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岁的男子汉/蒲公英少年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八岁的男子汉》由曹阿娣著,内容简介:我今年八岁了,再不是懵里懵懂把手机往水里扔的娃娃,我知道那样会把手机弄坏。也不是幼儿园里鼻涕都要老师抹的小朋友,老师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就要自己擦干净。我是二年级学生了,我懂得好多事。大人说我也算个男子汉了。

内容推荐

《八岁的男子汉》由曹阿娣著,曹阿娣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童心、爱心、童趣引起少年儿童们的共鸣,她到位的文学文本也符合儿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少小读者写信给她,要和她交朋友,甚至称她为“姐姐”。在《小溪流》杂志全国小读者投票活动中,她得票数居第二位。《八岁的男子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目录

一 我是小小男子汉

二 胆子是怎样变大的

三 妈妈不喜欢三叔

四 欢乐的星期六

五 头脑简单的三叔

六 三叔的朋友

七 恐怖的夜晚

八 智斗罪犯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今年八岁了,再不是懵里懵懂把手机往水里扔的娃娃,我知道那样会把手机弄坏。也不是幼儿园里鼻涕都要老师抹的小朋友,老师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就要自己擦干净。我是二年级学生了,我懂得好多事。大人说我也算个男子汉了。

我已经认识好多字,我会背唐诗,会读课文。会做乘法的数学题,不信,你出道题给我做,比如苹果多少钱一斤,你买了多少斤,要付给超市多少钱,我张口就来,这很简单,不就是运用乘法口诀么。我还会写爸爸妈妈的名字,会写家里的地址。出外我能看懂路标,单位名称。

就连高科技的东西我都会。像我们家的电脑,除了爸爸,就只有我能在上面玩游戏,爷爷都不会。我爷爷可是老大学生,高级工程师。不过,妈妈说在电脑上玩游戏不算本领,而且,一个星期只准星期天玩两次,一次玩半小时。

我最爱和爷爷奶奶在一块儿,无论大小事,只要我做成功了,爷爷奶奶总是表扬我:“不错,我们家小男子汉就是能干。”

这话我爱听,说多少遍我也爱听,百听不厌,心里比爷爷奶奶送我巧克力还甜,别提多美了。因为我从小就崇拜那些抓坏蛋的英雄,长大了也要做个英雄。英雄都是男子汉。爷爷也知道我的心思,他这样说是为了逗我高兴。

那天,电视遥控器的程序被谁按乱了,爷爷奶奶两个人按了半天,就是找不到电视节目,是我三下两下就帮他们弄好了。爷爷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在我面前晃:“我们家小男子汉真了不起,比我们强多了。”连当过高级工程师的爷爷都佩服我,我真的算个人物了。

爷爷的手机是爸爸送的,是苹果牌的高级手机。上面的功能很多,可以照相,可以录音,可以上网玩游戏。可惜爷爷不会用,但是我会用。只要爷爷来了,我就要爷爷把手机给我玩。

有一次,爷爷来了,和爸爸妈妈说话。我照例问爷爷要手机玩。爷爷掏了半天口袋,找不到手机,急得团团转,奶奶也埋怨他老是丢东西。

我用家里的座机打爷爷的手机号码,听到手机在爷爷里面衣服的口袋里响,原来爷爷见天冷,加了一件外衣,却忘记把手机掏出来。手机找到了,爷爷由衷地佩服我说:“我家浩浩不但勇敢,而且聪明,这样的办法我可想不出来。要不是他想了这个办法,我今天再找几个小时也找不到手机,谁会想到在自己身上。”

虽然这个办法不是我发明的,妈妈用过这个办法,我这是学过来的,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这个办法虽然妈妈用过,但现在是我想起来的。

我在家里也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家里有关我的事,爸爸总是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浩浩,这样行吗?”要是我不愿意,他们就放弃。

就是不关我的事,如果我在旁边,他们也会问我:浩浩,你说这事应该怎么办?特别是爷爷奶奶,对我是言听计从,从不和我唱反调。

只有我妈妈有点讨厌,她老是把我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件事要交代几遍。我去上学,她追在后面说:“放学了,直接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

讲多了讨厌,我头都不回走了,让她对着我的背去吼吧,反正背上没长耳朵。

爷爷奶奶和三叔住,没有和我们住一块儿,爸爸妈妈出去办事,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妈妈总是交代我:“不是爸爸妈妈叫门,不要开门。”

