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心情沮丧的我下榻河口招待所。这里曾是大河与大海的亲吻点,曾是金涛和碧波的拥抱处。往昔来此小住,月夜听涛,别有情趣。我甚至能从涛声里分辨出哪是河的欢唱,哪是海的豪歌。此时,虽无月华拂窗,但仍有海涛声隐隐入耳,涛声缠绵而舒扬,可在我听来是那般单调,因为这涛声里失却了大河的和弦。
惚兮恍兮,蒙蒙咙咙。我像在做着一场梦。人间的梦与醒,大河的幻与真,历史的虚与实,现实的显与隐,一起在我脑中幻化叠印……
我虽未走遍黄河的全程,但对万里九曲之黄河,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母亲。
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八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蠛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峻的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万叠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泻天瀑布;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趱行到华北大平原,你才得以舒展一下那硕大无朋的身躯,即是闲庭信步走东海,仍不失大河傲然于世的涣涣之风……你所到之处,无不泼洒下奔泻征服的快感,无不闪耀着独一无二的个性。你径流的峰谷峁梁里,无处不留有你仁慈与暴戾的标记;你怀抱的城邑屯落中,到处都刻有你毁灭与创造的印痕……
黄河,你是太平洋水系的一条大河,你是“四渎之宗”,你乃百水之首!断流,你怎么会断流呢?
黄河,我知道,今夜我这下榻处,20年前还是一片汗洋。黄河,在世界所有大河中,只有你的身躯里是“一石水,六斗沙”,但你从不告劳、最能忍辱负重,你冲下黄土高原后,果敢地搅拌着金色的乳,纵情地旋转着黏稠的血,一路东下、东下……你一年从黄土高原掳获的泥沙多达16亿吨,倘若将之堆成两米高一米宽的墙垣,可绕地球20多圈。辽阔的华北平原,是你古老的得意之作;有着6000平方公里面积、600万亩草原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是你铜瓦厢决口改道后近百年来的即兴之篇;直到现在,你仍借丰水季节,每年都在这河口处,信手捧出3万余亩的“小品”。黄河,你不经意抖下的泥沙,竞使豫、鲁地段的河床年年增高,使一条空中悬河成为全球奇观,曾是那样令人惊魂荡魄……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唯有你才称得上是无所顾忌、任情挥洒、硬黄匀碧的大手笔!
黄河,你是造陆运动的先驱,你是移山填海的英雄!在你帐下,愚公会俯首称臣,精卫会顶礼膜拜!黄河,你这力能回天的大河,断流,你怎么会断流呢?
黄河,在颤抖的悠悠岁月里,你赋予中华民族的一半是血泪、一半是黄金。雨果说的“大自然的双面像”,在你身上展示得无以复加、淋淋漓漓。翻开尘封的万签插架的典籍,搜寻有关你的书页,不论正面反面,都醒目地写着:水患!水患!你是那般性情不定喜怒无常,一有烦恼,就以荡堤决口为快事;稍有触犯,你就更辙易道大发泄。2500多年来,你随意决口多达1549次,强行大改道竞有26遭!你曾北走天津,你曾南下江淮。古城开封不知触疼了你哪根神经,你对它总是耿耿于怀。你曾惊涛横空,6次漫灌开封;你曾浊浪摩天,两度使开封沦为地下城。最残忍的莫过于李自成义军包围古城时,你怒发冲冠的那一幕:明王朝本来气数已尽,驻守古城的明周王却妄想“以水代兵”,从不受制于人的你,焉能听从昏庸无道者的摆布。掘堤人仅在你身上划了道小口子,你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一座方圆几十里的中原古都统统埋于地下,使34万开封百姓成为水下冤魂……殷鉴不远,又有人企图将你当作“借用力量”:1938年,为抵御日倭进攻,驻屯在花园口的国民党军队,仅在你臂上戳了个小窟窿,盛怒之下的你,竟一路咆哮奔东南,致使豫、皖、苏三省的44个县成了水乡泽国,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惨剧……
黄河,人们谈你色变、畏你如虎。今日,你怎会让牛们马们在你怀里戏耍,让猪儿羊儿在你怀中摩挲呢?
