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仁政方隆/大明风云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色鬼淫魔”遗传基因的由来——明代官书记载:太子朱标“忤逆大恶"

“初,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宫中行咒诅,忽有声震响,灯烛尽灭,略无所惧。又擅募勇士三千馀,东宫执兵卫。太祖闻之,语孝慈高皇后日:‘朕与尔同起艰难,以成帝业,今长子所为如此,将为社稷忧,奈何?,皇后日:‘天下事重,妾不敢与知,惟陛下审之。’太祖曰:‘诸子无如燕王最仁孝,且有文武才,能抚国家,吾所属意。皇后慎勿言,恐泄而祸之也。’有潜以告太子者,太子乃日夜伺察太祖”(《奉天靖难记》卷1;《明太宗实录》卷1)。

这段史料是说:当初朱标在当太子时言行举止多有失范,这就使得皇父朱元璋大为恼火。老朱皇帝曾亲自监督其改过自新,但谁知朱标怙恶不悛,一退下正殿就口出怨言,平日里常常在东宫暗处狂念咒语,将皇父画在纸上,诅咒他尽早归天,自己好早日登上大位。这事连老天都为之愤怒,猛然间响起了震雷,刮起了大风,将东宫里的灯火全部吹灭了。但这个大逆不道的朱标太子却什么也不在乎,更不用说是害怕了。过了没多久,他又偷偷地招募了3 000多名勇士,自己亲自执掌这支敢死队。

皇帝老爸朱元璋听说后,就跟皇后老妈说:“想当初,我和你同甘苦共患难,经过无数的战火,才有了今天的帝国伟业啊!可是长子朱标却是这般做法,这难道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的未来考虑吗?你说怎么办?”马皇后回答说:“事关天下社稷的安危,臣妾一个妇道人家,不敢掺和其中,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惟愿陛下深思!”皇父朱元璋说:“我这么多的皇子中只有四子燕王朱棣最为仁孝,能文善武,将来安抚我大明的,我看也就非他莫属了!”马皇后听到这里,赶紧跟皇帝丈夫说:“陛下说话要小心,不能随便表态啊。一旦泄露出去恐怕就会引发大祸!”但谁知还是有人听到了,他偷偷地告诉了朱标太子。太子加紧了活动,日夜窥伺与刺察皇父的言行,真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明太宗实录》卷1;《奉天靖难记》卷1)

十拿九稳的皇位继承人朱标在绝对强势皇帝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居然迫不及待地组织3 000多人的敢死队,但又迟迟不付诸行动,随后反而帮起了与自己皇位继承有着冲突的三皇弟朱桐来,并莫名其妙地中伤“没有任何野心的好弟弟”朱棣:“时晋王闻太子失太祖意,私有储位之望,间语人日:‘异日大位,次当及我。’遂僭乘{舆法物,藏于五台山。及事渐露,乃遣人纵火,并所藏室焚之。自此性益猜忌,荒淫无度,丑声日闻于外。又好弄兵,擅杀人。一日无事,以军马围村落,屠无罪二百余家,其惨酷尤甚。常饲恶犬,以啮人为乐,犬不啮人,即杀其犬。小儿为犬所啮,死者甚众。臣下无敢谏者,谏即挝杀之。太祖闻之怒,召晋王谴责之。晋王见太子,乞为解释,太子日:‘尔所为者,父皇焉得知?此自燕王发之也。’晋王信其言,由是渐生嫌隙”(《奉天靖难记》卷1)。

太子朱标薨世前几年,由于他与老皇帝朱元璋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冲突自然也越来越多。就连远在山西的三皇弟朱桐也听到了南京明皇宫里大哥朱标太子与皇父意见常常相左的消息,不过他可没有四皇弟朱棣那么沉得住气,闻讯后顿时就欣喜若狂,还偷偷地跟人说:“过些日子,父皇要更换太子了,按次序轮差不多也该轮上我了!”朱桐不仅说着,甚至还偷偷地忙活起当太子所用的乘舆法物,但后来又怕被人知道,于是干脆就叫人把准备好的乘舆法物藏到五台山去。可谁知还是走漏了消息,朱桐发现情况不妙,就赶紧派遣心腹前往五台山,将那些乘舆法物一把火给烧了。

