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杰克·伦敦卷(名家名译插图本)/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杰克·伦敦是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的作家。他将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与社会主义、神秘主义、达尔文的决定论、尼采的超人学说等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大批虽非字字珠玑,却不乏传世之作的小说。他的创作实践,为包括安德森、拉德纳、海明威在内的一批作家奠定了基础,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书收录了杰克·伦敦的雪野寂寂、生之恋(又名:热爱生命)、黄金谷、飓风扫过环礁岛(又名:马普西的房子)等十余篇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在命运的闷棍之下,我流血了,但绝没有低头。”在我们无法坚持的时候,杰克·伦敦这样告诉我们……

“让我努力生活,待逝去时,连殡仪馆的老板都感到悲伤。”那个一百年前一直在微笑着面对一切不公的老头,教给了我们乐观与幽默……

这是我们漫漫的成长岁月中,那些弥足珍贵的文字记忆。

溅如柳鸣九先生所言:“让孩子们在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中长大,是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

于是,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莫油桑、码克·吐温、杰克·伦敦、欧·亨利、都德、泰戈尔、屠格涅夫,十位世界文学大师的文字在这里集结,十五位国内顶尖翻译家的生花译笔在这里呈现,还有文学大师真实的、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人生经历,都将在这里——向你讲述。

本册将为你呈现杰克·伦敦的精彩文字!

目录

雪野寂寂

生之恋(又名:热爱生命)

黄金谷

飓风扫过环礁岛(又名:马普西的房子)

叛逆

墨西哥人

一块牛排

活命的火

强者的秘密

“棕狼”

为赶路的人干杯

隐身试验

*杰克·伦敦小传:泥土里长成的传奇作家

试读章节

猝不及防的危险,突如其来的死亡——马莱默特·基德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一边指挥一边开始抢救。那个印第安女子没有昏倒,也没有徒劳地大放悲声,在这一点上和她的白种姐妹判若两人。她按照基德的吩咐,全身扑到一根草草做成的杠杆的一端,借助身体重量来减轻大树的压力,一面仔细去听丈夫发出的呻吟。马莱默特·基德就用斧头砍树。钢斧砍在冻得硬邦邦的树干上,发出声声脆响,伴随着斧声,还听得见砍树人“呼哧”“呼哧”的艰难的喘息。

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砸得不成人样的东西弄出来,摆到了雪里。但是比同伴的痛苦更使他揪心的,是那个女子脸上流露的无言的悲痛,那种交织着希望和绝望的探询目光。两人都默默无语;生长在大北地的人从小就懂得空谈无益而实干却极其可贵。在零下六十五度的低温下,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要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于是他们赶快割断捆绑爬犁的绳子,用皮褥子把可怜的梅森裹好,放在用树枝垫成的铺上。还就地取材用那造成这场灾难的树当柴,在他跟前烧起一堆熊熊大火。又在他背后撑起一块帆布,斜罩在他上面,搭成一个最简单的帐篷,把篝火发出的热反射到他身上——这是从天下万物格物致知的人可能掌握的一个诀窍。

另一方面,只有和死神打过交道的人,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梅森被砸得很惨。粗粗查看一下也一目了然。右胳膊、右腿,还有背脊都已压断,腿从臀部以下已瘫痪,还很可能受了内伤。只有偶尔一声呻吟,表明他还没有断气。

毫无希望,也毫无办法。无情的黑夜悄悄地消逝——一整夜鲁思所能做的,只是在绝望之中充分发挥她那个民族的坚韧,而马莱默特·基德那古铜色的脸上又平添了几条皱纹。说来难以置信,梅森受的痛苦反而最少,因为他在朦胧之中回到了田纳西州东部,回到了大烟山区,经历着一幕幕童年的情景。他满口梦呓,用忘了很久的动听的南方口音,说起在河里游水、捉树狸、偷西瓜的情形,听了令人凄然。这些话鲁思一点也昕不懂,但是基德能听懂,而且深受感动——只有和文明社会的一切隔绝多年的人才会有这种感动。

