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学1—2年级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地基阶段”。在这一阶段,妈妈的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由云晓主编的这本《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将解析1—2年级孩子成长的秘密,帮助妈妈们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帮孩子完成“幼小衔接期”的心理过渡。

内容推荐

1—2年级,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的内心有担忧、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对新环境和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1—2年级,妈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爱上老师、爱上学校!

《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一书解析了1—2年级孩子成长的秘密,帮助妈妈们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帮孩子完成“幼小衔接期”的心理过渡。

《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由云晓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好妈妈早知道——孩子的心理成长阶段篇

 1 “我上小学了!”——帮孩子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003

◎方法一: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先行

◎方法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方法三: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有学习的优势

 2 “小学不如幼儿园好玩儿”——当孩子不想上学时/009

◎方法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老师和学校

◎方法二: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方法三:多给孩子讲讲学校的规矩和规则

 3 “我不是最优秀的”——正确看待孩子,并给予鼓励/016

◎方法一:让孩子跟自己比

◎方法二:请老师多鼓励孩子

◎方法三:把错题改对了,就给孩子打100分

 4 “游戏比学习更有趣”——孩子贪玩,从自控力培养入手/022

◎方法一:在等待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方法二:不妨跟孩子比比定力

◎方法三: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5 “太阳为什么会在天上呢?”——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027

◎方法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方法二:利用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方法三:关注孩子“在做什么”,而不是“做得怎么样”

第二章 好妈妈要明确——父母的责任篇

 1 告诉孩子“小学生”的意义/035

◎方法一:给孩子一项特权

◎方法二:多与孩子讨论学校的那些大事

◎方法三:让孩子多与高年级学生交流

 2 了解孩子的优缺点/040

◎方法一:辩证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方法二:放大孩子的小优点

◎方法三:用孩子自己的优点来改掉缺点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046

◎方法一:“别怕孩子把牛奶洒在地板上”

◎方法二:别埋怨孩子做得不好,耐心教他怎样做得更好

◎方法三:分配给孩子一项固定的家务活

 4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要尽可能愉快/051

◎方法一:进家门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

◎方法二:解决问题时避开孩子

◎方法三:定期举办有趣的家庭活动

 5 定期与孩子交流和沟通/057

◎方法一:搞个周末家庭会议

◎方法二:做孩子心灵的读者

◎方法三:每天抽出半小时来陪孩子

 6 为孩子指出危险的场所/063

◎方法一:家里也危险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制作安全地图

◎方法三:带孩子亲身感受一场危险事件

第三章 好妈妈要做到——孩子问题篇

 1 别太为成绩问题操心/071

◎方法一: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方法二:淡化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过程

◎方法三:激发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2 上进心的培养最重要/078

◎方法一:保护孩子的梦想

◎方法二:给孩子找个学习的竞争对手

◎方法三:降低目标,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

 3 门门功课都不能落后——预防孩子的早期偏科/084

◎方法一:让老师去引导孩子爱上弱势学科

◎方法二:枯燥的科目也有趣味

◎方法三:用优势科目带动弱势科目

 4 集中注意力也是一种能力/090

◎方法一:营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家庭环境

◎方法二:用兴趣拴住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三:制定时间表,让孩子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

 5 教孩子一些过目不忘的记忆窍门/096

◎方法一:帮孩子制定近期记忆目标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理解记忆

◎方法三:教孩子学会“手、心、口”并用的记忆方法

 6 孩子遇到难题,妈妈怎么办/102

◎方法一:面对小问题,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点拨是最好的帮助

◎方法三:面对大问题,让孩子从团队中汲取力量

 7 养成每天做作业的好习惯/109

◎方法一:用“不写作业”来“惩罚”孩子

◎方法二:给孩子自己布置作业的权力

◎方法三:让孩子感受到写作业的魅力

 8 让孩子学好英语,首先要赋予他们学习动机/115

◎方法一: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内在需求

◎方法二: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方法三: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

第四章 好妈妈要精通——与老师沟通篇

 1 与老师进行有效对话的3个方法/123

◎方法一:与老师交流要有针对性

◎方法二:不做盲目护短的妈妈

◎方法三:把握好与老师交流的小技巧

 2 当听到老师对孩子的否定评价/130

◎方法一:做一个有辨别能力的“妈妈法官”