销毁了犯罪证据后,朱就无所顾忌了。他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找美人玩,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淫欲,真是荒淫透顶。有关晋王的坏名声不仅在山西,而且在别的地方甚至在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都传开了。当朱榈得知自己臭名远扬时,就怀疑是四弟燕王朱棣在暗中捣的鬼,他不但不好好地闭门思过,反而变本加厉,舞刀弄枪,要是一言不合,就将人给杀了。有一天,朱吃饱了撑着实在无聊,就命令手下的护卫军队包围了一个村庄,将村中200多家无辜的村民给一一杀害了,真是残酷到了极点!

晋王朱还养一些恶狗,平目里要是没事的话,他就将这些恶狗放出来,让它们咬人,每每见到此番情景,他就会开怀大笑;要是碰上哪条狗不咬人,他就立马将它给杀了。好多小孩都被晋王的恶狗咬过,甚至还有许多小孩被恶狗咬死。

对于朱桐此等残暴无耻之行径,晋王府的下臣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要是手下有哪个吃错了药,向晋王爷提意见的话,朱桐就会二话不说,将他给杀了。

皇父朱元璋听到晋王所犯的罪孽后相当恼怒,命令将他召回到南京,打算狠狠地责罚一番。此时朱才发现情况不妙,皇帝老爸要动真格了,怎么办?他顿时想到了太子朱标,乞求大哥在父皇面前多多美言。朱标听到三弟为这等事来求救,他立马反问朱:“三弟啊,你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山西做的那些破事,父皇怎么会知道的呀?”朱榈说:“我也不知道老爸怎么会知道的。”朱标听后狡黠地一笑:“你呀,一点也不动脑筋,这不明摆着,还不是老四朱棣暗中告的黑状!”经过这么一点拨,朱对大哥朱标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开始对四弟燕王朱棣恨之入骨了。(《奉天靖难记》卷1)

P2-3

后记

2013年12月平安夜的钟声敲响时,我的10卷本《大明帝国》竣工了,想来这400多个不眠的夜晚,真可谓感慨万千。在这个浮华的年代里,就一个人靠着夜以继日地拼命干,想来定会让象牙塔里带了一大帮子弟子的大师们笑弯了腰,更可能会让亦官亦民的××会长们暗暗地叫上“呆子”的称号……是啊,十多年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都要做大做强,什么都要提速快行,什么都要搞课题会战工程,而我却是孤独的“夜行人”和迟缓的老黄牛,无论如何都无法跟上这个时代的节拍。好在已到知天命的年龄,什么事都能看得淡淡的,更何谈什么学会、研究会的什么长之诱惑了。秉承吾师潘群先生独立独行的精神,读百家之书,虽无法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至少能“成一家之言”,管他春夏与秋冬。

不管世事,陶醉于自我的天地里,烦恼自然就少了,但不等于没有。自将10卷《大明帝国》书稿递交后,我一直在反问自己道:“有何不妥?”在重读了出版社发来的排版稿后,我忽然间发现其内还有诸多的问题没有彻底讲清楚或无法展开。譬如,尽管我专辟章节论述了大明定都南京、建设南京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从一般意义角度而言,似乎很为周全,但细细想想,对于已经消失了的南京明故宫和明都京城之文化解读还没有完全到位。理性而言,南京明皇宫与南京都城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所占的地位尤为特别,如果要用最为简洁的词语来概括的话,我看没有比“继往开来”这个成语更合适了。“继往”就是在吸收唐宋以来都城建筑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的堪舆术与星象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完美境界,用明初朱元璋开国时反复强调的指示精神来说,就是“参酌唐宋”和“恢复中华”,即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和规划南京明皇宫和大明都城建设,于最核心部分构建了象征紫微垣的宫城,宫城之外为象征太微的皇城,皇城之外为象征天市的京城,环环相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思想在南京明皇宫和大明都城建设布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开来”就是指明初南京明皇宫与都城建设规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皇城与都城建设布局。

