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瓢箪鲶闲话(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那段历史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更深刻和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对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知名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旅居东瀛数十年,深谙其民族特性和文化,曾结集十余种论述之。《瓢箪鲶闲话》系作者最新“话日”力作,收录李长声新近创作的有关日本文化、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等的文章二十余篇,记录了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最新认识与思考。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相信不失为一份特殊的纪念礼物。

内容推荐

《瓢箪鲶闲话》是著名旅日作家李长声最新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李长声新近创作的有关日本文化、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等的文章二十余篇,记录了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最新认识与思考。作者侨居日本近三十年,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体察和认识。其中《漫画你学不来》、《中国何曾不知日》、《你不懂东日本》等篇,视角独特,分析深刻,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看待日本。

目录

序:闲话瓢箪鲶

漫画你学不来

辞书的思想

赏花与聚饮

真名实地的麻烦

中国何曾不知日

和纸的末路

永井荷风的东京

混浴与儒教

致美食家

吃出禅味儿

国人好辩

作家的无奈

你不必懂日本

右翼,以及左翼

没有《菊与刀》,我们有周作人

从暗夜走出来的路

梅花未落樱花开

九条

落花时节读华章

城里的原始生活与欲望

精明与精细

谷川先生的酒

碎语

试读章节

赏花与聚饮

樱花又开了。

鲁迅是看过的,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似乎对樱花并不感兴趣,关注的是本国的国民,将他们的“标致”定格在这篇名文《藤野先生》中。八九十年过去,我大清的主子奴才都到电视上风光去了,但花下也缺不了清朝人的后裔,成群结队,还要将脖子扬几扬。他们更觉得有趣的是花下聚饮的日本人,或瞠目,或指点,也常有一脸的不屑,怕是这辈子也不会发“相逢一笑泯恩仇”之类的幽情的。

日本也有梅花,也有菊花,也为他们所喜爱。当年明治政府参加世博会,总是拿菊花参展。不过,要是说“花见”(赏花),通常指樱花。日本把中国的赏花文化拿了来,八世纪镰仓时代贵族们赏的是梅花。有《万叶集》为证,这部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汇集了七至八世纪之间的和歌,其中咏梅有一一八首之多,咏樱才四十二首(最多是咏蔌,即胡枝子,一四一首)。十世纪初成书的《古今和歌集》里咏樱多起来,就从这平安时代(八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末)转而赏樱了。这么一置换,中国文化俨然变成了日本文化。

世界上无处不赏花,却唯有日本赏得匪夷所思,几乎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符号。日本国语辞书《广辞苑》的“花见”条附有一幅图片,可看出日本人赏花的特点:几伙人席地而坐,吃喝谈笑,那几株开成一片的樱花不过当背景,没有人赏玩。或者说,樱花的绽开提供了聚饮的时机。这情景有点像我们踏青。大概踏青起初是修禊事也,后来祓楔的意思没有了,蜕变为行乐的借口,春暖花开的时候去郊野游玩。近年来踏青在中国大有复兴之势,“倾城出动逐春光”,交通为之堵。把踏青或赏花从文化行为变成生活文化是好事,但我们中国人虽然是一盘散沙,也犹如洋大海,若群集于花下吃喝起来,不知是壮观景象还是灾难。