◎方法二:不做传声筒,做桥梁

◎方法三:引导老师看到孩子的优点

 3 孩子被忽视——做一位吸引老师的妈妈/136

◎方法一:孩子有进步,及时向老师表达谢意

◎方法二:向老师讲讲自己的教育理念

◎方法三:教给孩子一种吸引老师的“绝技”

 4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141

◎方法一:培养个好孩子送给老师

◎方法二:送小礼不送大礼

◎方法三:不要让礼物成为老师的负担

第五章 好妈妈要辨别——因村施敦篇

 1 学习好的孩子——能力、成绩同时提升/149

◎方法一:保持并继续挖掘孩子的学习能力

◎方法二:成绩不是一切,小小坏习惯不能忽视

◎方法三:切忌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

 2 头脑聪明但学习不好的孩子——教他们把聪明用在学习上/156

◎方法一:教孩子不要把聪明当做“救命稻草”

◎方法二:教孩子“在玩中学”的技巧

◎方法三:教孩子科学用脑

 3 学习中等的孩子——用鼓励激发潜力/161

◎方法一:找准中等生的“鼓励穴”

◎方法二:要为中等生量身打造课堂45分钟

◎方法三:挖掘中等生身上成绩以外的潜能

 4 学习费劲的孩子——学习方法灌输很重要/167

◎方法一:适时调控孩子的学习过程

◎方法二:让学习费劲的孩子互相帮助

◎方法三:降低学习难度,创造成功机会

第六章 好妈妈要引导——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篇

 1 教会孩子大声朗读/175

◎方法一:选好朗读材料

◎方法二:妈妈要做孩子的听众

◎方法三:让孩子从大声朗读中收获自信

 2 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180

◎方法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方法二: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

◎方法三:和孩子交流阅读心得

 3 引导孩子写日记并不难/186

◎方法一:即使只写了5行,也是优秀的日记

◎方法二:用漫画来写日记

◎方法三:教会孩子写随感日记

 4 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191

◎方法一:鼓励孩子举手发言

◎方法二:学会向孩子问问题

◎方法三:多做语言游戏

第七章 好妈妈要用心——智力开发、拓宽视野篇

 1 带孩子接触大自然/199

◎方法一:允许孩子做一个“野孩子”

◎方法二:放松的同时,巧妙引导孩子学习

 2 在大自然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203

◎方法一:帮孩子明确观察目标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观察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做观察笔记

 3 在游戏中丰富孩子的想象力/208

◎方法一:让孩子给妈妈讲故事

◎方法二:丰富孩子生活

◎方法三: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4 引导孩子多看有益的电视节目/214

◎方法一: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方法二:制作一个看电视时间表

◎方法三:利用电视节目培养孩子的性格

第八章 好妈妈要细胞——综合素质提升篇

 1 随时随地的道德课堂/221

◎方法一: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道德准则

◎方法二:从细微处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道德观

◎方法三: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引发羞耻心

 2 给孩子正确的金钱教育/226

◎方法一: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

◎方法二:做零花钱的管理者

◎方法三:给金钱降降价

 3 教孩子做个懂礼貌的“小大人”/232

◎方法一: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别人

◎方法二:当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时,及时地制止他

◎方法三: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

 4 帮孩子摆脱拖拉、懒散/238

◎方法一: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方法二:让孩子保持精神和体力上的活力

◎方法三: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5 把孩子培养成社交“小达人”/243

◎方法一:不做自私的孩子

◎方法二:不做没有主见的孩子

◎方法三:让孩子自己解决与伙伴之间的冲突

试读章节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妈妈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第一天上学的路上,孩子们昂首挺胸,神气得很;戴上红领巾后,他们高兴得犹如士兵戴上了勋章;如果在路上遇到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就更神气了,俨然一个小大人,背着书包,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上学了。

其实,作为老师,在多年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在这些初入校门的孩子的脸上,我能看到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在他们稚嫩的言语中,我更能听出发自内心的骄傲:

“我上学了!我是小学生了!”

“我有红领巾,你有吗?”

“我发新书了,好多好多本呢!”