同样的例子还有南京明孝陵、凤阳明皇陵、盱眙明祖陵,等等。

对于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原书稿基础上直接添加和补充,但问题又随之而来了。原书稿规模已大,《洪武帝卷》100多万字,分成了3册,每册都是厚厚一大本,如果再要“补全”,那就势必要另辟一册。这样对于图书销售会带来更多的不便。思虑再三,只好暂时先以原书稿的规模出版,等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作重新规划和布局。

可没想到的是,我的苦衷在今年新书上市后不久让广大的读者和东南大学出版社的朋友一下子给解决了。本来按照图书规模而言,3卷本100多万字的《朱元璋卷》应该是很难销的,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它上市没多久就销售告罄。在纸质图书销售不景气的今天,能有这样的结果,真是莫大的欣慰。更让人兴奋的是,东南大学出版社的谷宁主任、马伟先生在上请江建中社长、张新建总编等社领导后决定,在原10卷《大明帝国》基础上,让我重新修订,分册出版。当时我正在研究与撰写大明正统、景泰两朝的历史,听到这样喜人的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始对原10卷《大明帝国》逐一作了梳理,调整章节,增补更有文化含金量的内容,使原《大明帝国》变得更为系统化,考虑到新书内容已有很多的变化,为了与以前出版的相区别,本想取名为《明朝大历史》,但考虑到这是普及性极强的读物,最后与马伟先生合计,取名为《大明风云》。

经过数月的不眠之夜,《大明风云》前8卷终于可以交稿了。回想过往的日日夜夜,看到眼前的这番收获,我要衷心感谢的是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叶皓部长、徐宁部长、曹劲松副部长,南京广电集团谢小平主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网控中心的龚冬梅主任,中央电视台池建新总监,安徽电视台禹成明副台长,原南京电视台陈正荣副台长、新闻综合频道傅萌总监,原江苏教育电视台张宜迁主任、薄其芳主任,东南大学出版社江建中社长、张新建总编,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久红院长、袁健红副书记,南京市政协副主席余明博士,南京阅江楼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韩剑峰主任,新华报业集团邹尚主任,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张鹏斗馆长,南京静海寺纪念馆原馆长田践女士,南京阅江楼邱健乐主任,南京市社科院李程骅副院长与社科联陈正奎院长、严建强主任、顾兆禄主任,南京市新闻出版局蔡健处长,南京市档案局徐康英副局长、夏蓓处长,江苏省社科联吴颖文主任,福建宁德市政协主席郑民生先生、宁德市委宣传部吴泽金主任、蕉城区统战部杨良辉部长等领导的关怀(特别注明:本人不懂官衔大小,随意排列而已,不到之处,敬请谅解);感谢中央电视台裴丽蓉编导、徐盈盈编导、戚锰编导,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贾威编导、袁锦生编导,江苏教育电视台苍粟编导、夏恬编导、赵志辉编导,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制片人张环主任、制片人叶成群、舒晓峰编导、唐轶编导、海外中心吴卓编导、韩德良编导、张曦伯编导、李静编导、刘小慧编导、美女主持人任良韵,南京广电集团王健小姐,南京电视台主持人周学先生、编导刘云峰先生、李健先生、柏新民先生、卞昌荣先生,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主持人、我的电视节目老搭档吴晓平先生,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吕凤华女士、陆正国先生、新华报业集团黄燕萍女士、吴昌红女士、王宏伟先生,《现代快报》刘磊先生,《金陵晚报》郑璐璐主任、于峰先生,金陵图书馆袁文倩主任和郁希老师,南京静海寺纪念馆钟跻荣老师,东南大学出版社刘庆楚分社长、谷宁主任、彭克勇主任、丁瑞华女士、马伟先生、杨澍先生、丁志星女士、张万莹女士,南京明孝陵向阳鸣主任、王广勇主任和姚筱佳小姐,江苏省侨办《华人时刊》原执行副主编张群先生,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自海先生和郑宽涛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孙邦华教授,南京大学王成老师和周群主任,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李崇新副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霍训根主任,江苏经贸学院胡强主任和吴之洪教授,南京总统府展览部刘刚部长,南京出版社卢海鸣社长,南京城墙办朱明娥女士,南京图书馆施吟小姐,福建宁德三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池致春先生,原徐州汉画像石馆馆长武利华先生,无锡动漫协会会长张庆明先生,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负责人高松先生和篆刻专家潘方尔先生以及倪培翔先生等朋友给我的帮助与关怀。(至于出版界朋友对我的帮助,那实在太多了,怕挂一漏万,干脆就一个也不谢了)

