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
| 图书 |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精)/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 目录 序(石硕) 上篇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引言 一 两种东方主义的幻影 1.基督徒的另一个故乡 2.赫尔德、康德、黑格尔的西藏观 3.神智论与西藏形象 4.种族主义及纳粹意识形态中的西藏 5.60年代的苦闷与西方大众文化中的喇嘛形象 二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变奏 1.宗主权的概念与国际关系中的“承认的政治” 2.民族一国家视野中的中国观与西藏观 3.规则的较量:殖民扩张、中国革命与“西藏问题”的发生 三 民族区域自治与“多元一体”的未完成性 1.中国民族主义的三种形态 2.民族区域自治及其基本原则 3.“多元一体”与民族区域及其混杂性 四 “后革命”、发展与去政治化 1.如何解读民族政策的危机? 2.民众的观点、民族的观点与两种身份政治 五 宗教社会、市场扩张与社会流动 1.世俗化过程中的宗教扩张 2.市场化、全球化与语言危机 3.日常生活方式的巨变 4.社会流动、移民权利与民族区域的社会危机 六 “承认的政治”与多民族社会的平等问题 七 抗议运动是一种尊严政治 中篇 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 引言 一 两种区域主义叙述 二 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定与流动的辩证 三 区域的中心—边缘及其相对化 四 两种或多种新势力 五 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六 横向时间与政治文化的非人格化 下篇 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引言 一 “硫球问题”、区域关系与19—20世纪国际规则的巨变 二 帝国主义国际法的最初运用 三 冷战的预兆:开罗会议与琉球的战后地位 四 琉球的政治选择 跋 参考书目 人名及条约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精)/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汪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036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4 |
| CIP核字 | 2014094560 |
| 中图分类号 | D829.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5 |
| 宽 | 138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