其实,孩子之所以表现出这些骄傲的行为,说明他们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上了小学,不仅他们的身高和年龄在变化,还面临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儿童成长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是孩子人生的重要“分水领”,如果说上学之前的孩子可以统称为“幼儿”或“小小孩”,那进入学龄阶段的孩子便可以被称为“小大人”。因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校,这些孩子时常会以“小大人”自居。

关于这一点,我的感触颇为深刻,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轻易就接受一些浅显的道理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个月给孩子们上一次“成长课”。所谓“成长课”就是教他们一些与知识无关却关乎成长的内容,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周末帮家长做一做家务……据妈妈们反映,在小学1—6年级中,做得最好的却是1—2年级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小学1—2年级,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们犹如从长长的睡眠中刚刚醒来一样,他们有热情、有激情,总想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小大人”身份。因此,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以“小大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所以很多妈妈往往会感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作为老师,我要在这里提醒妈妈们的是,在我们倍感欣喜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孩子所处的特殊阶段。小学1—2年级,孩子刚刚接触正式而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对学习的印象如何、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他的整个学习生涯。

在一篇教育论文中,我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整个学习生涯犹如一幢高楼大厦,小学就是这幢大楼的地基,而作为人门阶段的小学1—2年级,就是地基中的地基,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最关键的部分。

所以,要想帮孩子打好地基,妈妈们首先应该了解,进入小学1—2年级之后,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他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帮助孩子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方法一: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先行

在小学1—2年级,妈妈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很多妈妈经常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坏习惯,比如,马虎、坐姿不正、拖沓……大人纠正了很多遍,孩子就是改不了。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那些坏习惯几乎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要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么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对此,妈妈们很是忧心。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身上总会不可避免地有这样那样的坏毛病,比如坐姿不正,几乎是小学生的通病。面对这些坏习惯,如果妈妈在孩子小学1—2年级的时候就引起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并监督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就很有可能受益终身。

我教育女儿,就是从一年级下的工夫。女儿刚上小学,我就告诉她应该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应该怎样安排学习与玩耍的顺序……总之,在坏习惯还没形成之前,我就教给了她正确的做法。我还告诉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洗手,吃点儿东西活动一下,然后再写作业。

当然,对于那些冷不丁出现的坏习惯,我也丝毫不松懈。但面对坏习惯,我并不是单纯地批评她做错了,而是告诉她正确的做法,并监督她做好。例如,女儿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坐姿不对,总喜欢趴在书桌上。于是我找来一根小棒,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教女棒”。这小棒很小,跟筷子一样细,打在身上不痛,我主要用它来警告和提醒女儿。女儿写作业时,我就坐在旁边,看她的姿势不对就敲她一下,腰弯了也敲一下……时间久了,女儿就养成了好习惯,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写作业的时候姿势很端正,字也写得很漂亮。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常常对妈妈们说,要想让孩子拥有好习惯,就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千万不要小看良好行为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坚持2l天就会成为习惯,一个习惯坚持一年或者两年,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终身的行为。

俗话说,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所以,妈妈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就等于帮孩子的人生积累财富。

P3-5

序言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常有家长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来说,哪个阶段最重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常会先给家长讲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胖子去餐馆吃面,吃了一碗,没饱;又要了一碗,吃完还是没饱;于是又要了第三碗、第四碗……直到吃完第九碗,他才摸着滚圆的肚子、打着饱嗝说:“终于吃饱了!”然而到了付钱时,看着桌上9个空空如也的大碗,他才无限沮丧地说:“早知道吃完第九碗会饱,我就不要前面几碗了!”

听完这个笑话之后我们免不了要嘲笑那个胖子:“没有前面的8碗打基础,你只吃第九碗怎么会饱呢?”

其实孩子的人生也可以套用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对于开头的那个问题,有人说初中阶段重要,初中阶段是促使孩子走向成熟的最重要阶段;有人说高中阶段重要,高考成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但我想请家长朋友思考的是:如果孩子小学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他又如何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呢?

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做一幢高楼大厦,那小学阶段便是它的地基,地基出了问题,这幢大厦只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

当老师几十年,教过多少学生、接触过多少家长,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对母子在我脑海中的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我之所以对他们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那个孩子曾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他叫乐乐,虽然有些小内向,但头脑却聪明得很。他成绩非常好,奥数也学得非常棒,大大小小的奖拿过很多次,当时学校里的老师都断言:这个孩子长大后肯定会有大出息。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乐乐在性格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不敢争第一。即使已经知道了答案,他也不敢大声喊出来,而是等别人喊出之后,他才会跟着继续喊;排队时,即使是第一个到场,他也不做排头,而是心甘情愿地“缩”到中间去;哪怕在玩游戏时,他也不敢第一个尝试,而是等前面有了“出头乌”,他才敢去玩……

于是我劝说乐乐的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敢于争第一的精神,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不思进取。

但乐乐的父母却这样对我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再说了,孩子年龄还小,等他长大后自然就会积极进取了!”

