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醉醒石石点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方便阅读,编者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每一本书前都写了前言,介绍本书的作者及作品成书情况,对书中难读的字词典故也作了注释。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您的喜爱,也希望专家和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这套丛书日臻完善。

《醉醒石石点头》(作者东鲁古狂生)是该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醉醒石》;《石点头》两个故事。

内容推荐

《醉醒石》是明末清初拟话本集中较著名的一种。全书十五回,每回一篇,每篇一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时代早起明太祖朝,晚到明神宗万历年间。作者是抱着劝忠说孝等目的著此书来垂教训诫的。

此次再版,编者对原书中的笔误、缺漏和难解字词进行了更正、校勘和释义,对原书原来缺字的地方用口表示了出来,以方便读者阅读。

《醉醒石石点头》还收录了《石点头》。

《醉醒石石点头》的作者是东鲁古狂生。

目录

醉醒石

石点头

试读章节

何时得刑措,令彼贯城空。

诗以言志。观他诗意,与邵尧夫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大同小异,便可知他平日的存心了。过了半年,有一新按台到任。大小官员,个个要去参见。他也不免随班逐队,去走两遭。你道察院衙门,何等尊严,这些小官儿,哪里有他的说话分。但是事体如此,不得不去。一连去了三日,参见已毕,众官俱出。一祥却已转身走了,忽然里边传叫姚知事。

一样不知何故,未免吃了一吓,又自忖道:“我在此做官,并不曾做一些不公不法的事,不取一毫不公不法的钱,料来没甚干系,便进去何妨。”遂急急地跑将进去见。

察院问道:“你便是上海姚一祥么?”对道:“小官正是。”又问道:“到任几时了?”对道:“到任十个月了。”又问带管司狱司事几时了。对道:“才得五个月日。”察院又道:“你是个风流旷浪的人,如何做得这样的小官?”一祥听得此话,心中大是疑惑,只得勉强对道:“不敢。”察院又道:“某年月日,在南京雨花台上,挟妓饮酒的,便是你么?”

一祥听了这两句话,不知是何缘故,心中突突地跳,慌做了一团。就如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浑身颤抖个不了。即便除下纱帽,磕头如捣蒜,口里只是“死罪,死罪,求老爷饶恕”。察院笑道:“不要慌张。我且问你,你在雨花台时,有一秀才,被难落魄,求你周济,你与他衣服银子,是有的么?”一祥到此,心中又觉得安稳了些,连忙应道:“是有的。”察院道:“你还认得那人么?”对道:“一时偶会,相别已久,却又认不起了。”察院又道:“你曾晓得他姓名么?”又对道:“小官偶然资助,不曾问他姓名。”察院道:“即本院便是。”便叫道:“可起来作揖。”一面叫皂隶掩门。一样方才放心。站了起来,作了揖,站在侧边。察院体统,一应小三司及府经历、县丞等官,并没留茶之理;或特典留茶,也只是立了吃的。故姚君虽然有旧恩于察院,也只是站着吃茶。

茶罢,察院道:“本院自得君周济还乡,幸叨科第,常思报恩,未得其便。今幸于此相遇,是天假之便也。只是尊卑阔绝,体统森严,不便往来酬报。君有济人利物之心,甚于狱中情由,必知其详。其间倘有真正冤枉,情可矜恤者,甘可开几名来。人得千金,本院当为释放,以报君恩。”

一祥领命,谢茶而出。只见衙门中人,伸头缩颈,在那里打听,是何缘故留茶,那些府县间抄日报的,即将此事报与两司各道府县各官去了。府县官也有送帖来的,也有送礼来的。你道是奉承这司狱司么?总是奉承察院的相知。

