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路千条
内容
编辑推荐

于东田著的《大路千条》讲述了清末时期,东沙河村村民于朝海、王云起、车贵祖及其后代的命运和纠葛,生动地描述了大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国社会剧变、列强入侵,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书写出普通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生故事。作者以历史中发生的故事为中心,历史跨度百余年,具历史纵深感;又以山东半岛上的生活场景为横向面,展示出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的胶东人民的生活画卷。

内容推荐

《大路千条》讲述了从19世纪至21世纪初一百多年间胶东东沙河村村民于朝海、王云起、车贵祖及其后代的命运和纠葛,生动地描述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普通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生。

于东田著的《大路千条》以历史中发生的故事为中心,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到当下的社会生活场景,跨度百余年,具历史纵深感;又以山东半岛上的生活场景为横向面,展示出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的胶东人民的生活画卷,勾勒出一个个粗犷豪放、爱憎分明、威武不屈的人物形象。

目录

序:东边日出西边雨/王安忆

 一、天恨

 二、天意

 三、天道

补记:地窨子

附录:父女对话录

试读章节

一、天恨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记忆是有限的,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那就永远无法忘却。

中国民间有个说法,说无论什么东西时间长久了就会生出灵气,再夸张点就说它要成精,成了精的物件就要表现得与同类有别。东沙河村村西头那棵老槐树就长得奇特,它苍老的树干和其他老树没有区别,可它的身姿和每年变换着的色彩,加上它见证着东沙河村百余年来的经历,东沙河村的人就把它人格化了。人们不论处理什么事都会把它牵联上,就连小孩要和伙伴说什么事,也要用老槐树来发誓:“不信?我敢对老槐树起誓!”只要敢扯上老槐树,这个誓言就不可怀疑。其实在胶东每个村子都会在不同的地场生长着一棵槐树,这成了一个村庄的标志,据说槐树能主村子兴旺发达。东沙河村的人已经不把村西头那棵老槐树当成是棵树,它是一个人,一个老者,一个可以对他倾诉心中喜怒哀乐的亲人,无论是生死嫁娶有一个仪式都要进行——到老槐树下围着树身绕三圈。至于那个被全村人喊着“姑奶奶”的拥军模范车山菊,则无论刮风下雨一年四季天天早晨必绕着老槐树走上三圈,几十年了从未中断过。东沙河村的小孩能知道村里曾经发生的事,都是从姑奶奶的行为中得到的启蒙。

“姑奶奶为什么每天早上去围着老槐树转圈呐?”这几乎是每个东沙河村的小孩都问过的问题。

“姑奶奶是在想念被日本鬼子杀害的亲人。”

当年姑奶奶每天绕着老槐树转圈,还有不少人陪着她,后来陪她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一个中年人牵着他的儿子陪伴在老太太身旁。那个小男孩叫于三峰,等他一天天长大,就主动代替了父亲继续搀扶着老太太完成每天的仪式。

绕着老槐树转圈从来不说话的姑奶奶,近来开始不停地唠叨:

“爷爷、爹、娘,豹子的腿脚越来越不活乏了,小三子也不听我的话,大学毕业了,学了一肚子的学问,可就是还不肯成亲,我老想看到他娶妻生子再来找你们,可这孩子就是不听我的……现在人都钻进钱眼里去了,我真怕这孩子出点什么事……”

近来车山菊感觉疲惫,绕三圈后总要坐上一会。树下有块磨得溜光的青斑玉石,她总要先抚摸一下再坐上去。她不是嫌石头上有土,而是想起了爹爹于联嘉,要是当年爹爹看到了这块石头,他能把它雕成什么。现在的人真笨,这么块好石料每天让一个老人坐岂不太可惜。

这几天姑奶奶每天夜里不知道自己睡着了没有,村里的纪念堂修好了,她在想还有哪些人的牌位没有写,她担心漏掉不该漏掉的名字。

辗转难眠的车山菊,眼前老晃悠着当年那个情景:老槐树上捆绑着爷爷,她想过去给爷爷松绑,可是感觉自己的身子飘浮在半空,一点劲也没有,再看老槐树的周围全是日本鬼子,他们都举着枪对着爷爷。甚至能听到他们说话。那个鬼子官叽哩哇啦在那儿狂叫,狗翻译官说着一口保定话:

“你只要保证不再组织人造土地雷,日本人要大大地赏你,你要什么给你什么。”

……

P1-3

序言

序:东边日出西边雨

王安忆

原先,近兴国路口的淮海中路上有一间书店,名字叫“一介书屋”,仅止一个门面,店堂很浅,要比街面低下一格台阶,看起来,像是由昔日的汽车间改造出来。窄小的店门旁边,辟出一角橱窗,陈列两行新书。这样的书店,又是在淮海中路的路梢上,过了繁华的闹市,渐入宁静的住宅区,循惯例是很难吸引客流,所以光顾它的大多是回头客,这些回头客又大多成了老板的朋友。