当然还要感谢吾师王家范老师、刘学照老师、黄丽镛老师、王福庆老师、杨增麒老师等曾经对我的谆谆教诲与帮助,也衷心祝愿诸位师长健康长寿!

除了国内的师友,我还要感谢UnitedNations(联合国)ChineseLanguagePro—gramine何勇博士、美国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王成志主任、美国Stanford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VisitingScholar1.telenP.Youn、StanfordUni—vet·sity(斯坦福大学)的}tooverInstitutionLibrary&Archives(胡佛研究院图书馆及档案馆)主任Thu—PhuongLisaH.Nguyen女士和BrandonBur。ke先生、美国纽约美中泰国际文化发展中心总裁、著名旅美艺术家李依凌女士、美国(CI-IN)总监RobertKO(柯伊文)先生、泰国国际书画院院长李国栋、日本关西学院法人代表阪仓笃秀教授、世界报业协会总干事马英女士和澳门基金会理事吴志良博士、澳门《中西文化研究》杂志的黄雁鸿女士等海外师长与友人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美国Universityof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海外著名国学大家许倬云先生。许先生年逾古稀,身体又不好,但他经常通过E—mail关心与肯定我的研究与写作,令我十分感动;特别感谢老一辈茗名明史专家、山东大学教授黄云眉先生的大作《明史考证》对我的启迪以及他的海内外儿孙们对我的抬爱;特别感谢我的学业导师南京大学潘群先生和师母黄玲女士严父慈母般的关爱;特别感谢慈祥的师长、我的老乡原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建邦先生对我的关怀与帮助。

我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忠实“粉丝”与读者朋友,这些朋友中很多人可能我都未曾见过他们的面,譬如安徽六安有个年轻朋友曾给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函;还有我不知其地址、只知其QQ号的郭先生,等等。他们不断地给我来信,帮助我、鼓励我。但由于我是个“单干户”,无当今时兴的“小秘”代劳,因而对于广大读者与电视观众朋友的来信,无法做到一一回复,在此致以万分的歉意,也恭请大家海涵!

顺便说明一下:本著依然采用史料出处随后注的方法,做到说史绝不胡说、戏说,而是有根有据。本书稿原有所有史料全文,后考虑到篇幅太厚和一般读者可能阅读有困难,最终决定将大段古文作了删除,大多只保留现代文。也承蒙东南大学出版社朋友尤其谷宁主任、马伟先生和张万莹女士的关爱,本系列丛书拥有现在这个规模。如读者朋友想核对原文作进一步研究,可根据书中标出的史料出处一查便是。最后要说的是,下列同志参与了本书的图片收集、资料整理、文稿起草等工作,他们是马宇阳、毛素琴、雷扣宝、王鲁兴、王军辉、韩玉华、林成琴、熊子奕、周艳梅、舒金佳、雷晟等人。

目录

第一章 明宫“淫魔”与历史谜团

 ●明宫幻境“淫魔鬼怪”,大明帝国“天怒人怨”?

