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限江山(长江流域的君王与后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浪花淘尽的历史人物中,君主与后宫无疑曾经是最为耀眼的存在,马鹏翔编著的《无限江山:长江流域的君王与后苑》主要讲述那些在长江流域上演历史悲喜剧的君主与后宫们。中华文明史主要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发展史和融合史,在分裂的时代它们各自发展,在统一的时代它们交汇融合,尤其是在异族铁骑席卷中原大地的时候,长江往往作为天然的屏障保存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因此尽管在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曾经存在过的王国和政权依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内容推荐

马鹏翔编著的《无限江山:长江流域的君王与后苑》以时间发展为序,重点介绍长江流域历朝历代君王与后宫的相关内容。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争霸中原——春秋战国;第二章逐鹿天下——秦汉;第三章鼎足而立——三国魏晋;第四章金粉南朝——宋齐梁陈;第五章乱世烽烟——五代十国;第六章余音袅袅——宋明清。内容系统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争霸中原——春秋战国

 第一节 楚国篇

一 霸业初兴的楚武王熊通

二 桃花夫人息妫

三 争霸中原的楚成王熊恽

四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熊旅

五 贤内助楚庄王后樊姬

六 众叛亲离的楚灵王熊虔

七 变法图强的楚悼王熊疑

八 被骗客死的楚怀王熊槐

九 美貌善妒的楚怀王妃郑袖

 第二节 吴越篇

一 任贤使能的吴王阖闾

二 刚愎亡国的吴王夫差

三 以身许国的美女西施

四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第二章 逐鹿天下——秦汉

 第一节 楚汉争霸篇

一 破釜沉舟的西楚霸王项羽

二 布衣天子汉高祖刘邦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西汉分封王

一 “国士无双”楚王韩信

二 骁勇善战的淮南王英布

三 知机善终的长沙王吴芮

四 七国之乱的领袖吴王刘濞

 第三节 东汉中兴篇

一 允冠百王的汉光武帝刘秀

二 割据巴蜀的白帝公孙述

 第四节 两汉后宫篇

一 “和平使者”明妃王昭君

二 一代艳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附赵合德)

三 “娶妻当得阴丽华”

第三章 鼎足而立——蜀吴东晋成汉

 第一节 蜀汉篇

一 三顾茅庐的先主刘备

二 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

 第二节 东吴篇

一 雄才大略的东吴大帝孙权

二 残忍好杀的亡国之君孙皓

 第三节 东晋篇

一 “王与马,共天下”的晋元帝司马睿

二 戏言被杀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第四节 成汉篇

一 宽刑简政的大成武帝李雄

二 贪婪好色的成汉末帝李势

第四章 金粉南朝——宋齐梁陈

 第一节 刘宋篇

一 金戈铁马的宋武帝刘裕

二 元嘉中兴的宋文帝刘义隆

三 荒淫无度的宋孝武帝刘骏

 第二节 南齐篇

一 围棋皇帝齐高帝萧道成

二 荒唐天子齐东昏侯萧宝卷

三 “步步金莲”齐东昏侯萧宝卷妃潘玉儿

 第三节 南梁篇

一 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

二 才子皇帝梁元帝萧绎

三 “徐娘半老”梁元帝萧绎妃徐昭佩

 第四节 南陈篇

一 一代英主陈武帝陈霸先

二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陈后主陈叔宝

三 长发才女陈后主妃张丽华

第五章 乱世烽烟——五代十国

 第一节 前蜀后蜀篇

一 乘乱举事的前蜀高祖王建

二 徘徊花间的后蜀后主孟昶

三 蜀中才女花蕊夫人费贵妃(附小徐妃)

 第二节 吴、楚、吴越篇

一 草莽英雄吴王杨行密

二 保境安民的楚王马殷

三 “海龙王”吴越太祖钱缪

 第三节 南唐篇

一 文物复盛的南唐烈祖李昇

二 风流天子南唐后主李煜

 第六章 余音袅袅——宋明清

 第一节 南宋篇

一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高宗赵构

二 立志北伐的中兴之主宋孝宗赵眘

三 聪慧机警的宋宁宗皇后杨桂枝

四 西藏高僧宋恭帝赵显

 第二节 明代篇

一 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二 母仪天下的大脚贤后马秀英

三 “蛤蟆天子”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第三节 农民起义篇

一 隐伏商洛的闯王李自成

二 天降煞星黄虎张献忠

三 创建天国的天王洪秀全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四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在春秋末期旷日持久的吴越争霸战争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且还一举成为春秋霸主。勾践留下了许多发人深思、催人奋发的故事,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