天亮以后,受伤的人恢复了知觉,马莱默特·基德俯过身去倾听他微弱的话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诺相遇的情形吗?到下一次冰消雪化,就是整四年了。当时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她。只不过她还漂亮,有几分动人而已。但是你可知道,后来我就看得她和宝贝一样了。她成了我的好老婆,有了困难总是和我一起担当。谈到做买卖,你知道谁也比不过她。你还记得那一次,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的弹雨,闯过麋鹿角滩,把你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事吗?——还记得那一回在努克路开耶托断粮的事吗?——记得那回她抢在解冻淌冰以前,给我们报信的事吗?真的,她的确是我的好老婆,比我以前那一个强多了……不知道我原来结过婚?从来没有告诉你,啊?唔,我结过一次,还是在南边美国老家的时候。就为了这个,我才来到这里。还是一块长大的呢。我远走他乡,就是为了给她一个离婚的机会。她得到机会,就离了。

“不过这些事和鲁思不相干。我本来想赚一点钱,明年就离开这里到‘外边’去——我和她一起去——可现在太晚啦。基德,千万别打发她回娘家。一个出了嫁的女人又得回娘家住,那滋味太不好受啦。你只要想一想!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她和我们一起吃腌肉,吃豆子,吃面食,吃干果,怎么好又叫她回去吃鱼吃鹿肉?她已经过惯了我们的生活,知道比她娘家的生活好,再让她回去过娘家那种日子,太难为她了。基德,你要多照顾她——你干吗不干脆——好,不说了,你总是对她们敬而远之——还有,你从来没有告诉我,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要好好待她,一有机会就送她回美国。不过要让她能够回来——你知道,她可能会想家的。  “还有那孩子——他把我们连得更紧了,基德。我唯愿他是个小子。你想想看!——他是我的亲骨肉啊,基德。孩子绝对不能留在这边。如果是个丫头,那她根本没法留在这里。把我的皮货卖了,起码可以卖上五千块,我在公司里还有一笔钱,也有这个数。把我的份子和你的份子合起来搞。我相信,我们申请产权的那块高地一定会出金子。你一定要让孩子多读点书。还有,基德,最要紧的,千万别让他回这边来。这个鬼地方不是白人呆的。

“我算是完啦,基德。顶多还能挨上两三天。你一定得继续走。你非继续走不可!别忘了,这关系到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上帝!但愿是个小子!你不能守着我——我是个快死的人,我一定要你快走。”

“让我等三天吧。”马莱默特·基德恳求道。“你也许会好转的,也许会出现转机。”

“不行。”

“就等三天。”

“你必须立刻上路。”

“两天。”

“基德,这关系到我的老婆和儿子。你不该再说。”P8-10

序言

杰克·伦敦(1876—1916)是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的作家。他将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与社会主义、神秘主义、达尔文的决定论、尼采的超人学说等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大批虽非字字珠玑,却不乏传世之作的小说。其中《荒野的呼唤》(1903)、《海狼》(1904)、《白色獠牙》(1906)、《铁蹄》(1908)、《马丁·伊登》(1909)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

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出生于旧金山,原姓钱尼,其父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游方占星家,其母是一个招魂术者,也是一名音乐教师。小钱尼出生不久即为生父所弃,跟随养父改姓伦敦。他从小为生活所迫,颠沛流离,饱尝贫穷、饥饿、困苦的滋味。后来他写道:“十岁我就上街卖报”,“星期六卸货车,星期天到滚球场帮人竖靶子”;十四岁到罐头厂当童工,有时“一口气干十八到二十个小时,有一次一连干了三十六个小时”。离开罐头厂以后,在旧金山码头当过搬运工,干了一年多违禁在海上捕·的“蠔贼”,又在捕海豹的船上干了一年左右的水手,到过日本。1894年随“考克西失业请愿大军”从西部向华盛顿进发,要求国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因此以流浪罪被拘禁三十天。大约在此时,他决心靠自学提高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处境。两年之后靠自修考入加州大学半工半读。读了一个学期,1897年初就随潮水般的淘金者去了阿拉斯加。翌年,他因患败血症,身无分文回到旧金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黄金梦未圆,他却为自己早期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他最终成为一个作品等身、腰缠万贯的小说家打下了生活基础。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也有过欢乐,那就是读书。奥克兰公共图书馆是他常去之地。正如他后来所说的:“我早上、中午、晚上都读。我在床上读,在桌旁读。我在来去学校的路上读。别的学生玩耍的时候我还是在读。”在捕蠔船上,在水手舱里,在淘金客的棚屋中,这种嗜好一直伴随着他。他读吉卜林、读萧伯纳、读麦尔维尔,也读左拉、读福楼拜、读托尔斯泰。除了文学作品,他也读马克思,读尼采,读达尔文,读斯宾塞。这种广泛涉猎和对各种理论、学说的兼收并蓄形成了他世界观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一方面相信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这两种互不相容的哲学观使他既写出了《深渊中的人们》(1903)、《阶级的斗争》(1905)、《铁蹄》(1908)、《革命》(1910)这样的小说和论辩著作,又写出了《荒野的呼唤》(1903)、《海狼》(1904)、《白色獠牙》(1906)等反映生存竞争、超人哲学和坚忍不拔的个性的作品。在诸如《南海故事》(1911)等较晚的作品中,他的进化论和超人哲学表现为更极端的形式,其中许多作品浸透了“白人优越论”的观点。杰克·伦敦作品中的这种悖理现象反映了他世界观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与他复杂的背景和经历分不开的。他曾告诉一名记者:“我首先是一个白人。其次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自称《海狼》和《马丁·伊登》这类作品旨在批判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一些批评家却认为作品本身很难证明这种说法。

