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窗幽记/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卷一醒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②,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卞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③?集醒第一。

【注释】

①中山之酒: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记载,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

酒,人喝了一醉千日。后以中山酒或千日酒泛指美酒。

②昏昏:糊涂的样子。逐逐:匆忙、奔忙的样子。

③酲(cheng):喝醉了神志不清。

【译文】

饮了中山酒,一醉长达千日。而今天世人浑浑噩噩争名逐利,没有一天不在醉中,没有一人不是醉的。求名的人沉醉于官场之上,逐利的人酣醉在市井之中,有权势的人因音乐女色香车骏马而迷醉,天下简直成了一个昏迷不清醒的天下了!哪里能得到一剂清凉散,来为人人解酒呢?集醒第一。

【点评】

本段形容了当时之世人们求名逐利,沉醉于名利或物质享受中,从上到下,一派昏醉不清醒的世态。其实,红尘之中,向来皆如此,唯恐求之不得,唯恐得之失去,总是在为了争取或保住什么而费尽心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派熙攘之况,便是世人竞相奔走的真实写照。为了生活不停奔波,自有其不得已之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内心也真有难言之痛。然竞相奔走,为利为名蒙蔽自己的内心,便使自己变得浮躁不安,时时处于紧张焦灼之中,而一旦人人竞相为此态,整个社会的风气便会呈现出昏昏然的状态,唯以利益为重,唯以浮名为高。这种世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紧张和周旋,也使人的内心缺少安全感和信任感。

不祈求有千日之酒让我们忘记这世间的纷杂,也很难有特效良药使人们的内心变得安宁清醒,但是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欲望,认识到自己的挣扎矛盾,认识到世态真相,总能超脱一些,哪怕是暂时的,能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便是理清自己内心、清醒镇定前行的第一步。在那个时刻,你在纷繁的脚步声中,便能感受到山花含笑,明月皎皎。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注释】

①射影之虫: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载,有一种动物叫“蜮”,也叫

“短狐”,生活在水中,能含沙射人。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说,这种

叫蜮的虫子,三足,也叫射工,在水中含沙射入,也有的说是射人的

影子。后指背后暗算。

②照胆之镜:传说中的神镜,能照见人的内脏。《西京杂记》卷三《成

阳宫异物》载,汉高祖入秦咸阳宫,见“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

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

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

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

之”。

【译文】

倚仗自己的出众才华而玩世不恭、游戏世间,背后便要提防那些暗算之徒;如果伪装忠厚善良来欺骗别人,面前恐怕会有照胆镜,照尽肝胆让人心思无所隐藏。

【点评】

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在世间生存,有时候大是不易。这段话指出了两种不可取的处世之道,告诫世人不要恃才卖弄,丧失了做人的自然和对别人的尊重,更不要假装忠厚来骗名骗利,因为总有被人识破的时候。唯有本真自然,踏实谦逊,保持真诚,才能于己于人都营造良好的氛围,处人处事皆舒展自如,即使暗夜扪心自问,亦无疚无愧。欺世盗名虽可一时获益,却终究有跌落的一天。人终究是要和自己过一辈子的,才不可恃,名不可盗,唯有拭净内心杂念,踏实立身,方是长久之计,哪怕在困顿之中,亦不可苟且。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译文】

拨得开繁密的花柳丛,看得清局势,才是真的有能力;在狂风暴雨中能站得稳,才能见出定力。

……

P1-3

目录

卷一 醒

卷二 情

卷三 峭

卷四 灵

卷五 素

卷六 景

卷七 韵

卷八 奇

卷九 绮

卷十 豪

卷十一 法

卷十二 倩

序言

《小窗幽记》是清乾隆年间首次刊印的一部小品集,因其内容广博、富有哲理、意味深远而又文字优美,深为世人所喜爱。最近数十年来,这部书的节选本、全本、翻译本、评注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这部书以其卓越的智慧、脱俗的品味及隽永深长的意韵,令人感到心地宁静澄明。

