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编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政治学。强世功编著的《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是一部关于政治与法律的论文集,《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主要涉及美国宪法的教学、社会契约论研究,以及对凌斌教授著作《法治的中国道路》的评论,以及其他一些学术书评和批评。
图书 | 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编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政治学。强世功编著的《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是一部关于政治与法律的论文集,《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主要涉及美国宪法的教学、社会契约论研究,以及对凌斌教授著作《法治的中国道路》的评论,以及其他一些学术书评和批评。 内容推荐 全球化实际上已经形塑了我们的法律制度,也形塑了我们的法律思考模式。无论是对普遍性的宣扬,还是对特殊性的强渊,都需要我们对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命运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悟。 强世功编著的《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并非关于“法律与政治”的交叉学科刊物。我们关心的不是学科,而是问题。我们一方面希望从政治哲学的整全视角思考法律,从而在技术化的时代恢复对政治问题的严肃讨论,以对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命运进行尝试性解读;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视角,激活法学专业内部的互相对话,克服目前部门法中遮蔽政治思考的专业化倾向,把专业化的思考和政冶思考结合起来。 目录 主题研讨:美国宪法的教学法 何为宪政?英国、美国和法国 甘阳 我如何教“美国宪法史” 王希 比较宪法,不要讲得太褊狭 赵晓力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宪法的未来 支振锋 如何讲述美国宪法:一种法律教学的尝试 刘晗 美国宪法的试验期 胡晓进 在中国教美国宪法课的启示:一个美国法律人何以通过 教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宪法 伊丽莎白·安妮·斯基恩孙竞超译 宪法学在美国 罗伯特·波斯特田力译田雷校 论文 社会契约、社会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 徐斌 “枪支条款”还是“民兵条款”: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 研究 蒋奠 美国民兵统制的联邦化:1787~186l 吴文斌 主题评论:凌斌《法治的中国道路》 法治的时间维度和政治维度 ——评凌斌教授《法治的中国道路》 邵六益 法治道路、政党政治与群众路线 ——一个回应 凌斌 法治的另一种可能 ——读《法治的中国道路》 吴义龙 书评 拓荒与播种之作 ——评《国家能力基础的基础》 章永乐 一场奇幻的思想之旅 ——评侣化强《形式与神韵:基督教良心与宪政、 刑事诉讼》 魏晓娜 《政治与法律评论》引征体例 《政治与法律评论》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强世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686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1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2014217233 |
中图分类号 | D90-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