下的人,“死后无脸面去见天皇”。

著名作曲家麦新,被喜峰口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血战事迹深深感动,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战歌:《大刀进行曲》。此后,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这首二十九军的战歌唱响全国,一直鼓舞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战斗激情。

吉星文团长就出身于二十九军的大刀队。现在,他亲临卢沟桥阵地,和金振中营长指挥对日军的反击。头两天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日军的炮火很猛烈,战士们躲在掩体中,等日军冲到近距离时才开火。这战法很有效,开头的几次战斗,狂妄的鬼子兵被打蒙了,伤亡不小却并未取得任何进展。

三营的金振中营长,在喜峰口与日寇的大血战中,身上也曾两处负伤。这位勇猛的河南汉子,打起仗来总是奋不顾身。在11日开始的一场反击战中,在追击日军逃兵时,他左小腿被手雷炸断,随后,又一颗子弹飞来,从他的左耳边击入,又从右耳下方穿出,被抬下火线,随后被送进保定的医院救治。

伤号们在长辛店车站短暂逗留时,许多记者包围了担架上的金营长,急切地询问卢沟桥战场的情况。金振中营长忍着伤痛,尽力做了回答。

在保定的医院里,得到消息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纷纷赶到病房表示慰问。慰问品和鲜花摆满了房间。中共高层得知消息后,也特别派人赶到保定给予抚恤慰问。后来,金振中伤愈后重返部队,又多次参加了对日寇的大规模作战。

在喜峰口曾与日寇拼过大刀的吉星文团长,率领全团在卢沟桥阵地上坚守了二十多天,历经数战,毙敌干余,将日寇阻于防线之外。在夺取卢沟铁桥的反击战中,双方多次展开了肉搏战。喜峰口战役之后,日军士兵再次品尝到二十九军大刀的滋味。

自7日夜战斗打响以来,日军在战场上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就不断对中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于打打谈谈中争取时间,继续悄悄地增调兵力,准备发起更大的军事行动。

二十九军军方本来认为,南苑防线是敌方部署较为薄弱的区域,所以由缺少战斗经验的学兵团协助防守。

这种情况在7月27日这天改变了。

这天清晨,南苑防线学兵团阵地上,前方天幕上忽然出现了日军的战机,每组编成三、六、九架不等,飞到阵地上空,渐渐降低高度,然后开始俯冲扫射投弹,阵地上霎时弹片横飞硝烟迷漫,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学兵们一时有些慌乱。指挥官命令大家就地卧倒藏身,等待敌人即将发起的陆地进攻。

P9-10

后记

遵照王延洲老人生前愿望,本部作品不是为他个人作传,而是以他参加抗战以后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反映中国空军抗战史和他在对日空战中牺牲了的战友的英雄事迹,映显在漫长的抗战过程中国内外和平力量诸如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战绩以及新中国空军的创建发展史。既然作品的初衷是作者与主人公的共识,也就离不开王延洲老人传奇般的一生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些宏大的战争场景。本书以王延洲老人的亲身经历为主要线索,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及场景,以“写史”的态度,谨慎地做了多渠道多角度的寻证查实——毕竟时过七十余年,不能因疏漏失实而贻误后人。对已经无法认证的某些个别情节,比如河间击落日军飞机一事,究竟由谁打下来的?是民兵还是驻军?此事只有民间流传而地方志上查不到记载,描述时就依照了民间的传说,不妄作结论……

——无论对历史或个人来说,一切事实的夸大或弱化皆不可取,轻率武断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在厚重的历史之墙面前,不可越雷池半步。

应该说,王延洲老人是不幸的,他经历了过多的人生苦难。还应该说,王延洲是幸运的,在他的同时代人中,有谁能像他那样,十七岁嘴角还黄,就参与打响了七十七年前卢沟桥抗战的第一枪;有多少人像他那样飞过开国大典的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而更具戏剧性的是,即便是阴差阳错,命运也总垂青于他——因开小差而入黄埔;因掉队而得战机一举击落乘有七个日寇官佐的座机;因迷航迫降而成为国民党空军中最早驾机起义的飞行员……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天意,不可违抗。包括他蒙冤入狱以及蒙冤导致的妻离子散、二十七年黄金年华的流放生涯,也仿佛都是为了成全他的英雄生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的非同寻常。如果把王延洲的个人不幸放到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不幸中去观照,所谓个人的不幸也就微不足道。也正如王延洲所说:“和一个个牺牲的战友相比,和同样遭莫须有罪名迫害至死的国家领导人、驾机起义的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就知足了。”