黄河,近半个世纪以来,华夏儿女用炽热的爱心拥抱你,人们赠你一份厚爱,你总是回以10倍的报偿。你越来越具有慈母之仪长者之风了。人们延颈举踵,悬望的是你由浊变清、转黄为绿。你,怎么陡生铁石心肠,戛然断流呢?
我难以接受这冷酷的存在。
炎黄子孙难以接受这严峻的现实。
齐鲁大地更是难以接受这沉重的一击。
然而,你的断流却是我置身所感、触目所及。
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6月。斯时,联合国正召开人类水危机问题会议,像为印证会议命题之必要,黄河于河口地段断流半月。此后的24年问,黄河竟有18年断流。进入90年代,黄河年年断流,断流时间愈来愈提前,天数愈来愈增多;断流地段溯河而上,现已拓展到河南封县,并直逼曾饱尝水渍之苦的开封……
P4-6
也说散文
宇宙悠邈,造物神秘。尘寰奥博,世象纷纭。人生匆遽劳瘁,命运莫测高深。充满灵性的祖宗“写忧而造艺”、畅怀以成文。先人以诗叹幽婉玄远,咏琴心剑胆;以小说叙悲欢离合,述人间兴衰,写灵肉浮沉;借戏曲显扬仁厚耿介,揶揄狡狯鄙吝,鞭笞封豕长蛇……体裁有别,风韵各异。然而,最能让骚人墨客思绪恣意飞驰的却是散文。散文举要治繁,含宏万汇,高可到九天摘星,深可到沧海猎珍,大可拥抱三山五岳,小可掇拾泪珠一滴。散文情感的触角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亲。
但是,不要认为喜了怒了怨了恨了惆怅了都可以在散文中宣泄而不用担心被散文拒之门外。我从未感到散文是在灯下放一支轻曲、煮一杯咖啡之后,就可随意去做的事。
文学艺术历来不单纯以新旧论成败,往往是以优劣见高低。艺术品不同于组合家具、日用化妆物,也有别于冰箱、影碟、口香糖,这些玩意儿随时都可以更换替代,犹如电灯问世油灯熄灭,汽车奔驰牛车安息。但是,《诗经》《楚辞》并没有因迪斯科的疯狂而失却了浸润今人心灵的魅力;《红楼梦》也不因波音747的腾云驾雾而香消玉殒;一部“莎士比亚”,也不因氢弹爆炸而消弭了震撼心灵的力量……
在散文创作中,我们不应过分喜新厌旧,不薄洋人薄祖宗。中国是散文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母亲。不论是记、传、书、札、柬,还是疏、论、序、跋、碑,先人都留下了震古烁今之作。老庄是散文。《史记》是散文,《论语》是散文,《孟子》是散文。据吴组缃先生考,《聊斋》有三分之一也是精美的散文。自老庄以降,词人才子,文体多变,戛戛独造,各出机杼。美文如同琥珀,历年久而光灼灼;华章如同醇醪,经岁月而味。我常惊叹,古人谋篇钩深致远,古人行文百锻千炼。若无春蚕吐丝之累、杜鹃啼血之苦,焉能有那令人扼腕的天章云锦……
重视传统并非作枷自套。传统往往是里程碑也是挡路石,是金项链也是铁锁链。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崛起的散文大家,学识文采兼备,既谙熟中国古典又追随世界新潮,他们大反传统却没有丢弃传统,他们用的是外国的瓶子,瓶子里面装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酒……对我们这茬尚未熟稔散文传统的人来说,怎能奢谈挣脱前人之绳墨?西洋书籍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散文挟来灵气,今人的花样翻新也能给我们的散文带来活跃,但若无祖宗开掘的那悠远厚重的散文长河的溉泽,我们的散文园地里怎会有修茂之树、葱茏之林?常听人说散文“贵在散”,可“随意去写”,心中不免戚戚。我想起新潮画派中有人鼓吹的“变形”。一个缺乏造型能力、对具象规律不掌握、对形式美无体会的画家,一开笔就“变形”,那是无论如何也捏不出无锡泥人阿福的胖圆脸儿,更不要说创造出周防的丰腴、老莲的狂怪、杰克梅第的干瘦、亨利·摩尔的弧状与块状构成的永恒……学画必须从提高造型能力入手,按法则进行训练,经过“入于法度,出于法度”的艰辛历程,最终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散文之道,大概与绘画同理。