P1-4

序言

曹阿娣和她的少儿文学作品

我正在美国的波士顿小住,接到曹阿娣的邮件,信里说,她将有一套丛书出版,请我帮忙写序。

阿娣出版丛书,共计十本儿童小说,是一件大事喜事。她高兴,我也很高兴。她又告诉我说,这十本小说是她这辈子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了。给一个人声称一辈子写的作品来写序,我又在旅途之中,恐怕担当不起。但是曹阿娣从地球的另一半不断地越洋留言,我又不敢不遵命。从90年代我做《小溪流》的主编开始,曹阿娣也步入了儿童文学写作,并且有不同凡响的作品,我也因此与她结缘,是她的作品的读者、编者和朋友。从这种交情来说,为她的作品在今天结集出版写序,也是一件不容推辞的事情。

记得在《小溪流》的一次郴州笔会上,我邀请曹阿娣参加儿童文学夏令营,我们一同睡在学生宿舍,一同在校园散步,一同与夏令营的孩子们爬山。郴州的暑天比长沙凉快,我们一起聊天,海阔天空,也了解她的一些人生经历。她从小爱读书,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常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她的长篇小说《小镇上的女人》是湘阴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

2003年,她的长篇小说《不是因为爱情》获得了岳阳市“五个一工程奖”,是湘阴第一次获得此奖项的作品。

由于她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她的作品既有儿童的纯朴天真,也有力透纸背的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尤其表现在近年来她创作的多部作品表现农村留守儿童,和一些“问题儿童”。这些作品十分难得的是,曹阿娣坚持对写作对象——人物原型进行深度访谈,注意了写作的真实性;也注意对故事情节的结构做布局谋篇,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人物处理没有简单的性格化,语言流畅,诙谐,渗透了文化美感,不但可读性很强,而且能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和反思。

近些年来,湖南文学评论界对她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评论家李运抟撰文《真诚的写作》,发表在省权威刊物《理论与创作》上,著名文学评论家龙长吟撰文《为乡村教师讴歌》发表在《湖南日报》上,著名作家胡英撰文《烛光忍泪照新人》发表在《文坛艺苑》上,著名作家何文俊撰文《女人的生活是社会的镜子”》发表在《岳阳晚报》上。《作家与生活》曾发表《她的心像天空一样辽阔》的文章重点介绍她。湖南教育电视台曾做过“曹阿娣的教师情节”专题,省作协和省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曹阿娣作品研讨会”,文坛泰斗谭谈、彭见明,文艺评论界著名评论家林澎、龙长吟,李运抟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派人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报道。

曹阿娣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童心、爱心、童趣引起少年儿童们的共鸣,她到位的文学文本也符合儿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少小读者写信给她,要和她交朋友,甚至称她为“姐姐”。在《小溪流》杂志全国小读者投票活动中,她得票数居第二位。

我曾经在2003年为《光明日报》副刊版的《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一篇书评中,重点谈到了曹阿娣对孩子们的那一份爱,她是一个和孩子没有距离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也曾为她的长篇小说写了一篇书评《一根红线》发表在《三湘都市报》上。

说来惭愧,我今年的春天才真正认识蒲公英这种植物。就在我的住宅旁边,一片坡地上,蒲公英一丛丛,蓬勃旺盛。而原来我对蒲公英的印象都来自传媒,都是文学中的,音乐和美术的,电影和电视中的,种子在满天飞扬的蒲公英。我却不知道蒲公英真正长在泥土中的样子。今年因为我的母亲患带状疱疹,需要找到蒲公英来煎水服用和冲洗,我跟邻居家一说,她顺手一指,我才知道这种神奇而美丽的植物就在我的家门口。此后,我少不了房前屋后,在休息或者散步的时候顺手采摘蒲公英。蒲公英的根很粗壮,稍不小心折断了便有白白的浆水渗出。邻居还告诉我春天那种嫩嫩的蒲公英叶子可以包饺子,做汤。蒲公英的全棵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水饮用,可以清热去毒。尤其对病毒型的皮肤病有疗效。