这种无可奈何,也是一种达观。也许,只有经过了生生死死,经历了血与火磨砺的人,才能拥有这份超然与豁达。

依照这位抗战老兵的生前愿望,作者在行文中尽量不涉及主人公人到中年之后的苦难,但对这种人生苦难,作者又怎能视而不见?如果视而不见,那就失去了社会良知,失去了老人远山夕阳之后的浓重背景,也失去了使一曲交响乐之所以浑厚有力的低音部!人到中年后陷入绝境的是子虚乌有的陷害,而这种陷害又来自同一战壕的战友与同志——这恰恰是我们完成全篇著述后仍耿耿于怀的地方。日本鬼子的“零式”战斗机、美国侵略者的“佩刀式”战斗机,于我们的空中斗士都无可奈何,而依附于英雄强健肢体之上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嗡嗡嘤嘤的小、虫子却使他身败名裂,二十七年不得翻身!这不仅使人想起钻进大象鼻孔的老鼠和肆虐于滇缅雨林中不知名的飞虫——远征滇缅的老兵曾经感慨:丛林中的豺狼虎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蚂蟥、小虫子——叮上则无法再逃脱。联想王延洲的悲剧成因,在早已时过境迁的几十年之后我们不能不痛定思痛:所谓人心叵测是一个方面,我们曾引以为傲的体制与文化又是一个方面。我们的体制、机制如何抑制人性中最阴暗的成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何剔除这一形成“酱缸”的酵剂,如何把这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侵犯健康肌体的“癌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仍应是民族和国家文化再造的重要使命。

王延洲的晚年,仍然时常沉浸在对那段遍地狼烟的战争岁月的回顾之中。只要身体许可,他就伏案疾书,写下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厚厚一叠的各种类型的纸张,记录下他一生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他希望这些实录能对后人后事有所启迪。这就为我们在本书的写作中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追述老人的空战历史,令作者感到心有灵犀的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起飞参战前向领导递上早已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尔后吟一首古诗傲然登上战机时所表现出的浪漫情怀。是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战争最艰苦的年头,王延洲宿舍里两张床,其中一张,六个月空了七次——与王延洲同宿舍的战友,半年之内就牺牲了七人。面对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严峻,王延洲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正因为此,他才在生死荣辱关头,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出生入死,历经百战的王延洲毫发未损地活过来了;和平年代,王老却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成为牺牲品。但是,英雄就是英雄,即便到末路,也还是不失英雄本色。即便是横遭凌辱、身陷绝境,也还是不失赤子之心,依然张开双臂拥抱生活!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的眼前不时浮现这么一个镜头:在故乡山间的黎明,苞谷田头,一位荷锄的农夫正在面向大海,面向东方,凝视着翱翔于长空中的苍鹰,农夫胸中的咆哮和发出遥远回声的战机的轰鸣我们不曾听到,但却看到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天地之间,伫立着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活呵,即使我看透你的丑陋、肮脏、险恶,但是,我依然热爱你!这就是王延洲,这就是如王延洲一样千千万万历经磨难仍不失初衷不打折扣的优秀的中华儿女山一样的性格和海一样的情怀,也是我们在努力完成这篇著述时所得的一点启示。

十年之前的5月8日,到莫斯科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专门会见了当年在中国东北战场和卫国战争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同样,为中国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国飞虎队老兵等,也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隆重礼遇。应国家领导人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等先后跨过海峡,完成历史性的兄弟间的再一次握手。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之际,作为抗战老兵的王延洲本人也享受到这个崇高礼遇。

在此前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及海峡两岸寻访抗战老兵的人生足迹也一度成为潮流。我们自然不敢懈怠,从主人公的一次次口述到他的战友、朋友、家人的补充,从史料的初步线索到求证完善,本书的采写过程也称得上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寻踪探源之旅。

是的,寻访抗战老兵的过程,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参与者都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感恩,而又不仅仅是感恩。我们寻访的不仅仅是老兵,我们寻访的最终还是历史的源头,是国家的荣耀和民族精神。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种精神正在我们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作者

2014年9月30日干泉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上狼烟--一位抗战老兵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世林//张中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49755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2015096222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9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