据乾隆三十五年刊本提供的信息,《小窗幽记》的作者是明代的陈继儒(号眉公)。当时的刻印人为崔维东,作序者为陈本敬。陈本敬在序言中说“眉公先生负一代盛名,立志高尚,著述等身,曾集《小窗幽纪》以自娱”,书的封面也赫然署着“眉公先生辑”,所以目前许多出版社在出版《小窗幽记》时,都将纂辑者定为陈继儒。

陈继儒(1558一1639),是明代著名的诗文家和书画家。他青壮年时,正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君王昏聩,朝政混乱;而他的晚年,经历了明代灭亡前的乱世。身处那样的一个时代,他有独特的智慧和判断力,青壮年时起就决意归隐,不走科举人仕的路,在山中筑室,广种名花异草,自得山林之乐;同时,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书画家、达官显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隐逸之身而周旋于显贵当中。陈继儒在晚明名声极大,连走卒贩夫也慕“眉公”大名,酒楼茶肆也挂其画像。他不但书法和画艺极其高妙,诗文优美洒脱,而且善鼓琴,又喜爱藏书,是一个富有艺术和文学涵养的人。独特的经历,让他既有人世的智慧,又有出世的洒脱。

但《小窗幽记》不见于陈继儒的著述名录,而晚明陆绍珩所辑录之《醉古堂剑扫》却与此书内容几乎一致。《醉古堂剑扫》在明末刊行,并且流传到日本。周作人先生在他所购得的嘉永六年刊《醉古堂剑扫》书前附一题签,说此书在日本很是流行,“与《菜根谭》同为人所爱诵”。

书商借陈眉公的盛名而以《小窗幽记》之名将《醉古堂剑扫》改头换面出版,只是略略删减了《醉古堂剑扫》的条目,基本未作其他改动。《小窗幽记》一出,《醉古堂剑扫》及其作者陆绍珩更是湮没无闻。我们对陆绍珩生平所知甚少,据《醉古堂剑扫》自序,可知他是松陵人,字相客或湘客。

乾隆刻本一出,世人之所以深信《小窗幽记》为眉公所辑,乃是因为此书的智慧练达、意趣幽远正合乎眉公给世人的印象,可见此书内容确乎境界颇高、品位不俗。陈本敬在序言中即大赞此书“语带烟霞、韵谐金石”,“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

《小窗幽记》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做人、处世、感情、个性、境界、品味、气度、法度等各方面人手,立体地论及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养、立身处世、怡情养性;而且关涉到世情、历史、山水自然、艺术及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一、如何立身处世

在任何一个时代,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如何与他人相处,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小窗幽记》在此用力最多,篇幅最长,尤其强调在任何境况下,都应清醒认识自我,多多宽容和体谅他人。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等条目,便是讲人应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内心清醒。得失不要太计较,“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怨天尤人,“休委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而对待别人,要以宽容厚道为原则。在面对机会和利益时,要想到分享,“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不要对人冷嘲热讽,“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面对恩怨情仇,要懂得原谅和感恩,“人之恩可念不可忘,人之仇可忘不可念”,“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

时时内省,善待他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与人和谐相处,这是《小窗幽记》一再提倡的立身处世之道。

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让眼睛和心灵都敏锐地张开。去发现和体会生命的甘美

作者辑录的佳句所表达的意境,大多属于清灵飘逸、富有韵致或是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机的。如“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在自然的动与静中,体会到万物宁静而生生不息的美。

在繁忙的尘世生活中,尽力把握一份清闲之意,体味宇宙万物之美,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读者可从《小窗幽记》的妙言佳句中深深体悟到这点。