勾践,古称“句践”,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吴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春秋末期越国君主。春秋中后期,地处东南的吴国、越国先后崛起,吴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先是在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曾攻越国,占领榜李(今浙江嘉兴南)。后在吴军主力大举攻楚时,越王允常也侵入吴境。勾践即位当年,即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间趁越国国丧、新君即位之际率军攻打越国,勾践率军抵抗,两方战之于榜李。越国以死罪刑徒阵前自刎,乘吴军注意力分散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吴越结下了血海深仇,吴王夫差与伍子胥、伯嚭日夜操练军队,立誓复仇。

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欲攻越以报父仇,打算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大夫范蠡劝谏说吴强越弱,且吴国复仇心切。士气正高,不应主动求战,勾践不听大夫范蠡劝阻,公元前494年发水军3万北上攻吴。夫差得知后率10万大军严阵以待,双方在夫椒(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开激战。夫椒之战,吴越力量对比悬殊,并且越军是劳师远征,在作战素养上与吴军也有差距,结果越军大败,向越国后退,吴军紧追不舍,占领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越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勾践懊悔地对范蠡说:“寡人不听先生的谏言,以致今日的狼狈下场,不想越国数年的基业竞毁在寡人手里,寡人心中愧疚,实在不甘,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说:“只有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盈而不溢;而当情况危急将要灭亡时,就要顺应人道了。处理各种事情时要有理有据,并有所节制。大王现在可以准备厚礼送给吴国,不行的话,大王再屈身暂作吴王的奴隶。”一向自负的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建议,求降请和。吴国大臣伍子胥认为这是一举灭亡越过多的大好机会,不同意越国的投降。绝望的勾践想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毁掉社稷,然后自杀以求与越国共存亡。范蠡和文种又献计用重金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在伯豁的劝说下,夫差答应了越国投降的请求,但是要求勾践到吴国为人质。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夫妇带领谋臣范蠡前往吴国,把国事托付给了文种。范蠡和文种都是越国得以复兴的重臣,但两人本来都是楚国人,其实吴国的伍子胥与伯豁也都是楚国人。当时的中原诸侯国(包括楚国)都是贵族世袭制,旧贵族把持高位,有才干的人很难得到施展的机会,他们只有投奔新崛起的国家才能尽展所长。范蠡认识到自己与文种各有所长,主动请求随勾践入吴国为奴,以求保存勾践性命。范蠡说:“战场、谋略上的事情,文种没有臣下处理得好;但治理国家,笼络百姓,臣就不如文种了,臣请与大王同去。”勾践夫妇到吴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要他们夫妇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甚至为了讨夫差的欢心,在夫差生病的时候尝他的粪便,以诊断夫差的病情。3年过去了,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伯嚭不时接受文种派人所送之礼而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想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伍子胥再次进谏说放勾践回国等于放虎归山,必然后患无穷。但夫差拒不听谏,伍子胥气愤地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意思说越国人用十年休养生机,再用十年练兵,二十年之后,吴国就会成为废墟了。  勾践返回越国之后,励精图治,发誓复仇,文种为他提出了“灭吴九术”,勾践将之作为越国的国家战略。“灭吴九术”第一是要有越国必胜的信心。第二是赠送吴王夫差奢华财物,既让吴国信任越国,疏于防范,又让吴王夫差习于奢侈,丧失锐气。第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再用蒸过的大谷归还。吴王夫差见越谷粗大,就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第二年长不出稻谷,导致吴国大饥。第四是进献吴王夫差美女,让他迷恋美色,不理政事。第五是向吴国输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诱吴王夫差大起宫室高台,空耗国家财力和民力。第六是贿赂吴王夫差左右的奸臣,败坏吴国朝政。越国选中的奸臣是伯豁。第七是离间吴王夫差和忠臣的关系。这个忠臣主要是伍子胥。伍子胥是吴国灭越战争的主将,是对越强硬分子,被勾践君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第八是越国积蓄粮草,充实国力。第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寻找良机攻吴灭吴。

为了完成复兴越国的计划,勾践委托范蠡建城作都,于是建成会稽城,越国的国都就从诸暨搬到了会稽。勾践率先垂范,念念不忘复仇。他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这就是“卧薪尝胆”。他常常让侍卫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夫人自己织布。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P53-55

