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IQ测试与天赋教育
内容
编辑推荐

所有家长都想知道:我的孩子有天赋吗?天赋在哪里?我的孩子需要进行测试吗?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天赋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天赋都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需要知道这些特征?IQ分数总是很准吗?高智商是不是也有坏处?什么样的教育特别适合那些天资聪慧的孩子?

有些天资聪慧的孩子,仅接受普通的学校课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有些却需要经历特殊的学习体验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们应该通晓这一点。如果你家里就有这么一个孩子,你就应该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特殊问题。本书旨在帮助家长获取所有需要掌握的信息,从而能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

内容推荐

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语文很好,数学却很差?为什么他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课外动手能力却很棒?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孩子能得国际大赛的冠军,却没有人能得诺贝尔奖?

有些家长把IQ测试和特殊教育课程挑选学生的过程看得神秘莫测,认为一般人都不需要弄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要想为孩子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家长们应该和老师、校长、学校心理师等人一样,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本书将教你学会识别孩子的天赋特征,让你能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存在学习障碍,同时了解IQ测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如何挑选出适合特殊课程的学生。

目录

第一部分:IQ测试和天赋教育

 第一章:全面认识IQ测试——

测试哪些内容?分数意味着什么?

1.IQ和智慧

2.IQ测试考察哪些方面?

3.两种测试类型

4.个体测试是如何进行的

5.三种IO分数

6.解读IQ分数

要点回顾

 第二章:识别有天赋的学生——

哪些学生需要进行测试?为什么他们需要进行测试?

1.如何识别有天赋的学生?

2.你的孩子与筛选过程

3.并肩作战

4.当你为孩子担心时

要点回顾

 第三章:什么是天赋教育?——

天赋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

1.天赋教育——这种教育是必需的吗?

2.哪种教育适合你的孩子?

3.可供选择的天才班类型

4.跳级训练

5.组合

6.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7.公立学校之外的天赋教育形式

要点回顾

 第四章:IQ测试和天赋教育——

解答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第二部分:天赋特征与儿童

 第五章:天赋的表现形式——

天赋都有哪些表现形式?为什么家长应该知道这些?

1.未鉴定的孩子

2.如何确定你的孩子是不是天才?

3.隐藏的天赋

要点回顾

 第六章:有天赋是好事吗?——

最佳智商以及高智商的负面作用

1.最佳智商

2.高智商的另一面

3.孩子的处事方式

4.重造“问题”

要点回顾

第三部分:IQ测试与学习障碍

 第七章:天资聪慧但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

当智商和成绩不相符时

1.什么原因造成学习障碍呢?

2.寻找什么

3.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

4.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会议

5.资源专家项目Resource Specialist Program(RSP)

6.特别日班Special Day Class(SDC)

7.相关服务

8.最小限制环境

9.“双重特殊”儿童

10.学习障碍是持久的吗?

要点回顾

第四部分:IQ测试与智商的背景和基础

 第八章:学校里的IQ测试——

IQ测试是如何起源的?

1.智力测验的由来

2.早期的测试——感官和运动

3.第一次真正的测验

4.智力测验来到美国

5.智 商

6.分数量表

7.小组测试

8.展望

要点回顾

 第九章:什么是智商?——

智商真的能被测试出来吗?

1.“g”不“g”?

2.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论

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4.实用智力

5.多元智能理论

要点回顾

 第十章:先天因素、后天培养及其他影响——

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1.什么影响了能力?

2.潜力

要点回顾

附录

 附录一 逻辑推理测试

 附录二 创造性思维测试

 附录三 推理辨认能力测试

 答案

 附录四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附录五 瑞文智力测验

试读章节

天赋教育有很多种形式,到底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宗旨以及可利用的基金情况来确定。而你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接受天赋教育,这件事情需要你自己来做决定。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首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比如,在天赋教育中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天赋教育与孩子平时接受的教育有何不同?天赋教育是否和孩子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设立天才班的宗旨,以及家长们在考虑天才班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我会评价几种比较普遍的天赋教育形式,以及其他几种可能会用到的教育形式。

1.天赋教育——这种教育是必需的吗?