杰克·伦敦是一个多产作家。他曾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写一千字,就这样目复一日,笔耕不辍。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创作了10多部长篇和180多个短篇,其中有160多个短篇收集在19本集子中。这些集子以最有名的《“狼之子”》(1900)始,以死后才问世的《酒后之勇》终,出版的时间跨度二十余年。他的短篇作品数量众多,卷帙浩繁,却良莠不齐,瑕瑜互见。纵观他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到从巅峰到低谷的大致发展线索。1899年,他的北方题材小说开始在《大陆月刊》、《大西洋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一时洛阳纸贵,顷刻之间他成了美国文坛的一颗新星。此后三四年是他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瞩目。1902年以后,虽然大量作品仍源源不绝地从他笔尖流出,小说的整体质量却难与前相比。到1909年,或因生活素材告罄,或因才力不逮,他开始求助于老生常谈的主题,情节也往往流于程式化。在生命的最后四年里,他基本上没有写出多少短篇作品。

就背景和题材来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可说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早期的小说几乎都是以克朗代克和大北方为背景,描写人与自然的严酷斗争。随着多次出航南太平洋(即所谓“南海”)和对社会革命信仰的加深,他创作了一批以“南海”生活和工人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在他晚期,他开始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科幻小说的创作技巧产生兴趣,写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探索性作品。本书选译的12篇作品大体反映了他短篇小说的这种背景和题材的分布。其中除了《雪野寂寂》、《活命的火》、《生之恋》(又译为《热爱生命》)、《强者的秘密》、《一块牛排》、《墨西哥人》、《飓风扫过环礁岛》(又译为《马普西的房子》)这些公认的名篇(其中不少被用作集子的书名),也有少数不常见于各种选集或选本的作品。其题材除涉及上述几个主要方面,也有两三篇涉及作者经历的其他方面。我们希望这些作品能从总体上反映杰克·伦敦短篇小说创作的全貌,代表其短篇作品的最高水准。其中某些作品体现的思想倾向我们未必赞同,其艺术也难说臻于完善。这些相信读者会做出各自的评价。

美国评论家门肯曾指出:杰克·伦敦的“过度勤奋”使他“源源不绝地”写出一些“半成品的书”;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具有优秀小说的一切要素”(《偏见集》)。杰克·伦敦运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叙事娴熟,描写生动,人物逼真。为他写传记的作者爱尔文·斯通说:在伦敦之前虽然有爱伦·坡、哈特、克兰、彼尔斯,他们已摆脱传统形式,另辟蹊径,使文学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但是把小说交到平民手上,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杰克·伦敦却是第一人。原始严酷的背景,震撼人心的故事,刀劈斧削的人物,朴实粗犷的叙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他的创作实践,为包括安德森、拉德纳、海明威在内的一批作家奠定了基础,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杰克·伦敦卷(名家名译插图本)/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杰克·伦敦
译者 蒋坚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44757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