说来我们古人赏花很有点个人主义,“独探梅花瘦”,“竹外桃花三两枝”,日本却是一树树盛开,一群群聚饮,更像是村落共同体的狂欢。不破不立,跟中国文化唱反调是建立日本文化的基本手法。到了十八世纪前半,上野、飞鸟山等地的樱树长大成林,盛开一片,赏樱也成为江户民众的一大游乐。樱花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最符合大众的脾气。似乎江户人在世界上也是最好起哄的民众,樱花的暴开暴落像打架、着火一样打破日常,特别让他们昂奋。赏花是由头,喝酒是主题。没有酒,樱花算个屁。有花无酒不精神,有酒无女俗了人。贵贱成群,花天酒地,背对樱花吃团子,这就把赏花改造成独自的日本文化。既是牧歌的,也是哀歌的,用李白的一句诗以蔽之,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至于就事说到日本人审美,季节感啦纤细优雅啦,不免是生拉硬扯。充其量能扯到集团性,东一群西一伙的小团体汇集为大团体,举国若狂。用立体艺术绘制钞票被定罪的前卫美术家、作家赤濑川原平说赏花是一年一度的战争,曾这么描述的:“日本是樱之国,一到春天樱花前线从南推进过来,于是整个日本都不得了了。啊,攻来了,大家赶紧做盒饭,准备席子,如今是塑料布,酒当然也大量购人,跟朋友互相联系,确定集结地点。也有公司或团体动起来,那就让年轻的斥候先秘密去侦察集结地点,早早铺上塑料布占地方,然后大部队向那里进发。”

赏花是行乐,樱花有寓意。梅花结梅子,桃花结桃子,皆弃而不顾,偏偏选中不结果的樱花,由国家打造樱文化。排斥儒佛归古道的国学家本居宣长为樱花写过不老少和歌,属于诗多好的少之类,如“忽闻樱花开,心已人深山”。这首最有名:“人问敷岛大和心,朝日飘香山樱花”(敷岛是日本的别称),是由于在军国主义猖獗的时代“大和心”被换成“大和魂”,一九四四年十月第一批跟美军玩命的“特攻队”(敢死队)被命名为“敷岛队”、“大和队”、“朝日队”、“山樱队”。还有那句“人是武士花是樱”,本来是戏词,不值得当真。赤濑川原平说:“年轻时当不惯日本人,要当美国人,当法国人,当意大利人,当这当那,可上了岁数,非变成日本人不可,那不,在盛开的樱花下喝酒了。”二。一一年三月发生大地震,震你没商量,花开也没商量。东京的公园揭出告示:请自觉,这种时候不要在花下聚饮。但东京都副知事说:不妨赏花,不妨喝酒,禁忌过头会冷却了消费。

作家坂口安吾说:日本人聚集在樱花下表现春天来了的欢喜,喝酒,呕吐,吵架,是江户时代以来的事,古时候没人认为樱花美,遇到樱树林都躲着走。江户时代樱花的胜地大多在寺院,而寺院有墓地。在墓地里赏花,甚而坐下来吃喝,若想起梶井基次郎的短篇小说《樱树下》开头第一句:“樱树下埋着尸体”,不免要毛骨悚然吧。

到头来最能理解日本的赏花文化的,还得是中国人。一八七七年末清朝派出了第一个驻日使团,转年春,参赞黄遵宪就写到赏花:长堤十里看樱桃,裙屐风流此一遭,莫说少年行乐事,登楼老子兴尤高。不是在一旁看热闹,而且投身其间,饮酒作乐,难怪他主张两国是“同种同文”。

樱花被当作国花,有很多品种,其一染井吉野樱是东京都的都花,到处可见。听说韩国人又研究出它起源于韩国了。这种樱的花蕾是粉红的,绽开便像是艺妓从和服里露出小脸和后项,一片白茫茫。飘零后留下花托,满树泛红,很快又掉落,天下便是绿叶的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花也无非是这样。

P11-15

序言

闲话瓢箪鲶

一仍旧贯,还是用三个汉字构成的日本词作书名,这回是“瓢箪鲶”。

日本人拿来中国词语,常去掉动词就变成他们的了,例如塞翁失马,日语说“塞翁之马”。反过来,“瓢箪鲶”当间儿加个动词,我们就可以望文生义。用瓢箪(葫芦)按鲶鱼,一个圆溜溜,一个黏滑滑,哪里按得住,意思是做事不得要领,白费工夫。

