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
内容
试读章节

吴末帝滥杀无辜,暴虐无道

元兴元年(264年)九月,吴末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便将朱太后贬为景皇后,群臣无不为之震惊。濮阳兴和张布见吴末帝“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暗下对拥立他为帝感到后悔。吴末帝获知濮、张二人的态度后,于当年十一月下令将他俩逮捕,流放广州(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后又下令将濮阳兴和张布在流放途中处死,并诛灭其三族。

甘露元年(265年)七月,吴末帝逼杀景皇后朱氏。“众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接着,吴末帝又杀死吴景帝长子孙荤和次子(其名不详)。

宝鼎元年(266年)三月的一天,吴末帝宴请文武百官。中常侍(皇帝侍从官)王蕃喝醉了酒,吴末帝怀疑其装醉,竞下令将他斩首。

建衡元年(269年)冬天,监军(监察军务的将官)李勖、督军(领兵将官)徐存奉命率领军队从建安(位于今福建省建瓯市南)人海路出征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市东)。因开路将领冯斐误导,行军失利。第二年春天,李、徐二人下令处死冯斐,率部返回。殿中列将(宫廷警卫将军)何定曾为其子求娶李勖之女遭到拒绝,对李勖怀恨在心,借机诬告“李勖枉杀冯斐”。吴末帝随即下令将李勖、徐存及其家属全部处死。

建衡三年(271年)正月,吴末帝率领军队护卫后妃讨伐西晋(魏咸熙二年(265年),相国司马炎逼魏帝曹奂退位,灭魏建晋,史称西晋),因故中途撤回。返至华里(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时,吴末帝令随行大臣和后妃停下来游玩。右丞相万或考虑朝廷百事待理,同左将军留平等人商议,想先回京都。吴末帝听说后极为不快,对万或等人怀恨在心。凤皇元年(272年),吴末帝乘一次宴会之机,令人给万或、留平送去毒酒。奉命送毒酒的人暗中减少毒药的剂量,万或没有被毒死。留平知情后,饮用其他解毒药,亦幸免于难。不久,万或含恨自杀,留平忧愤而死。

凤凰二年(273年)秋天,吴末帝某爱妃指使人到街上抢劫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主管市场的将官)陈声将抢劫者绳之以法。吴末帝听信其爱妃谗言,勃然大怒,随即以别的罪名下令用烧红的锯子锯下陈声的头。

天玺元年(276年),吴郡(治所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太守(行政长官)奏称临平湖(位于今浙江省余杭市临平山东南)开通,吴朝廷要周边地区出资赞助。会稽(治所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车浚为官清正爱民,上书以其郡遭遇天灾、老百姓吃不上饭,请求免于出资。吴末帝指责车浚“欲树私恩”,下令将他在其任所斩首。同时被斩首的还有请求免于出资的湘东(治所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湘江东岸)太守张咏。之后,吴末帝下令将车、张二人的首级传至各郡示众。尚书(朝廷部门长官)熊睦见吴末帝“酷虐,微有所谏”。吴末帝令人将熊睦打得体无完肤,后又用刀环砸死。

吴末帝不准别人正眼看他,“群臣侍见,莫敢举目”。吴末帝每次宴会,都要群臣喝醉方休。他指派十个黄门郎(皇帝侍从官)乘机捕捉众臣的过失,谁要是酒后说了错话,或者瞪了一下眼睛,轻则记录在案,重则处以剥脸皮、挖眼睛等重刑,朝廷大臣被逼得惶惶不可终日。“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