三、要善于体会到事物的相对性。凡事不可过度,要从转化中辩证地看问题

这种物极必反、诸事不可走极端的思想,是《小窗幽记》的重要内容。“荣宠傍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便是讲人要辩证地看待挫折和顺境、荣华和贫困。要想保持淡泊和从容,一般都是历经了繁华和纷纭,“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努力修习,提高自己的涵养,保持高尚的节操,是穷通转变、逆顺转变的关键,“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以自我的努力,达到厚德之境,而以心灵的恬适,来对待劳碌和困顿,何其通达而清醒。

当然,《小窗幽记》还有许多人与人、与自然、与自己相处的多方面的智慧,不一一列举。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当能会意其广博和深醇。也希望它所提倡的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如一泓清泉,能滋润都市红尘中的心灵。令你清夜独坐时,体会到“夜寒坐小室中,拥炉闲话。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的质朴悠然;或是游览江山时,启迪你真正意会山河之美,“山月江烟,铁笛数声,便成清赏;天风海涛,扁舟一叶,大是奇观”,而不只是匆忙“到此一游”。追求生活的简朴清宁之美,正与今天提倡低碳化生活的理念有暗契之处。

纂辑者阅读了大量前贤、时人的著作,采撷其精华而编成此书。采录图书的体裁有历史著作、词赋、戏曲、诗文、杂记等。虽然是借别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但是纂辑编选的背后,正隐藏着纂辑者的眼光,透露了其襟怀和境界。所涉及的作品有《山海经》、《史记》、《汉书》、《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玉堂闲话》、《冷斋夜话》、《小窗自纪》、《舌华录》等,有时原文照搬,有时径作删增,有时是化用,有时则根据自己的品味和理解而特意改动个别字句。

在纂辑时,并没有指出所录的具体条目出自何书。而不注出处,就给后人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时甚至是困惑。在时下许多《小窗幽记》的全本、选本中,对于同样的文字,有多种不同的注释,除了注解者自身的理解角度不同之外,出处不明带来的上下文意的不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这次作《小窗幽记》的注、译、评,是本着如下的原则进行的:

一是版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小窗幽记》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刊本《醉古堂剑扫》(残存第一至第七卷)、日本嘉永六年《醉古堂剑扫》和日本明治四十一年《醉古堂剑扫》刊本。文字上有一些修订,部分标点也做了改动。比如卷一“醒”中的“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其中“高才”在乾隆本中作“才高”。比较之下,“倚高才”与“饰厚貌”相对,其义更佳,因此据嘉永本改“才高”为“高才”。又如卷三所辑之“囊无阿堵物,岂便求人;盘有水晶盐,犹堪留客”,是据天启本、嘉永本及明治本,在乾隆本《小窗幽记》中作“囊无阿堵,岂便求人;盘有水晶,犹堪留客”,“水晶”和“水晶盐”,所指截然不同,对于文意的理解更是大有差别。再如卷八所辑“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术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是据嘉永本、明治本,而在乾隆本《小窗幽记》中作“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校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学术”和“学校”,差异也较大。

另外,有些回目也作了调整,比如乾隆本卷七所辑之“一室十圭,寒蛩声喑,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与“虚闲,世界清净,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为两条,而天启刊本、嘉永刊本和明治刊本均作“一室十圭,寒蛩声喑,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虚闲,世界清净,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语意的完整以后者为上,故此条不用乾隆本内容。这条摘自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核以张大复原文,可知天启、嘉永和明治本如是处理为佳。

二是注释。这部书里涉及的典故非常之多,有些多次出现的典故,在第一次出现时详解,之后则简略解释;难懂的文字进行注释;生僻字加注拼音;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汇容易引起误解的,进行注释;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为普通读者不太熟悉的人物,进行注释。

三是点评。点评的内容,有的是根据正文内容,引用在内容、境界上相近的文字,以俾读者在原文基础上得到延伸性阅读;有的将所引内容的上文或下文补充进来,因为有时辑录的句子只为某诗或者某文中的一句话,若不补充背景知识或上下文内容,易生误解或是难以领略到个中妙处;另有部分评论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有所规谏,有所引申。