◎“色鬼淫魔”遗传基因的由来——明代官书记载:太子朱标“忤逆大恶”

◎淫乐了漂亮美眉、老太太,朱允炆还不解渴,居然还临幸母猪母羊

◎明宫闪现“妖魔鬼怪”,建文朝廷“天怒人怨”

 ●篡位皇帝:满口谎言;明都南京:惨绝人寰

 ●“千钩百索”建文史迹;“拨乱反正”半途而废

 ●历史迷雾:居然能放建文幼子,就不正视建文史实

 ●成祖幻境“淫魔”真现,建文正名屡屡遭挫

◎明宫奇观:“儿”皇帝恋上“万妈妈”,岂料种下无尽的苦果

◎明宫“淫魔”真现:“广爱博种”南北中国,最终却“颗粒无收”

◎玩了别人家怀孕的美女,正德皇帝觉得味道好极了

◎携手别人老婆带了部队,明武宗从北方玩到南方

◎妓女、寡妇皇帝都要,扬州城里上演真实版“拉郎配”

◎大明皇统继承危机与旁支继统招来的风波

 ●200年只等来一个名号,建文历史谜雾越来越浓

第二章 皇家狼群与帝国羔羊

 ●朱元璋:大行“分封制”;朱允炆:接手“火药库”

◎朱元璋大行分封制的原因一一帝国视作家产,诸藩拱卫皇室

◎第一轮大分封:先封龙子龙孙,再封勋将功臣

◎第二轮大分封:没事找事做

◎第三轮大分封:大明江山靠谁最为安全

◎明初分封制之特点及其影响

◎皇爷爷怎么这么健忘,竞将一座火药库留给了皇太孙

 ●大明皇家的“狼群”与不露山水的“好皇叔”

◎第一类:对朱允炆帝位没构成威胁的皇叔藩王

◎第二类:对朱允炆帝位还不懂得制造威胁的皇叔藩王

◎第三类:对朱允炆帝位不曾表露出个人野心的皇叔藩王

◎第四类:对朱允炆帝位充满野心的无赖恶棍似的皇叔藩王

◎第五类:对朱允炆帝位具有最大威胁却深藏不露的皇叔藩王

 ●皇家狼群中的“小羔羊”——文弱的帝国皇储朱允炆

◎太子“二奶”生的“半边月亮”

◎“国本”立了25年,可最终回到了原点——太子朱标之死

◎中国历代皇位继承的“游戏规则”

◎符合儒家理想标准的大明皇位继承者

◎有这样的父亲,居然叫人抬一箱白森森的尸骨给儿子看

◎皇家“小羔羊”的警觉与自救对策的寻找

 ●洪武三十一年:“非常时”;大明帝国:“三道坎”

◎大明藩王情势的重大转折:从诸藩并列到一王独尊

◎迟到的第六感觉与补救性的调整

◎600年来天大的“秘密”被揭开

◎朱棣必须篡改两份“遗嘱”

◎朱元璋一生“所爱”与北方边疆军事托付

 ●朱元璋临终托孤与“大灰狼”急速“奔丧”

◎临终托孤:“燕王不可不虑!”

◎明太祖遗诏

◎一只从北方来的大灰狼——朱棣奔丧

第三章 建文新政与贞观再造?

 ●建文登基即位

 ●“建文新政”时代

◎“建文新政”的核心——“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建文新政”智囊——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建文新政”的内涵

◎更定官制——完善中枢文职化,提高文臣地位,精减地方官制

◎宽和政治——创造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初步确立新型的君臣关系

◎宽缓刑罚——改轻刑典,宽刑疏法,纠正冤假错案

◎宽免赋税

 ●“建文新政”得失——理想与现实

◎好朋友之间的政见分歧折射出大问题

第四章 建文削藩与帝国大难

 ●建文削藩之先声——明故宫东角门师生对话

 ●建文朝“削藩”三派

◎第一种是武力削藩派

◎第二种是曲线削藩派

◎第三种是睦亲护藩派

 ●削藩国策的出台

◎建文帝问大臣黄子澄:“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

◎齐泰:就从朱棣身上下手;黄子澄:从燕王弟弟周王身上下手

 ●十月内连削“五王”

◎首削周王

◎再削“四王”

 ●建文削藩攻坚战

◎建文帝说:以什么罪名能削废了燕王呢?