吴末帝穷奢极欲,祸国殃民

甘露元年(265年)九月,吴末帝听信观察气象的官员所称“荆州有王气”而“建业宫不利”,采纳西陵(治所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督(军事将领)步阐的建议,下令迁都武昌(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吴末帝迁居武昌后,“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左丞相陆凯上书劝谏说:“如今四周边境无事,应当让民众休息,积聚财富,杜绝铺张浪费。眼下,没有发生灾害而民众精力耗尽,没有发生战事而国家财库花光,我暗自为之痛心。武昌不适宜建都,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足以说明民心所向。臣请求陛下停止各种劳役杂税,选任清廉的官员,以使国家得到更好的治理。”吴末帝看了陆凯的奏书后不思悔改,大为不快。  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吴末帝下令将国都迁回建业。吴末帝派出宦官分赴各州郡挑选美女,并传令各地须将二千石(每年俸禄为二千石米,相当朝廷部门长官、地方州郡长官)以上官员的女儿姓名逐年登记上报,凡其年满十五、六岁的少女,须经宦官首选,落选后才准出嫁他人。此时,吴末帝后宫美女已经多达千人,仍“采择无已”。

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吴末帝下令建造昭明宫。此前,吴大帝孙权已在建业建筑太初宫,方圆三百丈。吴末帝所建昭明宫,方圆五百丈,其规模比太初宫还要宏大。为了建造昭明宫,吴末帝下令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要亲自进山督伐木材。昭明宫内建造园林,垒起土山,土山上建造观景楼,“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民众不堪盘剥驱使,怨声载道。中书丞(负责拟草并发布诏令的副长官)华蔌看出国家潜伏危机,上书称:北方的晋朝正积聚力量准备南下,南方的交趾已经叛离,吴国腹背受敌,当务之急应积蓄力量,加强防备,而不可穷奢极欲,奴役民众,失去人心。否则,‘驱怨民而赴白刃’,无异于给敌人帮忙。”吴末帝对华霰等人的劝谏充耳不闻。

吴末帝猜忌将领,众叛亲离

建衡二年(270年)十一月,吴末帝派楼下都尉(主管宫廷御食)何定率领五千名兵士去夏口(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打猎。驻守夏口的前将军孙秀是吴末帝的堂弟,受到吴末帝猜疑。人们传说孙秀将要被杀。孙秀闻讯连夜率亲信部众投奔西晋。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镇守西陵的将军步阐突然接到去京诏令。步阐害怕被杀,随即率领官兵投降西晋。

天玺元年(276年)八月,京下督(驻京部队将领)孙楷逃奔西晋。

天纪元年(277年)五月,将军邵颉、夏祥率七千多名兵士投降西晋。

吴军兵士也不肯为吴末帝卖命。

建衡三年(271年)正月,吴末帝听信“吴天子当有天下”的谣言,领军向西晋进发。途中,天降大雪,兵士不堪受冻,暗下酝酿如遇晋军即投降反戈。吴末帝获知此情后,不得不下令部队撤回。

天纪四年(280年)三月,西晋将领王溶率军进攻建业,吴国危在旦夕。吴末帝令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名兵士迎战。吴军将士见到晋军旗帜后不战而降。接着,吴末帝又令徐陵(治所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督陶溶募集二万名游散兵士,预定第二天迎战晋军。当天晚上,募集的兵士全部逃散。吴末帝完全丧失军心民心,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月十五日,王溶率八万大军进入石头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清凉山)。吴末帝无可逃匿,只好叫人把他捆绑起来,向王溶投降。晋武帝没有处死孙皓,而将他封为归命侯。几年后,孙皓死于洛阳。

《三国志》卷四十八《孙皓传》、卷五十《孙休朱夫人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晋灭吴》

P19-21

后记

学生时代,我便对文学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参加工作后所购买阅读的大多是文史类书籍。1995年,在业余写完长篇小说《桃花流水》(2008年4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之后,我转读中国历史古籍,将视线专注于古代官员在官场的沉浮,并有选择地分类记下其中较为典型的人物事件。这样边看边写,历时八年,形成了一个记述古代官场斗争故事的框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集中近五年时间(逢年过节也未曾休息),先后三次对稿子进行系统梳理,并逐篇修改,于2007年形成《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书稿。2008年以后,我又先后四次对书稿作了全面修订。

本书出版得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罗际明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