人类本能的其中之一就是学习,想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创造世界。我们总想挑战自己,去自己未曾去过的地方,挖掘自己的潜能,考验自己的极限。著名的人类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冯斯洛,曾经把人类的学习本能称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把它看作是人类最重要的驱动力。

孩子同样需要挑战。他们需要探索,需要创造,需要成长,需要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发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忙碌起来,才能兴趣盎然,才能富有激情。普通的教育模式能够满足大多数孩子的学习需求,因为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课堂中,老师足以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然而,总有少数几个孩子与其他孩子大不相同,他们的学习方式太超乎常规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会更多。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普通的教育模式简直令人窒息。

天赋教育的许多倡导者们在智力超群的孩子和其他方面超群的孩子(比如音乐、体育等)之间进行了类推。你不能把一个正在表演巴赫协奏曲的小提琴天才放在那些刚刚起步认识音乐器材的孩子堆里,并且期望他再学习更多的知识。你不能像训练初级运动员那样训练明星级别的篮球运动员、高尔夫球运动员或者游泳运动员。已经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孩子需要和那些具有类似水平和能力的孩子一起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按着自己的步伐前进,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潜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其他的倡导者则指出,应该为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提供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专门为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者是认知能力较差的孩子准备的,因为不管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多高,不管老师们多么努力,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正常发挥,他们需要专门的照顾。因此,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特点,学校要制定不同的课程,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些孩子在学习概念知识或技术知识时,需要把这些知识分解成更小的概念或分成更多的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重复,更多的解释,才能满足学习需求。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认知能力上与正常的孩子相差太远,所以需要把这样的孩子安排在完全不同的教室里,接受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同样的道理,许多天赋孩子的学习需求与正常孩子的学习需求大不相同,所以,他们同样需要特殊的照顾,从而在充满挑战性、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能力。

2.哪种教育适合你的孩子?

有时候,决定是否让自己的孩子进行天赋教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也有时候,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并非易事。也许,你的孩子会被安排到不同的教室,或者安排到一所完全不同的学校。也许,你从其他家长那里听说天赋教育或特殊教育并非像宣传的那样。如果你正挣扎着难下决定,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首先,问问你自己到底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什么。

大多数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

享受上学时光;

接触伟大的老师和学校里的其他人员;

努力做到最好;

有机会把潜能发挥到极致;

结交朋友。

如果参加天才班能帮助你的孩子实现以上目标,那么,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那么再选择上天才班就不太重要了。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让你的孩子参加天才班,不妨好好考虑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P41-43

序言

教育应该是什么?我们的学校想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三个问题,中国的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有各的答案,也各自都在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因此,多年来,社会高喊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实行学生减负、进行教改;家长也都按照自己心底对孩子的设想培养孩子。成果如何我们暂且不说,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有哪一方想过孩子们的想法?有谁想过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大人们选定的教育模式、设定的未来?

许多年来,中国的教育都在批量地制造“神童”,因此,中国每年有很多孩子得到国际大赛的冠军,但是自诺贝尔奖颁奖以来却从没有人获此殊荣;也因此,我们每年有很多考试得分很高却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

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圣人之一的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你就是世界》中对教育做了这样的定义: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擅长、最热爱做的事。

股神巴菲特也曾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讲到:“我和你们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可能比你们钱多,但这并不是差别所在。不错,我是钱很多,可以买很多名贵的东西,但我宁可吃10元的汉堡,而不愿意吃1000元一份的大餐。”很多学生都不太相信,于是巴菲特进一步解释:“如果非要说我和你们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爱做、我最擅长做的事情。天天如此。这是我能给你们最好的忠告。”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让大人们完全按照孩子们的想法来培养他们,因为孩子们对诸如教育模式、未来理想等很多事情都还完全没有概念。我们想传达的是成人们应该挖掘孩子自身的才能,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给孩子们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这就是天赋教育。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通过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书本、课业负担把孩子压趴下。

另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IQ高低、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IQ高并不一定是好事,IQ低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并且,IQ的高低还受到遗传、环境、后天培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在这一点千万不可强求。

目前,国内专门研究IQ与天赋教育的书籍还为数不多,所以我们特意引进了大卫·帕尔默博士(Davd Palmer,Ph.D.,美)的这本书。帕尔默博士是一位研究天赋教育的获奖者,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担任助理教授职位,在该校及多所大学里开设过有关咨询、评估、教育方面的课程。他本人亲自为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儿童主持过上百次的IQ测试,帮助过很多父母为孩子选择了合适的学习课程。

总之,各种教育模式对孩子们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无论作为读者的您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的是哪种角色,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赋,为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出版者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些天资聪慧的孩子,仅接受普通的学校课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有些却需要经历特殊的学习体验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们应该通晓这一点。如果你家里就有这么一个孩子,你就应该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特殊问题。本书旨在帮助家长获取所有需要掌握的信息,从而能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

——大卫·帕尔默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IQ测试与天赋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帕尔默
译者 郭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3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49.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3: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