序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本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但它为人所熟知是由于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作为开篇词,更因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广为传唱。慷慨悲凉的词句中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深深感喟。的确,滚滚长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一条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历史之河,千百年来无论是英雄们的丰功伟绩,还是失败者的末路彷徨,都伴随着浪花消逝在奔腾不息的江水中,任凭后世凭吊。

在浪花淘尽的历史人物中,君主与后宫无疑曾经是最为耀眼的存在,本书主要讲述那些在长江流域上演历史悲喜剧的君主与后宫们。中华文明史主要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发展史和融合史,在分裂的时代它们各自发展,在统一的时代它们交汇融合。尤其是在异族铁骑席卷中原大地的时候,长江往往作为天然的屏障保存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因此尽管在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曾经存在过的王国和政权依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事实上,从春秋时期起,长江流域的君主与后宫就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无论是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熊旅,众叛亲离的楚灵王熊虔,还是刚愎自用的吴王夫差,以身许国的美女西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秦末战争期间,活跃在长江流域的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楚王韩信、九江王英布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写下了浓笔重彩的篇章。魏晋南北朝是个大分裂、大融合的时代,长江流域的君主与后宫更为活跃。三国时期三顾茅庐的先主刘备,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东吴大帝孙权,残忍好杀的亡国之君孙皓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为世人所熟悉:金粉南朝时期矢志北伐的刘宋武帝刘裕,佞佛的梁武帝萧衍,火烧江陵的梁元帝萧绎以及其嫔妃“半老徐娘”徐昭佩,还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陈后主,他们的生平事迹也为后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五代十国是又一个大分裂的时代,长江流域的君主们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哀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南唐后主李煜,其实除此之外,被称为“海龙王”的吴越太祖钱缪,以及乱世偏安的前蜀高祖王建、后蜀后主孟昶等人也是很有特色的君主。南宋时期是长江流域的政权存在最后一个重要时期,仍然是隔江对峙的局面,南宋朝廷虽然军事萎靡,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却有重要的发展。南宋的君主中,“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高宗赵构,被元军俘虏后成为西藏高僧的宋恭帝赵显都有着传奇经历。明代虽然大部分时期定都北京,但明太祖朱元璋却是定都南京,并以长江流域为根据地北伐成功,统一全国,因此朱元璋和他的大脚皇后马秀英无疑属于长江流域的君主与后宫的代表。

有必要就本书选择人物的标准和体例向读者作一介绍。首先是“君主与后宫”的标准,本书中的君主主要包括三类人:一是正史(包括载记)中所记载的帝王。二是独立性质的诸侯国君。如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虽然名义上尊奉周王室,但实际上是独立王国,这些国家的国君无论封号如何,都应视为君主。类似的还有西汉初期的诸侯国,虽然是西汉王朝的属国,但国君可以拥有军队,任命官吏,征收赋税,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可视为君主。但自景帝、武帝大力推行削藩政策之后,诸侯国的独立性大大降低,其国君不作为君主看待。汉代以后历代被分封的王侯独立性更低,更不应视为君主。三是建立政权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如果我们不以成王败寇论英雄,那么建立政权的农民起义领袖如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也应被视为君主。本书中的后宫是指君主的皇后与嫔妃。

其次,判断君主与后宫是否属于长江流域的标准主要如下。首先是政权的都城所在地。古代国家的都城及周边地区往往是该国家统治的中心区域,都城在长江流域,那么该政权的君主与后宫就属于长江流域。本书的传主大部分符合这个标准。其次是政权的疆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越王勾践灭吴后兼有吴地,又北上争霸,甚至一度将国都迁至山东琅琊,越国疆域纵贯江淮。尽管越国故都会稽、新都琅琊都不属于长江流域,但从其疆域而言,灭吴后的越国是一个典型的长江流域的国家,因此越王勾践也被本书视为长江流域的君主。与此类似的有西汉初年的诸侯国楚国,虽然其都城下邳不在长江流域,但其疆域也纵贯江淮,直抵会稽,因此楚王韩信也被本书视为长江流域的君主。第三,政权的初建地。如汉王朝之得名是由于刘邦被封为汉王,当时的封地兼有汉中、巴、蜀,都城在汉中,其封地及都城都属于长江流域,尽管刘邦在汉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西汉政权后来定都长安,本书仍将刘邦作为长江流域的君主来看待。与此类似的还有农民起义军领袖李白成,他攻下襄阳后更名为襄京,建立了新顺政权,尽管其后又定都于西安,本书也将其视为长江流域的君主。第四,君主与后宫的出身地和起家地。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都城所在地彭城(今江苏徐州)都不属于长江流域,但项羽自幼随叔父项梁生活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并且在吴县发动起义,起义军的班底就是来自吴中(今江苏常州无锡)的8000子弟,项羽失败后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渡江,最后自刎乌江,说明项羽是将江东视为自己的故乡和起家地,因此本书也将项羽视为长江流域的君主。光武帝刘秀出身于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属于长江流域,他在这里成长并在这里发动起义,建立东汉政权后以南阳为南都,因此本书也将刘秀视为长江流域的君主。而在后宫中,远嫁塞北的明妃王昭君(湖北兴山人),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江苏苏州人),光武帝皇后阴丽华(河南新野人)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样的君主和后宫可称为“出自长江流域的君主和后宫”。在上述四条标准中,除了第一条标准可获得公认外,其他三条标准都可能引发争议,这也是本书需要向读者作出解释的原因。

