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伟、蒋寅主编的《中国诗学(第18辑)》收录《全宋诗》考辨七则、续补80首、辑佚净土诗百首、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为中心,《<诗渊>之流传与版本新考》等文献学论文,《未刊稿<石洲诗话>卷十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完成》、《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等诗歌理论文章,《王闿运与张之洞之诗学交流及意义》等诗学史论文,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 图书 | 中国诗学(第18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伯伟、蒋寅主编的《中国诗学(第18辑)》收录《全宋诗》考辨七则、续补80首、辑佚净土诗百首、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为中心,《<诗渊>之流传与版本新考》等文献学论文,《未刊稿<石洲诗话>卷十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完成》、《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等诗歌理论文章,《王闿运与张之洞之诗学交流及意义》等诗学史论文,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目录 【诗学文献学】 《全宋诗》考辨七则 《全宋诗》续补80首 《全宋诗》辑佚100首——以净土诗歌为中心 《全宋诗》辑补——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为中心 《诗渊》之流传与版本新考 《石洲诗话》卷十手稿的内容与价值 《全清词·雍乾卷》第一册3家漏收40首补遗 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订误 【诗歌理论】 论竟陵派选评《诗归》的文体观 《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中朱彝尊与李因笃评语的厘定与区分 未刊稿《石洲诗话》卷十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完成 方东树《昭昧詹言》“棱、汁、浆”考论 【诗歌史】 南北朝至大历七言一韵歌行体制演变通论 杜甫“熟精《文选》理”辨——兼论《选》体与齐梁体格的相关问题 杜诗体裁的分阶段考察——以七律为中心的讨论 杜甫诗歌中的四季 雅俗之辨与创新之功——柳永投献词的价值重估 论高启对杜诗的接受 日本藏《石仓十二代诗选》探考 多重聚焦与时间交错下的历史书写:吴伟业的诗史叙事 【诗学史】 《冷斋夜话》称引苏轼诗文考辨 从“诗人立场”看刘克庄的诗学思想 张□词体正变观新探 林时对《杜诗选》及其价值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考述 王闾运与张之洞之诗学交流及意义 【书评】 朴学精神、问题意识、理论雄心——读《文镜秘府论研究》 【附录】 《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六辑)目次 《中国诗学》撰稿格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诗学(第18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伯伟//蒋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0702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4 |
| CIP核字 | 201427996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1 |
| 宽 | 186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