就这样,小学毕业后,乐乐去了别的学校。一晃将近20年过去了,偶然一次,当我再打听起这个孩子的现状时,他的同学无比惋惜地告诉我:“由于工作不好找,乐乐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家里‘啃老’,这种现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为什么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却沦为“啃老族”了呢?

根本问题就出在“地基”上!小学阶段不仅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地基”,更是性格养成的“地基”。这时的孩子就像在刚刚学习走路,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会对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不管将来走多远,他们会一直延续现在走路的姿势、走路的方式。

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不敢争第一,凡事不想出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会慢慢习惯退缩,进而形成不思进取的性格。当一个孩子习惯了不思进取,他便会惧怕一切——即使困难很小,所以曾经成绩很棒的小学生乐乐,长大后沦为“啃老族”也在常理之中了。  正因如此,如果非要给孩子的人生选个最重要的阶段。我就选孩子人生中的“地基阶段”——小学阶段!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人生的地基打得坚如磐石,但在小学这个最重要的“地基阶段”,谁能决定孩子的“地基”打得是牢固还是松跨呢?

是妈妈!

关于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前人们如是说:

美国总统林肯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妈妈既是好老师,又是好榜样!

在许多名人访谈类节目或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类似的话语:“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做个诚实的人……”“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常常鼓励我去勇敢拼搏……”“当我第一次对自己失望时,是妈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妈妈的思想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小学阶段,妈妈的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我是一个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在小学阶段,如何帮孩子打好人生基础呢?在工作中,我是一名老师,经常有家长向我询问类似的问题,于是,我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用文字去帮家长们解决困惑。

而在我周围,恰恰又有一群不谋而合的同事,经过多次的交流,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有着相同的目的:想帮我的、我们的以及天下所有家庭的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础。于是便有了本套书的创作——《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3—4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5—6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

而这也形成了本套书最闪耀的特色——我们的创作团队,既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经验丰富的妈妈。

在我们之中,有的人教出过无数名优秀的孩子;有的人的孩子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这些孩子的成绩、能力、性格及品德都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认同!

我们为这些优秀的孩子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感到骄傲!

除此之外,在本套书中,我们一直站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角度,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向家长们呈现本套书的三大特色:

◎特色一:I以老师的身份跟你说说心里活

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妈妈们需要关注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引导孩子与同学处好关系……

在本书中,我们将站在老师的角度帮妈妈们分析老师的心理,为妈妈们提供最直接也最实用的建议。例如:用正确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才会对您提的问题更加重视……

在小学阶段,妈妈能否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是否顺利、是否快乐。

◎特色二:以家长的身份向您诉说孩子的学习和人格培养要兼顾

通过分析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发现:孩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智力上的差异并非是决定因素,孩子是否拥有好个性、好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养成积极进取、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等好习惯,往往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但在学校,老师们关注最多的是孩子们的成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每个孩子的性格。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一定要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个性。

在本书中,我们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具体介绍一些良好习惯与个性的培养方法。毕竟,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是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而不单纯是次次满分的优异成绩。

◎特色三:按不同年级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

小学6年,孩子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1—2年级,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的内心有担忧,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对新环境和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3—4年级,孩子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已经轻车熟路了:但此时他们身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会主动学习,马虎、拖拉等坏习惯一大堆;5—6年级,面临升学,孩子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不同阶段,妈妈的任务也各不相同:

1—2年级,妈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爱上老师、爱上学校;

3—4年级,妈妈最紧迫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会孩子主动学习;

5—6年级,妈妈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并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套书中,我们不但为妈妈们指出了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而且详细地列举出了应对方法,以帮助妈妈们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此就不多作介绍了。希望您能在后面的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特别提示一

由于参与撰写此书的教师妈妈较多,所以我们在人称上统一用“我”以及“我们”来泛指作者,以方便读者阅读。

特别提示二

该套图书与方舟老师主编的《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3年级,激活孩子一生的关键》《4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5—6年级,成就孩子一生的关键》系列图书,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同为教育小学阶段孩子的精品图书,特推荐家长朋友们共同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2年级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云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33960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