我查阅华夏中医网百科频道的词条: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是亚热带常见的一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英文名字来自法语dent—de—lion,意思是狮子牙齿,是因为蒲公英叶子的形状象一嘴尖牙。蒲公英叶子从根部上面一圈长出,围着一两根花茎。花茎是空心的,折断之后有白色的乳汁。花为亮黄色,由很多细花瓣组成。成熟之后,花变成一朵圆的蒲公英伞,被风吹过会分为带着一粒种子的小白伞。各国儿童都以吹散蒲公英伞为乐。

可见“蒲公英”寓意儿童文学有着特殊的含义。我喜欢它。喜欢它含苞待放,也喜欢它在蓝天下漫天飞舞的美丽风景。殊不知,要欣赏这种美并不容易。首先是作者或者摄影者需要蹲下身子来,甚至趴下来贴近大地,将自己的身体和视线放到了比一棵蒲公英更低的位置来进行拍摄、观察、体验、描述和表现的。假如我们将蒲公英比喻为儿童文学,那么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曹阿娣,正是有着这样一种蹲下来倾听儿童的声音的心态与姿态,才长期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颗童心;正是在这种自觉地放下身段,在倾听草叶在风中的开花结子一般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儿童,表现儿童,体察儿童,也才能在儿童本位的视角来思考当下儿童的处境和困境。

就在我现在居住的美国麻省剑桥城区有七所图书馆,每一所图书馆将近一半的阅读空间是为社区儿童提供的,为了儿童们的快乐阅读,图书馆还设有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歌舞表演等等以阅读为中心的儿童活动。就在社区的街头路边,也生长着蒲公英,开出了黄灿灿的花儿朵朵。我期待着曹阿娣的丛书出版,像蒲公英的花儿和种子一样播撒,成为伴随儿童快乐阅读快乐成长的良师益友。

骆晓戈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于美国麻省·剑桥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儿童研究会理事,湖南青少年研究会会长,湖南女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后记

曾浩是个有主见、热情、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好孩子。他才八岁,他总想去帮助别人,总想当英雄,和坏人作斗争。

这样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正常孩子的成长,靠的是和谐的社会环境,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有知识的父母的引导。

外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不管是多小的婴儿,他都拥有感觉和知觉。他们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他能利用他所处的环境,在他的内心构建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精神世界。他们的这种本能能够使他们做出适应环境的事情来。

当你把一个从未做过游泳训练的婴儿放进水里后,他会下沉。当他的鼻子和嘴巴呼吸不到空气,他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本能地,无意识地划动双臂和双脚,使自己浮出水面。

当一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的时候,他靠近火炉,感觉到炉火炙热逼人时,他会不自觉地退避三舍,离开火炉。也有孩子没有发现火炉烫人,去摸了它,乃至受伤。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会把这件事存入记忆,下次再不去摸火炉。

他们就是这样从一无所知,慢慢地去感知环境,了解环境,了解世界。

所以说,孩子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内在的潜力一直维持到他成长成为一个自强、自信、自立的人。

但这种潜力有时会受到外来干涉,使之蜕化或减弱。

比如:有的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娇纵和惯养孩子,孩子的一切事物,不管巨细,全由大人包揽。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干不了这些事,必须依靠大人。他也就干脆听从大人的摆布。久而久之,他滋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不敢面对生活,不敢面对除了亲人之外的任何人。

浩浩的姥姥就是这样溺爱孩子的。所以浩浩由于不自信而出现了胆小的毛病。他要老师抱着才有安全感,他不敢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交往,不认识的阿姨摸他一下,都可以吓得他大哭一场。

好在幼儿园的老师及时发现他的毛病,(“你们家浩浩是个男孩子,那样胆小,少见。这主要是你们从小什么事都要替他包干,他对自己缺乏自信,离开大人,他就没有安全感。”)并和家长一道做了一些补救工作,对他进行了一些增强他的自信心的训练,对他施行个别教育,让他了恢复了自信、求知的天性。

别看幼儿园老师看似无所谓的表扬:

“我为什么要浩浩检查你们的手呢?因为他最爱干净,他的手冼得最干净。”她把我的手举起来给大家看。

“我知道,你唱得非常好。你上去试试,保证大家都会称赞你。”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对他能力的肯定,这种肯定能够唤起他内心深处要强的心理,树立了他的自信,他的潜意识在告诉他:我比其他小朋友洗得干净,我的歌唱得好。于是,他的胆子大起来,敢于面对其他小朋友。