老板的名字叫段晓楣,我也是在店里认识的她。段晓楣时常推荐书,有时是用文字写在一块黑板上,有时则是的个体性常被当成一种私人化的概念,于是对自身以外他人的生活渐趋淡漠,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样简单的自我书写,也规避了想象力不足的缺陷。所以,时代虽然要负一定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与天分有关。当写作与发表变得轻松方便的时候,要在大量流通的文字中发现真正的虚构的天赋,其实要比前一个严谨的时代更为不易。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于田儿的小说。故事的清新,叙述的沉着,更可贵的是,感情充沛。小说附了一篇后记,写她带着写好的小说到老干部活动中心,读给他们听,于田儿写道:“我刚读了几句,老人把面前的麻将推倒,对三个牌友说咱们都听听,四个老人都闭着眼睛听我又从头读起。”读完之后,其中一位老太太抹着眼泪走了,留下一句:“以后可别给写文章的人说故事,省得他们胡编乱造,还惹得人心里难过……”老太太不经意间说出一个真理,小说就是这么样来的,又是这么样在着了。

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得到强烈反响的三篇小说,社会上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屡投屡退,倒不是编辑们的判断力出毛病,更可能是如今杂志社对自然来稿巳不存信心。最后只得自己打印自己装订,东送送,西送送,在朋友间流传。的故事,则也许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确乎不完全取决于主观的意志,就好像灵光闪现,尤其是当一个写作者已经上道,却未走远,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摇摆。简直就是捉迷藏,不知道那一道光隐匿在哪一处影地里。可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出现奇迹。当然,在奇迹出现之前,我们还需要忍受平淡的日子。

和所有的年轻写作者一样,于东田似乎也一头扎在长篇里。长篇已成为出版市场的支柱产业,需求量极大。而年轻的写作者,先勿论其他,单只年轻这一项,便可夺人眼目。张爱玲“出名要早”的名言,顺风流传,虽然张爱玲本人并不因长篇而出名,可如今这时代就是向你要长篇呢!不仅市场,各项创作资助亦都倾向于长篇写作。如此汹涌澎湃的洪流中,一个年轻人很难保持特立独行。在我看来,于东田并不适合于长篇幅的写作,并且是当她还未有足够把握掌控中短篇的时候。小说多少带有匠作的成分,倘若有技能,哪怕气质不符,也可将就操作一个长篇。尽管写作的高下并不以篇幅长短衡量,俄国的契诃夫一辈子只写中短篇;法国梅里美写过一部长篇,其余都是中短篇;就算是中国当代文学,像刘庆邦,也是以短篇小说安身立命。201O年,上海作家协会召开青年创作会议,于东田的发言,描述了她的困惑。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哪一类题材可进入写作。看得出她对外部现实的关注,不满足于个人经验,这是从创作起始保持至今的初衷,是极可贵的潜质,意味着她有可能拥有较为宽广的格局。同时也看出力不从心,难以从表面深入内里,多是浅尝辄止,在某一个点上稍事停留,便切换到另一个点。越无定夺,越觉紧迫,情绪不免焦虑,思想也变得混乱。可是,这也不要紧,还是那句话,坚持走下去,形势终会明朗起来。

生活的某些部分确实在颓圮,比如“一介书屋”已不复存在。但不还有继续在着,或者新生出来的?比如张文江家的课堂,一拨人离开,又有一拨人来到。有时候走在街上,忽然遇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待走过去才想起来,原来是在张文江课上见过。溃散的成分其实总量还在,就像能量守恒的原理。在这样一个迅速转换的时代,要有耐心,也许有一天,那些残砖断瓦重又组合起来,建设成新天地,让我们居住其中。但这又像是和时间赛跑,不知道等得及还是等不及。

青创会结束后,于东田要回北京鲁迅文学院继续进修,我问她什么时候动身,她说:王老师北京有什么事交给我好了!就觉出这孩子的伶俐,我真有事呢!过几天,我准备好托带去北京的东西,她也到了登车北上的一日。天下着雨,她跑到我家取东西。这是我与她第一次面对面坐下来说话,她说了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又与我讨论了电影和戏剧,再说些闲话。她已经不怕我了,相处颇为自如。她送我一个礼物,一尊观音像,侧头伏在膝上,形状端庄又有些妩媚。我不懂佛,只是喜欢观音的容颜姿态,于东田说,这是观音觉悟的一瞬,观音身后有一盏烛台,烛光点起,那一瞬间便呈现了。现在,我想的是,你把光亮给了我,你自己用什么照耀黑暗呢?  2010年12月24日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当写作与发表变得轻松方便的时候,要在大量流通的文字中发现真正的虚构的天赋,其实要比前一个严谨的时代更为不易。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于田儿的小说。故事的清新,叙述的沉着,更可贵的是,感情充沛。 

生活的某些部分确实存在颓圮……在这样一个迅速转换的时代,要有耐心,也许有一天,那些残砖断瓦重又组合起来,建设成新天地,让我们居住其中。但这又像是和时间赛跑,不知道等得及还是等不及。

——王安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路千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东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8506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402721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