◎不忘“关心”北平城

◎朱棣:我在燕王府里养鹅鸭

◎大舅子告密了

◎谍报工作做到燕王府里了

◎秘密统战工作第一个重点发展对象——刘伯温的儿子刘壕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三招臭棋

◎建文帝不会做的选择题

◎一个是燕王的大舅子,一个是燕王的小舅子,我该相信谁?

◎燕王是您亲叔叔,他怎么会造您的反?

◎燕王朱棣“疯”

◎奇怪,“疯子”居然还会晓得叫人来汇报工作?

◎墙头草张信

◎风吹屋瓦,和尚说:这是天意啊!

◎奇怪,朝廷的密令还没实施却连街头的老婆婆都知道了

◎致命的西瓜宴

◎北平城里的“多米诺骨牌”

大明帝国皇帝世系表

后记

序言

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风云》就要出版了,这是继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国》后的又一大系列专著。数日前,他来我家,邀我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与日本关西学院校长、国际明史专家阪仓笃秀教授是老一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第二代传人,这是2011年年底海内外眉师儿孙们云集一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眉师的第一代传人,我感到责无旁贷要做好这样的事情。

马教授在2012年就应邀去美国做讲座,北美三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对此都曾做了专门的报道,其中《世界日报》称誉马渭源教授为著名的明史专家;稍后中国大陆媒体称他为“第一位走上美国讲坛的明史专家”。

另据海外媒体所载,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国》系列专著得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海外著名国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赞许与推介,并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西方诸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贺!

最近中央级大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说:“世界上SCI检索影响力较大的2000种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5种;排在本学科前3位的世界顶级期刊中,没有一本中国期刊。”(《光明日报》2013年11月30日第7版“科教文新闻”)与此相类或者说更不尽如人意的是,中国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出版大国,但中国出版的各类专著为西方国家收藏的却不到20%,社科类不到10%,历史类更是凤毛麟角。而马教授的著作能被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学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肯定与称许,实属不易!

其实这些年在国内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电视台、南京广电、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人和电视节目的常任嘉宾,而他的著作则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他的签名售书活动,原定活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因为读者太多了,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还是未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运营商如亚马逊、中国移动、苏宁易购等都与马教授签订了电子书出版合同,广大读者尤其年轻的读者只要按按手机上的键钮就能轻松阅读他的电子版著作了。

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以渊博的知识来解释历史,并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但绝不戏说,由浅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风云》系列之⑥《仁政方隆》为例,该卷本主要讲述了大明洪武朝后建文朝的历史。说起建文,人们往往感觉他本身就是一个谜。谜的症结就在于抢夺了他帝位的魔鬼皇帝朱棣上台后对前朝官方档案进行了肆意的清洗,几乎与此同时又开始在官书和官史中重新“勾勒”和塑造建文帝的形象,将其描绘成嗜杀成性、好色荒淫,与禽兽相类的昏君,几乎是个历史上无法找出第二个比他更坏的皇帝来了。不过当我们读到明代非官方人士对建文帝的描述时就发现,其情况大相径庭。

明代学者顾起元这样说道:“(建文)时士大夫崇尚礼义,百姓乐利而重犯法。家给人足,外户不阖,有得遗钞于地置屋檐而去者。及燕师之日,哭声震天,或死或遁,几空朝署。盖自古不幸失国之君未有得臣民之心若此者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1)这怎么可能?一个“荒淫、残忍”的皇帝治理下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治”景象;就连这个“坏皇帝”失国时也竟然“哭声震天”。无独有偶,明代著名史学家谈迁在他的历史名著《国榷》一书中记载说,靖难之役后,朱棣进入南京,建文朝“其在任遁去者,463人”。清初学者谷应泰在他的史学著作《明史纪事本末》中也说:“成祖即位,编籍在任诸臣遁去者463人,俱命削籍。”(【明】谈迁:《国榷》卷12,惠宗建文四年;【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卷17)而建文朝文臣投降朱棣的却只有29人,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比例题与历史谜案。更有近世以来,海内外此起彼伏地有人出来爆料,说自己是建文帝的后代,就连外国人也不甘寂寞,前不久法国足球明星里贝里说自己是建文帝的后裔。

如果建文帝真是一个“坏皇帝”,谁愿意出来将历史的屎盆子扣到自己或自家祖先的头上呢?