家长的表扬也恰到好处,爸爸说:

“其实你并不害怕,你主要是和别人睡惯了。”

这就让浩浩思想上先入为主地存在这个意识:我并不害怕。使他有一个人睡的勇气。结果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浩浩一个人睡觉,不要大人陪了。

平常,家长有意识地让浩浩去问公园的阿姨,自己应该打什么票,让他接电话,多给他和别人接触的机会,浩浩终于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再不是胆小的孩子了。

孩子到了六七岁,就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结束了以游戏玩耍为主的生活,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很多孩子为自己成为了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而高兴骄傲。他朦胧中也意识到学校不是幼儿园,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大多不到10岁,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重,对新环境、对身边的一切感兴趣。世界上,他们不懂的事实在太多。他们努力想弄明白,并且自己动手去尝试。但他们没有鉴别能力,有时的作为只能是盲目行动。

他们开始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他会很在乎老师怎样看他,家长怎样看待他,亲戚朋友怎样看待他。同学们怎样看他,思想开始形成初级自我评价的意识。

一事当前,他们主观上想按正确的方法去做,有时也会干一些自己认为对,但实际上是错误的事。不过他们不会坚持自己的错误,会很坦然地承认错误。他们认为做错了事是因为自己小,并不丑,改正就是了。他们不会像一些成年人一样为了面子去坚持自己的错误。

比如浩浩去翻栏杆,这是一件学校纪律不允许的事,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但是,浩浩在同学们鼓励的眼光下,在好胜心的刺激下,忘记了老师的交代。事后,老师批评他,在他不懂其中道理的时候,心里还有抵触情绪。当老师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之后,他才认识到这个行为的危险性,认识到自己错了,他当众承认错误,而且保证下次不再犯。

这就表明,这个孩子的心理阳光,行为磊落。这是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孩子的正常行为。

有时,老师的一次表扬,足以使他兴奋好多天,甚至会一辈子记住。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使他懊丧,打不起精神。所以,老师、家长在表扬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恰当的表扬,可以使他再接再厉,发扬优点。但过高或拔高的表扬,会让他混淆是非,产生错误概念。爷爷奶奶什么事都一味地表扬也是不好的,会让这些表扬贬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肯定他的主观意图是好的,只是做法上的错误。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老师一次严厉地、过分地批评,让孩子一蹶不振,从此振作不起来,毁了他一生的例子不是没有。

现在有人说,一双好的父母,胜过一百个老师。曾浩的家庭环境很不错,有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平等对待他的爸爸。遇到曾浩不懂的事,爸爸总是耐心给他讲解。实在讲不清的事,他会告诉他,你将来长大了会懂(比如电的问题)。有一个严格要求他的妈妈,不准他吃巧克力,不准看电视,没收他的光碟。

家里发生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尽量让曾浩参与。就是三叔不光彩的经历,也详详细细告诉曾浩,并不隐瞒他,让他自己去辨别是非曲直。

曾浩的爸爸妈妈也注意家庭环境对曾浩的影响,他们不当着曾浩的面吵架,而且说好为了曾浩不吵架,有事好好讲理。

他们特别注意对曾浩能力的培养,上二年级就不接送他,使他受到锻炼。家长委员会组织活动,他们不能陪曾浩参加,就放手让他一个人去闯。

正因为这样,曾浩身心健康,有正义感,有责任感。遇到突发事件,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不但救了自己,而且立下了大功。

一个八岁的孩子,面对要卖掉他(他开始误以为),后来,弄清是要从他家勒索钱财之后,再杀害他的歹徒,紧张得发抖,悄悄哭泣。但他马上想到平常老师、家长的教导,告诉自己冷静下来,甚至与歹徒周旋,麻痹对方,再想方设法逃走。这时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没有一点儿畏惧心理。

难能可贵的是,当他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弄开了绑他的不干胶之后,可以逃跑时,他并没有一跑了之,他想到如果歹徒跑了,警察叔叔会抓不到歹徒。他又冒着危险,把歹徒锁在房子里面。

从曾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学生抓起。

我们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不断感知了解社会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培养他们改造社会、建设祖国的能力。因为未来是他们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岁的男子汉/蒲公英少年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阿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9221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