这谚语原来是一个公案。

日本历史上有三朝幕府,即镰仓、室町、江户,前后长达六百余年。武家称霸,天皇靠边站,犹如中国的东周,而且明治维新的口号“尊王”、“攘夷”正是从东周拿来的,居然使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镰仓幕府在镰仓,江户幕府在江户,都远离天皇,另立中央,而室町幕府就在京都内。一三三八年足利尊氏被光明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执掌天下,他的孙子足利义满世袭为第三代将军,在京都的北小路室町兴建大宅院,居住并办公,史称这个武家政权为室町幕府,直至一五七三年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赶出了京都。去京都必游的鹿苑寺金阁、慈照寺银阁、龙安寺枯山水庭园都是室町文化的杰作。这个时代的文化既有崇拜中国文物如金阁的华丽,也创造出枯山水那样的简素枯淡。义满景仰明,甚至辞掉了大相国出家,免得被明朝视为天皇的臣下,不接受僭越外交。后来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册封义满为日本国王。义满死,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遣使吊问。其子足利义持当政,逐步与明朝断交,以致永乐帝一度要征讨日本。义持有文艺修养,尤好禅,大约在一四一三年指令一个叫如拙的和尚在“座右之小屏”上画了一幅“瓢鲶图”。

如拙,号大巧,应取自老子的“大巧若拙”。他是相国寺的画僧,追摹宋元画,被奉为日本水墨画之祖。相国寺起初是义满给自己建的修禅道场,后成为禅寺汉文学“五山文学”的中心。文学及文化是从禅寺扩散出来的,自不免带有禅味。瓢鲶图有山有水,有竹数竿,水中游动一条大鲶鱼,一人正双手把葫芦按将下去。面貌可笑,似乎也迟疑,这如何捉得住鲶。_义持还召来京都五山的三十一位禅僧作序题赞,争相参破葫芦捕鲶鱼的公案因缘。某高僧写道:用葫芦按鲶鱼这法子不错,给葫芦涂上油就更好了。瓢鲶图纸本墨画淡彩,已列为国宝,藏于退藏院。该院在京都妙心寺境内,不过,去院里看到的是摹本,真迹寄放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同属临济宗,相国寺是相国寺派的总本山,妙心寺是妙心寺派的总本山,日本有六千座临济宗寺院,其中三千五百座属于妙心寺派。

展览瓢鲶图,给观众出题,如何用葫芦抓鲶鱼,回答千奇百怪。有好几个人说,把葫芦竖着切两瓣,扣之。他们不知道那才叫瓢,中国及朝鲜使用有年头了。所以他们说倾“桶”大雨,不会说瓢泼。用葫芦瓢也舀不上来鲶鱼,“鲶”这个字是日本造,几乎取代了我们古来的鲇字。日本多地震,迷信地下有大鲶鱼,它一翻身地就震。明治年间官吏蓄两撇胡的多,百姓骂他们“鲶髭”。

日本第一刀客宫本武藏史有其人,但是被各种书写得神乎其神。据说二十九岁之前决斗六十余场,从未失过手。他的养子记述他在舟岛上跟一个叫岩流的高手决斗,岩流用真刀,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武藏用木刀,快如电光石火,一击毙命。他会用双刀,右手长刀,左手短刀,叫二天一流。也曾跟妙心寺住持愚堂东实参禅,在瓢鲶图前问答。武藏不单是一介武夫,也能书善画。自制镡,图案是一幅瓢鲶图,葫芦和鲶鱼构成圆形,有点像八卦图。或许决斗时看见它,精神为之一振,不可有赢的妄念,但输了也就徒劳。

喜爱这个“瓢箪鲶”,捉摸来捉摸去终归参不透。侨居日本奄忽近三十年,常觉得认知这日本就像瓢箪鲶,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当然,倘若有姜太公的胸怀,垂无钩之钩,钓的就不是鱼,自当别论。把浅薄的认知写出来,也就是说说闲话罢了,却也怕给读者造成瓢箪鲶之惑:究竟作者这是要说点什么意思呢?

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于日本高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瓢箪鲶闲话(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6767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514688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3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