本人并非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对历史科学尚没有真正入门,能将此书奉献给读者,主要借助于前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本书能使读者受益,哪怕一丁点儿,也将是我最大的慰藉。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叶秀松

2011年10月于陋室书房

目录

前言/1

一 荒淫暴虐 王冠落地

商纣王亡国自焚/3

周厉王堵塞言路/5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7

晋灵公谋害忠臣/8

陈灵公贻笑千古/10

齐庄公忘恩负义/12

西汉昌邑王来去匆匆/13

魏帝曹芳沉溺淫乐/15

吴末帝失道寡助/18

前秦厉王杀人成性/22

北魏道武帝杀妻未遂/25

宋前废帝荒淫残暴/27

北齐文宣帝长醉不醒/30

隋炀帝祸国殃民/34

后唐庄宗重蹈覆辙/40

金海陵王伪装自剥/46

二 情势失察 御座摇坠

宋殇公未识太宰/53

齐桓公留恋佞臣/54

赵武灵王忽视内忧/56

秦二世偏信赵高/58

王太后误信王莽/61

吴帝孙亮密谋被泄/67

汉帝刘粲家破人亡/69

后赵高祖养虎遗患/70

北凉王段业不辨忠奸/74

北魏太武帝未及除奸/76

梁武帝耄耋被囚/77

唐玄宗轻信酿乱/81

元英宗留奸未除/88

明英宗一误再误/90

三 王权旁落 任人摆布

鲁昭公客死晋国/97

汉少帝临难悲歌/99

汉献帝历尽劫难/101

晋安帝任人处置/105

东晋恭帝晚景凄凉/108

宋顺帝遗恨出生帝王家/109

东魏孝静帝吟诗志哀/111

唐末二帝在刀光剑影下度日/113

清光绪帝幽禁终生/121

四 王储变更 父子相逼

卫宣公暗杀太子/127

晋献公偏信宠姬/128

楚成王被迫自缢/132

楚平王听信谗言/133

冒顿发愤练响箭/135

汉武帝误杀太子/136

后赵天王父子相残/141

宋文帝向宠妃泄密/143

隋文帝临终省悟/147

唐太宗恼恨欲绝/152

唐高宗数废太子/155

后梁太祖欲立养子/157

康熙帝不再立储/159

五 争夺王位 兄弟相残

郑庄公平叔段之乱/167

齐桓公诸子争立/169

汉帝刘渊诸子不相容/170

后凉太祖新丧国乱/173

陈始信王磨刀霍霍/175

唐高祖诸子势不两立/177

辽太祖诸弟谋乱/182

楚文昭王诸弟争斗/183

宋太宗废黜秦王/185

六 觊觎极权 王族内戈

晋侯族君位之争/191

公子庆父乱鲁/192

西汉吴王刘濞之乱/194

西晋赵王谋篡帝位/197

代国王族磨难/199

北燕王官兵变/201

梁王族厮杀/202

北齐二帝残害幼侄/206

唐太平公主谋篡/208

辽兴宗失言酿乱/211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212

七 派系争立 血雨腥风

晋献公遗愿未偿/221

汉高帝身后“非刘氏而王”之争/222

汉质帝遇弑嗣位之争/225

吴国两派争立太子/228

西晋立嗣之误/230

后燕丁太后擅自立王/233

南朝宋两帝并立/235

北魏晚期的帝位变迁/237

唐武女皇被废及随后的皇位争夺/239

元成宗身后派系争立/245

元顺帝退留之争/249

八 争宠弄权 后宫血泪

郑袖谋陷魏美人/257

李园献妹/258

吕后残害戚夫人/260

王夫人争立皇后/262

陈皇后无子被废/264

卫皇后色衰失宠/265

钩弋夫人无过被杀/267

汉宣帝未能保护糟糠之妻/268

赵氏姐妹宠极自尽/270

窦皇后妒陷二贵妃/273

阴皇后忧死冷宫/275

阎皇后的荣衰/276

吴两公主反目/278

贾皇后荒淫乱政/279

胡太后的浮沉/283

独孤皇后忌杀尉迟妃/287

武则天谋取后位/288

武惠妃恶有恶报/291

仁德皇后善良寡虑/293

孟皇后饱经风霜/295

唐括定哥失宠偷情/297

李皇后妒斩玉手/299

万贵妃祸乱后宫/300

明世宗险遭谋害/303

参考书要目/305

后记/306

序言

历史,是后人永恒的话题。

人们每当谈起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总是兴味盎然。这不仅是由于其情节引人人胜、当事者的际遇命运牵动人心,还在于许多人物事迹闪耀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光辉,仍然可供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中国古代官场是一个历史大舞台。进入中国古代官场从政的官员,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是比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们在一定职位上的言论作为,他们利用其职权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进行的形形色色的斗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古代官场斗争故事虽不算少,但此类故事许多还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鲜为人知。《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历代《纪事本末》等史书体系庞大,一般读者难以通读。作者有意为普及祖国历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尽点微薄之力。从这一愿望出发,我不揣浅陋,泛舟史海,选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在官场斗争中被贬谪关杀或身历险境的片断,历时十六年,编写出《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由《宫廷篇》、《朝政篇》、《文坛篇》、《外交篇》、《军事篇》五个部分组成。