最后需要就本书编写的体例向读者作一介绍。在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2000多年历史中,长江流域的君主与后宫有数百位之多,这就需要确立编写的体例以确定传主的人选。本书编写的体例如下:①正史为主的原则。本书的编写以正史为主,上古传说中的君主,如炎帝、蚩尤、共工、祝融、大禹等人,虽然活动在长江流域,但事迹渺茫难考,大多属于传说。与此类似的还有古巴国、古蜀国,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上比较重要的诸侯国,遗憾的是这些国家君主和后宫的事迹也流于传说,这些君主和后宫都未纳入编写的范围。本书的传主都来自正史的记载,当然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参考了杂史、野史、笔记小说以及民间传说并做了一定的考辨。②影响力的原则。本书主要以历史影响力的大小来选择传主,因此本书记述最多的是开国之君、中兴之主、亡国之君以及有较大历史影响力的后宫,因为这些人往往因其丰富的经历而带给后世历史的沉思。③独具特色的原则。除了历史影响力之外,本书选择传主主要考虑其自身的特色,如南宋恭帝赵显,本人并未有多大历史影响力,但一生经历之奇特在历代君主中也无人可及,被元军俘虏后娶元朝公主为妻,后剃度出家,成为西藏高僧,因此成为本书的传主。

长江之水汹涌东逝,飞溅的浪花中裹挟着多少值得追忆的历史过往,本书对长江流域的君主与后宫的记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粗疏浅陋之处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后记

我一直比较喜欢读史,读史的目的倒不是像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而是因为有趣。历史上不少人物命运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令人叹为观止,比小说还要精彩很多。借写此书的机会,我又重温了一遍历史,很多已经淡忘的人物又重新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就本书而言,我没有想把它写成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而是想写成一本有趣的人物传记。有趣成了我选择人物的最大标准,因为没有有趣的人物就没有有趣的书。所谓有趣的人物,无论成败善恶,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人生。其实即便是君主和后宫,也有很多人活得太过乏味以致面目模糊,因此我把目光主要投向了那些在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君主与后宫,开国之君、中兴之主、亡国之君是我选择最多的君主类型,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后宫则是我选择的目标。

按照有趣的标准来挑选人物,遗感肯定是有的。本书记述了49位君主的传奇人生,后宫却只有14位,完全不成比例,这倒并非是因为我重君主而轻后宫。虽然从历史上看,后宫的数量远远多过君主,但有故事的后宫还是太少了,而有些明显有故事的后宫历史记载却只有寥寥几笔,没有办法作为传主。

本书的另外一个遗憾就是长江上游的君主与后宫记载偏少,虽然从三代开始在长江上游就有不少少数民族建立了国家,譬如说古巴国、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夜郎国,但关于这些国家的历史记载太少了,它们的君主与后宫只剩下民间传说,所以只能忍痛割爱。本书原打算专列一章描写唐宋时期长江上游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南诏、大理的君主和后宫,经过再三考虑,觉得长江流域仅仅是这些政权的边缘地带,它们的统治中心都不在长江流域,把它们作为长江流域的政权有些勉强,最后决定不写入本书。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武汉科技大学的孙君恒教授,是他给我提供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还细心地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编纂委员会,他们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指导性意见;感谢长江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校对,使本书最终得以完成。

本书写作中参考和采用了一些资料、图片,因篇幅和时间所限,未能一一注明,敬请各位专家学者谅解。

作者

2014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限江山(长江流域的君王与后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鹏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29277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2014238693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1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