笔者希望能在准确注释和翻译原文的基础上,与读者一起领略《小窗幽记》之美,领略纂辑者当初从诸书中采撷这些妙言警句的深心,得到智慧的启迪,以古人思想之光,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精神的愉悦和悠长的思考。

本次注译,亦参考了清风先生译注的《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陈桥生先生评注的《小窗幽记正宗》(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等,另外许贵文先生《小窗幽记》的新著未及看到,但是在他的博客上阅读了大量他关于《小窗幽记》的研究文字,在此对上述诸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书中的错误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成敏

2013年3月

内容推荐

《小窗幽记》是清乾隆年间首次刊印的一部小品集,因其内容广博、富有哲理、意味深远而又文字优美,深为世人所喜爱。最近数十年来,这部书的节选本、全本、翻译本、评注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这部书以其卓越的智慧、脱俗的品味及隽永深长的意韵,令人感到心地宁静澄明。

这次作《小窗幽记》的注、译、评,是本着如下的原则进行的:

一是版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小窗幽记》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刊本《醉古堂剑扫》(残存第一至第七卷)、日本嘉永六年《醉古堂剑扫》和日本明治四十一年《醉古堂剑扫》刊本。文字上有一些修订,部分标点也做了改动。比如卷一“醒”中的“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其中“高才”在乾隆本中作“才高”。比较之下,“倚高才”与“饰厚貌”相对,其义更佳,因此据嘉永本改“才高”为“高才”。又如卷三所辑之“囊无阿堵物,岂便求人;盘有水晶盐,犹堪留客”,是据天启本、嘉永本及明治本,在乾隆本《小窗幽记》中作“囊无阿堵,岂便求人;盘有水晶,犹堪留客”,“水晶”和“水晶盐”,所指截然不同,对于文意的理解更是大有差别。再如卷八所辑“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术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是据嘉永本、明治本,而在乾隆本《小窗幽记》中作“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校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学术”和“学校”,差异也较大。

另外,有些回目也作了调整,比如乾隆本卷七所辑之“一室十圭,寒蛩声喑,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与“虚闲,世界清净,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为两条,而天启刊本、嘉永刊本和明治刊本均作“一室十圭,寒蛩声喑,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虚闲,世界清净,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语意的完整以后者为上,故此条不用乾隆本内容。这条摘自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核以张大复原文,可知天启、嘉永和明治本如是处理为佳。

二是注释。这部书里涉及的典故非常之多,有些多次出现的典故,在第一次出现时详解,之后则简略解释;难懂的文字进行注释;生僻字加注拼音;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汇容易引起误解的,进行注释;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为普通读者不太熟悉的人物,进行注释。

三是点评。点评的内容,有的是根据正文内容,引用在内容、境界上相近的文字,以俾读者在原文基础上得到延伸性阅读;有的将所引内容的上文或下文补充进来,因为有时辑录的句子只为某诗或者某文中的一句话,若不补充背景知识或上下文内容,易生误解或是难以领略到个中妙处;另有部分评论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有所规谏,有所引申。

笔者陈继儒希望能在准确注释和翻译原文的基础上,与读者一起领略《小窗幽记》之美,领略纂辑者当初从诸书中采撷这些妙言警句的深心,得到智慧的启迪,以古人思想之光,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精神的愉悦和悠长的思考。

本次注译,亦参考了清风先生译注的《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陈桥生先生评注的《小窗幽记正宗》(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等,另外许贵文先生《小窗幽记》的新著未及看到,但是在他的博客上阅读了大量他关于《小窗幽记》的研究文字,在此对上述诸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小窗幽记》是清乾隆年间首次刊印的一部小品集,因其内容广博、富有哲理、意味深远而又文字优美,深为世人所喜爱。最近数十年来,陈继儒评注的这部书的节选本、全本、翻译本、评注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这部书以其卓越的智慧、脱俗的品味及隽永深长的意韵,令人感到心地宁静澄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窗幽记/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陈继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3452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