《宫廷篇》以宫廷为背景,围绕皇位和后位得失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当时最高权力中心明争暗斗的方方面面。权力是利益的保障。权利,意即有权才有利。君王和王后高居于权位的顶峰,享有臣民无可比拟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古代有许多官员为了追求权利而费尽心机,有的甚至梦想像君王那样拥有一切以致铤而走险。也有一些人面临杀身之祸或痛恶君王荒淫暴虐而密谋起事。这样,君位难免为众人所觊觎,君王亦即处于矛盾的焦点,其实是坐在刀尖之上。对此,宋太祖之母杜太后看得较为透彻。宋太祖即位之初,众臣向杜太后祝贺,她却“愀然不乐”。有的大臣很不理解,向太后问道:“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杜太后答道:“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其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打开本书,既能看到某些王朝蜕变衰亡的过程,也能看到其王族内部、君臣之间纷争的始末;既能看到某些帝王皇后个性迥异而临事百态,也能看到他们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各不相同的祸变遭遇。当然,这里亦有正义和邪恶、正确和谬误、利民和殃民、爱国和祸国等是非之分。透过这些沉甸甸的往事,人们可以深入反思,记取教训,妥善处理立身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更好地应对人生旅途中的各种挑战。

本书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夹入作者私见,力图真实可信。所据史书附后以备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内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记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节,力求精彩耐读。篇末附简评,尽量采用前人的评论,对前人评论需作补充、商榷或未见前人合适评论者,作者就事论事稍加点评,供读者参考。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

期望本书能成为读者的良知益友。

内容推荐

宫廷,既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权术与阴谋的渊薮。为了权位,臣弑其君、“子贵母死”、父子相残、兄弟反目。身处权力顶峰的天子,为逞个人私欲而亡国殃民的也不乏其例,商纣王帝辛、隋炀帝杨广的劣行众人皆知。宫廷政变层出不穷,玄武门之变、魏晋嬗代即是其例,其中腥风血雨,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夹入作者私见,力图真实可信。所据史书附后以备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内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记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节,力求精彩耐读。篇末附简评,尽量采用前人的评论,对前人评论需作补充、商榷或未见前人合适评论者,作者叶秀松就事论事稍加点评,供读者参考。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叶秀松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内容为以宫廷为背景,围绕皇位和后位得失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当时最高权力中心明争暗斗的方方面面。全书每部分前以小序作为内容提要。每篇聚焦历代人物之沉浮。作者于篇末就事论事,加以点评,以供读者参考。

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该书作者以其广博的历史社会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波诡云涌的叙事布局等独具的艺术魁力,受到读者的喜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66006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7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