姚君一到衙门,快活不可胜言,即唤本衙门书吏,把察院的说话,一一对他说了。书吏皆贺道:“恭喜老爷,得此一桩大钱。”姚君笑道:“你们这些痴人!若是我这等要钱,何不日常里也索搜赚几文?我只因官卑职小,不能申雪冤枉,时以为恨。今幸得上台老爷有此美意,我正好因风吹火,了我向来心愿,岂以得钱为喜!若是要钱,那没钱的冤枉,毕竟不能出了。”

书吏听这说话,口头虽称赞,心里都暗笑道:“哪里有不要钱的人?这是人面前撇清的话儿。待他做出来,便见分晓。”遂说道:“老爷既不要钱,老爷知狱中有几个真冤枉?”姚君道:“我一来管事,就存此心,故此时常访问,牢中有七人真冤。”就把七人名字事迹,数将出来。又道:“你们可将前因后迹,备细开述,叠成文卷,去开释他,我自不要一文。其问有三四个富家,出得起的,你们可对他说,要他一二十两一个,也不为过。”

狱吏登时到监中,与那七个人说了。七人感谢不尽,即时着人到家,通了消息,斗起银子,与了吏书。那班吏书又算计道:“本官虽说不要银子,哪里便是真心?况且他既晓得三四个是富家,察院老爷又说一人要他千金,不如叫他几个斗二三千银子在此,待送文卷与他。他若真不要时,一定即刻把文卷送上去;若假不要,必定迟延两日,那时便可送进去与他。”大家商量已定,银子已斗端正。

过了数日,文案已成,吏书送与姚君看了。拿了文案,即忙去见察院。那时书吏方知其真不要钱,人人喝彩不已。

及至察院前,等候开门,传将进去,这番却不是前边见的体统了。一祥一边进去,察院便叫掩门。一祥将文卷呈上,禀道:“知事平日体察狱情,其中重辟囚犯,有七人实系冤枉,蒙老爷钧谕,敢斗胆开呈,望老爷开天地之恩。”察院看了文卷道:“君曾有所得否?”答道:“已约定释放之日,共谢知事七千金矣。”察院道:“既如此,足以报君之德矣。君将此银归家怡老,逍遥林泉之间可也,何必为五斗粟折腰?”一祥领命而出。P12-13

序言

《醉醒石》是明末清初拟话本集中较著名的一种。全书十五回,每回一篇,每篇一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时代早起明太祖朝,晚到明神宗万历年间。作者是抱着劝忠说孝等目的著此书来垂教训诫的。

《醉醒石》一书,署名东鲁古狂生。作者真实姓名无法考证。从小说的语言及内容分析,作者似是一位在北方生活过多年的南方人。从小说反映的时代和小说写作的年代,可以推测作者是生于明、卒于清的人。

产生于明清之交的《醉醒石》以醒痴世、达世道、垂教诫、为大干世界说法相标榜。其题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揭世道,戒人生,倡伦理。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性的见解。作者在书中提倡孤忠,反对“犯上作乱”。宣扬天命有定、因果报应,鼓吹读书做官等思想在书中亦很突出。

《醉醒石》的作者为了宣示自己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小说中一再搬出明太祖的前述遗训,鼓吹天命有定,告诫人们要安分守纪。为提倡妇人忠贞节烈,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就不惜笔墨渲染美化姚指挥妻妾舍命救孤祀,而奚落改嫁妇莫氏。为戒人贪、淫,而有第七回吕主事五个儿子尽行败落的故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醉醒石》作为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林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作品题材涉及比较广泛的社会内容,而且在写作艺术上也更胜一筹。其对明末社会现实的广泛描写更使其书极具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醉醒石》论理恰当,丝丝入扣;人物生动,形象感人;描写细腻,颇具生活气息以及语言简洁明畅等,使其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成为同时代文人拟话本小说极富特色的一部,在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次再版,我们对原书中的笔误、缺漏和难解字词进行了更正、校勘和释义,对原书原来缺字的地方用口表示了出来,以方便读者阅读。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所疏失,望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醉醒石石点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东鲁古狂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64130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7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2011074488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