散文的“随意”不是信笔涂鸦。大匠运斤、大巧若拙的随意只有那些天赋很高、艺术功力很厚的散文大家才能获得。这种随意是无技巧之技巧,是一种朴素到极处也美到极处的境界。
散文姓“散”,但于“形散神不散”中,有着奥妙无穷的法度。各类艺术都有自身的法度,有法度才有各自的形式美,才不至于刻鹄类鹜、画虎成犬。艺术又分外偏爱对法度的突破者,突破者在合乎情理的突破中,便充分获得了个性的自由与张扬。在我们的散文长河中,汪洋恣肆有庄子,博大精深有司马迁,怡淡优美有陶渊明,缜密深刻有柳宗元,取精用宏有苏轼,诙谐犀利有鲁迅,宁静致远有孙犁和冰心……散文不同于五言、七律,其法度谁也难以说清,也许只有读多了、写多了、琢磨多了,才能“各有灵苗各自探”(郑燮),各自写出各自的面貌。
散文是讲究气、韵、趣、味的。气可以是狂涛飞瀑也可以是平湖静波,总是宜正不宜邪;韵可以是晨钟暮鼓也可以是蝉噪虫鸣,总是宜雅不宜俗;趣可以是武松打虎也可以是云中观月,总是宜高不宜低;味可以是熊掌鲍鱼也可以是黄瓜土豆,总是宜淳厚不宜寡薄。因为散文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奢侈品,也不仅仅是一种花瓶式的点缀。散文贵在真诚,散文必须与小农经济生发出的乌托邦意识绝缘。散文应避开无病呻吟的痛苦状,也应远离那种甜得令人发腻的小布尔乔亚的矫情……我们的散文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关注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散文里应该有情感的浓度、哲学的深度,应该有作家的正义和良知。
散文易写难工。将没有呼吸没有知觉的汉字小方块排列成稍大一点的方块,并鼓捣得活蹦乱跳、明智达理、魂牵梦萦……实在不易。假如后人选编今人的《古文观止》,如果当今哪位作家有一篇作品入选,那就很值得庆幸,如能选上几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家了。
历史对文章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愈是严酷,对真正的文学家则更具吸引力。也许我们罄毕生心力也难留下一篇为后人称道的文章,但我们仍会像苦行僧那样去跋涉、去探求,因为探求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1997年3月6日于军艺
《寻根山西》是军旅作家李存葆2000年前后创作的文化散文的结集,包括《大河遗梦》、《祖槐》等6篇文章,均以山西地理历史文化为载体,体现了作者对散文品位的追求与思考,也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艺术特色:拒绝小情小调小格局,一山一水一塔都要站在历史、生命、自然,民族国家、人类的角度来俯察,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显示了作者的浩然正气。
本书图文并茂,文字深厚朴茂,对于山西的大河文化、寻根文化等都有深刻独到的叙写,有益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山西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山西。
《寻根山西》是李存葆文化散文系列丛书之一,共收历史文化散文六篇,包括《大河遗梦》、《祖槐》、《飘逝的绝唱》、《东方之神》、《霍山探泉》和《呼伦贝尔记忆》,内容围绕山西的地理历史文化展开。文章里既有情感的浓度、哲学的深度,也有作者的正义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