因此,于史于理,我们都不难看出建文帝不是明代“正史”中所描述的“坏蛋”,而是一位很得人心的好皇帝。那么有史料依据吗?

马教授首先对篡位皇帝朱棣及其子孙钦定的《奉天靖难记》和《明实录》等许许多多官方文献做了一番梳理,从明朝历代对建文朝历史重修“建文实录”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紧紧抓住了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实施酷政和分封制等所带来的可怕结果这些关键点,以此来彰显大明帝国从洪武转向建文时的形势严峻性与复杂性(详见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无形之中使得人们对于建文帝登基上台后推行以“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和“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明】谈迁:《国榷·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卷11;【明】朱鹭:《建文书法拟》前编七)为施政纲领的“建文新政”有了整体性的客观认识。

“建文新政”这个说法最早是由吾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提出的(详见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第55页)。马渭源教授不仅沿袭了这种观点,而且还参阅、考证了大量的明代非官方文献、史料和笔记以及现当代海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做了详尽的分析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之上详加阐述,用他的话来说,“建文新政”应该包括“更定官制”、“宽和政治”、“宽缓刑罚”、“宽免赋税”与推行“削藩”等5个方面(详见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

马教授写道:从整体角度来看,“建文新政”贯彻着一个核心精神,即“宽和”的“文治”。建文帝改变朱元璋万机皆亲断的做法,尊重文臣学士,放手让臣下做事,扩大他们的权力范围;从制度设计上建立约束规谏皇帝职能权限的左右拾遗;宽和对待大臣,虚心纳谏和听取不同意见;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人,注重礼教与德化,由此创造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初步确立新型的君臣关系;改革中央官制,提高文臣学士的政治待遇,给知识分子创造更多的仕进机会,从而使得建文朝廷的整体文化素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与此同时,进行地方官制改革,“省并州县,裁撤冗员”,减赋全国、减赋江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轻刑典,宽刑疏法,纠正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大明帝国的统治,等等。所有这些不仅仅是对洪武朝严刑峻法的纠偏,而简直就是一大“反动”,更是明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一步。在建文帝治理下的大明帝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不常有的天下大治之前兆——“市不拾遗”,如果不是朱棣的突然打断,大明也很有可能迅速地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贞观之治”——“建文之治”了,甚至可能会出现君权限制意识之萌芽……

总之,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建文朝历史的专著,全书精彩迭现,观点新异又可靠,读之既如品尝陈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风。作为年过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黄学”后继有人啊!也愿马教授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权作为序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潘群

2014年11月15日修改

内容推荐

一个20岁刚出头的文弱书生朱允炆继位,他力追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尧舜之君”,重用文臣学士,实施改革,推行“建文新政”,大明帝国由“严酷”的“洪武”冬季转向了“宽和”的“建文”春季……这本由马渭源著的《仁政方隆》叙述建文帝的治绩。

编辑推荐

尊重历史,通俗易懂,南京的易中天

这本由马渭源著的《仁政方隆》讲述的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一代雄主、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走完了他的一生、长眠于南京明孝陵之际,按照当时合法的程序,他的嫡孙——一个20岁刚出头的文弱书生朱允炆,就用他那稚嫩的双肩来担当起大明帝国江山社稷之重担,他力追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尧舜之君”,重用文臣学士,实施改革,推行“建文新政”,大明帝国由“严酷”的“洪武”冬季转向了“宽和”的“建文”春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仁政方隆/大明风云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渭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154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4310949
中图分类号 K248.0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