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造诣高深的文学史家,亦是“五四”时期才情横溢、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女研究生。20世纪30年代,她与夫君陆侃如一起留学法国,获得博士学位。今仍深受人们关注、钦佩和赞美。赵海菱等专著的《冯沅君传》便是她的传记,如果您想更了解她,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图书 | 冯沅君传/九三学社人物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冯沅君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造诣高深的文学史家,亦是“五四”时期才情横溢、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女研究生。20世纪30年代,她与夫君陆侃如一起留学法国,获得博士学位。今仍深受人们关注、钦佩和赞美。赵海菱等专著的《冯沅君传》便是她的传记,如果您想更了解她,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内容推荐 《冯沅君传》的撰写,十分注重原始资料的搜集与积累,在有关书信、作品、亲友的回忆文章及访谈等的梳理与整合方面,费力颇多。在充分的文献考证基础之上,《冯沅君评传》的写作,亦力求行文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可知可感与可读性。 应当特别提到的是,赵海菱等专著的《冯沅君传》不少章节的撰写参考了许志杰先生的《陆侃如和冯沅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和严蓉仙先生的《冯沅君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书,另外,本书也有一些内容参考了姚伟先生撰写的文章《小镇走出的大家》(陆续发表于2007年3月《大河报》)及朱杰人、戴从喜所编《程俊英教授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书。 目录 第一章 书香门第的女儿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 第三章 红楼才女 第四章 天赐良缘 第五章 漂泊西南天地间 第六章 走向新纪元 第七章 坚决跟共产党走. 第八章 真爱留在人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书香门第的女儿 1917年,冯淑兰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中国第一批文科女大学生之一。1922年,冯淑兰从该校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研究生。在“五四”新思潮中,冯淑兰开始小说创作,很快蜚声文坛,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当时有“黄(庐隐)、凌(叔华)、冯(淑兰)、谢(冰心)”之称。后来,冯淑兰改名冯沅君,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著有《中国诗史》(与陆侃如合著)、《南戏拾遗》、《古剧说汇》、《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等。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第一位一级女教授。在她生前任教的山东大学,“冯沅君”至今仍是令人景仰的名字。第一节家族往事 冯家祖籍山西高平,靠做生意为生。清朝初年,他…… P1 序言 九三学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感召下,于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她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中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里,九三学社始终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国家建设、改革、发展征途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此历史进程中,九三学社发展成为拥有13万多名社员、组织比较健全、有较强参政能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政党。 九三学社走过的历程,是一部无数优秀人物引领广大同仁一往无前、执著追求的奋斗史。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九三学社创始人或多方奔走,参与抗日,或介绍新知,宣传救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独裁专制、民不聊生,九三学社同仁或大声疾呼民主,反对暴政,或积极主张科学,倡导革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九三学社同仁和全国人民一起殚精竭虑、奋斗不止。九三学社各个时期旗帜性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是我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九三学社的历史,我们有勇往直前、舍生取义的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有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的科学家,有不畏权势、追求真理的人文学者,有忍辱负重、甘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共同铸就了九三学社一以贯之的灵魂——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九三学社中央一直重视整理保存社史、发挥社史资政育人的作用,2007年又启动了以史料抢救和整理为重点、包括七个方面内容的社史工程。几年来,社史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社史研究通讯》的编辑出版、社史专题片的拍摄、口述史工作的启动、社史文物收集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进展。“九三学社人物丛书”作为社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各方面辛勤的努力,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批图书已完成了撰写、编辑,即将出版。这套丛书选取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早期著名社员、历任社中央领导,以及在本人所从事领域里取得突出成就的旗帜性人物,力图以翔实的史料和平实的语言再现前辈先哲们曲折丰富的人生历程和绚丽夺目的光辉业绩。我相信,丛书的出版必将激发我社成员和广大读者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体会他们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感受他们坚毅从容的人格风范,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为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是为序。 韩启德 2012年8月 后记 很偶然的机遇,我们承担了为冯沅君先生作传的使命。冯沅君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造诣高深的文学史家,亦是“五四”时期才情横溢、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女研究生。20世纪30年代,她与夫君陆侃如一起留学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冯沅君先生曾先后于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安徽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等执教,她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人格操守、理想志趣,至今仍深受人们关注、钦佩和赞美。 此书的撰写,十分注重原始资料的搜集与积累,在有关书信、作品、亲友的回忆文章及访谈等的梳理与整合方面,费力颇多。在充分的文献考证基础之上,《冯沅君评传》的写作,亦力求行文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可知可感与可读性。应当特别提到的是,本书不少章节的撰写参考了许志杰先生的《陆侃如和冯沅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和严蓉仙先生的《冯沅君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书,对他们所做的大量筚路蓝缕的工作,我们表达深深的敬重与感谢之情。另外,本书也有一些内容参考了姚伟先生撰写的文章《小镇走出的大家》(陆续发表于2007年3月《大河报》)及朱杰人、戴从喜所编《程俊英教授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书,在此并致谢忱! 赵海菱 2011年1 2月20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冯沅君传/九三学社人物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海菱//张汉东//岳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408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2 |
宽 | 14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