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中国文化要略》自1998年出版以来,一直不断印刷,并且在2003年出版了修订后的第2版。那次修订,基本内容没有变化,主要是订正书中的讹错,改正一些变动后的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在地理部分增加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介绍。此后,就一直印行,至今已达25次。而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程裕祯便进行了《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的修订。
图书 | 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中国文化要略》自1998年出版以来,一直不断印刷,并且在2003年出版了修订后的第2版。那次修订,基本内容没有变化,主要是订正书中的讹错,改正一些变动后的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在地理部分增加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介绍。此后,就一直印行,至今已达25次。而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程裕祯便进行了《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的修订。 内容推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大提高,世界各地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大,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本书陆续被采用为专业教材及考研参考书,因此每年都有一定的发行量,网上也成为热购的文化类图书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所高校及机构采用本书为专业教材、考研参考书和指定阅读读物,包括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等。《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修订,除了订正一些讹错和修正某些论述之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尽可能补充一点新的材料,特别是增加了“精美器物”一章,介绍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玉器、青铜器、瓷器等器物的发展与制作,使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为真切的理解和认识;二、对开本和版式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近百幅插图,使之更美观和直观;三、作为一种教材,为适应使用者的需求,笔者还在每章后面增加了“学习与思考”和“相关资料”两大板块,以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程裕祯专著的《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不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性著作,而是一本传播中国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简论 一、文化与中国文化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章 地理概况 第三章 历史发展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第五章 汉字 第六章 学术思想 第七章 宗教信仰 第八章 古代教育 第九章 科举制度 第十章 典籍藏书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第十五章 精美器物 第十六章 风俗习惯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附录 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化要略(附考研笔记第3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裕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51030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88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8 |
印次 | 30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